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保肝、利尿降门脉压、抗生素、补充白蛋白和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连用4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并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比对照组的76.19%明显升高(χ2=4.4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和2例,症状较轻,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于肝硬化SBP患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安全性较好,能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抑制局部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 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小于5岁的病毒性腹泻患儿3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n=9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n=113)、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n=114)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63),治疗72 h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4组患者治疗72 h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3.843,P=0.000),其中联合用药组与布拉氏酵母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氏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药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相近,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82例抗生素相关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腹泻评分、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0.49%(P<0.05)。2组治疗后腹泻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t=14.498,对照组:t=9.480,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泻评分低于对照组(t=7.165,P<0.05)。2组治疗后CD3+、CD4+ 和CD4+ /CD8+ 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21.264、17.036、14.526,对照组:t=9.003、7.767、6.187,P<0.05);治疗后CD3+、CD4+、CD4+ /CD8+ 高于对照组(t=14.937、10.615、9.828,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和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t=33.983、29.414,对照组:t=18.553、19.75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16.110、19.913,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临床效果明显,有效能改善腹泻症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p)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三联疗法)和对照组(38例,给予三联疗法),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 Hp 根治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观察组治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P<0.05)。2组均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5.9%,低于对照组的16.7%。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 Hp 感染性消化溃疡,Hp 根治率高,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对结直肠癌术后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结直肠癌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结直肠癌术,术后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水平、白细胞介素 6(IL 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浆D 乳酸、粪便S lg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 6、CRP及TNF 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及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D 乳酸低于对照组,粪便S l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可有效调节机体肠道菌群,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门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独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疗程24周,比较两组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数值及肝脏超声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TBIL、ALT、AST、ALP、GGT、CHOL、TG、LDL-C及超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GGT、CHOL及超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ALT、AST、ALP、GGT、TG及超声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超声评分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CD4+、CD8+和CD4+/CD8+比值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5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每次2粒,疗程2周。结果①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50.0%)、有效率(32.1%)及总有效率(82.1%)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39.3%、17.9%、57.1%)(P〈0.05或P〈0.01)。②观察组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道菌落检测显示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酵母样真菌菌落检测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治疗肝硬化有协同促进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且对肝硬化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方法:96例腹泻小儿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48例,分别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较 B 组的83.33%明显降低(P <0.05);A 组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大便复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较 B 组明显缩短(P <0.05);A 组治疗后 CD4/CD8、IgA、IgG 水平均明显高于 B 组(P <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蒙脱石散,能够更快缓解症状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咏 《大家健康》2016,(4):86-87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2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儿均占据60例。对常规组患儿单纯采取蒙脱石散治疗,而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适量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75.0%,比较差异显著(P <0.05);且实验组患儿临床各项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急性腹泻患儿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治疗的疗效十分显著,可利于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铁储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NIDA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予以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儿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等贫血相关指标变化;检测患儿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 +/CD8+);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9.63% (P< 0.05);两组SI、S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TR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SI、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R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RBC、MCV、MC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用治疗小儿NIDA的疗效高于蛋白琥珀酸铁单用,可改善患儿的铁储备,增强免疫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益生菌培菲康序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序贯治疗组)29例给予左氧氟沙星、匹维溴铵和复方谷氨酰胺胶囊(GLU)治疗1周后,再服用匹维溴铵、培菲康和GLU 8周;B组(培菲康治疗组)29例给予匹维溴铵、培菲康和GLU;C组(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匹维溴铵+GLU常规治疗,总疗程均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Bristol排便量表以及大便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0.01),在治疗后4~12周A组和B组症状总分处于较低水平,而C组在第12周时总分高于第8周(P<0.05),A组4~12周、B组8~12周均低于C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腹痛发生时间、腹痛发生次数均下降(P均<0.01)。与B组相比,4周时A组的腹痛发生次数、腹痛发生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C组相比,A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该情况在停药后4周随访中持续体现。治疗后各组Bristol排便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便频率积分均有下降(P<0.05),第8周时,A组和B组的总分低于C组(P<0.05),第12周时,A组积分依然低于C组,而B组与C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和B组黏液便比例明显下降(P<0.01),而C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培菲康序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更为显著、持久,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可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张琛  ;邹益友 《湖南医学》2014,(4):696-698
【目的】从临床表现、肠镜及肠道菌群变化多方面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92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肠道菌群、肠镜分级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58.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肠镜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助于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目的,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谢鸥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48-149
目的研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难治性IB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单项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X2=8.979,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难治性IBS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荧光抗体CD4-PECY5、CD8-PE标记过的患者CD4+淋巴细胞和CD8+淋巴细胞表面CD28、CD152表达水平,分析其治疗前后变化水平.结果 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 CD28、CD8+ CD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 CD28、CD8+CD2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 CD28、CD8+ CD28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 CD1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8+ CD15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 CD152明显降低(P<0.05),CD8+ CD15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 CD152+、CD8+ CD152与对照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HCV-RNA阳性率为82.5% (33/40),治疗后为17.5% (7/40),治疗后HCV-RN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能反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复制情况及免疫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文健 《吉林医学》2010,31(31):5542-5543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泻患儿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乳酶生、复合维生素B口服,同时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给予思密达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两组患儿共治疗3d。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好转时间、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能够显著改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芦晓磊  王卫星 《西部医学》2012,24(11):2099-2101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对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切除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老年HC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服用复方斑蝥胶囊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第二天开始服用复方斑蝥胶囊,1次3粒,每日2次,连续应用1个月;B组20例,患者术后仅行常规处理;另设C组20例为正常人群作对照。分别于术前3天及术后10、30天抽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NK细胞以及CD4+/CD8+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患者术前CD3+、T细胞及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天,A、B两组患者CD3+、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O.05);术后30天,A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0天A组患者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0天,A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O.05)。结论老年HCC患者手术前后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复方斑蝥胶囊有利于提高老年HCC患者术后的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潮州市潮安区庵埠华侨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观察组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CD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4+/CD8+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可以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改变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状态而发挥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血清内毒素、ALT、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体内内毒素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