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磺脲类药物的继发失效(SFS)每年以5%~10%的发生率递增,我们对30例SFS患者改用人胰岛素(诺和灵)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年发生率达8%~10%,成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的难点。现将我院198例服用足量磺脲类药1年以上的T2DM患者,经改用不同治疗用药后的初步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基因ABCC8、KCNJ1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山东汉族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观察与磺脲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济宁地区的正常对照组(NC组)100例,T2DM组200例,并将T2DM组分为磺脲类继发失效(SFS)组86例,有效组114例,运用ABI SNaPshot技术(ABI Biosystem,USA)对ABCC8、KCNJ11基因上2个典型的SNPs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 ABCC8基因rs1799854在NC组和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危险等位基因t显著高于NC组(P<0.05);KCNJ11基因rs5219在NC组和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200例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T2DM患者中,仅发现ABCC8基因rs1799854在磺脲类继发失效组及有效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失效组人群中显著增高(P<0.05).结论 ABCC8基因rs1799854 t/t多态性可能显著增加山东汉族人群T2DM遗传易感性,并且可能与SFS相关;KCNJ11基因rs5219可能与山东地区T2DM遗传易感性及磺脲类药物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4.
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2型糖尿病( 2DM)诊断标准,2DM患者4 9例,无临床肾病及高血压病史。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 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 0~6 9( 5 2 8±9 8)岁,病程1~18( 9 7±3 1)年;罗格列酮治疗组(观察组) 2 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发生磺脲类治疗失效(SFS)的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SFS的T2DM患者48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方案,持续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血糖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TG、TC、LDL-C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提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11.2±1.8)vs(5.4±1.2)mmol/L]、2 hPG[(16.7±5.5)vs(8.7±3.6)mmol/L]、24 h最高血糖值[(20.1±3.5)vs(10.2土2.4)mmol/L]、平均血糖值[(15.6±3.3)vs(6.5±1.3)mmol/L]、HbA_1 c[(10.9±1.3)%vs(7.6±0.8)%]、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13.06±6.35)vs(9.02±3.16)]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C-P[(2.04±0.16)vs(2.29±0.20)ng/ml]、2 hC-P[(3.59±0.61)vs(4.13±0.72)ng/ml]、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142.64±26.95)vs(178.86±33.92)]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24 h血糖达标维持时间长于治疗前[(19.2±-3.7)vs(2.5±1.6)h](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SFS的T2DM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患者24 h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显示48%2型糖尿病(T2DM)患者睡眠质量差,且糖尿病的恶化程度与睡眠障碍的程度有关[1,2].本文拟调查T2DM患者住院期间镇静催眠药应用情况.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238例T2DM患者,男112例,女126例,平均年龄(61.57 ±8.64)岁,病程1 ~30年,平均(7.69±4.84)年.158例患者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80例仅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化血糖控制策略对高危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远期并发症的影响,并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治疗监测中的作用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60例高危T2DM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lc)、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治疗前及治疗5年后的变化,比较两组低血糖反应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5年后强化治疗组HbAlc降低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1.84±1.35 vs -1.13±1.24,P=0.039);强化治疗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前降低,常规治疗组则略有升高(-1.68±5.85 vs 1.62±6.42,P=0.041);低血糖反应强化治疗组多于常规治疗组;两组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8.57% vs 34.37%,P=0.630).结论 强化降糖策略治疗高危T2DM患者安全可行,能更有效地减少高危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常规监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调查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抑郁症存在情况及其产生原因。 方法 对 16 2例T2DM患者进行糖尿病 (DM )及其并发症相关的检查后 ,就DM对其本人心理状态影响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情况 ,分析抑郁与DM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之间的关系。 结果  6 1 7%的患者无抑郁表现。 38 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其中轻度 2 0 4 % ,中度 13 6 % ,重度 4 3%。与无抑郁症的DM患者比较 ,DM合并抑郁症的患者病程长 (8 5± 6 8年 ,4 8± 6 3年 ,P <0 0 0 1) ,餐后 2h血糖 (16 3± 9 1mmol/L ,13 0± 94 7mmol/L ,P <0 0 1)及 2 4小时尿白蛋白 (17 7± 2 0 7mg、11 2± 10 2mg ,P <0 0 5 )明显升高 ,踝关节音叉震动觉时间明显缩短 (8 5± 4 8s ,10 7± 3 6s,p <0 0 5 )。DM患者的抑郁程度又分别与下列因素呈正相关 :DM并发症 (r =0 2 6 7,P <0 0 1)、运动治疗 (r =0 2 6 1,P <0 0 1)、DM无法根治 (r =0 182 ,P <0 0 5 )、服药麻烦 (r =0 178,P <0 0 5 )以及饮食控制 (r =0 15 7,P <0 0 5 )、DM病程 (r =0 2 2 5 ,P <0 0 1)、尿白蛋白 (r =0 16 3,P <0 0 5 )、HbA1c(r =0 15 7,P <0 0 5 ) ;与踝关节音叉震动觉时间(r =- 0 16 4 ,P  相似文献   

