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σ相的回溶规律及其对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800~900℃范围内经过最长1×104h时效后,合金中产生的σ相率先在枝晶干的M23C6碳化物附近形成,之后扩展到枝晶间;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σ相形成速度加快,σ相形核的孕育时间缩短.激活能计算结果对比表明,σ相形成初期与Co,Cr的扩散相关,稳态阶段与Mo的扩散相关;长期时效后合金在1000~1170℃固溶时,σ相都可以回溶到基体,且固溶温度越高,σ相回溶越快.σ相的回溶动力学研究表明,σ相的回溶速度受Co的扩散过程控制.对比持久实验结果表明,合金中的σ相并不能使合金变脆;经过恢复热处理,长期时效过程中析出的σ相回溶,持久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2.
导出了高温合金γ和γ'相的元素分配比和分配系数以 CMSX-2合金为研究对象,用 EDAX区域扫描测得热处理后未变形试样和经持久变形至断裂试样原树枝状晶三个典型区域(枝晶干、枝晶臂和枝晶间)的成分,使用分配系数法计算了各区域中γ和γ'相的成分.分析了各区相成分分布的特点及其与合金持久寿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含Hf(0~0.89%)的FGH4097粉末高温合金中拓扑密堆μ相的析出动力学、组织形态以及μ相对Hf含量为0.30%的合金盘坯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f含量为0.30%和0.89%的合金,经750~900℃长期时效后μ相已明显析出.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时效时间的延长以及Hf添加量的增加,μ相析出量增加且尺寸长大.μ相主要在晶内以长条片状形态析出.Hf含量为0.30%的FGH4097合金盘坯在550~650℃长期时效后未出现μ相,高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没有降低,组织稳定性良好.750℃长期时效后,盘坯中析出了μ相,析出的μ相对高温拉伸强度无明显影响,有助于提高高温拉伸塑性,降低了高温持久寿命,高温持久塑性提高约30%.详细讨论了μ相的析出行为、g固溶体中合金元素的再分配以及合金断口特征.解释了μ相对力学性能影响的脆-韧双重作用机理,并提出控制和避免μ相大量析出造成性能劣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对一研制的Re、Ru含量分别为4.0%(质量分数)的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476的组织及持久性能的影响。铸态试样存在明显的成分偏析,由于Al、Ti元素较少,枝晶间的γ/γ’共晶组织含量偏低。固溶处理过程中,共晶组织在1310℃下基本消除,但直到1340℃才完全消除枝晶干和枝晶间的差异且此时除了Re其他元素偏析有明显的改善。四代单晶的优势在于提高了合金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持久性能,固溶时效后单晶合金在950℃/300MPa下持久寿命约为二代单晶的两倍,而在1150℃/100MPa下持久寿命与二代单晶MC2相比更是提高了10倍以上。整个固溶时效处理过程中没有出现TCP相,合金中Ru元素的添加可能是抑制TCP相析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长期时效对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及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00℃时效1000h后,γ′相仍保持立方体形态;980℃时效1000h、1010℃时效500h后,γ′相逐渐连接形筏。980℃时效500h、1010℃时效100h后,μ相以针状和颗粒状形态逐渐析出,980℃时随时效时间延长,μ相逐渐增加,1010℃时随时效时间延长,μ相先增加后减少。800℃长期时效后合金的持久寿命变化不大,980,1010℃时随时效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延长,合金的持久寿命递减。  相似文献   

6.
导出了高温合金γ和γ′相的元素分配比和分配系数,以CMSX-2合金为研究对象,用EDAX区域扫描测得热处理后未变形试样和经持久变形至断裂试样原树枝状晶三个典型区域(枝晶干、枝晶臂和枝晶间)的成分,使用分配系数法计算了各区域中γ和γ′相的成分,分析了各区成分分布的特点及其与合金持久寿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欠时效态(165℃,2 h)Al-Cu-Mg-Ag合金在热暴露、高温持久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试样在200℃,200 MPa高温持久下,随时间延长,其剩余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强度峰值出现在持久20 h.延伸率变化与强度变化基本相似.持久100 h后,合金力学性能相对欠时效态无明显下降,显示出优良的热稳定性;合金欠时效状态的组织为细小分布的Ω相,随着高温持久时间的延长,θ'相与Ω相竞争析出.无析出带(PFZ)逐渐增宽,同时发现晶界上有颗粒状析出物.在200℃热暴露下,其剩余强度的变化趋势与高温持久相同,但延伸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组织为过时效组织.  相似文献   

