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在石油开采中应用的采油油管变频加热技术,它利用油井中采油工作油管作为热源体,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直接对油井油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达到降凝化蜡目的.该项技术所需电能由三相配电变压器输出,经AC-DC-AC逆变电路变换.将电能直接输送到油井内的工作油管,经油管下部的油套管连接器连接到套管,构成完整的回路.该项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油井采油过程中油管内严重结蜡难以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振 《石油知识》2008,(4):52-52
在采油生产中.油井产生的伴生气由于气量小.难以回收和利用,有的白白放入空气中或在井场点燃火把烧掉;有的还要消耗大量的柴油或电能来维护油井正常生产.造成能源的双重浪费。如何将油田废弃的伴生气应用于采油生产,早已成为油田节能增效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油田上采用多种技术来降低油井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消耗,主要有无功补偿、变压器调压调容、变频控制、节能电动机等方式.合理的节能降耗手段与各油井的工况紧密相关,然而,供电线路的网损参数并不确切,同时油井的工况也不能实时获取,导致了传统的节能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情况,通过网损统计和潮流分析,提出优化配置方案来降低供电线路的损耗;并根据各油井的工况和现场实测参数,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星角变换等技术;提出相应的节能降耗措施、优化运行参数,实现在现有配置下取得最佳的运行方式,这对生产运行的节能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杆泵采油智能控制及采油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杆抽油在采油工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有杆抽油机技术发展的显著标志是智能化,指导抽油机最优工况抽油。本公司也对有杆泵抽油井系统进行了实时监测、远程通讯等智能化改造.采用GPRS通信方式,实现油井工况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任意时刻了解油井的产量。最大限度挖掘油层潜力,使供排不协调的矛盾得到较好解决,提高了经济效益.延长了检泵周期,节约了电能等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解决喇嘛甸油田过渡带低产抽油机井供液能力不足、电能消耗高的问题,对低产液井的间抽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油井产量、流压关井恢复情况进行测试,确定了间抽井的合理生产制度,分析了间抽对油井产量与能耗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针对过渡带地区油藏供液能力差的低产能井,实施合理的间抽管理制度,不影响油井产量,同时节电率可达到36.3%,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间抽井的特点决定了在不影响累积产液量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个维持泵效相对较高、产液量相对较高的泵抽时间段,即开井时间;同理,也存在着一个给予油井动液面恢复相对较快时间段,即关井时间.最终的目的是给予油井一个液面快速恢复时间,确保在开井时间段内,油井产液量较高,降低低效泵抽时间,从而提高泵效及单井效益水平.七个泉油田有26口低产井(产液量<5 m<'3>/d)实行了间抽,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均表明:间抽制度降低了油田原油生产的电能消耗和原油生产成本,年节约电费135.21万元.  相似文献   

7.
推广抽油机调平衡,降低稠油开发电能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抽井工作时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的抽油机是没有的,因为生产过程中油层情况、油井情况及油井工作制度的改变都会破坏抽油机原来的平衡。因而在油井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及时调整抽油机的平衡。调平衡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该文以井楼油田为例,通过合理调整平均块位置以及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来回转换,减少了由于能量转换而产生的能耗,从而提高抽油机平衡度与机采效率,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8.
全国各油田的油井,井下的储油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油量不能使抽油机设备满负荷运行时,就必须采用SRD开关磁阻调速系统,将抽油机的冲次降低,调整到油量能满足的速度,使每一口油井都能根据油量的多少设定速度.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向井下注水的频率,又能使各油井持续不断地抽油,既节约了因注水所耗的电能,又省去了因不满负荷而多耗的电能,可称为是一种省时省力节能高效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交流异步电机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系统。但不少电机负荷率低,常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无功功率消耗比有功功率大,电能浪费严重。为此采用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费用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油田所用的杆式抽油机在上行时处于有功工作状态,下行时产生“反电势”,在油井开关箱内采用“制动电阻”将“反电势”白白地消耗掉,浪费了大量的电能。抽油机智能节电器就是利用储能单元(电子电容)来吸收反电势,上行时适时释放给电机做功,大幅度节省电能。2004年在河南油田应用后平均节电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抽油机深井泵是有杆机械采油的一种专用设备,深井泵下入到油井动液面以下一定深度,通过抽油杆传动抽油机的动力,将地下原油采到地面。抽油杆在传动动力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弹性伸缩,产生振动载荷,会导致抽油杆偏磨、断脱。抽油杆柱悬重节能保护装置则有效降低了振动载荷,降低了电能消耗.改善了抽油杆柱及抽油泵的受力状况,延长了油井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2.
