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庆安塞油田王窑区块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油藏综合含水率达到70%以上,日产油量持续下降.为寻求更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开展了复合本源微生物驱油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研究.通过采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性能评价、复合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对微生物采油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王窑区块12个注采井组现场试验年累计增油超过5 070 t,累计降水超过9000 m3,投入产出比达到1:5.9.现场试验证明,利用复合本源微生物采油能够增加低渗透油藏原油产量、提高采收率,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源微生物驱矿场试验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目前国内外源微生物驱的现场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从注入量、注入浓度、注入方式及增油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发现,目前外源微生物驱矿场应用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注入量多在0.002-0.007倍孔隙体积(PV)之间,微生物浓度在1%-3%之间,注入方式主要为周期注入和段塞注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菌种和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技术。根据国内外源微生物矿场试验的现状,建议通过引进先进的微生物学技术,培养出更多能够以廉价且丰富的营养物为基础生长的菌种。针对具体目标油藏选取调驱结合、吞吐与驱替结合或内源与外源微生物驱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改变注入水的水质及采用生物抑制的方法保持微生物驱油的连续性,进一步改善外源微生物驱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驱油技术不断成熟,应用也日渐广泛。本文分析了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特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技术标准;并介绍了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微生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已初见成效,增油效果明显,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油藏中普遍存在的采油微生物类群及其驱油机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采油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对油藏微生物及其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从营养剂在油藏储层中的分布、油藏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代谢活性、油藏微生物定向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5.
借助微观透明模型建立微观模拟驱油试验系统。以烃降解菌株Rhodococcus ruber Z25和Bacillus cereus 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原油的特点及残余油的分布形式:残余油主要以油条和油珠的形式滞留于孔隙介质中;以油膜形式附着在骨架表面;在喉道转角处水流速度为零的"驻点"部位。通过静置培养观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后油藏微生物降解原油及微生物富集的状态,微生物由单菌体形成油水界面处的菌胶团结构。通过研究后续水驱作用下残余油的驱替特征表明,微生物菌胶团、松散的油相与驱替液水相彼此裹挟,沿驱替压力方向运移。本研究揭示了烃降解微生物驱油的微观机制,为微生物采油从实验室走向矿场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对本源微生物驱油进行方案设计,很有必要发展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技术.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本源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引入了微生物因子来描述微生物的特有作用,提出了三维三相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数值求解,比较了不同注水时机对采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所模拟的结果和实际结果较相符,在所模拟的范围内,开始进行本源微生物驱越早越好.该成果对现场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间12断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特点,开展了微生物采油室内试验和评价,优选适合油藏特点的微生物菌种,优化驱替试验参数。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微生物驱替现场实施方案论证和编制。通过4个井组微生物驱替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蒙古林稠油油藏粘度高,注水开发后含水上升快,产量迅速递减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可动凝胶调驱技术。介绍了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开发条件下开展的从实验室到矿场实施、到效果评价的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概况,说明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同时具有剖面调整、储层深部液流转向以及驱替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驱替方式有效解决非均质性较强的普通稠油油藏后期水驱开发问题。矿场先导试验实施5年来已累积增油5.88×104t,获得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提高辽河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 ,详细研究采用微生物富集分离方法从辽河海河油田稠油区块原油、地层水中分离筛选出了三株对稠油有降解作用的本源细菌 ,并将其应用于该区块原油模拟驱油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水驱后的油藏中存在能降解稠油并产生羧酸 ,酯 ,醇和二氧化碳等产物的微生物 ;室内可通过调整培养物配方激活微生物 ,使三次采收率提高 2 3 7% ;各单一菌种对原油的作用机制不同 ,它们能协同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 .因此 ,在经过更详细的微生物区系分析后 ,该区块稠油有望实现本源微生物驱 .  相似文献   

10.
