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是目前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减重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面对严峻的肥胖人口增长情势, 中国肥胖代谢外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肥胖代谢外科的发展与国外相比, 起步较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目前年手术总量已处于全球前列。在符合行减重手术干预的肥胖患者中, 我国的手术比例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文对目前中国肥胖代谢外科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问题(如手术量飞速增长面临着手术方式中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占比过高、手术标准制定与规范实施、术后管理不当与随访失访、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化管理带来的随访数据等), 结合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信未来在全体医护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肥胖代谢外科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订《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推动我国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规范化发展。方法:在全面回顾个案管理来源、国外个案管理模式、国际肥胖代谢外科专科护士考核内容、肥胖代谢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指南与共识基础上,对7位具有>5年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访谈,形成《肥胖代谢外科个案管理中国专家共...  相似文献   

3.
正外科方法治疗肥胖及2型糖尿病在我国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快速增加[1-2],我国减重和代谢外科快速发展,代谢手术数量亦明显增长,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技术要点和规范性操作尚缺乏统一性等[3]。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Bariatric Surgery,CSMBS  相似文献   

4.
正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现今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代谢减重外科经历了漫长且艰难的发展过程,从被排斥到逐渐被认可,进而被广泛接受,最终发展成为治疗病态性肥胖合并代谢性疾病的"金标准",跨越了近百年的历程。伴随着代谢减重外科治疗理念的更新,其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及演变,不同术式疗效的比较及选择、新技术及治疗手段的涌现以及对代谢减重手术机制的深入研究,均有效推动着代谢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内地的腹腔镜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起始于2000年,经过19年的发展,年手术量从最初几例发展到2018年的1万余例,呈快速发展趋势。此文以2008-2018年中国内地腹腔镜肥胖与代谢病外科年手术量及术式为切入点,分析其变化趋势,揭示其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内地肥胖与代谢病外科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的外科专业,而我国引入并开展该学科仅10余年时间。外科治疗肥胖症与相关代谢性疾病,尤其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已得到我国同行和患者的极大兴趣与认可。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总的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手术名称不够规范、随意放宽手术适应证、对手术方式进行随意更改、疗效评价标准混乱以及术后随访资料不齐等。这些都需要广大同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科学而客观地进行规范,从而促进我国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威杰 《消化外科》2013,(12):891-893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微创减重手术的发展,减重手术在近年来呈现跳跃式的发展,也发展出独立的减重外科分支。减重手术不但是病态性肥胖患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逐渐发展为代谢性手术,为难治性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减重手术的术式数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减重手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及发展,已成为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新的代谢性手术仍在不断地发展,预期对未来糖尿病的治疗会有很大的突破。减重外科的专科化发展则是减重手术蓬勃发展后的必然趋势,独立的减重外科可以专注于减重手术的服务以及质量提升,对减重及代谢手术的专业训练以及研究发展也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文明化生活方式的影响,肥胖及糖尿病将会持续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健康问题,减重外科的发展更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8.
减重代谢外科经历60余年的发展,手术方式也历经了多次调整。2017年美国与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修改,胃束带手术基本退出减重代谢外科舞台。根据我国2019年最新修订后公布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目前被减重代谢外科广泛应用的术式包括三种: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1]。  相似文献   

9.
外科治疗病态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一种治疗方式。中国肥胖和糖尿病外科治疗始于2000年,近年来我国减重和代谢外科手术数量迅猛增长,随之也出现诸多问题。由于有些开展手术的医院及术者缺乏规范化培训,故对于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要点的掌握等并不一致。《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版)》  相似文献   

10.
减重代谢外科通过重建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达到减少摄食量和营养吸收的目的,并同时产生代谢调节作用。目前,减重代谢外科存在以下几个热点研究问题: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确切机制、肥胖与肿瘤发病的关系、低体重病人行代谢手术的依据、个体化手术设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建立临床数据库并基于此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这些问题均关系到减重代谢外科的地位及发展。在减重代谢外科蓬勃发展的时代,积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尤其是结合了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研究,对于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发展快速,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开展本学科,年手术量快速增长,因而,在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断推进本学科临床医疗的规范化显得愈加重要。现阶段,需要加强和完善对减重与代谢外科医生和个案管理师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在临床操作层面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基于临床证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患者术后规范化随访和临床资料的科学管理,是推动减重与代谢手术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经进入到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快速发展期,我们在减重与代谢外科专科化发展、手术规范化培训、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声音在国际上发出。如何做好量和质的同步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减重与代谢外科医师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重代谢外科经历了曲折却充满收获的20年,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代谢内、外科对于手术中长期疗效的分歧,病人对减重手术认识不足、认可度低,以及部分减重代谢外科团队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准确、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技术参差不齐、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术后随访欠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在行业协会的正面引导下,落实数据采集、汇报制度,行业培训的规范化,倡导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标准化管理,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必将使我国减重代谢外科突破瓶颈,迎来下一个飞速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减重手术开展数量的增多,更安全有效地开展手术并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成为减重外科医师追求的重要目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减重及代谢外科,通过对减重及代谢手术围手术期各项干预措施及临床路径的优化,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幅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进而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目的。ERAS理念的实施深刻改变了现有减重及代谢外科的模式,合理、规范地开展ERAS对于减重及代谢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减重代谢外科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普通外科中具有创新意义和技术挑战的亚专科。空肠回肠旁路术、Roux-en-Y胃旁路术、垂直绑带胃成形术、胆胰分流及十二指肠转位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和胃袖状切除术在减重手术发展中均曾占过主导地位,迷你胃旁路术等新型术式也在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对胃肠道及代谢生理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的应用,均为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减重及代谢外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年手术量已达到万例,但是全国范围内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同质化仍然是一个难题。减重及代谢外科的稳步持续发展离不开手术质量控制。应建立严格的减重及代谢外科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同时术前须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除手术安全性外,还应关注手术的中远期效果,包括体重下降、代谢指标缓解以及后期体重反弹问题,这些均与手术质量息息相关。此外,手术治疗后需要建立病人的详细档案并终生随访。  相似文献   

17.
Bariatric surgery is widely accepted as first-choice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and has also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each year is increasing, as well as, consequently, the urgent need for a coordinated nutritional approach, as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occur frequently in these patients. Official guidelines on chronic use of multivitamins and minerals are, yet, unavailable in bariatric medicine. The current review provides an algorithm that supports bariatric teams to guarantee adequate nutri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