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宁夏枸杞多糖对二乙基亚硝胺诱癌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宁夏枸杞多糖对二乙基亚硝胺诱癌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7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分为:(1)阴性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和(3)枸杞多糖组,(2)、(3)组饮含100mg/L浓度的二乙基亚硝胺的水溶液,(3)组每周用含10%枸杞多糖水溶液按每次0.5ml/100g体重灌胃2次,14周后处死大鼠,测血、肝中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肝脏作病检。结果:(2)、(3)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1)组(P<0.05);(3)组肝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2)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各组差异不明显;(1)组肝脏病变不明显,(2)组全部肝硬变(5例合并肝癌),(3)组全部肝硬变。结论:枸杞多糖通过降低丙二醛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物能力,从而拮抗二乙基亚硝胺的诱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新西兰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只),喂普通饲料;模型组(12只),普通饲料加1.5%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组,普通饲料加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腹腔注射枸杞多糖(LBP)3.0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脂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h、NO、MDA、ET-1、CRP明显升高,HDL-C/TCh、SOD活性明显下降,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而枸杞多糖组与模型组比较,TG、CRP、NO、ET-1、MDA明显下降。TCh无明显变化,HDL—C/TCh比值、SOD活性明显升高,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脂、提高HDL—C/TCh有关。  相似文献   

3.
5种中药多糖及其含药血清对MSCs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何首乌多糖、熟地多糖、枸杞多糖、黄芪多糖及其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各中药多糖及其含药血清,分别加入培养基诱导72h后,MTT法检测大鼠MSCs增殖情况。结果:1mg/mL黄芪多糖及其10%含药血清对大鼠MSCs增殖的影响,与相应浓度的空白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及其含药血清可促进大鼠MSCs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剂量枸杞多糖组、中剂量枸杞多糖组、低剂量枸杞多糖组。通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和PH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来测试不同实验组糖尿病大鼠细胞免疫功能;采用盐析法纯化血清中免疫球蛋白lgG来衡量糖尿病大鼠体液免疫功能;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枸杞多糖组与对照组比较,枸杞多糖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能促进淋巴T细胞、巨噬细胞的增殖。结论: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噬细胞功能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致“阳虚”药物对雄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用3月龄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1)组1、对照组(A2)组2、激素(B)组和羟基脲(C组),A1和A2组灌喂生理盐水1ml/kg,B组灌喂泼尼松4.5mg/kg,C组灌喂羟基脲0.25g/kg,每周3次,3个月后用图象分析仪对四组大鼠胫骨中段的骨片进行动态及静态测算和分析。结果:B组和C组分别与A1组和B1组比较,都出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皮质骨变薄,骨髓腔增大。结论:致“阳虚”药物泼尼松和羟基脲均可引起大鼠骨质疏松,但二者所造成骨量丢失的机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对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导食管癌大鼠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F344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治疗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两组以甲基苄基亚硝胺(NMBA)0.5 mg/kg皮下注射于大鼠诱导食管癌模型,治疗组在诱癌同时预防性给予枸杞多糖10 mg/kg灌胃治疗,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kg灌胃.在诱癌9周、15周每组分别取5只大鼠抽取外周血,EDTA抗凝,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_4~+T细胞和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细胞数,另留取血清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10的含量.结果 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导大鼠食管癌后大鼠外周血中CD_4~+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_4~+CD_(25)~+Tr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此过程随诱癌时间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用药后9周、15周枸杞多糖治疗组CD_4~+CD_(25)~+Tr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CD_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枸杞多糖治疗后显著下降.结论 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导大鼠食管癌后外周血中CD_4~+CD_(25)~+Tr细胞表达增强,IL-10分泌显著增加,枸杞多糖可有效抑制其表达,显著改善实验性食管癌大鼠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草苁蓉(BR)对大鼠肝脏化学致癌作用的抑制效应。方法:按Solt-Farber氏方法复制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在肝脏癌前病变组和BR处理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突变型P53蛋白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500mg/kg剂量的BR甲醇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F344大鼠肝脏GST-P阳性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且其突变型P53蛋白及ras基因产物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并在BR处理后,在肝脏化学致癌初期由于癌前病变的形成所增高的γ-GT活力明显下降。结论:提示BR对DEN诱发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草苁蓉(BR)对大鼠肝脏化学致癌作用的抑制效应。方法:按SoltFarber氏方法复制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在肝脏癌前病变组和BR处理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突变型P53蛋白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500mg/kg剂量的BR甲醇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F344大鼠肝脏GSTP阳性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且其突变型P53蛋白及ras基因产物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并在BR处理后,在肝脏化学致癌初期由于癌前病变的形成所增高的γGT活力明显下降。结论:提示BR对DEN诱发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宁夏枸杞对二乙基亚硝胺诱癌作用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利民  黄元庆 《陕西中医》1997,18(4):184-185
