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本体与乳液复配,不同基体SAN的丙烯腈(AN)含量及摩尔质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研究了不同橡胶粒径及分布,基体SAN的AN含量及摩尔质量对ABS树脂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本体与乳液掺混的ABS树脂具有显著的协同增韧作用,且在同等橡胶含量时,乳液法橡胶质量分数在60%左右时,可以最大幅度地提高ABS的冲击强度。另外,SAN树脂的AN含量及其摩尔质量对ABS的韧性也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AN含量及摩尔质量范围内,ABS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AN含量和摩尔质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通用型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与高流动型SAN掺混得到复配SAN树脂,通过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及各种助剂掺混造粒制备得到高流动型ABS树脂,分别考察了高流动型SAN含量、橡胶含量、润滑剂用量及挤出机各段温度等对所制备ABS树脂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高流动型ABS树脂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比了常见电镀ABS的无铬电镀性能。分析了不同厂家电镀ABS粗化后表面的差异,并对比了各自的镀层结合力。随后,研究了橡胶含量、粒径和树脂基体的极性对ABS无铬电镀性能的影响。通过结合镀层拉拔力和粗化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讨论了ABS的各个组分是如何影响其无铬电镀性能的。为后续配方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考察了橡胶含量对该ABS树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熔体流动速率、热变形温度、密度和硬度均有所降低,而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因此可通过调节橡胶含量来制备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能的ABS树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本体法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工艺及产品特点,用元素分析仪法测定了本体法ABS原样、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基体树脂、接枝SAN橡胶中的氮含量,计算了橡胶上的SAN表观接枝率及ABS中橡胶量、接枝SAN橡胶量等参数,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合理性。运用SAN表观接枝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说明了不同本体法工艺生产ABS树脂组成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测试了三种商业级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流变学行为,表征了ABS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耐热ABS树脂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的耐热改性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耐热改性剂,其主要分散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中,限制了SAN树脂分子链段的活动性,提高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提高了ABS树脂的耐热性能,且添加量越高,耐热性能提升越显著。耐热改性剂的添加,在提高ABS树脂刚性的同时,降低了其韧性。韧性的降低可以通过提高体系中橡胶相的含量来改善。ABS树脂中耐热改性剂的含量越高,其类固行为越明显,分子链的活动性越差,熔体流动速率越低。  相似文献   

7.
ABS的组成与性能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组成与性能的研究.不同丙烯腈含量SAN间的相容性与丙烯腈含量差值有关.SAN相对分子质量越低,保持相容性的丙烯腈含量差值可以越大.丙烯腈含量影响SAN的韧性.橡胶增韧时, SAN基体树脂中的丙烯腈含量高于SAN接枝物为佳,接枝率或界面黏结力适度为宜.橡胶相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反映了SAN接枝橡胶和SAN基体树脂的相互作用.大粒径胶粒(大于1 μm)与小粒径胶粒(小于0.5 μm)组合增韧SAN产生协同效应.大粒径胶粒诱发银纹,小粒径胶粒终止银纹或改变银纹增长途径.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组成与性能的研究。不同丙烯腈含量SAN间的相容性与丙烯腈含量差值有关。SAN相对分子质量越低,保持相容性的丙烯腈含量差值可以越大。丙烯腈含量影响SAN的韧性。橡胶增韧时,SAN基体树脂中的丙烯腈含量高于SAN接枝物为佳,接枝率或界面黏结力适度为宜。橡胶相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反映了SAN接枝橡胶和SAN基体树脂相互作用。大粒径胶粒(大于1μm)与小粒径胶粒(小于0.5μm)组合增韧SAN产生协同效应。大粒径胶粒诱发银纹,小粒径胶粒终止银纹或改变银纹增长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得到ABS树脂。探究丙烯腈含量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耗散因数、体积电阻率、维卡软化温度以及两相之间相容性上升,但熔体流动速率、表面电阻率、介电常数下降。  相似文献   

