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法国徒步行程中几个城镇中心区的肌理与空间形态的基础上,总结了四种可停留的公共空间:坡道、树廊、拱门和曲巷,通过对空间类型、功能配置及空间关系的解释,分析其可停留性。通过对于场所不同属性及其产生的不同社会关系的分析,揭示空间吸引力的深层来源。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11年2月14日,"城市勘测杯"全国城市测绘职工滑雪、徒步定向邀请赛暨第27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滑雪定向、徒步定向比赛在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隆重举行。本次比赛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哈尔滨市体育总会联合主办,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和哈尔滨市定向运动协会具体承办,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游憩需求的变化,徒步等户外活动在横断山等中国高海拔山区迅速兴起,自然文化景观丰富与脆弱并存的高山地区面临着新的压力。拥有广泛高山区域的瑞士、挪威在相似情形下各自形成了户外游憩景观模式。以横断山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贡嘎山地区为实例,阐述徒步介入后的高山景观特点;提出以瑞士、挪威高山区为参照对象,概述各自的景观策略;初探它们在城市化与区域空间格局,徒步线与保护地、沿线设施、高山村庄关系上对横断山区域的参考意义,以期对未来中国高山地区景观空间与体验策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新建筑》2010,(5):123-125
通过对城市空间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构成城市空间的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内在关系。指出文化性是统一城市主客体、关联空间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逻辑纽带。论述基于文化差异性、开放性和主题性的城市空间构成、秩序和特色的建构方式,探讨城市区域空间文化性建构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风景园林》2017,(12):15-15
以城市现有水系(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为基础,将其横向贯通形成全城循环的生态滨水景观带,将"以绿为底、以水为魂、筑绿色幸福之城"作为核心理念和建设目标,依托水景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丰富城市文化、推进城市旅游发展,是一个集滨河游憩、城市旅游、徒步健身、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涉及城市规划、道路桥梁、水利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多专业的综合性滨水规划项目。在营造丰富的水景观空间方面,尽可能地全部用曲化的河道,避免直  相似文献   

7.
公共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通过公共空间建设,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是新时期上海实现发展转型、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从公共空间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估分析入手,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网络、袖珍广场、活力街巷、文艺复兴、街区更新等规划设想和举措,探索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关注20世纪以来,消费主义、大众文化成为城市空间产生主导力量之下,城市空间处于转变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典型空间现象,并对汉口的中山公园这一地处典型城市中心的公共空间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对设计空间与实际空间现象的比较,寻求大众文化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由建筑等围合或限定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通过这个空间把周围的各个独立的组成部分结合成整体。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形态中的节点,突出的代表了城市的特征,本文主要对城市广场的类型、场地的处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对城市物质空间形象的影响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通过居住区自身的物质环境建设,在城区或内部塑造一个环境优美、设计出众的新社区,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创造新的城市空间来局部改变城市面貌。本位以丽水市为例,对居住区与城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发展模式新的创新中城市空间的扩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城市发展中所需要的空间选择的自由度以及居民利用空间的自由度在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空间句法认为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源于空间形态的组织,而空间形态强调的是动态的社会环境。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空间句法通过对道路轴线的分析,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rc GIS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以及建筑环境信息的描述,通过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城市结构的特征。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系统分析河西走廊主要历史城市明清时期的地理环境、山水格局、城市格局、典型地标等空间要素来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从而探讨河西走廊地区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谋求城市、文化、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特色空间是体验城市特色、感知城市精神的公共场所,它是透视一座城市的窗户,阅读城市的一本书。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特色空间的四大属性,即公共性、差异性、映射性和艺术性,总结了其在城市中的价值和意义,继而分析我国城市特色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对如何塑造城市特色空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组合空间”是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系统相叠合产生的空间集合和空间关系.基于间接协同效应视角对其定义、类型以及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上海正大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及香港又一城的调研,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城市组合空间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活力、出行方式及外部出行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形态研究与空间战略规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段进 《城市规划》2003,27(2):45-48
运用城市科学的理论和城市规划学的方法 ,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是城市战略规划的根本方法。本文通过对城市形态学方法的论述 ,论证了它在城市空间发展的结构、形态等发展规律方面和城市形态理想模式的建构方面对空间战略规划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深圳和苏州两个规划实践 ,对城市形态学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空间句法认为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源于空间形态的组织,而空间形态强调的是动态的社会环境。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空间句法通过对道路轴线的分析,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rc GIS 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以及建筑环境信息的描述,通过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城市结构的特征。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系统分析河西走廊主要历史城市明清时期的地理环境、山水格局、城市格局、典型地标等空间要素来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从而探讨河西走廊地区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谋求城市、文化、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晶 《世界建筑导报》2007,(2):100-104,F0003
摘要:伦敦金丝雀码头是大型城市商业开发的典型案例,也是通过城市设计重塑城市空间、带动城市复兴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运作过程、整合机制和多基面的立体化形态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探索当代城市设计把握城市要素,实现空间经济价值、解决多要素混合的矛盾、产生整体形态控制力和动态应变力、并创造富有活力、特色和高效城市空间的规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空间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大众实现"诗意地栖居"理想的有力保障。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中底界面、侧界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界面设计中应重视的因素,从而创造优美的建筑造型、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8.
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是城市发展的永恒目标之一。在说明价值导向对城市空间构成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健康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剖析,提出健康价值观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即保障健康生活的环境系统和引导健康行为的生活单元.目的是通过提供有利于健康的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健康的城市生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道空间曾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承担着市民的城市生活和社会交流等多种城市功能。通过对城市街道空间现状分析,根据城市街道人性化设计的五个原则构建评价体系,并通过实例评价分析,提出一些城市街道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空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祥 《华中建筑》2009,27(6):70-72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对象,一般的概念理解不能体现其中的丰富内涵。通过深入考察相关学科领域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识,综合解读城市公共空间,并提出城市设计中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