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 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联合精子DNA碎片化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本中心行IVF-ET的6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水平,分为A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精子DNA碎片化指数<25%,403例)、B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精子DNA碎片化指数≥25%,9例)、C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精子DNA碎片化指数<25%,125例)、D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精子DNA碎片化指数≥25%,104例)、A1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 ,精子DNA碎片化指数<25% ,106例)、D1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精子DNA碎片化指数≥25% ,60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精液参数、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指标。结果各组女方年龄、 男方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A1、D1 组的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子总数、受精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正常形 态精子百分率降低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升高与精子活动力和总数下降相关,影响IVF-ET 受精率,但对临床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联合检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对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不孕不育家庭男方精液检查结果,了解长沙地区不孕不育家庭男方精液质量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爱心助孕义诊下乡活动中不孕不育家庭前来就诊的182例男性作为不育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的445例男性作为IVF组,另选取同期孕前检查结果均正常已正常生育的272例男性作为正常组,统计分析各组精液参数。结果 3组间进行两两比较,不育组年龄、精液pH值、精液液化时间、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和精子畸形率与IVF组结果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精液量低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和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均低于正常组,精子畸形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和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均明显高于IV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育组男性年龄和精液参数与IVF组相近,且两组年龄均大于正常组,两组精液参数明显劣于正常组,精子质量异常是不孕不育家庭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取卵日男方精液处理前精子形态及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新鲜移植周期行IVF助孕的407例患者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精液质量分析(第5版)》标准,按处理前正常精子形态(NSM)百分比及前向运动精子(PR)比例分为4组:弱畸精组(PR32%且NSM4%)、弱精组(PR32%且NSM≥4%)、畸精组(PR≥32%且NSM4%)、正常组(PR≥32%且NSM≥4%)。分别比较各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弱畸精组36例,弱精组35例,畸精组121例,正常组215例。弱畸精组与弱精组比较,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畸精组与畸精组比较,除正常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畸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精组与畸精组比较,除优质胚胎率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可用胚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IVF-ET助孕的患者,结合精子形态与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能更好地预测其妊娠结局,而单纯分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方精液指标与体外受精助孕患者孕早期自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接受体外受精助孕的夫妻251对,根据女方是否发生早期自发性流产分为研究组(98对)及对照组(153对),分析2组中男方的精子DNA碎片率、精子核蛋白不成熟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男方的精子DNA碎片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精子活力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方的精子核蛋白不成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核蛋白不成熟率与早期自发性流产呈弱正相关(P0.05)。结论精子成熟障碍与孕早期自发性流产相关,精子核蛋白不成熟率可用于评估体外受精助孕者孕早期自发性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液ROS、精浆SOD测定在男性不育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有生育力的男性健康对照组50例,男性不育症组265例,化学发光法测定精液ROS,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精浆SOD活性。结果男性不育组、精索静脉曲张组和白细胞精子症组:精液RO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精液ROS,精浆SO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精浆SOD,以上组间结果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弱精子症组:精液RO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精浆SO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各弱精子症组随着精子活力降低:精液ROS依次升高(组间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精浆SOD依次降低,其中中度弱精子症组精浆SOD与轻度弱精子症组相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弱精子症组精浆SOD明显低于中度弱精子症组和轻度弱精子症组,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OS是影响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病因和病理因素,男性不育患者精液ROS和精浆SOD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精子质量参数如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总数及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体外受精(IVF)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女方年龄35岁、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行首次IVF治疗的546对夫妇,严格按照《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要求对男方精液进行精子浓度、活动率及形态学分析,并采用Pearson分析对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总数、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VF受精率、种植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受精率、种植率、优质胚胎率无相关性(P0.05),而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与受精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092、0.093,P0.05),正常形态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受精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59、0.498,P0.01),与优质胚胎率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157、0.119,P0.01),仅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受精率、种植率和优质胚胎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01、0.196、0.112,P0.01)。