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EG处理对甘薯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根际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对叶肉细胞原生质、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重要细胞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细胞原生质、叶绿体、液泡膜、线粒体;抗旱性较强的渝薯20在相同的水分胁强下,其结构变化明显小于抗旱性较弱的农大红.并对甘薯叶肉细胞中水解酶的区隔化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烟草保护性酶类及氮和碳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6℃和10℃低温胁迫下,研究了2个烟草品种的膜透性、保护性酶类活性和N,C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烟草品种幼苗的膜透性都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CAT和SOD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OD的变化则有相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下降,脯氨酸含量则增加,并且脯氨酸在叶片中的变化较为剧烈;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低温胁迫下在叶片中有所积累,而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则可能因叶绿体受损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热胁迫下不结球白菜耐热感热品种超微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不结球白菜的耐热品种和感热品种在自然高温胁迫下(38—39℃)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耐热品种叶肉细胞结构受高温胁迫后变化较小,细胞结构基本保持完好;感热品种受热伤害程度较为严重,细胞中的膜结构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特别是叶绿体结构变化较大,包括叶绿体变形,类囊体膨大,排列紊乱,被膜模糊不清,叶绿体内脂质球数目增多且体积大;核糖体呈凝集状态;细胞壁出现降解现象,壁周围出现散乱的纤维细丝;胞间连丝有断裂现象;细胞核膜膨大、断裂,核仁消失。  相似文献   

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的3种典型盐生植物——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和西伯利亚蓼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以西宁地区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1) 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绿体中具个体较大、数目较多的淀粉粒;(2) 线粒体被叶绿体包围,甚至有的线粒体被叶绿体“吞噬”;(3) 线粒体的数量较对照明显增多,且增多的线粒体大多出现在叶绿体周围;(4) 叶绿体类囊体膨大,有的类囊体膜破裂,部分瓦解,甚至空泡化;(5) 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肉细胞内出现一种特殊结构——潴泡.研究表明,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形成的上述结构特征是对高原盐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冬季降温对潢川金桂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叶肉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以自然降温条件下的潢川金桂叶片为试材,用HITACHI-HT77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自然温度下潢川金桂叶肉细胞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常温下,细胞壁和细胞质膜结构完整,中央大液泡已形成,叶绿体、线粒体形态完整;0℃时,细胞壁和细胞核形状结构完整,液泡空间被挤压,叶绿体出现肿胀现象,线粒体和嗜锇体明显增多;-4℃时,叶绿体肿胀加剧,线粒体变化不明显;-10℃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细胞结构解体破碎.观察可知:冬季降温对潢川金桂叶肉细胞有一定影响且不同温度对细胞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温度低于-10℃将不适于潢川金桂生长,因此,将温度控制在-10℃以上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ATeam蛋白作为ATP生物传感器,建立检测拟南芥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外ATP的检测体系,研究植物在不同非生物胁迫(NaCl、 PEG 6000和低温)下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外ATP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高强度的胁迫(200 mmol/L NaCl、 10%~20%w(PEG6000)和0~4℃)下,细胞质ATP水平下降.在各水平PEG 6000胁迫下,叶绿体中ATP水平保持稳定; 10℃低温处理导致叶绿体中ATP水平升高, 200 mmol/L NaCl处理导致叶绿体ATP水平下降,其他强度的NaCl以及低温处理未显著改变叶绿体ATP水平.在中等强度的NaCl和PEG 6000胁迫(100 mmol/L NaCl和5%~10%w(PEG 6000))下,细胞外ATP水平升高; 4~10℃低温胁迫处理导致细胞外AT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黄糯1号)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5个浓度山核桃黄酮提取液(0.00~0.5mg.L-1)处理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在高温干旱胁迫下山核桃黄酮对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未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浓缩弯曲变形,被膜严重破损,内容物外渗,内部出现空洞,基粒片层排列混乱;线粒体外形及膜受破坏程度较小、内部嵴部分消失;细胞膜与叶绿体贴叠并有撕裂、突起呈小泡状等.经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叶绿体及线粒体损伤不明显,其中以0.05~0.1mg.L-1黄酮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叶绿体外形完好,被膜光滑,基粒片层清晰排列整齐,线粒体膜和嵴完整.研究表明,山核桃黄酮对提高玉米在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Hg2+胁迫下芡实叶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Hg^2+胁迫下芡实叶超微结构的变化。芡实叶片受Hg^2+毒害的初期,线粒体的嵴出现瓦解,中央空泡。质体发育受阻,原片层结构破坏,外膜突起呈泡状。成熟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解体。随着毒害的加深,叶绿体中类囊体膜结构均遭破坏,外膜解体。叶柄细胞受害后,叶绿体中央出现大型淀粉粒,其周围的类囊体解体,其它症状和叶片细胞相似。  相似文献   

