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以褶皱区的区域地质为背景,运用地质构造解析和物化探等工作方法认为,区域构造控制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反映区域构造。研究区处于构造有利区,岩石化学特征对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较为有利,具备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前提,确定有利靶区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存在于岩体中下部熔离型矿体及岩体边贯入式矿体两处。  相似文献   

2.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以江苏泗洪县褶皱区的区域地质为背景,运用地质构造解析和物化探等研究矿区构造。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控制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反映区域构造。宿迁市泗洪县潘赵庄铜镍矿区处于构造有利区,岩石化学特征对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较为有利,具备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前提,确定有利靶区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存在于岩体中下部熔离型矿体及岩体边贯入式矿体两处。  相似文献   

3.
王慧  张伟  ' target='_blank'> 《中州煤炭》2023,(4):166-173,181
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扬子板块西南缘,属三江成矿带。区内构造发育,显示出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是我国重要的Au、Ag、Cu、Pb、Zn、Mo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目前该区由于缺少找矿方向,导致区内找矿工作一直未有重大进展,制约了下一步探矿工程的部署。基于此,通过对研究区开展激电中梯地球物理及土壤地球化学等相关研究,结合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控矿特征,对矿区进行综合找矿前景的分析研究,指明矿区找矿方向。激电中梯地球物理特征结果显示,矿化异常多表现为低电阻率与高视极化率的球物理异常特征,因此低电阻率与高极化率的异常特征可作为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研究发现,Au、Ag、Cu、Pb、Zn、Mo等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因而这些元素可作为矿化的指示元素。此次研究在矿区范围内共圈定了3个成矿预测区和3个远景预测区,为矿床的勘探和开采等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桥硫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心兵 《矿业快报》2002,(22):13-15
新桥矿床为一岩浆热充填型矿体,其矿物组合及主要成矿元素,围绕岩体具明显分带性。岩浆热液的温差是造成矿床分带现象的主要原因,控矿的主要因素为半漏斗形褶皱构造和中酸性岩浆岩。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马坑铁矿床控矿构造特征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马坑铁矿矿区控矿构造的剖析及开采过程对矿床成因的新认识,认为马坑铁矿为典型的矽卡岩构造控矿矿床。矿床发育着一套海进式的沉积建造地层,该套地层受后期热液蚀变改造从而形成此矿床。矿床层控构造的标志较为明显,并且受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在海西早期的构造动力条件与整个闽西南区域性的主体构造动力条件不同,并且经历过明显的同沉积构造变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深部资料的分析,指出矿体受石英闪长岩体、黄龙、船山地层组合及北北西、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具有复合成因矿床的特点,认为找矿方向应为深部隐伏岩体接触带、深部地层倒转部位以及上部矿体的下延部分。  相似文献   

7.
王小高  杨源逸  刘环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5):179-180,190
韭菜沟矿区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秦岭构造亚带的东段,本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为金银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矿体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条件综合控制。通过对韭菜沟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成矿条件等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该区矿床为类卡林型及找矿具构造、蚀变带、铁帽、植被及民采等重要找矿标志,提出了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桥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各期构造特征.提出了该矿床受燕山晚期的NNE向、EW向及层间伸展滑脱构造复合控制,EW向构造为导岩构造,NNE向构造为导岩导矿构造,层间伸展滑脱面为储矿构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邹伟杰 《现代矿业》2022,(3):60-65,69
德兴铜矿田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的华南造山带中,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矿产与岩浆岩及构造关系密切.朱砂红矿床位于矿田的西北部,通过详查地质工作资料,基本查明了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从含矿斑岩、围岩蚀变、控矿构造、矿体特征及矿石质量等方面初步总结了朱砂红铜多金属矿床地质构造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具有典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桥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各期构造特征。提出了该矿床受燕山晚期的NNE向、EW向及层间伸展滑脱构造复合控制,EW向构造为导岩构造,NNE向构造为导岩导矿构造,层间伸展滑脱面为储矿构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巴年锑矿存赋地层、构造、岩性、围岩蚀变特征和对矿体及矿石特征的综合论述,确定了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成岩作用与构造改造等阶段,控矿因素是"层"、"相"、"位"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层间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强改造型层控矿床。结合矿床及成矿特点可以进一步预测新矿点的位置,为后期探矿作业提供了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山~麻栗坡断裂带是滇东南重要的区域断裂之一,其力学性质及构造型式与文山巨型旋钮构造体系一致,属平移压扭性构造,该断裂控制了文山~麻栗坡一带区域构造格局及成矿条件。断裂中段红石岩矿田内的几个矿床具有相近的成矿特征,其中典型矿床有小洞锑矿、甘沙坡铅锌(铜)矿、红石岩铅锌铜矿、荒田钨矿、马安山铅锌重晶石矿等,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及元素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区成矿作用方式及找矿规律。  相似文献   

