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栗茶间作模式下茶树根系的基础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安徽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大山试验示范区的栗茶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茶树根系的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栗茶间作促进了茶树根系的生长。间作茶园茶树根系的干重、吸收根比例、比根长和根系生理活性明显大于单作茶树根系;间作茶园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单作茶树根系更深、更均匀;间作茶园内茶树和栗树根系在土壤空间中各自具有相对不同的生态位。栗茶间作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茶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探讨薄壳山核桃与茶间作后安吉白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差异,为构建薄壳山核桃和安吉白茶高效复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薄壳山核桃与安吉白茶间作分别以乔木树冠下(T1)、树冠缘(T2)、树冠外(T3)和纯安吉白茶园(T0)等4个测定点,测定10年生安吉白茶茶树新芽数、新稍生长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等生长指标,结合茶树速生期(7—9月)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指标,分析探讨林茶间作不同光照条件下安吉白茶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林茶间作茶树的新芽数、新梢长度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纯茶园,其中乔木冠缘茶树生长指标较优;间作茶园茶树的百芽鲜(干)质量显著高于纯茶园,单位面积茶树新芽鲜质量以冠缘、冠外显著高于冠下和纯茶园,茶树新芽干质量为冠缘处最高,其次为冠外,冠下与纯茶园较低;(2)通过各测定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OJIP曲线分析,7—8月高温强光下薄壳山核桃冠缘处茶树的荧光信号强度较强,8月纯茶园茶树的荧光点位显著低于间作茶树,9月各测定点茶树荧光曲线重合度较高。薄壳山核桃冠缘、冠外茶树相对可变荧光差异曲线(ΔVt)波动较小,冠下茶树荧光的J相在7月快速下降但在9月却陡然...  相似文献   

3.
茶树扦插通常用一个叶片带一个节间作插穗,是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近几年,我们在莒县夏庄镇浮来清茶园进行了茶树短穗扦插试验,现将茶树主要扦插育苗技术和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板栗、茶树间作观察与分析板栗为喜光深根性高大落叶乔木,枝叶疏展,春季始叶于4月中下旬,秋季落叶始于10月下旬,是我地采收秋果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茶树为耐阴浅根性常绿灌木,是早春采制碧螺春茶的经济作物。一般而言,两者具有良好的共生条件。两者间作能提高单...  相似文献   

5.
茶园间种泡桐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善庆  竺肇华 《林业科学》1990,26(6):561-566
前言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地区。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茶树生长不良,茶叶品质下降。近二十多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先后致力于改变茶园生态环境而提高茶叶品质的研究。我国早在唐代、宋代就有了茶粮间作、茶桐间作的记载。1959年云南普文农场在热带茶园成功地建立了橡胶与茶树间作的胶茶人工群落。1970—1985年唐荣南、王融初分别成功地建立了湿地松与茶树、葡萄与茶树的人工群落。本试验试图选用强阳性、深根落叶阔叶树——泡桐与茶树间作,建立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改善茶叶品质,促使茶叶稳产高产,同时提供部分优质木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林茶间作能显著抑制林区杂草的生长和积累,达到山林防火目的。林茶间作使野生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减少致病性蜱虫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可改善林区生态环境.减少茶树冻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茶叶在北方栽培面积迅速增长,而北方气候不如南方温暖湿润,如何种好茶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北方茶区的首要任务。鉴于此,我们于1998年在青岛市开始了冬暖式温棚果茶间作和露地果茶间作试验,以后几年还陆续进行了茶树与多种农作物间作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贵州的茶树栽培环境,分析了经济、技术、茶树分布、产量等因素,从茶树种植管理、间作的选择、短穗扦插育苗等方面对茶树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贵州的茶树栽培环境,分析了经济、技术、茶树分布、产量等因素,从茶树种植管理、间作的选择、短穗扦插育苗等方面对茶树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林茶复合经营类型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茶复合经营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是一种传统的栽培方法。然而,科学经营和试验研究还是近一、二十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现将我国目前广为应用的复合经营类型和关键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供生产上应用时参考。1林条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1.1用材树种与茶树复合型1.1.1湿地松与茶树复合湿地松(Pinuselliottii)生长迅速,树冠稀疏,透光度适中,是茶园优良的间作树种。湿地松在茶园中株行距75m×7.5m,密度为180~225株/hm2。该类型在江苏茶区应用较多。1.1.2泡桐与茶树复合泡桐(Paulowniafortunei)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与茶树间作…  相似文献   