洲城油田于1995年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效率及油藏最终采收率,开展了WXS表面活性剂可行性研究。针对洲城油田的油藏条件,对WXS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实验,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单井试验方案,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WXS表面活性剂对洲城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激活剂注入的类型对胜利油田沾3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驱油功能菌浓度及驱油效果的影响,利用室内长岩心连续动态驱替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激活剂多轮次注入条件下产出液微生物特征、原油性质及驱油效果。研究证实添加糖蜜、玉米浆和无机盐的富营养激活剂体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降低内源菌群的多样性,选择性激活油藏内源驱油微生物,在多种驱油功能菌的协同作用下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一次水驱的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3. 59%。与富营养体系相比,单纯添加无机盐不加碳源的寡营养激活剂体系中菌群多样性降低幅度小,优势菌及驱油功能菌的激活速率低,注入后可以在一次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3. 61%。两种激活剂注入后产出液原油C12-C21的烷烃组分比例明显降低,寡营养体系降幅明显大于富营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注CO_2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驱油效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展注CO2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驱油效率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采用物理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比模拟岩芯的驱油效率,评价了CO2的不同注入方式,改善不同储层特征的普通稠油油藏驱油效率的影响幅度。试验结果表明:注CO2能够提高普通稠油油藏的驱油效率;不同的CO2注入方式,对改善油藏的驱油效率影响幅度不同;采用CO2与水交替注入的驱替方式,驱油效果最好,同比水驱,能够提高普通稠油油藏的驱油效率10%~15%左右。该项研究可以为现场生产工艺设计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冀东油田微生物驱油技术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冀东油田高浅北和老爷庙区块油藏状况、原油物理性质、产出水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来研究这2个区块实施微生物驱油技术的潜力.利用最大或然数法、倾注平板法和滚管法对产出水中的细菌群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水中细菌群落较为单一,硫酸盐还原菌为优势菌群,部分油井产出水中含有好氧腐生菌,说明这2个区块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一次水驱的基础上,经过7周期85 d培养驱替,高浅北和老爷庙区块模型的采收率分别提高15.6%和10.7%.综合微生物学、油藏条件以及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研究结果,在冀东油田高浅北和老爷庙区块实施微生物驱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多段塞微生物驱开发指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条件不同,微生物驱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和油藏适应性也有所差别,需要合理的注入参数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通过模拟不同注入方式微生物驱油实验优化注入参数,在实验基础上综合运用前缘推进理论和经验回归方法,考虑微生物降低原油黏度以及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等客观因素,建立一种将油井产能和含水变化规律结合的预测模型来预测微生物驱开发指标。微生物驱油实验表明,多段塞微生物驱较单一段塞微生物驱采收率可提高9.24%,见水时间能延长40.10%~40.14%,无水采收率提高18.44%;用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微生物吞吐开井后的产油量、增油量、产液量和含水率,单井预测误差小于10%,区块总体产液量和产油量预测误差均小于3%,含水率仅为0.25%。矿场试验采用五级段塞交替注入调剖用微生物与驱油用微生物,试验区含水上升率由8.1%下降至-4.3%,综合递减率由13.3%下降到4.4%,控水稳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低渗、特低渗透欠压油藏有效注水开发技术,朝阳沟油田朝50区块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优选的微生物菌种能够在油层中有效的改善原油组份,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微观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利用微观仿真平板模型和分支盲孔模型,对水驱、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现象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研究微生物驱油和置换盲孔内剩余油的微观机制;利用动态扩张黏弹性流变试验,定量考察菌体本身及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对油水界面膜的作用及对原油流动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通过降解原油和代谢产生生物气体、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等改变剩余油形态及分布;微生物驱具有气驱、气液界面滑动和剥离油膜等微观驱油方式;生物气能够在生物活性物质的辅助作用下,进入水驱、聚驱、气驱都无法波及的盲孔,置换出其中的剩余油;微生物菌体本身具有界面活性,能与代谢活性产物共同降低油水界面膜强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前,大庆油田南一区西西块正在进行高浓度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井出现了见效延迟现象。针对大庆油田南一区西西块矿场实际需求,并结合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开展了聚合物驱油体系的室内研究工作,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作者对见效延迟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与油藏的适应性是影响生产井见效的主要因素,所以筛选与目的油藏匹配的驱油剂,并及时调试或维修现场注入设备,可以明显缩短生产井见效延迟时间,这对大庆油田的后续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层水中钙镁离子可以明显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限制了普通聚合物驱在高钙镁油藏中的应用。以江汉油田某区高钙镁油藏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型抗钙镁聚合物为基础,开展高钙镁油藏聚合物驱实验研究。在高钙镁条件下采用蒸煮蒸馏水配制模拟盐水,母液稀释配制聚合物溶液;新型聚合物溶液具有较好的增黏、抗盐、抗钙镁、抗剪切、长期稳定性;分别在人造、露头和天然岩心上开展了新型聚合物驱油实验,水驱到含水90%后聚驱采收率增幅达8%以上。该研究为高钙镁油藏进一步开展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从三叠系长6 油藏产出污泥分离出三株具有较强驱油能力的优势菌株,一株为为好氧菌,一株为厌氧菌,一株为兼性厌氧菌。对不同溶氧量下三株菌复配菌液进行了生长规律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空气辅助微生物降解原油能力进行了测定,测试了非均质模型中微生物与空气交替注入驱油效果。通过实验优选出溶氧浓度为4.5mg/L时,微生物相对较快达到对数生长期。溶氧浓度为4.5mg/L~5.5mg/L时微生物对原油降解率较高。微生物与空气交替注入驱油时,采收率提高17.08%,体现出空气辅助微生物提高采收率优势,对拓宽提高采收率理论及提高矿场增油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扈希美  陈艳军  高芳  沙莎  徐伟  刘予 《科技信息》2013,(14):489-489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其中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气驱包括CO2混相/非混相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吞吐、热水驱、蒸汽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驱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四大三次采油技术中,有的已形成工业化应用,有的正在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还有的还处于理论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