9.
HLA—DQB1、DPB1基因与1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 ,1型糖尿病是遗传学上易感个体胰岛β细胞损害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基因标志是理论上预测 T1DM的最早指标。我们对 5 2例山东汉族 T1DM患者及 38例对照采用基于核酸序列的分型方法 (sequencing- based typing,SBT)进行HL A- DPB1基因分型 ,其中 32例患者及 2 3例对照测定了HL A- DQB1基因 ,探讨两者与 T1DM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T1DM患者 :5 2例 ,男 2 7,女 2 5 ,年龄 15~ 38岁 (2 5 .3± 6 .5岁 ) ,发病年龄 12~ 32岁 (2 2 .5± 8.9岁 )。正常对照 :健康查体者 38例 ,男 19,女…  相似文献   

10.
秦明群  于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3):2339-2340
糖尿病(DM)合并牙周炎治疗效果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临床观察发现,牙周基础治疗对DM合并牙周炎有一定效果,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可能降低DM伴发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改善牙周状况〔1〕。血糖的良好控制有助于DM合并牙周炎患者的康复。我们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病人在牙周基础治疗同时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及分组66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炎病人,均符合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53~65〔平均(58±4)〕岁。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4~65〔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1 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方法 选择新诊断T1DM患者8例,初诊未治2型糖尿病(T2DM)患者8例,均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检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正常糖耐量志愿者10例进行比较.结果 T1DM组的年龄、BMI、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C-肽等各项参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LDI-C、HDL-C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M组与T2DM组比较,年龄、BMI、WHR、FIns、空腹C-肽、SBP、TC、TG均显著低于T2DM组(P<0.05).正常对照组、T1DM组、T2DM组ISI分别为12.83±1.09、9.95±0.50、3.80±0.20,3组间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检测结果显示,TIDM患者的ISI显著低于正常人,但高于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2.
赵岚 《山东医药》2007,47(23):105-105
磺脲类降糖药物(SU)目前仍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口服药物之一,但其存在继发性失效现象(SFS,年发生率8%~10%)。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应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507C便携式胰岛素泵治疗SFS患者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接受磺脲类药物的治疗的患者中,每年约有5 %~10 %的患者出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SF) ,有约6 0 %的患者在6年内需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联合治疗[1] 。对于这些病人我们就会选择胰岛素治疗,我们自2 0 0 0 - 10~2 0 0 2 -12 ,观察了胰岛素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人加用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治疗。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给予较大剂量胰岛素治疗,每日胰岛素剂量大于4 0U(每日注射2次以上) ,治疗3个月以上,空腹血糖大于8 0mmol/L ,HbA1C>8% ,除外饮…  相似文献   

14.
我院子1992~1998年收治409例脑血管病中有40例合并DM.男23例占57.5%,女17例占42.5%.年龄50~78(67.4±1.93)岁.高血压31例,高血脂症18例,冠心病10例中陈旧性心梗4例,糖尿病肾病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DM病程1~30(18.5±1.82)年,5年之内24例、5~10年10例、10年以上的6例.本组患者均为:NIDDM,符合WHO1985年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GDA-Ab)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机制进行探讨. 对象对照组30例,使用饮食和/或磺脲类药物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55.6±10.3岁.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组(SF组)共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7~79岁,平均56.1±9.8岁.所有患者均应用磺脲类药物有效时间1年以上,在良好饮食控制下,口服磺脲类药物至足量≥3个月,空腹血糖≥10mmol/L,HbA1c≥9.0%.  相似文献   