13.
马拉格锡多金属矿床是位于滇东南锡矿带上的典型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矿区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进一步剖析了矿床地质特征,矿区构造、矿石组构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并对矿床的基础研究成果及控矿构造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1)矿床主要赋存于北炮台岩体接触带、小突起及凹槽内,矿体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状产出;(2)矿床的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为主,由花岗岩、矽卡岩及个旧组碳酸盐岩构成了矿床围岩;(3)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及岩体等因素共同控制,距岩蓬较近的地段成矿较有利,矿体的形态、产状主要受控于次级"表层褶皱";(4)岩体接触带及岩体突起、凹陷、岩舌等部位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4.
鹿井(322)矿床主要有三组构造,其中QF2、F2、F1为矿区的三条主要断裂构造,构成了322矿床构造的基本骨架,形成了对矿化十分有利的构造格局。三个"结构层"的接触带对区内矿化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内外接触带分布的矿体与接触面的起伏凸凹有着明显的关系。基于地质构造背景、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成矿规律,并根据资料对矿床成矿区进行了预测,认为矿床深部及周边有找到大富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阳新富水金矿床发现较早,前人也开展了对矿床成因的研究工作,有风化淋滤次生富集成因及双冲逆掩断裂与东西向走向断裂构造叠加控矿两种论断。通过对阳新富水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从构造热液控矿的角度分析该矿床的成因,提出该矿床主要受燕山晚期北西向构造控制的观点,矿床成因类型应属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龙湖萤石矿区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显示:燕山期岩体为研究区提供了矿物质来源;南华—震旦系洪山组变质岩在燕山期岩体活动时为岩体的矿物质源提供了屏蔽空间;构造破碎带及次级断裂构造为该矿区提供了导矿通道及赋存空间。结合龙湖萤石矿的矿床成因分析认为,矿液在充填断裂带的同时也充填次级断裂构造机制,提出了对断裂构造带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的找矿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何宗宝  马正林  余璨 《现代矿业》2016,(4):114-118,126
路农铜矿床是位于羊拉矿区中部的典型铜矿床之一。通过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及不同矿(化)体特征,并利用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床内矿石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1矿床内矿石类型多样,主要为矽卡岩型矿石,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充填结构及包含结构;2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及表生期,显示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特征,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显著。上述分析成果对于区内铜矿床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五指山矿集区金坡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坡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矿床矿石具草莓结构、水平韵律性条带状构造、沉积角砾状构造、薄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底蚀构造"、不对称蚀变现象和矿体上盘与围岩的截然接触关系等特征,其与喷流沉积型(Sedex型)铅锌矿床的特征极为吻合,因此初步认为该矿床主体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9.
文山-麻栗坡断裂带是滇东南重要的区域断裂之一,其力学性质及构造型式与文山巨型旋钮构造体系一致,属平移压扭性构造,该断裂控制了文山-麻栗坡一带区域构造格局及成矿条件。断裂中段红石岩矿田内的几个矿床具有相近的成矿特征,其中典型矿床有小洞锑矿、甘沙坡铅锌(铜)矿、红石岩铅锌铜矿、荒田钨矿、马安山铅锌重晶石矿等,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及元素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区成矿作用方式及找矿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研究滑动构造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分析了滑动构造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瓦斯赋存及地温的影响关系,分析了滑动构造对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影响,滑动构造对含水层富、导水性的影响,滑动构造对未来开采矿井突水的影响;滑动构造滑动破碎带及滑动系统、下伏系统岩层特征,滑动构造构造带岩体分带,滑动构造对二1煤层顶、底板岩层的影响;滑动构造对瓦斯赋存及地温的影响;该研究为指导矿井开采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