10.
将聚酰胺6(PA6)与市售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共混,制备PA6/ABS共混物。研究了ABS树脂的用量对PA6/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苯乙烯及丙烯腈共聚物(SAN)和ABS粉料熔融共混制得不同胶含量的ABS/SAN共混物。研究了不同胶含量的ABS/SAN共混物对PA6/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在PA6/ABS/SAN共混物中引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共聚(SAM)树脂取代部分SAN树脂,研究了SAM树脂的加入及引入顺序的不同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ABS树脂的用量在50%~60%左右时共混物性能最佳。随ABS/SAN共混物胶含量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降低。随SAM树脂替代SAN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先降低后增加。但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降低明显,而SAM树脂的引入顺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丁二烯(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按照一定比例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橡胶含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不同橡胶含量对ABS树脂的冲击以及拉伸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BS树脂的微观形态及形变机理。结果表明,ABS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橡胶含量较少时,橡胶粒子在基体相中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较小,分散性较好;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增加,粒子分散性变差;随着橡胶粒子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主要增韧机理是由空洞化到银纹再到剪切屈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弹性体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酯类(ACR)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高胶粉对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分别进行增韧,研究了增韧SAN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流动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增韧SAN树脂的相形态。结果表明:ABS高胶粉增韧效果最好,随着ABS高胶粉用量的增加,增韧SAN树脂熔体流动速率和热变形温度均呈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呈升高趋势。SEM研究表明,添加ABS高胶粉25份时增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合金采用使用不同的注塑工艺注塑后电镀。研究了注塑工艺对PC/ABS合金粗化性能和镀层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塑工艺对PC/ABS合金的粗化性能和镀层结合力影响较大,注塑温度过低、压力和速度过高以及模具温度过低都会降低PC/ABS合金的粗化性能和镀层结合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液技术在聚丁二烯(PB)和丁苯橡胶(SBR)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合成了PB质量分数为60%的ABS接枝粉料,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组成和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粒径对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SBR橡胶粒子的粒径分别为0.3μm和0.05 μm左右时,橡胶粒子的粒径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单独采用小拉径SBR橡胶粒子不能有效地增韧SAN树脂,而大粒径PB橡胶粒子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湿法挤出工艺,即将乳液聚合合成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共聚物经凝聚和过滤后得到的ABS接枝共聚物湿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以一定的比例投入湿法挤出机内挤出造粒,直接获得了ABS树脂。考察了ABS接枝共聚物湿粉料含水量、ABS树脂中橡胶含量、抗氧剂含量、挤出机温度及螺杆转速等因素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温度过高明显引起物料降解,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减小,拉伸强度降低;ABS接枝共聚物湿粉料含水量对ABS树脂的性能没有明显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分散均匀;湿法挤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挤出温度:180℃,螺杆转速:200 r/min,抗氧剂含量:0.154%(质量分数,下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粉料,将制得的ABS接枝粉料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透明ABS树脂。研究了体系橡胶含量,接枝粉料壳层组成,基体组成对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增大,透光率略有降低;壳层组成为75/25的共混物具有较高的韧性和透明性;随着基体PMMA/SAN组成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基本不变,而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表明,壳层组成为75/25的橡胶粒子能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17.
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高胶粉(High Glue Powder)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高耐热抗冲击ABS合金。首先通过调节SAN与HBS的质量比,选择了合适的ABS基体树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机硅及IP的用量对ABS合金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树脂SAN/HBS的共混质量比以70:30为宜;少量有机硅的加入,大幅提高了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合金的耐热性略有下降;IP的加入,大大改善了合金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湿法挤出工艺,即将乳液聚合合成的经凝聚和过滤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湿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以一定的比例投入湿法挤出机内挤出造粒,直接获得了ABS树脂。考察了ABS粉料含水量、ABS树脂中橡胶含量、抗氧剂含量、挤出机温度及螺杆转速等因素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温度过高明显引起物料降解,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减小,拉伸强度降低;ABS粉料含水量对ABS树脂的性能没有明显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分散均匀;湿法挤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挤出温度:180 ℃,螺杆转速:200 r/min,抗氧剂含量:0.154 %(质量分数,下同)。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的丁戊共聚胶乳(IBL),采用该胶乳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获得的四元接枝共聚物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一种含有新型弹性体的ABS树脂。考察了IBL中异戊二烯与丁二烯的共聚比例对IBL聚合结构及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BL复合橡胶中异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其胶乳的转化率和凝胶含量呈下降趋势,ABS树脂的光泽度和白度明显提高;复合橡胶中的异戊二烯含量不高于50%时,其冲击强度均超过280 J/m。  相似文献   

20.
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相形态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不同摩尔质量的PVC与ABS熔融共混制备测试样品。结果表明:低摩尔质量PVC共混物比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出现时所需的橡胶含量低。在体系中加入增塑剂DOP后,测试结果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中存在未完全塑化的PVC,其相区尺寸大于PVC初级粒子的尺寸。并得出PVC与SAN部分相容,不影响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