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晓书  白云  刘颖  杨功斌  刘伟 《阀门》2017,(2):24-25
研究了Ni元素含量对阀门用05Cr17Ni4Cu4Nb马氏体型时效硬化型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Ni元素含量控制,对调整成分后钢获得的组织进行观察和性能测试显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Ni含量为4.09%的05Cr17Ni4Cu4Nb不锈钢具有细小的晶粒尺寸和少量的α铁素体,及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2.
10Cr-2Mo-V-Nb系铁素体耐热钢已成为发电设备用的重要材料之一。这类耐热钢由于不含Ni、Co等合金元素,其成本比奥氏体型耐热钢低1/4~1/3。Cr含量较高提高了钢的抗氧化性及高温强度,这类钢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是快速中子反应堆的良好材料。当碳量较低时钢具有较好的可焊性及抗质量迁移性。其使用温度为550~650℃。藤田利夫等研究证明,其最佳化学成分是:Cr量10%左右;Mo量2.0%左右;V量0.1%左右;Nb量0.5%左右。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不同钴含量的0Cr18Ni9不锈钢,结合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了钴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对铸态不锈钢各相点阵常数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Cr18Ni9不锈钢中钴主要以固溶形式存在于奥氏体和艿铁素体中,在奥氏体中的含量高于在δ铁素体中的;钴的存在使奥氏体和δ铁素体的点阵常数都增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光学显微镜、万能试验机以及腐蚀测试系统研究了铬含量(23.87%~25.52%,质量分数,下同)对00Cr25Ni7Mo3N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铬含量的增加,试验钢中铁素体含量增多,奥氏体含量减少,当铬含量为25.5%左右时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的体积比接近1∶1;当铬含量由23.87%增加到25.52%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57.5,27.5 MPa,冲击功下降了31.7J,但铬含量对试验钢塑性的影响较小;随着铬含量增加,试验钢的点蚀质量损失率明显减小,耐晶间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金相法,磁性法、X射线衍射对00Cr17Ni6Mo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进行研究,并用腐蚀方法:电解腐蚀,着色热染等金相方法,确认00Cr17Ni6Mo焊缝金属显微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奥氏体和δ-铁素体所组成。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了焊前和焊后调质处理条件下25Cr2Ni4MoV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调质处理工艺为920℃×1 h油淬+580℃×2 h回火,焊接工艺为手工焊条电弧焊.结果表明:焊前调质处理的接头焊缝组织为板条马氏体+δ-铁素体+M23C6碳化物,焊后调质处理使焊缝中的δ-铁素体溶解,形成了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7.
00Cr14Ni5Mo3Al是一种新型的超低碳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是应我国彩色电影、胶片事业的发展而得到应用的挤压涂布工艺新材料。结合抚钢生产的超低碳双相不锈钢00Cr14Ni5Mo3Al成本较高的现状,通过制订相应的生产工艺措施,成功将真空感应炉+电渣工艺改为电炉+VOD+电渣工艺冶炼,并进行锻造工艺改进。结果表明,新工艺合理可行,既保证了钢的化学成分及良好的内部质量,同时又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00Cr14Ni5Mo3Al是一种新型的超低碳马氏体一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是应我国彩色电影、胶片事业的发展而得到应用的挤压涂布工艺新材料.结合抚钢生产的超低碳双相不锈钢00Cr14Ni5Mo3Al成本较高的现状,通过制订相应的生产工艺措施,成功将真空感应炉+电渣工艺改为电炉+ VOD+电渣工艺冶炼,并进行锻造工艺改进.结果表明,新工艺合理可行,既保证了钢的化学成分及良好的内部质量,同时又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使用快速相变仪、X射线应力分析仪、光学显微镜、硬度计等研究了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及时效后的低温处理对04Cr13Ni8Mo2Al钢中逆变奥氏体含量和该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马氏体向奥氏体转变开始温度(Ac1)为620℃,马氏体全部转变成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_(c3))为675℃;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逆变奥氏体含量先基本不变,后迅速增加,再迅速减少,并在时效温度为620℃时达到最大,为35%(体积分数);当时效温度低于Ac1时,试验钢的维氏硬度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时效温度超过Ac1时,马氏体的形成导致维氏硬度略微增加,但当时效温度接近700℃时,维氏硬度又略微下降;时效处理后的试验钢经低温处理后,其维氏硬度增大,逆变奥氏体含量减少,且低温处理前后逆变奥氏体含量的变化量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缸套机械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以Cr、Ni、Mo及Cu为主要添加元素,制备了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合金灰铸铁气缸套。本次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含量Cr、Ni、Mo、Cu合金元素及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热处理,制备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合金灰铸铁。结果表明:在合金元素含量为Cr 0.15-0.35%,Ni 0.2-0.3%,Mo 0.2-0.3%,Cu 0.5-0.65%,经过880-910℃奥氏体化,350℃盐浴炉等温2h后,灰铸铁的机械性能达到最高,此时抗拉强度大于500MPa,弹性模量大于150GPa。石墨以A型为主,长度为4-6级,基体组织为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可以作为气缸套使用材料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1.
徐晅  刘欣  梁良 《现代制造工程》2015,(3):11-15,43
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分析,进行了WC-8wt.%Co和新型无钴硬质合金刀具WC-10wt.%Ni3Al与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元素扩散的研究,用维氏硬度测量仪测量了扩散界面处的硬度,并对刀具的元素扩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C-8wt.%Co中的粘结剂元素Co会扩散到0Cr18Ni9中,而WC-10wt.%Ni3Al中的粘结剂组成元素Ni几乎不发生扩散;粘结剂元素Ni会降低硬质合金基体元素W、C向0Cr18Ni9的扩散,扩散温度在400℃时影响较小,当温度达到800℃时,材料WC-10wt.%Ni3Al中的W、C元素向0Cr18Ni9的扩散程度明显比WC-8wt.%Co材料低;WC-10wt.%Ni3Al刀具材料在靠近扩散结合面附近的硬度损失率比WC-8wt.%Co小。  相似文献   

