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对患有焦虑症的心脏监护病房患者在进行心理干预前后心肌耗氧量(MOC)的变化,研究心理干预与心肌耗氧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87例经医院病人焦虑情绪测定表(HAD)诊断为焦虑症的ccu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与对照组(40例),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分别测定两组实验前后的HAD评分及MOC,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心理干预与心肌耗氧量的关系.结果 心理干预能使患有焦虑症的CCU患者HAD评分及MOC值下降更明显,在心理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前后的HAD评分变化与MOC值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患有焦虑症的CCU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海洛因依赖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海络因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10d。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评定量表评定两组的焦虑情绪,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干预前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海络因依赖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在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理性情绪疗法。干预前后采取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2组进行测评。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焦虑程度、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O.0001)。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秦凤 《山西临床医药》2009,(24):580-5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消除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疗效的作用。方法:将伴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9例,干预组给予心内科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及疗效。结果:4周后SDS及SAS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综合干预。观察2周。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综合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康复干预组和单纯康复干预组(对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干预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98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及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100及MSSN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可改善其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曹春凤 《全科护理》2011,(3):193-19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降低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把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45分),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背景:许多学者极力呼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生物学治疗的同时也应进行心理学的干预,并建构整合生物-心理-社会治疗和干预计划.但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首先需要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究竟如何.目的:应用问卷调查评估法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后再发胸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寻找其主要因素.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后再发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0±10)岁.以中国人身心健康状态综合评估与诊断系统为测评工具,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患者躯体症状、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认知问题、行为问题、自我评价、社会适应问题等7个分量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提取的主成分有4个(其累积贡献率达到83.89%),第一主成分主要涉及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其贡献率达40%,第二主成分主要涉及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第三主成分主要涉及认知问题和自我评价,第四主成分主要涉及躯体症状.结果说明应该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后再发胸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应该从心理角度引导患者的积极情绪,减低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 CD40L水平变化及其与细胞性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可溶性CD40L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CD40L可能通过上调黏附分子表达而促发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7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从而为防治SCD提出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SCD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70例SCD患者中,冠心病猝死4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者13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3例,肺栓塞5例。冠心病猝死43例中,陈旧性心肌梗死(OMI)7例,OMI 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单纯AMI7例。尸检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Ⅳ级狭窄者33例,其中多支病变者36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是重要的病理基础。尽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SCD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状况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分,并于干预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 出院时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Q评分显著高对照组,并与人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住院天数干预组为(20±8)d,与对照组的(28+11)d,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缩短了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保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艳东  赵翠萍 《新医学》2012,43(6):351-355
PCI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流重建的重要方式,但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经常会有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谱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是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许多假设和报道,主要与心肌再灌注时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微血管损伤和粒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等作用有关。PCI围手术期可采用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3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5例和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组)38例.分别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之上的心理干预.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均接受SDS、SAS量表的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 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首次评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3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心理干预组临床疗效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使用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前进行预处理,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但冠状动脉介入后氯吡格雷疗程究竟需要持续多久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干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1 d使用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之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术后24 h、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诊.其中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后6个月复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12个月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另一组先接受3个月的联合治疗,后3个月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时以及随诊时抽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比术前升高,于术后24 h达高峰,之后又呈逐渐降低趋势.尽管接受了氯吡格雷预处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仍有所增高,说明无论术前预处理与否,术后都需要行抗炎治疗.延长氯吡格雷疗程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延长氯吡格雷疗程可以起到确切的抗炎作用,这可能对减低术后的心血管意外的风险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情绪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大月月份)和对照组(小月月份)各59例,实验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系统化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分别于入院48 h内、出院前1 d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焦虑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减轻明显,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P<0.01)。结论:系统化心理干预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术前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干预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放松训练。分析比较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术前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放松训练有利于肿瘤患者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20.
李桂霞  路云环 《护理研究》2006,20(29):2649-2651
[目的]了解银屑病病人的社会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44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问卷方式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观察SCL-90量表中各因子得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55.4%的病人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刺激,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强迫症状方面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SCL-90评分无明显变化,两组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改善银屑病病人的心理障碍,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