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整个环节中,预防性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方法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按照普通和预防两种类型的护理组分类模式,一共将 368 名患者进行平均划分。 普通护理组采用的是一般的护理模式,预防护理组在基础的护理模式上额外增加了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从护理人员的个人安全意识出发,对其基本的工作态度和管理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考察,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患者满意度。 结果 从四大考核指标的内容来看,预防护理组的最终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护理组。 总之来说,这两组的最终差异效果符合统计学的价值(P<0.05)。预防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远远高于普通护理组。结论 预防性护理和普通护理相结合,可以消除手术环节中的各种不稳定要素,确保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可以在手术室护理环节中得到广泛 使用。  相似文献   

2.
成陶然  孙冬惠  万梅 《大家健康》2016,(10):279-279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对于该院10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将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记录对照组和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认知、自身行为意向差异以及不安全因素意识情况,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认知、自身行为意向差异以及不安全因素意识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明确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朱晓燕 《吉林医学》2015,(7):1487-1488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掌握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98例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实施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自身行为意向差异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护理工作人员护理管理认识程度(17.8±1.1)分、不安全因素意识(18.3±1.5)分、工作责任心(15.3±2.2)分、自身行为意向(17.2±1.3)分及护理满意度(15.6±3.6)分,较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手术室护理管理认识程度(10.3±2.2)分、不安全因素意识(10.8±2.7)分、工作责任心(9.8±2.6)分、自身行为意向(11.4±3.1)分及护理满意度(8.5±4.2)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解决对策,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淮阳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手术患者纳入常规组(104例,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手术患者纳入研究组(106例,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手术室护理管理),两组患者由相同的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态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各维度评分均较常规组高(均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0%(13/104)、1.89%(2/106),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73%(85/104)、97.17%(103/10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有效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中开展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室患者资料264例,由于我院于2011年初实施护理人员管理,对比2012年、2011年、2010年全院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两组均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其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面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手术室加强管理后,医院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前2年的感染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中,患者的满意度分别是61.36%、65.10%、93.18%.3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室开展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欧少瑛 《吉林医学》2013,34(21):4389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79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总结以往手术室出现的风险事件,实行安全管理措施;对照组实行手术室常规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缺陷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使用安全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及投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护理安全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85.3±7.6)分,低于观察组(96.2±2.3)分,且护理满意度83.3%低于观察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缺陷与医疗纠纷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护理与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安全管理,并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不仅护理满意度高,同时能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减少护理差错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风险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09年6月骨科手术患者1238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09年7月-2009年12月骨科手术患者134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护理记录错误、意外伤害、无菌操作不当、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患纠纷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护患纠纷投诉,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86例手术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手术室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规范性手术操作、改进术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完善术前护理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后,伤口感染率低至2.80%,显著低于对照组(14.69%),且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外科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实施安全管理,对照组未接受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评分,进而评价安全管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14%、0.25%,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9.13%,护理质控评分为(98.5±1.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有益于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朱丽辉 《吉林医学》2011,32(13):2673-2675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根据缺陷的类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从2009年7月~2010年6月根据广东省助产专科十大安全目标要求实施产科护理缺陷防范措施后收住的产妇938例,与2008年7月~2009年6月未实施产科护理缺陷防范措施收住的产妇866例在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缺陷、护理投诉发生率及产妇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产科护理缺陷防范措施的产妇,护理投诉案例显著降低(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总体产科质量提高;同时,医护关系得到改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结论:落实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责任心、重视护理质量控制等可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风险因素的评估,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控制及减少手术室风险的发生。方法通过对照2009年间(2009组)实行风险管理前完成各类手术3020例及2010年间(2010组)实行风险管理后完成手术3024例,比较两组手术的投诉纠纷率、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后,2010组患者投诉纠纷率1起/年、差错发生率2起/年均显著低于2009组7起/年、6起/年(P〈0.05),2010组患者满意度98.5%显著高于2009组88.0%(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风险因素评估,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与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行护理,如建立并完善手术室各种规范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各种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水平等。对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护理质量也明显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也迅速提升。结论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淑平  李世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38-139,142
目的探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A组87例患者仅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而B组98例患者则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A组和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标准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B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术前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恐惧情绪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5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焦虑恐惧情绪的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手术前焦虑评分(SAS量表),术前睡眠时间,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术前针对性护理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术前睡眠时间、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患者常见的焦虑恐惧情绪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在减轻手术室病人紧张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作为时间间隔点,以精细化流程管理开展前6个月(对照组)与开展后6个月(观察组)手术室病人资料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在手术室期间实施常规化管理,观察组在手术室期间给予精细化流程管理,包括人员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和流程管理等,观察2组的护理质量、手术预后、紧张度变化情况与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文书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意外事件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8.6%,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2组术后7 d的紧张度评分均低于术前1 d (P<0.05).出院时进行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6%(P <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能减轻病人紧张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手术有效率,改善病人对护理的评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养结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收集院内收治的处于"医"或"养"状态的老年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予以常规安全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接受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对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情况、满意度调查评价以及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理评价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危重患者、分级护理、病区管理、护理安全"认可度较高;且院内服务满意度各指标显著较高(P<0.05).同时,试验组安全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优质护理,为医养结合护理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能够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曾庆芸 《中原医刊》2014,(22):102-104
目的 观察手术室感染源强化消毒管理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分析体会其临床意义.方法 山东省胸科医院手术室自2012年1月开始进行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将采取措施之前的2011年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护理质量.结果 2012年的感染率与2011年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与手术医师满意度明显改善,差错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手术室的感染源进行强化消毒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伤口的感染率,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应该广泛号召各大医院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