27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分3组(每组9只),①阴性对照组;②二乙基亚硝胺(DEN)组;③枸杞(Lycium barbarum L.LbL)对照组。喂养14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脏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表明:①组肝脏病变不显著,②、③组均有肝硬变的改变,②组有5例,③组有4例合并肝癌或局部恶变。说明LbL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抑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线粒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建立Solt-Earber二步肝癌前短期动物模型。以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大鼠进行治疗。通过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的线粒体结构变化。结果:二乙基亚硝胺所引起的肝癌前病变大鼠可出现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和嵴消失,槲芪散可减轻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结论:槲芪散可减轻由二乙基亚硝胺所引起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线粒体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在体内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方法:下列药物作用于烈酒造成氧应激态的大鼠,观察其肝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肝脏的病理变化,并与维生素C进行了比较。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A),烈酒(B),烈酒+维生素C(C),烈酒+Ge-132(D)。各组大鼠常规饲喂。每种药的给药方法如下:烈酒(含体积分数为55%乙醇),5g/(kgd),从第8天开始ig共2周;维生素C200mg/(kgd),从第1天开始sc共3周;Ge-132200mg/(kgd),从第1天开始ig共3周。结果:肝线粒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烈酒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活性下降(P<0.05),烈酒+Ge-132和烈酒+维生素C组均与烈酒组比较,其活性有上升趋势。肝脂肪变性在烈酒+Ge-132组较烈酒组为轻,烈酒+维生素C组病变不明显。结论:Ge-132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肝线粒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善肝脂肪变性,但对肝脏病变的保护作用不如高浓度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艾灸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癌前病变大鼠p53的影响。方法:将74只SD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20只)、模型组(27只)、艾灸组(27只),模型组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逐步建立起HCC的模型,艾灸组从造模初期直至造模成功,全程给予足三里穴麦粒灸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对p53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明显抑制HCC癌前病变大鼠的p53的变异。结论:艾灸对减缓HCC癌前病变的形成有一定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p53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枸杞菊花冲剂对老年大鼠肝脏和血清过氧化氢酯(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老年性视力衰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2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空白对照组和老年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10只2—3月龄SD大鼠作为青年空白对照组。老年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g/kg、2g/kg、4g/kg[生药/大鼠(体质量)]的剂量灌胃枸杞菊花冲剂,其余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5天后,检测肝脏和血清的CAT活力及MDA含量。结果:与老年空白对照组相比,青年空白对照组和老年低、中、高剂量组CAT活力明显提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其中中剂量组总体效果最佳。结论:枸杞菊花冲剂可提高肝脏和血清的CAT活力,降低MDA含量,其延缓老年性视力衰退的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延缓肝脏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枸杞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枸杞对小鼠造血功能和IL-1产生的影响。方法:用100%枸杞浸出液给小白鼠连续灌胃10d,1次/d,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IL-1产生。结果:枸杞组对骨髓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枸杞组IL-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枸杞可促进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而对IL-1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麦冬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3类不同小鼠每类30只均分为以下3组:(1)麦冬多糖组;(2)香菇多糖组;(3)生理盐水组;观察(1)胸腺、脾脏重量;(2)碳粒廓清作用;(3)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果麦冬多糖可显著增加幼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激活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的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论麦冬多糖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调肝颗粒剂对二乙基亚硝胺致肝癌前病变大鼠体内自由基的影响。方法:按照Slot—Farber模式进行造模,Wistar雄性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DEN 200mg/kg,两周后饲以含0.015%的2-AAF饲料五周,第三周末,施行肝大部切除术,第七周末处死动物取材,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调肝颗粒剂能显著提高肝癌前病变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结论:调肝颗粒剂对肝癌前病变大鼠体内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材料1.1草■蓉 采自吉林省长白山。1.2试剂二乙基亚硝胺(DEN)和乙酰氨基芴(AAF)系Sigma产品,抗GST-P单抗由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部第二生化教室土田成纪教授提供。1.3实验动物5W的Wistar雄性大鼠,体重为140~160g,由延边大学医学院动物科提供。2方法2.1草 蓉提取物的制备 将草 蓉干品粉碎后,加甲醇浸泡过液,用布氏漏斗过滤,共提取4次,合并,再用20倍的二氯甲烷和蒸馏水将其分层。其水层用旋转蒸发器和干燥机减压浓缩,获BR提取物(BR-H2O)层。2.2大鼠肝脏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1 材料和方法1.1 丝瓜籽滤液 取丝瓜籽,去壳,加等量蒸馏水捣碎、匀浆、煮沸,过滤后配成5%与1%水溶液。1.2 艾氏腹水癌细胞 北京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供给。昆明种小鼠腹腔传代(7dl次)。抽取接种7d的小鼠腹水.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10~6/ml癌细胞悬液。1.3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重18~22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2)组为实验对照组,(3)组为5%药汁组,(4)组为1%药汁组。(2)、(3)、(4)组小鼠分别以0.2ml/只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药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和癌变的作用及其对信号蛋白ERK的影响。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长期灌胃诱发大鼠肝癌,以苦参素做对照,进行癌前病变及癌变期HE染色、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组化染色,ERK免疫组化。结果:清肝化瘀方药和苦参素癌前病变及癌变期病理改变较病理组明显减轻。癌前病变期病理组肝组织GGT酶组化染色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病灶平均面积3项指标显著高于各药物预防组(P〈0.05或P〈0.01)。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清肝化瘀方药组低于苦参素组(P〈0.05)。癌前病变期和癌变期清肝化瘀方药组ERK在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着色较病理组明显减轻,毛细胆管轻微着色,苦参素组ERK在肝细胞异型增生灶、癌巢周围及毛细胆管均着色,但较病理组轻。结论:清肝化瘀方药能阻断二乙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发生,效果优于苦参素。清肝化瘀方药能降低MAPKs通路中通路的活性,抑制细胞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20.
用人血清清蛋白免疫损伤Wistar大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将不同浓度(低浓度含生药1.2kg/L、高浓度含生药2.4kg/L)中药抑肝纤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由空军广州医院肝病研究所提供,质量分数为20g/L)用于治疗组并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