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中值滤波的指纹增强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纹增强对提高细节特征提取的准确率乃至整个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性能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次将中值滤波算法运用于指纹图像增强方面,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的主要过程是: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沿该点方向上取一个(2R+1)的一维统计窗口,其中R为该统计窗口的半径.时该窗口进行中值滤波,并将中值结果赋予该像素点.通过针对FVC 2002指纹库进行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指纹图像增强算法.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云服务的安全登录问题,考虑到指纹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性,对指纹识别运用于云安全登录认证的技术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对云安全登录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接着详细阐述指纹识别方法,最后从指纹识别登录注册、认证及指纹图像处理三方面对指纹识别云安全登录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指纹图像的处理进行了简单仿真.结果证明,基于指纹识别的登陆方法安全性高且稳定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瑶  喻建平  刘宏伟  张鹏 《信号处理》2011,27(9):1423-1427
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对时间复杂度高的指纹图像预处理算法进行研究,为了有效地去除指纹图像中的噪声,提高识别速度以应用于实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8方向脊向滤波器的指纹预处理方案。该方案在求取点方向图时以方向逼近法为基础,引入均值滤波的思想以降低图像中噪声的影响,获取一致性更好、性能更稳定的点方向图;然后根据脊向滤波器的设计原理,优化设计了一组对应于指纹图像方向信息的8方向脊向滤波器模板;最后运用查表法,对于指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选取与其方向信息相应的滤波器模板进行图像增强。在FVC2004公布的指纹图像数据库DB1_B上,按照FVC2004测试标准所做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案简单快速有效,能够应用于实时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活体指纹实时录入时指纹图像的圆形光栅模型,得到了该模型的傅里叶频谱和滤去各级谱所需的滤波器直径的数值结果,并对光学实时指纹识别系统的高通滤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包括端元提取和估计每个端元的混合比例.虽然很多模型都能得到可以接受的解混结果,但是一些未知端元的存在使得结果在包含未知端元的像素点处出现偏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分解算法.首先高光谱图像数据被分成类内和类外两部分,类内是完全由已知端元数据混合的像素点,而类外数据是包含未知端元的像素点.两类数据交界处被认为是已知端元和未知端元混合的数据.然后再对这些像素点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分别对仿真数据和真实高光谱图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因存在未知端元对解混精度的影响,而且能给出未知端元的解混分量.该方法的解混结果几乎不受未知端元的影响,优于直接解混结果  相似文献   

6.
袁姮  王志宏  姜文涛 《电子学报》2017,45(4):912-921
针对接触式指纹识别中存在的非线性形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梯度向量(Composite Gradient Vector,CGV)的指纹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在经过预处理的指纹图像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和第一个基向量,并对指纹图像进行旋转;然后在旋转后的指纹图像上采样基向量,组建向量簇,提取极大梯度向量,并以极大梯度向量为元素组建复合梯度向量;最后以分层标记规则对复合梯度向量进行分层标记,通过对指纹库进行指纹检索、复合梯度向量匹配、维度和梯度匹配,识别出指纹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接触式指纹识别中旋转、偏移、拉伸等问题,有较强的抗非线性形变能力,同时具有较快的识别速度和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提高指纹识别的识别率,在指纹图像的预处理中,加以小波变换。将小波函数进行分解与重构,并将其运用到对指纹图像的预处理中,包括小波压缩、去噪和增强。通过加入小波变换的预处理技术,可使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取与匹配中更加精确;结论:通过仿真实验,将小波变换技术运用到指纹图像的预处理中,可提高指纹识别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指纹的细节特征是指纹识别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指纹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提出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指纹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对指纹图像的每行进行多次haar离散小波变换,对所获得的特征向量再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最终得到指纹的特征向量,有效节省运算量,增强指纹识别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指纹识别的特征点匹配算法,该算法是在Xiping Luo的算法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得到的.该算法首先通过指纹的中心点来确定指纹匹配时的参考点,指纹的中心方向为初始方向,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的特征点用极坐标表示,对指纹模板特征点和输入指纹特征点实行归一化.其次,在匹配过程中,采用了一个可变限制框,以适应指纹的非线性变化.此外,本算法采用只对有效区内的指纹特征点进行比对来提高指纹识别的鲁棒性,对指纹中心偏移的输入图象有较好的识别效果.通过对指纹库中的指纹图像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速度快,精度高,更适用于实时指纹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图像重构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图像的每个像素点进行LBP(Local Binary Patterns)特征提取,得到每个像素点的LBP特征值;其次提取出每个像素点的空间邻域块,按照图像已知的标签信息去除每个空间邻域块中冗余的背景像素点,得到新的空间邻域块,利用光谱距离得到每个像素点的权重值并计算重构特征值;然后,将像素点的LBP特征值和重构特征值进行叠加融合,获得重构特征融合值;最后,采用K最近邻分类器将像素点进行分类,根据测试样本点和训练样本点的欧氏距离判断测试样本点的类别。在Indian Pines和Pavia University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9.06%和99.7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供目前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o Management,PDM)系统对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控制能力,实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时测量与监控,提高管理质量,结合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在软件领域的成功经验,适应硬件产品开发领域的需要,在介绍了CMMI的主要思想之后,重点论述了以CMMI为基础定制企业PDM系统的可能性。对产品开发框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CMMI的PDM系统概要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分区技术的定义,分区的组成、最低配置和用途,最后阐述了分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使用隐写软件Steghide隐藏信息前后图像T、A、P点数目变化规律的分析,对每幅图像构造一个特征 向量,并且结合支持向量机提出一种基于OC_SVM的Stegthide检测算法,同时,实验结果给出了该算法在不同信息嵌 入量情况下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霞  马美红 《数字通信》2012,39(5):43-46
通信、计算机领域的发明专利审查过程中,针对权利要求书中涉及伪代码的情形存在不同的审查观点.在对伪代码与自然语言、标记性程序语言进行辨析,以及对现行发明专利审查规范进行分析溯源的基础上,提出应站在技术人员的角度,按专利审查的一般标准,判断其是否符合专利申请的撰写规定和授权条件,权利要求是否清晰,再进行一致性审查的建议,对其他领域类似情形的发明专利审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逐步建立,但是各应用系统之间自成体系,从而导致了每使用一个系统就要重新登录一次,给用户的使用和管理员的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本文研究基于CAS的单点登录系统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使用和管理困难问题,介绍了基于CAS的单点登录系统应用设计研究,系统采用用户管理LDAP轻量级目录服务、CAS中央认证服务,设计了一个统一管理界面,通过Web服务传递用户参数,实现了多应用系统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片上可编程系统的视频车辆跟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具体产品中算法实现复杂且基于计算机(PC)平台的纯软件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视频车辆跟踪的嵌入式实现方法.利用可编程片上技术,使得视频检测摆脱PC平台的依赖.以Nios Ⅱ软核处理器和外设知识产权(IP)核为硬件平台,结合模拟/数字信号转换(A/D)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D/A)的视频接口,以μC/OS为操作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国内运营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阐述了通过引入IMS进行固定移动融合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重点对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网络构架和实现固定移动融合的网络演进策略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曾岳  何新田  刘竹林 《通信技术》2010,43(2):110-112,115
由于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非常敏感以及生成的混沌系统具有非周期性和伪随机性的特性,近年来混沌系统在密码学领域中得到了较多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混沌系统在保密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明显加强了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安全特性。研究证明了它的有效性,正确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平台迁移和软件适应需求变化能力的提高一直是电子商务应用中的难点,而MDA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该文主要对MDA的核心技术及框架模型作了剖析,最后以企业中的订购系统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