12.
1引言不锈钢中的元素含量一般是Fe占主体,Cr大于10.5%,C小于1.2%。按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其中,316L为奥氏体不锈钢,含Ni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耐磨性好、强度高、韧性大,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被广泛用于海洋、医疗等行业(如制成海洋管道、医用植入材料等)。  相似文献   

13.
袁新生  谷臣清 《轴承》1993,(6):34-38
对10Cr4Ni4Mo4V钢的部分高温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0Cr4Ni4Mo4V钢具有良好的高温硬度和高温冲击韧性,且高温接触疲劳寿命也高于Cr4Mo4V。附图6幅,表4个。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00Cr13Ni7Co5Mo4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变温循环相变晶粒超细化工艺及其细晶处理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变温循环相变处理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晶粒尺寸由180μm细化至6μm,得到细小的等轴晶粒;马氏体板条被多个小马氏体簇切割成多段而碎化,使马氏体组织进一步细化;与传统高温固溶后时效处理工艺相比,经变温循环相变处理后钢的屈服强度提高170MPa,抗拉强度提高100MPa,伸长率提高了18%,断面收缩率提高13%。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Cr17Ni2钢热处理后的微观显微组织构成,测试了不同成分1Cr17Ni2钢力学性能,论述了合理的优化热处理方法及控制材料成分可以获得优良的1Cr17Ni2钢微观金相组织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没法分别研究了0Cr18Ni9、1Cr13和1Cr17三种不锈钢材料在700℃LiCl-5%Li2O(质量分数)熔融盐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0Cr18Ni9和1Cr13不锈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LiFeO2和LiCrO2,1Cr17的腐蚀产物主要由LiFeO2、LiFe5O8和LiCrO2组成;三种钢的腐蚀速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且1Cr13的腐蚀速率明显大于1Cr17和0Cr18Ni9的;在试验条件下,1Cr17铁素体钢和0Cr18Ni9奥氏体钢的耐蚀性能相当,均优于1Cr13马氏体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CrNi2Mo钢和20Cr2Ni4钢进行渗碳表面强化处理,检测试样的变形,测试渗层的碳浓度梯度,试样的有效硬化层及表层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结果发现,20CrNi2Mo钢变形倾向明显小于20Cr2Ni4钢,其碳浓度梯度分布合理,硬化性能好,表层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分布理想,热处理工艺性能优于20Cr2Ni4钢。  相似文献   

18.
耐蚀不锈钢机械配件类、泵阀类、管道连接类、支承类铸件,主要材质为铬镍不锈钢。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大致分为Cr-Ni系,Cr-Ni—Mo、Cr—Ni—Cu、Cr—Ni—Mo—Cu系,Cr—Mn—N系,Cr—Ni—Mn—N系四个组别,其金相组织视其Cr、Ni含量而定,可以是奥氏体一铁素体复相钢、双相钢或是单相奥氏体钢。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冲击试验机、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工业生产大型锻件马氏体耐热钢中的δ-铁素体含量以及δ-铁素体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δ-铁素体是一种富W、Mo、Cr和V且贫Mn相,接近水口端比冒口端含量高,它的存在是造成马氏体耐热钢冲击韧性低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控制铁素体形成元素到最低限和奥氏体形成元素到最高限,抑制δ-铁素体的析出,获得完全马氏体组织及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阀门》2020,(3)
通过采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对阀门用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化学成分优化配比处理,研究了化学成分对06Cr18Ni11Ti奥氏体钢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及材料内部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测出的结果表明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中,其材料的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内部的微观组织等性能测试结果随着材料的化学成分配比不同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趋势,06Cr18Ni11Ti奥氏体钢通过采取合理的化学成分配比和优化的工艺方法,该材料最终可以获得微观组织均匀、耐蚀性较好、综合机械性能稳定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