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OP2A基因状态,并探讨FISH法和显色原位杂交(CISH)法检测TOP2A基因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用IHC法和FISH法分别检测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TOP2A蛋白水平和TOP2A基因扩增状态(已有CISH结果),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本组96例乳腺癌组织TOP2A蛋白阳性表达52例(54%),阴性表达44例(46%);TOP2A基因扩增15例(16%),无扩增81例(84%),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号染色体多体在TOP2A蛋白(+)和(-)2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6%和27%,2组多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号染色体在本组96例乳腺癌中总发生率为38%。FISH法与CISH法检测TOP2A基因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0.66,P<0.05)。结论以FISH法检测TOP2A基因状态,用于指导临床选择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可能更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疗疗效;CISH法能否替代FISH法用于临床检测TOP2A基因状态尚需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与FAK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关系及其与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39例GIST中8号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GIST中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GIST危险度分级方案进行分析。结果8号染色体发生多倍体者17例,单倍体4例,8号染色体异倍体与GIST复发和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号染色体异倍体在高级别与低级别GIS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阳性表达率为49%,与复发和转移之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GIST中FAK表达高于低级别GIST(P<0.05)。8号染色体多倍体与FAK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有相关性(r=0.385,P=0.016)。结论GIST中存在8号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多倍体多于单倍体,并且与GIST复发转移有关;8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存在靶向基因FAK的位点,8号染色体异倍体与FAK蛋白表达可能是预测GIST复发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蛋白和HER-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115例胃癌活检标本中的HER-2蛋白表达,对HER-2蛋白过表达(IHC评分为++和+++)的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其HER-2基因水平和17号染色体倍体分析。结果①115例胃癌标本中,HER-2蛋白过表达率为40.0%(46/115)。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②HER-2基因的扩增率在HER-2蛋白(+++)组为90.5%(19/21),明显高于HER-2蛋白(++)组28.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7号染色体多体在HER-2蛋白(++)组和(+++)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6.0%(9/25)和47.6%(1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ER-2蛋白过表达的肿瘤细胞存在17号染色体多倍体现象,提示17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引起HER-2蛋白过表达。②HER-2蛋白的过表达和HER-2基因的扩增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将为临床预测胃癌的预后及选择性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7号染色体的基因拷贝数对评价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双色免疫荧光探针对294例免疫组化初筛的乳腺癌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染色。采用HER-2基因拷贝数〉4的绝对计数法及HER-2基因拷贝数比值法判定HER-2基因状况。结果当HER-2基因与17号染色体基因拷贝数比值〉2时,45.24%(133/294)病例为阳性,绝对计数HER-2基因拷贝数〉4时,阳性率为46.9%(138/29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比值〈2,绝对计数〉4和比值〉2,绝对计数〈4的病例中,阳性率分别为3.77%和6.91%(P〈0.05)。结论 FISH是比IHC更准确的方法。当17号染色体是异倍体时,导致17号基因拷贝数改变,降低了IHC检测的准确性。导致FISH绝对计数法在评价HER-2基因状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而FISH比值法在17号染色体为异倍体时校正了17号染色体倍体的影响是最佳的评价方法 。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及染色体G分带技术检测了38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1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17、18和21号染色体,结果表明,大部分ALL患者存在异常三倍17、18和21号染色体,并发现FISH技术较染色体分带技术更为灵敏可靠。这些异常多倍染色体的存在同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数及免疫表型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HER-2基因状态,用于靶向治疗。方法 应用FISH法检测77例IHC染色法CerbB-2蛋白表达为(2+)及(3+)的胃腺癌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FISH结果,22例HER(3+)标本中,17例存在HER-2基因扩增,符合率77.3%:5例阴性病例中2例为多倍体,占40%。55例HER-2(2+)的病例中,9例(16.3%)存在HER-2基因扩增,46例阴性病例中19例为多倍体,占41.3%。结论 对于IHC筛查HER-2(3+)及HER-2(2+)拟行靶向治疗的病例明确HER2基因状态,需进一步行FISH检测,同时要考虑l7号染色体多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在预测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侧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复发和15例未复发浅表性膀胱癌石蜡切片组织中EGFR的表达,再应用7号染色体荧光探针,通过细胞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反应,分析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增多的拷贝数。结果25例复发膀胱癌(RC)中,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分别有13例和16例;15例未复发膀胱癌(NRC)中,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分别有4例和3例,两组间EGFR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存在相关性(P<0.05,r=0.6)。结论EGFR蛋白过度表达和7号染色体多倍体在复发膀胱癌中可能存在相关性,在检测EGFR表达的基础上行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检测可能是检测膀胱癌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新发乳腺癌患者,采集乳腺癌标本,分别采用FISH技术和免疫组化(IHC)技术进行HER-2基因检测。观察IHC与FISH检测结果、FISH检测17号染色体多体发生情况。结果IHC结果为+++、++、+/0时,FISH与IH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7.50%、94.59%、20.00%,经一致性检验,IHC与FISH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543,P<0.05)。IHC检测HER-2高表达(+++、++)患者中17号染色体多体发生率为17.78%,在HER-2低表达或无表达(+、0)患者中的多体发生率为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SH技术与IHC技术在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中的一致性较好,17号染色体多体可能是导致IHC与FISH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FISH技术可以作为检测HER-2基因扩增的确诊手段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异常扩增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FISH技术检测118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情况。结果118例患者病理学诊断为炎症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6例,CINⅡ31例,CINⅢ18例,浸润癌11例。FISH检测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率在炎症组为0,CINⅠ组19.6%(9/46),CINⅡ组51.6%(16/31),CINⅢ组77.8%(14/18),浸润癌组90.9%(10/1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未治疗的CINⅠ和CINⅡ患者共26例进行随访,发现hTERC基因扩增预测CINⅠ、CINⅡ病变进展的敏感性83.3%,预测病变维持或消退的特异性90.0%。结论 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增加,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有一定临床意义,检测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对宫颈早期病变进展有预测意义,可作为监测宫颈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柳阳春  刘勇 《江西医药》2007,42(3):201-203
