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三叉神经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肿瘤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肿瘤35例,其中神经鞘瘤22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2例。结果:MRI表现有以下特征:(1)肿瘤沿着三叉神经径路生长,常跨越中、后颅窝,多呈哑铃状;(2)肿瘤T1加权图像呈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多呈不均匀强化;(3)三叉神经根部增粗与肿瘤主体相延续是诊断三叉神经肿瘤的可靠征象;(4)常伴有岩骨、颅底骨质吸收、破坏,Meckel腔扩大,咀嚼肌萎缩等。结论:MRI是诊断三叉神经肿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三叉神经肿瘤需与脑膜瘤、听神经瘤、胆脂瘤、颞叶胶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特征(53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对临床疑为DAI的53例头部外伤患者作常规磁共振成像。结果:在53例中共发现110个病灶,包括大脑白质60灶,小脑2例,基底节区3灶,胼胝体22灶,大脑脚18灶,桥脑3灶,延髓2灶。MRI的特点是在T1加权像上呈小片状或片索状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灶。结论:MRI对评价DAI极有用,T2加权  相似文献   

3.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内表皮样囊肿14例,重点分析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MRI信号特点及增强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8岁,T1加权像呈低信号(9例),低,等混杂信号(3例)、高信号(2例)、肿瘤在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7例行增强均无强化。结论:颅内表皮囊肿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相似文献   

4.
桥小脑角区MRI解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MRI正常解剖。材料与方法:5具头颅标本磁共振成像(MRI)与解剖断面对照,并与10例正常人增强前后头颅MRI配对比较。结果:桥小脑角区主要解剖结构为内听道及三叉神经,表现为:(1)内听道各壁在T1、T2加权像均为极低信号,宜用T2加权像观察内听道的大小和形态;(2)在T1加权像上可显示内听道内面神经、耳蜗神经、前庭上下神经等,且第Ⅶ、Ⅷ神经束粗细为3.0mm;(3)三叉神经粗细为2.0mm,在横断面T1加权像上显示最清楚。结论:MRI能显示桥小脑角区细微的解剖结构,横断面和冠状面MRI是显示结构的最佳断面。  相似文献   

5.
脑干胶质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脑干胶质瘤的MRI特征及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搜集1988-1994年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4例和活检证实1例,其中内生型21例(84%)(局限型11例、弥漫型9例、延颈型1例);外生型3例;播散型1例。25例作MRI平扫,6例还作Gd-DTPA静脉注射后MR成像。结果:MRI上,脑干胶质瘤呈局限性膨胀或弥漫性增粗;在T1WI肿瘤多呈低、略低信号(56%),T2WI多呈高信号(93%),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囊变区不强化;肿瘤包裹基底动脉并使之前移(64%);环池和桥小脑角池变窄或闭塞(92%)。73%局限型为Ⅰ级,89%弥漫型为Ⅱ-Ⅲ级。结论:MRI对全面显示肿瘤及脑干邻近解剖结构十分有效,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2%,分型正确率为84%。肿瘤分型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特征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特征。方法: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5例、138个听神经瘤的MRI,其中微小听神经瘤为10例,行Gd-DTPA增强扫描为42例。结果:听神经瘤的MRI的表现主要为:(1)肿瘤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病侧第Ⅶ、Ⅷ神经束较对侧增粗,与肿瘤主体多无明确分界,增强后可见两者相连,颇为特征;(2)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略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或高等混合信号;(3)注射Gd-DT-PA后肿瘤呈均匀,不均匀或环状强化;(4)肿瘤边界清晰,边缘光整;(5)绝大多数肿瘤患侧内听道前后径扩大,深径缩短;(6)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为第Ⅶ、Ⅷ神经束正常或局部结节状增粗,造影后呈结节状或点状增强。结论:MRI是检查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Gd-DTPA对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MRI对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及其检现病灶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微小听神经瘤(直径〈10mm?,均行MRI平扫,6例还加作Gd-DTPA静脉注射后MRI成像,结果,肿瘤直径〉4mm神经束局结节样增粗,T1加权像上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或高等混合信号,Gd-DTPA造影后呈均匀强化,肿瘤直径〈4mm只有在造影后显示点状强化,结论: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其大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的MRI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搜集了3例临床资料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的头颅MRI片,复习了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告的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的MRI表现。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的头颅MRI表现为:(1)大脑、小脑半球深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的异常信号灶,T1加权图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病灶往旆为多发对称性,呈斑点状,条状,片状,周围无水肿带,无占位效应,其MRI所见  相似文献   

9.
MRI诊断肝脏占位性少见病的探讨(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4例肝脏占位性少见病MRI表现,肝结核瘤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与肝脏等信号和不均高信号。局限性肝结节增生T1加权像与肝脏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信号或高信号。肝巨大纤维瘢块T1、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肝脏炎性假瘤在T1加权像呈中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可能对部分病变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肝破裂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回顾性总结10例急性肝破裂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10例患者于受伤后24小时内行CT或MRI检查,肝破裂损伤根据受累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外伤后24小时内,33.3%和28.6%的肝破裂伤在CT平扫和MRIT1加权像上呈等密度和等信号,所有病变在T2加权像上均呈边界清楚的明显高信号。如果以T2加权像作为标准对照,T1加权像和CT平扫判断急性肝破裂伤损伤程度的符合率分别为57.1%和55.6%。55.6%(4/7)的深破裂伤在术后1~3周内合并迟发性并发症。结论:T2加权像可准确判断急性肝破裂伤的损伤程度和类型,并与术中所见一致。对深破裂伤患者,有必要在伤后1月内行MRI和CT随访,以明确合并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