9.
Cr^6+、As^3+污染对黑藻叶细胞伤害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镜观察发现,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叶细胞遭受Cr^6 、As^3 毒害初期,高尔基体消失,内质网膨胀后解体,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和线粒体中的脊突膨胀,核中染色质凝集。随着叶细胞毒害程度的加重,核仁消失,核膜破裂,叶绿体和线粒体解体,质壁分离使胞间连丝拉断,最后细胞死亡。结果表明:Cr^6 、As^3 对细胞的膜结构与非膜结构都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镜观察发现 ,黑藻 (Hydrillaverticillata(L .F .)Royle)叶细胞遭受Cr6+ 、As3 + 毒害初期 ,高尔基体消失 ,内质网膨胀后解体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和线粒体中的脊突膨胀 ,核中染色质凝集 .随着叶细胞毒害程度的加重 ,核仁消失 ,核膜破裂 ,叶绿体和线粒体解体 ,质壁分离使胞间连丝拉断 ,最后细胞死亡 .结果表明 :Cr6+ 、As3 + 对细胞的膜结构与非膜结构都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恶性肿瘤细胞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电场的基本特性是对处于场中的物质有力的作用.在陡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膜内外表面有很强的电场分布,同时由于细胞膜的介电常数与细胞外液、细胞质的不同,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必然有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电场应力.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外加电场的作用使得细胞膜受到来自细胞外液与细胞质两个方向的压力,作用在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电场应力的数量级比正常细胞大1个数量级.因此,在陡脉冲电场的作用下,恶性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具有更大的敏感性,这种电场应力的作用势必对恶性肿瘤细胞膜造成巨大的损伤,使得细胞的生存环境和遗传物质受到严重破坏,并导致细胞发生不可逆性电击穿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ultradry seed storage on the fluidity of plasma membran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PH fluorescent probe (1, 6-diphenyi-1, 3, 5,-hexatrien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cro-viscosity of plasma membrane of ultradried seeds h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e seeds which were stored under - 20℃ condition. However, there is a little adverse effect on the seeds with extreme dehydration.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higher vigor level of ultradried seed. It indicated that ultradry seed storage could mainta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seed,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membrane and improve the storability of seed.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sugar has the effect on protecting membrane structure and preserving the fluidity of the plasma membrane under seed dehydration. In the meantime, some mechanism about ultradry seed storage and the tolerance of dehydration of seed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干旱诱导作物叶片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乙二醇根际胁迫和自然干旱胁迫都使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增加、膜旨过氧化程度下降。PEG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中度胁迫时,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玉米SOD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高温对来源于海南和贵州的2种不同生态型麻疯树的光能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引起了2种麻疯树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降低和初始荧光(Fo)的上升,部分抑制了PSⅡ的功能.与贵州麻疯树相比,海南麻疯树在中度高温胁迫(30~40℃)时,增加了对过量激发能的热耗散能力,使其维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当温度升至45℃,虽然热耗散机制受到破坏,海南麻疯树仍然有7%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而贵州麻疯树的这一比例降为0%.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海南麻疯树比贵州麻疯树具有更强的高温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南非铬铁矿为原料,以潞安煤粉为还原剂,进行了铬铁矿粉还原焙烧与磁选分离实验。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碳热还原和磁选分离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发现,当温度低于1 200℃时,铬铁矿仅发生少量铁氧化物的还原,当温度高于1 300℃时,铬铁矿中铬氧化物开始被还原成碳化铬。随着还原反应的不断进行,铬铁尖晶石结构逐渐发生转变并被破坏。在本实验条件下,铬铁矿较为适宜的预处理温度为1 200℃,此温度下的还原产物磁选后,磁选产物几乎全部为金属铁,磁选所得尾渣的除铁率为46%,铬的收得率为80%,w(Cr2O3)/w(ΣFe O)值高达3.75。研究工作对于铬铁矿预处理工艺的设计开发及低品位铬铁矿的综合利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对渗透胁迫的反应和生理生态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乙二醇(PEG 6000)对内蒙古不同生境3个羊草种群(阿巴嘎、白音锡勒、嘎松山)进行渗透胁迫(-0.5Mpa,-1.0Mpa).结果表明:各种群羊草对轻度胁迫(-0.5Mpa)反应不敏感,叶片含水量和膜透性与对照差异不显;随胁迫强度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片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大量积累,根冠比增大;脯氨酸积累、质膜相对透性与叶片含水量呈显负相关(r=-0.716l,r=-0.8212).不同地理种群羊草对渗透胁迫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反应具有一定差异.阿巴嘎种群膜伤害程度较小、叶片含水量变化缓慢、脯氨酸积累量小、根冠比增大更显、维持较高根活力和叶片生长量,其抗旱性强于其它两个种群.白音锡勒种群和嘎松山种群对渗透胁迫的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银杏生理生化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年生盆栽的银杏大佛指实生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持续自然干旱,研究了持续干旱条件下银杏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30 d后,银杏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MDA含量和SOD活力逐渐上升,CAT活力逐渐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项生理指标(除SOD...  相似文献   

18.
研究紫花苜蓿东苜1号幼苗在乙酸钙镁盐(CMA)胁迫、 人工模拟冻融胁迫(10,5,0,-3,0,5,10 ℃)及冻融与CMA复合胁迫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净光合速率(A)、 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率(WUE)的变化. 结果表明: CMA组均低于对照组(CK)的RWC,A,E和WUE值; 冻融组与复合胁迫组的RWC,A和E值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冻融组的WUE值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且在T2(5 ℃)时达到最小值, 在T5(0 ℃)时达到最大值; 复合胁迫组的WUE值在T5时达到最大值; 苜蓿幼苗的RWC,A和E值呈CMA组<冻融组<复合胁迫组的变化趋势, 即复合胁迫对幼苗的影响更大, 在复合胁迫下, 苜蓿通过关闭气孔降低体内水分消耗, RWC,A,E值大幅度降低以提高苜蓿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28℃-1150℃温区对昆仑白玉进行高温原位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了升温和降温过程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昆仑碧玉在常温下主相为Ca2Mg5Si8O22(OH)2,晶格参数a=9.818,b=18.047,c=5.275,α=90°,β=104.6°,γ=90°,空间群为C2/m,属于单斜晶系;升温过程中在800℃时少量杂质白云石(CaMg(CO3)2)分解,少量杂质滑石(Mg3[Si4O10](OH)2)在900℃-1050℃分解,1000℃左右透闪石结构被破坏,存在形成CaMgSi2O6的两种机制,直到1150℃阳起石结构完全被破坏,最终产物中主要是透辉石CaMgSi2O6,还有少量CaSiO3,MgSiO3;降温过程的图谱表明这种高温相变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