但上述参数与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结论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相比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精子总数,与IVF结局有更好的相关性,但与临床妊娠结局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年龄与精子DNA断裂指数(DFI)的关系,探讨精子DNA损伤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 203例不育患者的精子DFI、精子浓度、活力和年龄等指标。按少、弱精子症进行分组,并进行精子DFI与精子浓度、活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精子DFI与精子浓度无相关性,而与精子活力呈负相关(r=-0.457,P0.05)。少、弱精子症组的DFI较正常组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精子DFI呈正相关(r=0.172,P0.05),在弱精子症组中,不同年龄组DF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FI在弱精子症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水平与精子活力下降的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与精子DF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壳聚糖凝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方法将200例精液常规在正常范围的精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壳聚糖凝胶组加入壳聚糖凝胶。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中活动力为a级(快速向前运动)与b级(慢速或呆滞的前向运动)的精子百分率;形态学正常、头部缺陷、体部缺陷及尾部缺陷的精子数;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定量值;精浆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糖苷酶及锌的含量。结果壳聚糖凝胶组精子活动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活动力为a级的精子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力为b级的精子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凝胶组畸形精子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组形态学正常、头部缺陷尤其是尾部缺陷的精子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段缺陷的精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凝胶组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定量值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凝胶组精浆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糖苷酶及锌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凝胶可显著降低精子的活动力并致精子畸形,同时引起精浆各生化指标不同程度地降低,因而具有显著的体外杀精作用,值得作为一种新型的外用避孕药物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53-4654
选取本院所收治的275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及162例正常男性精液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不育男性患者归为观察组,将正常男性归为对照组,并对其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统计。经分析可知,与对照组比较相比,观察组患者精液在精液量、PH值上显著差异(P0.05),在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上远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不育患者在精液常规标准上远低于正常男性精液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精浆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受精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对IVF受精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2020年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妇170对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男方精液参数将纳入研究的夫妇分为3组:正常精子组、高精子总数组和弱精子组.在取卵日取精液检测精浆AMH水平并进行IVF受精,计算精浆AMH、精液参数与受精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受精率的预测能力.结果 在整体研究人群中,男方总精子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PR)、总活力、精浆AMH均与受精率呈正相关(r=0.460、0.566、0.308、0.346、0.478,P<0.05),用于受精率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39、0.595、0.599、0.606和0.647;在弱精子组中,精浆AMH和PR与受精率呈正相关(r=0.299、0.266,P<0.05),用于受精率预测的AUC分别为0.665和0.511;正常精子组、高精子总数组精浆AMH及精液参数与受精率则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在整体研究人群和弱精子症患者中,精浆AMH与IVF受精率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不孕不育患者IVF受精率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细胞(WBC)异常增加对精液质量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共收集52份WBC异常增高精液标本和50份WBC正常精液标本,彩色精子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精液常规,以鲁米诺为探针,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精子活性氧(ROS)水平。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精液中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水平。结果 WBC异常组和WBC正常组的精液常规参数中总活力、前向运动力和正常精子比率与WBC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03);精子运动参数中曲线速度(VCL)(P=0.023)、直线速度(VSL)(P=0.010)、平均路径速度(VAP)(P=0.011)、摆动性(WO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形态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WBC异常组较WBC正常组精液标本中ROS、MDA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OD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异常增高可引起精子质量下降,其机制可能与WBC增加释放过多的活性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子DNA碎片率(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和高DNA可染性(High DNA Stainability,HDS)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治疗的59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男方精子DFI和HDS值将患者分为4组:A1组(DFI25%,HDS15%)224例、A2组(DFI25%,HDS≥15%)62例、B1组(DFI≥25%,HDS15%)260例、B2组(DFI≥25%,HDS≥15%)44例,比较各组精液常规质量、精子畸形率和妊娠率等。结果 在IVF周期中,精子DFI和HDS对精子浓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率、畸形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精液量无影响(P0.05)。如以DFI数据分组,精液DFI对精子浓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精液量、精子畸形率和临床妊娠率无影响(P0.05)。结论 精子DFI值和妊娠结局没有相关性,同时分析精子DNA碎片率和高DNA可染性在评估男性生育能力及预测妊娠结局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选前和优选后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变化及其对体外受精(IVF)的影响。方法检测105例IVF助孕患者男方精液密度梯度离心优选前及优选后的精子DFI,分析优选前后精子DFI与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结局等的关系。