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索氏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加压流体萃取法是主流的土壤样品前处理技术,每种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为目标化合物,通过研究每种萃取方法的萃取效率,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后发现,索氏萃取法的萃取效率较高,但是自动化程度不高;而加速溶剂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在保证了样品萃取效率的前提下,具有节省溶剂、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蒋慧  赵力  娄彩荣 《四川环境》2010,29(6):147-150
探讨了环境中多氯联苯(PCBs)来源特性和分析检测方法。讨论了目前较为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溶剂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等,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并对PCBs分析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类降解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原油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浓度低于15%的石油烃废水中,降解菌生长旺盛,且数量大;在盐浓度为15%~25%的石油烃废水中有较多菌量,但数量已明显减少;在盐浓度为30%以上的石油烃废水中几乎无细菌生长。培养时间为13h时,去油率可达到5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油去除率趋于平缓。高盐度石油烃废水中生存的微生物在处理含油废水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轻烃分析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具有挥发性原理,测定溶液上方气相中各组分的浓度。在样品罐的顶部装一个气压计,当气液相达到平衡,可以取样进行分析;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及拉乌尔定律定量探讨了参数的校正方法,并分析了轻烃分析参数的预处理。通过实验,介绍了应用效果。该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类的组分及含量,可为正确选择微生物处理菌剂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强化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东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考察投加复合菌株CM-13是否能够加速生物修复进程以及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降解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经过90 d的处理,在含水量一定的前提下,复合菌株CM-13对于石油污染物质的加速降解作用显著,当复合菌株CM-13接种量为土壤质量的10%时修复效果较好。微生物的生长与营养盐的量存在最佳匹配值,土壤中氮的最佳含量为0.20%,磷的最佳含量为0.05%。实验中随着麦糠投加量的增大,石油类的降解率逐渐增大,当麦糠量为土壤体积分数的25%时,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盐浓度、水土比和电场强度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0~270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3.3%~98.7%,最佳条件为pH=7.0、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为1mol/L、水土比1∶2、电场强度1.5V/cm。该方法能够实现土壤石油烃的快速高效修复,为石油烃的降解及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未被污染的粉质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添加由石油污染土壤红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根际修复区分离筛选得到的4株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动性杆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调控反应温度与石油烃初始浓度,研究在土壤中添加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后石油烃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起主导作用,在40d内,在2 000mg/kg石油烃浓度下添加石油烃降解菌其石油烃降解率是灭菌条件下的2倍左右,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菌降解量为36~271mg/kg,非灭菌处理半衰期时间短于灭菌处理;在设定的实验温度范围内,石油烃降解速率随着温度增加逐渐加快,在(38±1)℃时残留量最小为1 662mg/kg,半衰期最短;土壤中的石油烃在浓度为2 000mg/kg时降解最快,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石油烃降解速率呈递减趋势,半衰期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8.
用生物法治理大庆油田地表油污土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年来采油作业中常发生各种漏油事件,导致油井周围土壤污染严重,如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庆油田将微生物处理和植物处理等生物方法用于土壤原油污染的治理。微生物处理法利用存在能够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微生物等条件,处理原油污染物。植物处理法利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吸收、转化,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大庆油田比较适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地表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油污土壤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含量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弄清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类对农作物的影响,吉林油田进行了一年的田间玉米种植试验。在不同浓度水平,分别对玉米出苗率、可见外观特性、百粒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监测、类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含量的不同,对玉米生长过程各项指标有不同的影响。并找出吉林油田土壤—玉米系统中影响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的土壤临界含油量。  相似文献   

10.
油污土壤生物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因石油开采、运输等造成的土壤污染,对大庆地区油污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的实验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模拟实验,对芦苇和香蒲根际土壤的石油类污染物总含量、石油烃类组分浓度、非烃组分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芦苇和香蒲对石油类污染物具有比较明显的降解作用,可以使被污染土壤中的某些油污成分逐渐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还可看出,芦苇和香蒲对石油类污染物中正构烷烃的降解能力高于非正构烃。总体看,芦苇对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强于香蒲,但芦苇对非正构烃的降解能力略逊于香蒲。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石油类的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测定土壤中石油类含量的方法,采用直接用CCl4从土壤中萃取石油类的方法,再借用HJ637—201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萃取液CCl4中石油类的含量。该分析方法在土壤分析样品为10g时,确定了最佳的萃取剂体积50mL、萃取时间6h、萃取温度55℃等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经济、省时、省力,而且测定结果也较为接近真实数值,填补了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判定土壤污染严重程度时缺少监测分析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样品的前处理是监测顺利开展和数据准确性高的基础。文章介绍了顶空法、吹扫捕集法、萃取法等有机监测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微波消解、一体化消解两项固体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方法的原理、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并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劣进行了比较,为环境监测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土壤重金属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前处理在检测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本试验针对目前常用的土壤前处理方法的不足,对土壤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为了优化消解条件,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获得每种元素的最佳消解条件的组合参数。优化后的土壤重金属前处理方法,操作较为简便,试剂和样品用量较小,试验结果的准确度较高,适合批量处理土壤样品,提升了样品前处理的效率。本试验结果对批量、高效地进行土壤前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当前氯霉素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目前处理氯霉素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吸附法、萃取法、电化学法、氧化法、还原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这些方法降解效率较高,但具有能源消耗高以及二次污染等缺点。生物法与电化学法的联用是一种处理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新技术,成为研究降解氯霉素废水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王水水浴消解和微波消解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砷汞含量及精密度和准确性,并对负高压、灯电流、载气流量、屏蔽气流量等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消解的前处理方法测定土壤中砷、汞,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砷回收率为98. 9%~103. 1%,汞回收率为99. 4%~102. 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 774%,该前处理方法精密度高、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方法简便,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土壤砷、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固相萃取法(SP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毛细管气相色谱(C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是现阶段农药残留分析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含量光谱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类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对土壤石油污染评价的传统方法是在野外实地进行大量土壤采样,然后在试验室内分析石油类物质的含量。文中提出了利用少量野外土壤石油类物质样品,并结合野外光谱测量的方法对土壤中石油类物质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辽河三角洲,具有快速、省钱、省时、省力的特点,能对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宏观分析。满足了油田开发对土壤及环境污染评价的需要,并能为制定油田开发管理保护对策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18.
长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姬塬油田井场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结果显示3份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等24个门的细菌,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丰富,揭示了原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情况,对石油污染微生物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建立BP-5MS毛细管柱检测油菜根系分泌物的方法,本文采用水培试验,利用CH2Cl2提取油菜幼苗的根系分泌物,通过GC-MS检测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待测物质组分性质,采用合适的溶剂延迟,分阶段细化升温程序,检测出来的特征峰较多且分布密集,特征峰分离相对比较好。从检测结果看,油菜苗期根系分泌物主要包括烃类、醇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且烃类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这些物质大多数具有化感作用,对植物在逆境环境中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固废及土壤含油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含油固废与含油污染土壤目前国家和行业无明确的含油检测方法现状,总结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方法主要存在污染物名称不统一、标准油不统一、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不统一、标准油成分单一、萃取剂多样且有毒等问题。建议尽快编制含油固废和含油污染土壤的检测方法,统一污染物名称、统一前处理和检测方法,根据含油量选用适宜方法,选用绿色环保萃取剂以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制定覆盖面相对广泛、环保、便捷、较为精确的检测方法,为污染监测、治理和土壤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