孤岛油田自 1994年引进应用空心杆电加热技术开采零散稠油和高凝油井 ,并进行了加热功率、加热深度、抽油井工作制度的优化选择 ,使该工艺在孤岛油田零散稠油和高凝油井的开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 合理选井空心杆电加热技术由于一次投入较高 ,日常生产电能消耗较大 ,因此从经济效益出发合理应用是该工艺成功应用的关键。电加热井生产周期按 2 0 0d计 ,加热时率按 70 %计 ,原油价格为 5 84元 /t,原油成本为 35 5元 ,电费为 0 4 5元 /kW·h。则每kW·h电能采出原油的经济极限如图 1。图 1 经济性评价 (t/kW·h)图 1…  相似文献   

13.
吉林油田部分油井渗透能力低,造成油井处于供液不足状态.为稳定产量、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结合吉林油田实际油藏地质情况,设计研制了一套实时智能间抽控制仪,即当探测到油井处于供液不足状态时,抽油机自动停止运行,待油井液面恢复后,再开机运行.该仪器经现场应用,达到了预期的节能和智能化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低产油井间歇生产工作制度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油井产量,针对低产、低渗、低孔隙油井间歇生产的特点,运用压力恢复试井理论和井筒流动压力分布理论,对低产油井间歇生产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低产油井间歇生产的开关井时间及产量的计算公式.现场应用表明,合理优化间歇生产工作制度,不但可以提高单井(层)产油量,而且能够提高泵效,最大限度地节约电能,直接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5.
低产能间歇出油井的计量工作很困难,示功图显示严重供液不足,泵效较低,而且油井抽油机大部分时间在做无用功,造成很大的电能浪费。利用NJ-1监测示功仪对低产能油井进行跟踪测示功图,摸索其出油时间,并制定出合理地间抽制度,从而可达到提高油井计量的准确度和节约电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超稠油蒸汽吞吐注采一体管柱技术是由三个单项技术组成:氮气隔热技术、注采一体管保温技术、注采一体管泵技术,降低了环境污染及电能消耗,实现超稠油不动管柱开采,有效降低超稠油开采成本,提高了油井的生产实效,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邓力澜 《石化技术》2020,(2):235-236
采油生产现场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能够使热能和电能的消耗得到有效的降低,并且能够使采油生产设备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能够以最少的投入使油井获得最大的产能,从而使油田采油生产的节能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另外对于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措施也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使其能够与现代化采油生产的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沈阳油田稀油油井目前采用定期热洗进行清蜡,洗井对地层造成污染,降低采油时率,而且洗井费用很大.针对这种情况,研发出适合沈阳油田稀油区块油井防蜡的新型防蜡剂,不但延长了油井热洗周期,而且可以避免洗井对地层的污染、节约洗井费用、减少能源的消耗.新型防蜡剂具有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油井以抽油杆为动力,采用点滴加药泵加药,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油田配电网为油井举升、油田注水、油气集输加工处理等生产提供动力,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配电网会产生一定的电能损耗.本文针对大港油田目前的技术现状,从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电容器等环节入手,分析存在的节电潜力,提出油田配电网优化设计、损耗降低、效率提高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抽油机井回压过高影响产液和能耗的问题,通过分析回压与产液、能耗的变化规律,分析总结回压升高对电能消耗、油井载荷、产液量的影响程度,并结合理论计算,以吨液耗电为评价标准给出合理的回压控制经济界限,选取回压0.6 MPa作为上限点。现场根据回压控制经济界限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