结果优选处理后精子DFI较处理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8±8.63),(29.68±9.94),P0.05];优选后的精子DFI与IVF受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优选后精子DFI与IVF受精率密切相关,其对IVF的受精率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浆弹性硬蛋白酶、解脲支原体与精子质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男性470例(正常组),不育男性132例(不育组),检测其精液弹性硬蛋白酶水平、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及精子参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结果不育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低于正常组(P0.01),而弹性硬蛋白酶、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弹性硬蛋白酶、解脲支原体阳性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低于阴性组(P0.01)。解脲支原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弹性硬蛋白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对精子质量有不良影响,弹性硬蛋白酶和解脲支原体的及时检测对男性不育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因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就诊的患者,其丈夫作为实验组(n=59),同时选取有正常生育能力男性作为对照组(n=53)。男女双方年龄均≤35岁的研究对象中,实验组12例,对照组18例。常规分析精液并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SCD)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以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精子DFI为17.00%(13.00%,28.00%),高于对照组12.00%(9.50%,18.00%),P0.01。男女双方年龄均≤35岁的研究对象中,实验组精子DFI为(16.22±8.68)%,高于对照组(10.75±4.60)%,P0.05,而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子DNA完整性受损伤可能是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因素,对评估生育力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高浓度精液标本用全 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时对精子浓度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NP)和不动精子百分率(IM)等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3年2月至5月于本院生殖门诊就诊患者,精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分析初检精子浓度≥100x 10*/mlL,且精液量≥1.5 mL的精液标本155例,设定为高浓度精液原液组(A组);自身精浆稀释组(B组)和37 C生理盐水稀释组(C组)分别以自身精浆和37 C生理盐水为稀释液,均按1:2稀释比例稀释;手工法计数精液原液精子浓度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参数。观察A、B C各组间精子浓度、PR、NP以及IM的差异,以及精子浓度与PR、NP I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浓度精液原液组(A 组)的精子浓度显著低于手工法对照组、自身精浆稀释组(B组)和37 C生理盐水稀释组(C组)(P均<0.05);B、C两组与对照组之间精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PR显著低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的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NP显著高于B、C两组(P均<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IM显著低于B、C组(P均<0.05),而B. 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精液标本未稀释 直接检测可能会引起精子浓度偏低、NP增高和IM降低;建议稀释后检测以提高结果准确性;37 C生理盐水稀释可导致PR降低,建议以自身精浆作为高浓度精液标本的首选稀释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佛山市3家医院男性不育门诊就诊者精液质量状况。方法严格按照 WHO 操作技术规范,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技术对佛山市1865例男性不育门诊就诊者的精液进行常规检查和分析,根据精子活力不同分为活力正常组、轻度、中度和重度弱精子症组。结果异常精子浓度者524例(28.1%),异常精子活率者826例(44.3%),异常精子活力者985例(52.8%),畸形精子者713例(38.2%),白细胞精子症者652例(35.0%);各组运动参数随着活力降低而降低,其中 VSL、VAP、VCL、LIN、STR 及 WOB 等6个指标明显低于活力正常组(P <0.05),且轻度、中度和重度弱精子症各组之间活力相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常规参数指标中,结果异常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精液中白细胞、精子浓度、精液液化时间、精液 pH;随着精子活力降低,精子运动参数 VSL、VCL、VAP、LIN、STR 及 WOB 随之下降,各组结果显著降低(P <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精子形态学参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受精率的影响,探讨精子形态学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824对夫妇,筛选其中经女方妇科检查后明确为输卵管因素,术前女方控制性促排方案为短效长方案,排除取卵失败,获卵数在6~15枚,排除术日补救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及短时受精的样本。男方术前精液行2次以上常规参数检查,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均在500万以上,并排除男方感染、遗传及其他因素,入组观察对象136对。以男女双方年龄、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头部畸形率、尾部畸形率和精子顶体区占精子头部的百分比作为自变量,受精率作为应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入组男方年龄为(34.12±4.30)岁(27~46岁),女方年龄为(32.32±4.14)岁(25~43岁),不育年限为(2.77±1.34)年(1~8年)。精子头部畸形率与受精率呈负相关(P=0.035);而精子顶体区占精子头部的百分比与受精率呈正相关(P=0.046);其他自变量与受精率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精子头部畸形率和顶体区大小对IVF受精率存在影响,因此临床分析精子形态学报告不应只关注正常形态率,而应进一步对各种精子畸形进行分类以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分析参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已有生育男性健康者50例(对照组);男性不育症患者100例(不育组),根据精子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分为参数正常不育组及参数异常不育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分析精液常规和运动参数,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检测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FI).结果 参数正常不育组和参数异常男性不育组精子DFI均高于对照组(P<0.05),参数异常不育组精子DFI高于参数正常不育组(P<0.05);不育组精子DFI与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率、活动率、存活率、a级和b级精子活力及精子运动参数(直线速度、曲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和侧摆幅度)呈不同程度负相关(P<0.05),与c级和d级精子活力呈正相关(P<0.05),与精子直线性、前向性、摆动性和鞭打频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精子DFI是可用于评估精液质量和男性生育能力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对弱精症不育患者睾丸及精液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110例弱精症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观察组),根据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分级:Ⅰ级37例,Ⅱ级39例,Ⅲ级34例;另外选取35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睾丸、附睾、精索静脉最大内径及精索静脉反流情况检查。比较各组间睾丸体积、精液质量。【结果】观察组分级患者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及精子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且随着曲张程度的增加,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及精子浓度依次降低(P <0.05);而精液量和精子总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左侧、右侧睾丸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分级患者左侧睾丸体积均明显小于右侧(P <0.05),且随着曲张程度的增加双侧睾丸体积依次减小(P <0.05)。【结论】不同程度的精索静脉曲张可引起睾丸体积减小,精液质量下降,随曲张程度增加,睾丸体积变小越明显、精液质量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