目的 研究胸腺瘤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16、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40例胸腺瘤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腺瘤组织中p16、cyclinD1及CDK4的表达.结果 40例胸腺瘤中p16、cyclin 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42.5%、57.5%、60.0%.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胸腺瘤中p16、cyclin D1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胸腺瘤中CDK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5).结论 p16低表达、cyclinD1高表达与胸腺瘤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胸腺瘤中p16低表达与cyclinD1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冉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82-1784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明确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卵巢癌组织作为观察组,60例卵巢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测定两组组织中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okemo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9.2%(36/52)和11.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8%(41/52)和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1,P〈0.01)。Pokemo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χ2=9.16,P〈0.05)、临床分期(χ2=5.86,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χ2=32.28,P〈0.01)和是否复发(χ2=27.08,P〈0.01)均有显著的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χ2=0.82,P〉0.05)无明显关系。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χ2=8.24,P〈0.05)、临床分期(χ2=9.24,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χ2=19.62,P〈0.01)和是否复发(χ2=21.16,P〈0.01)均有显著的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χ2=0.77,P〉0.05)无明显关系。经相关性分析,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97,P〈0.05)。结论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与卵巢癌的诊断、病变程度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蛋白、Ki67在慢性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58例胃癌,20例胃炎,进行了p53蛋白和Ki67的检测。结果①胃癌组织中p53蛋白、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03%(18/58)、70.69%(41/58),均显著高于胃炎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5)。②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③p53蛋白和Ki67共同阳性者14例,共同阴性者14例,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372,P=0.004)。结论 p53蛋白和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及免疫学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3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进行1q21、RBl、D13S319、p53及IGH5种基因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以及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统计分析染色体异常情况与临床分期及免疫学分型的关系。结果 1q21、RBl、D13S319、p53及IGH探针的阳性阈值分别为:7.2%、8.7%、7.9%、7.2%和9.8%。39例患者中,1q21扩增24例(61.5%);13q14缺失18例(46.2%),其中同时检出D13S319和RBl缺失15例;p53缺失8例(20.5%);IGH基因重排13例(33.3%)。除IGH重排与D-S分期之间(r=0.434,P=0.007)、p53缺失与IIS分期之间(r=-0.448,P=0.006)和D13S319缺失与免疫学分型之间(r=-0.335,P=0.040)呈显著相关性外,其余染色体异常与临床分期和免疫学分型均无相关性。结论 1q21扩增、13q14缺失、p53基因缺失及IGH重排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核型异常,FISH检测技术有助于探索染色体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为30.00%(12/40),癌旁肺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为100.00%(40/40)。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χ2=37.48,P〈0.05),其中在中-高分化的癌中PTEN的阳性率为83.33%(15/18),在低分化癌中其阳性率为27.27%(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0);临床分期,I+II期PTEN的阳性率为70.83%(17/24),在III+IV期阳性率为31.25%(5/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的阳性率为80.00%(16/2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其阳性率为35.00%(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5,P=0.00)。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蛋白的不表达或表达下降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舌癌、20例舌良性疾病标本、14例正常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3.3%)显著低于舌良性疾病和癌前病变标本及正常舌组织的阳性率(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7.7%)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17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舌癌p16蛋白阳性率(0)低于高/中分化舌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舌癌的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为舌癌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探讨该基因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检测50例食管癌患者组织标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观察插入型(ID型)、缺失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多态性分布,并计算I/D等位基因的比例,以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特点:ID型、DD型和Ⅱ型基因比例分别为16%,64%,20%,而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20%和80%,对照组ID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40%、30%、30%,其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0%和70%,两组间DD型基因分布频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基因分布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升高,结果表明DD基因型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14、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P14、P16在56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CIN Ⅲ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4和P16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CIN Ⅲ组织和宫颈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P14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年龄、肿瘤大小或脉管有无癌栓无关(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 0.05),与临床分期、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或脉管有无癌栓无关(P>0.05).结论 P14、P16基因的高表达发生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阶段,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故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