8.
通过1100℃长期时效100-800小时,研究了一种试验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枝晶干γ‘相逐渐变得粗大和不规则;而枝晶间γ’相形貌则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呈规则立方、合并长大、筏排化规律演化。枝晶干与枝晶间这种不同的γ‘相演化规律主要由合金元素的偏析造成。时效300小时后,枝晶干析出了少量的针状TCP相,随着时效时间增加,枝晶干处TCP相析出量增加;枝晶间直到800小时仍未发现TCP相析出;TEM和EDX分析表明析出相为σ相,富含Re、W元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1100℃长期时效100~800 h,研究了一种试验第3代单晶高温合金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枝晶干γ′相逐渐变得粗大和不规则;而枝晶间γ′相形貌则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呈规则立方、合并长大、筏排化规律演化。枝晶干与枝晶间这种不同的γ′相演化规律主要由合金元素的偏析造成。时效300 h后,枝晶干析出了少量的针状TCP相,随着时效时间增加,枝晶干处TCP相析出量增加;枝晶间直到800 h仍未发现TCP相析出;TEM和EDX分析表明析出相为σ相,富含Re、W元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激光沉积DZ125高温合金显微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区枝晶形貌为外沿生长的柱状枝晶,平均一次枝晶间距约为10.8μm,经单级时效(870 ℃/20h,AC)和双级时效(1100 ℃/4h,AC to 870 ℃/20h,AC)热处理后,试样的枝晶形貌与沉积态差别不大,γ"相均发生粗化现象,且双级时效热处理后的γ"相粗化程度更高、尺寸分布更为均匀;双级时效热处理制度下,不同低温时效温度γ"相的平均尺寸和含量不同,其中 1100 ℃/4h,AC to 870 ℃/20h,AC制度下,γ"相的平均尺寸和含量最大;经单级时效和双级时效热处理后,碳化物中Ti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双级时效热处理后,析出两种形貌不规则的MC碳化物,分别为富含Cr、Co元素的M23C6型碳化物和富含W、Mo元素的M6C型碳化物;单级时效和双级时效热处理试样的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双级时效热处理试样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均优于单级时效。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M963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M963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10℃,4h空冷固溶处理后,合金的强度升高,但塑性降低,尤其是在高温(900℃)时塑性降低幅度更大:固溶处理后再进行850℃,16h炉冷时效,强度进一步提高,高温塑性获得恢复,但室温塑性进一步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合金在l210℃,4h空冷固溶处理过程中,初生MC碳化物发生转变,并在晶界和枝晶间析出M6C碳化物;在固溶处理后的空冷过程中,从γ溶体基体中析出细小γ相;经850℃,16h低温时效后,γ充分析出并长大。断口形貌分析表明不同热处理状态的合金,其断裂机制不同。根据位错与强化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论讨论了这种热处理工艺对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的不同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GH750是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可以应用于700℃先进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的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研究新型镍基高温合金GH750的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H750合金的组织由奥氏体基体和强化相γ′,以及微量的晶内和晶界MC、M23C6组成;力学性能优异,室温和高温强度高、塑性好;高温持久性能突出,760℃/10~5 h的持久强度超过100 MPa;在750~850℃高温长期时效后组织稳定性好,无有害相析出;长期时效至10 000 h时,室温拉伸性能变化小,冲击韧性短期下降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双群  谢锡善 《金属学报》2003,39(4):399-404
研究了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温度下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及冲击韧性、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在593℃和704℃时效l000h后,主要析出相是γ′和MC,在704℃以上又析出了M23C6.合金在750℃时效l000h后晶界处开始析出η相,而在849℃时效l000h后晶内出现了大量的片状η相,呈魏氏体分布.γ′相随时效温度的增加生长迅速,且在849℃时效l000h后出现回溶.没有发现σ等脆性相的出现.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冲击韧性下降,由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室温显微硬度随时效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主要由γ′的长大所致;合金在标准热处理条件下的高温显微硬度高于室温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700和900℃时效高温合金IN792组织的演变规律和持久寿命的变化情况。700℃时,随着时效时间延长,γ′和碳化物的形貌、尺寸与分布没有发生变化;持久寿命保持稳定。900℃时,时间延长,γ′发生粗化,并形成条状;且在1007h之后,条状γ′的形态基本不变;但时效到2014h时析出少量的针状TCP相;与热处理状态相比(61h),时效500h时持久寿命下降到30h,降低50%左右;时效到1007h之后,直至2014h,持久寿命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温时效对标准和改型Thermo-Span合金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在650℃时效1000 h,标准合金的晶内与晶界Laves析出相均发生了粗化,而改型合金的析出相形貌没有改变,当时效温度增高到680℃时,标准合金在时效500 h时,合金的析出相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粗化,Laves相的形态由圆粒状变成条状,而改型合金的析出相没有变化,当时效到1000 h后,标准合金析出相已经完全粗化,析出相几乎布满了整个晶内,而改型合金晶界只有少量析出相开始发生粗化,经650℃时效1000 h后,改型合金具有较好的组织热稳定性,合金650℃/600 MPa的持久性能比标准合金高109 h。  相似文献   