16.
德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联合研究[DIAB-CORE,入选15071名研究对象,年龄45~74岁,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87例,非T2DM患者13784例]项目包括1997-2006年进行的5项区域人口研究和1项全国性研究的数据汇总。该研究利用DIAB-CORE数据,评估T2DM患者和非T2DM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及其治疗控制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疗的因素及药物治疗的比值比。与非T2DM者比较,T2DM患者中未经治疗或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血压≥140/90mmHg(OR1.43,95%CI1.26~1.61)]和血脂异常[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比值≥5(OR1.80,95%CI1.59~2.04)]的患者比例较高。高血压未经治疗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在非T2DM者中占48.9%,在T2DM患者中占63.6%(未经治疗占28.0%,治疗未达标占72.0%);血脂异常未经治疗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在非T2DM者中占28.8%,在T2DM患者中占42.5%(未经治疗占80.3%,治疗未达标占19.7%)。结论:在T2DM患者中,血压和血脂的治疗与控制不足,应当强调控制血糖以外的危险因子,预防心血管后遗症和早发性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CI对T2DM合并CHD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2014年3月至8月收治的192例CHD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患者被分为CHD组(96例)和CHD+T2DM组(96例);每组又进一步均分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PCI,48例)和药物治疗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48例),疗程1年。观察比较各组疗效、治疗前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LVEF,以及随访3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CHD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HD药物治疗组(95.83%比70.83%);CHD+T2DM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HD+T2DM药物治疗组(93.75%比68.75%),P均<0.01。在CHD+T2DM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IVSTd [(9.6±1.8)mm比(8.1±1.9)mm]、LVEDd [(46.8±4.9)mm比(42.9±5.4)mm]、LVESd[(33.8±4.9)mm比(30.9±4.7)mm]减小更显著,LVEF [(46.9±5.6)%比(51.1±6.1)%]增大更显著,P均<0.01。CHD联合治疗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CHD药物治疗组(4.17%比27.08%);CHD+T2DM联合治疗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CHD联合治疗组(22.92%比4.17%),但显著低于CHD+T2DM药物治疗组(41.67%),P<0.05或<0.01。结论:无论是CHD组,还是CHD+T2DM组都是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而且CHD联合治疗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CHD+T2DM联合治疗组,即CHD组预后好于CHD+T2DM组。  相似文献   

18.
从前,人们认为2型糖尿病(T2DM)主要是中年发病,而近年来由于肥胖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T2DM越来越多地发生于青少年.近10年来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利比亚、孟加拉等国陆续报道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发病人数较过去明显增多,1992年T2DM还被认为是儿童少见病,1994年儿童T2DM占新发糖尿病人数由过去的2%~5%上升到16%,1999年更达8%~45%,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T2DM已被视为流行病.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瑞芳  李兰菊  王琪 《山东医药》2008,48(31):47-47
2003~2007年,我们对50例2型糖尿病(T2DM)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50例T2DM患者,男40例、女10例,年龄41~76岁、平均55.6岁,病程1~10 a,平均8 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2DM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21例,根据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2DM,n=110)及T2DM合并LI组(DLI,n=111),比较两组血清25(OH)D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根据血清25(OH)D水平三分位数由低至高分为7. 92~27. 34 nmol/L组、27. 34~37. 53 nmol/L组及37. 53~67. 74 nmol/L组,分析各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DLI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T2DM组[(29. 10±10. 42)vs(36. 76±11. 60)nmol/L],年龄[(67. 42±8. 20)vs(61. 94±9. 81)]岁、血清碱性磷酸酶[(66. 42±19. 17)vs(61. 08±15. 13)IU/L]、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41. 78±21. 04)vs(35. 09±14. 23)pg/ml]、10月至次年3月入院的患者比例(60. 36%vs 46. 36%)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73. 87%vs 57. 27%)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2DM患者LI患病率随血清25(OH)D水平升高而下降(68. 5%vs 45. 3%vs 37. 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日照呈正相关(r=0. 141,P=0. 037),与SUA、TC、LDL-C及PTH呈负相关(r=―0. 255、―0. 227、―0. 198、―0. 234,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25(OH)D水平是T2DM患者发生LI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常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低血清25(OH)D水平可能与T2DM患者发生LI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