11.
咖啡园间作茶叶的方法和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焰 《热带农业科技》2004,27(3):40-40,42
云南思茅金象咖啡公司为降低咖啡种植成本,帮助山区移民增加收入,于2000年7~8月在踏清河开发区的46.67hm2咖啡园内间作了茶树良种雪芽100号无性系,2003年咖啡、茶叶都进入投产期,咖啡园间作茶叶的效益逐渐显现出来,间作咖啡园比未间作的年平均增收2 325元/hm2。特作如下报道:1  相似文献   

12.
银杏是集果用、叶用、材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树种 ,它适应性广、病虫害少、经济寿命长 ,是强阳性落叶乔木。茶树生长快、投产早 ,属半阴性常绿灌木。银杏与茶树间作 ,能充分利用土壤、空气、光能和养分 ,提高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此 ,我们于 1990年和 1991年在本场三峰管理区 ,进行了银杏、茶树间作栽培试验。试验园位于虞山北麓的缓坡地 ,土壤为黄壤 ,全年平均降雨量 110 0mm ,间作园总面积5 3hm2 ,共栽银杏 74 7株。经过 10年生产实践 ,达到了银杏、茶叶双丰收 ,生产、观赏相结合的预期效果。在茶叶丰产的同时 ,银杏树长势喜人 ,定…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泰安部分茶园做了间作板栗和银杏试验,结果表明,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3~0.4之间时,茶树叶片较对照上表皮增厚27%、栅栏组织增厚15.3%、全叶增厚3.1%,有利于抗旱、抗寒;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4~0.6之间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比值大、叶质柔嫩、持嫩性好,夏季茶叶产量可较对照提高89.8%;茶园间作银杏对茶树生长和鲜叶产量较有利。  相似文献   

14.
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1,27(6):658-66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是亚热带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喜光、耐荫、喜湿、畏寒的特性,其生长发育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对茶芽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夏秋茶低产劣质。为此,近2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广泛地开展了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的研究,认为适度遮荫(即种植遮荫树)能明显地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但是,对间作茶园的生态条件与茶树主要生理活动(诸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的关系报道甚少。为此,我们研究了茶园间作对茶树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与单作茶园比较,以揭示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南林业科技》1992,(1):42-42
为了提高低产林地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林间生态气象的优势,从1988年开始.朱振兴等在江苏省常熟市虞由林场的低产松杂林地进行了三种规格间作茶树对比试验。结果证明,以林间5m宽度(以等于林术平均高度为宜)等高条式开垦、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引种茶树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省沂蒙山区近30年的茶树引种栽培实践及试验研究表明:北方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通过合理选择园地、加强越冬保护、实行适密适矮栽培、茶园间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技术措施,能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文摘     
<正> 低产林地间作茶园经济效益高为了提高低产林地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林间生态气象的优势,从1988年开始,朱振兴等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林场的低产松杂林地进行了三种规格间作茶树对比试验。结果证明,以林间5m 宽度(以等于林木平均高度为宜)等高条式开垦、布排  相似文献   

18.
陈养 《林业建设》2007,(2):27-29
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茶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土壤质地、茶树种植方式和降雨量等是影响茶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保护茶区生态环境,加强治理措施,实行立体复合间作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净光合速率及茶园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金寨县栗茶间作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郁闭度条件下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及茶园生态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月,露地茶园(对照)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在13∶00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有遮荫的茶园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遮荫情况下,气温、土壤温度均低于露地茶园,且郁闭度越大温度越低;而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均高于对照纯茶园,且郁闭度越大湿度越大。在郁闭度0.3的林下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多年来广大茶叶科技人员在茶叶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过程中,为提高茶叶商品在饮料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而研究并取得成果的一些茶园栽培管理新措施,如种植良种无性系,走生态茶园土壤管理方法,早施基肥,调整茶树修剪时间,茶园间作经济果林,茶园大棚技术以及机械化采茶等进行诌议,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园需要的是“低耗、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