16.
采用焊接热模拟试验,分析了焊接热循环对一种70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高温部件候选材料——Ni-Fe基高温合金组织和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热循环过程使合金中γ'相以及MC碳化物大量固溶.700℃持久试验中HAZ试样在400 MPa的持久断裂时间低于母材,300和350 MPa的持久断裂时间与母材相当.随着持久试验进行,HAZ组织中的晶界逐渐析出M23C6,晶内重新析出大量γ'相,使HAZ的持久性能逐渐恢复.高温焊接热循环使MC发生部分溶解,为M23C6在后续持久试验时效中的析出提供了C元素.  相似文献   

17.
对Ti-22Al-24Nb-0.5Mo合金的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焊接接头熔合区由B2相柱状晶和分布在上下边缘的少量枝状晶组成,并且沿中心轴对称分布。对焊接接头进行了850℃/2 h/AC(时效)与980℃/2h+850℃/24 h/AC(固溶+时效)两种热处理,时效态接头熔合区的B2相中析出了大量针状O相,而固溶+时效态熔合区的O相更为粗大,且α_2相重新形成。两种热处理后接头的室温拉伸性能相近,但在高温下时效态接头的强度稍高。固溶+时效态接头的650℃持久寿命高于时效态,失效模式均为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8.
时效温度和时间对一种铁基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GH35A合金在650—750℃,100—10000h时效过程中性能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室温拉伸强度基本不受时效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而室温塑性、韧性及700℃持久寿命在时效至某一时间后开始降低,但下降速度缓慢,直到10000h仍有较高的水平。同时,随时效温度提高,性能降低的开始时间缩短。合金性能的变化主要取决于σ相析出的时间、形态、分布以及σ相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选用980℃时效温度、分别对[001]取向标准热处理后的第2代单晶高温合金DD6进行100,200,300,400,600,800及1000h的长期时效,研究了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持久性能。结果表明:DD6合金980℃/1000h长期时效后,无TCP相析出,组织稳定性优良:DD6合金980℃/1000h长期时效后980℃/248.2MPa的持久寿命高于180h,合金具有优异、稳定的持久性能。  相似文献   

20.
借助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G3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20~1180℃温度区间,随着固溶处理温度升高G3合金的晶粒尺寸由5.41级增大为4.18级;经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后,合金中析出相的种类和分布形态有显著差别。经700℃×50 h时效,合金中晶界上的主要析出相为M23C6相,呈网状,晶内为弥散、细小的TiN和σ相,两者有复合析出现象。经800℃×50 h时效,合金中晶界处的析出相仍然是M23C6相,晶内析出的M6C相呈叶片状,成片分布在晶内。经900℃×50 h时效,合金中晶界处析出的主要是M6C相而不是M23C6相,晶内有大量纳米级的第二相颗粒与位错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