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运用基于有限元法的商业软件HFSS对Radant透镜的基本单元进行了建模和仿真计算,获得了影响基本相移单元插入相移的主要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满足工程研制需要的新型基本相移单元.仿真表明,这两种新型单元在以10 GHz为中心频点的8%的工作带宽内,相位不平衡度小于6°,并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最后,通过组合这两种新型单元,设计了一种相移位数为5位的结构新颖的Radant透镜式移相器,其电扫描精度比传统的4位数字式Radant透镜式移相器要高.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开口谐振环缺陷地面结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采用曲线拟合技术提取出单元等效电路值,推导出该单元模型的传输零点位置、色散特性、折射率特性以及级联传输特性.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结构呈现出复合左右手特性.这种新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具有带外传输零点,结构简单紧凑且不引入对地过孔,适合在微波集成电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介质的相位超前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串联线性偶极子阵列.该阵列利用负折射指数相移线代替传统一个导波波长(λg)的弯折线进行馈电.其中,NRI相移线采用CPS技术,并通过在主传输线上周期性地加载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串联馈电线性偶极子天线具有带宽宽、体积小、波束倾斜小、制作简单、易于集成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延时锁相环(delay look loop,DLL)型90°移相器广泛应用于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DR SDRAM)中对时钟信号进行90°相移,实现数据双沿采样,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数控延时线是DLL型90°移相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传统数控延时线在延时调节过程中产生毛刺的问题,分析了传统数控延时线产生毛刺的原因,并提出一种结合锁存器和时钟门控单元的无毛刺数控延时线.引入锁存器和时钟门控使该无毛刺数控延时线的数字控制信号有序进行状态切换,达到抑制毛刺产生的目的.另外,将提出的无毛刺数控延时线应用于DLL型90°移相器中,成功消除了90°相移时钟的毛刺.设计采用SMIC 65 nm工艺来实现,供电电压为1.2 V,版图面积为0.018 mm~2,用HSPICE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移相器的工作频率范围为217 MHz~1 GHz,工作在1 GHz时,功耗为2.8 mW;供电电压添加100 MHz 30 mV正弦波噪声时,90°相移时钟的抖动峰峰值和均方根值分别为17.77 ps和5.16 ps.而且,移相器在进行工艺、电压、温度(process-voltage-temperature,PVT)跟随调节过程中,输出的90°相移时钟可有效避免毛刺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维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微带漏波天线具有基模工作模式,且馈电简单,并具有频率扫描的特性,但不利于实际应用。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结构,通过加入变容二极管,实现了在固定频点上波束可控,更适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是右手材料和左手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传输线,它较一般传输线可以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电磁特性。当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同时为负值时表现出"左手特性",而在其它频率范围内表现出"右手特性",同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还可以进行相位调整。分析了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磁特性,并指出复合传输线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简化混合右左手(SCRLH)传输线(TL)结构,并根据周期性理论对该结构的色散和阻抗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结构在通带内衰减常数为零,并且带内特性阻抗的分布平滑; 带外特性阻抗为纯虚数,电磁波传播被抑制.给出了利用该SCRLH TL结构综合带通滤波器的方法,并基于该综合方法设计了中心频率为6.85GHz、相对带宽约为110%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理论分析、全波仿真和实物测量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非对称微屏蔽线实现了一种新型结构铌酸锂光波导调制.并将传统中用于鳍线、微带线的谱域导抗法推广运用到这种以各向异性介质——铌酸锂为基底的半封闭的传输线中,分析、计算了该结构的色散特性、半波电压和调制带宽.结果表明,利用该结构实现电光行波调制器可以在很宽的频带内有效地减小调制器的速度失配,增加了调制带宽,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的传输结构主要由均匀传输线结构和三维非传输线结构组成,为了准确高效地计算GIS设备中开关操作产生的快速瞬态过电压(VFTO),提出了一种电磁场-传输线组合的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3D-1D FDTD),即分别采用三维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均匀传输线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GIS设备的三维非传输线结构和均匀传输线结构进行建模和时域计算。讨论了衔接电磁场与传输线的耦合边界条件和计算迭代格式的稳定条件,并以一段GIS设备长直管母线为例,计算了不同位置的瞬态电压和瞬态电流,将计算结果与纯一维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用于3G波段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网络中的4位PIN管数字移相器,并采用ADS软件对PIN管模型的正反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采用分析结果设计了α°(22.5°、45°、90°、180°等)相移的3分贝定向耦合器式移相器,并考虑了电容器件对相移的影响。最后对级联形成的4位数字移相器的进行了仿真,在主要性能指标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矢量合成理论,采用混合微波集成电路技术,提出了一种超宽带数字移相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两路正交信号的幅度合成得到第一象限内不同幅相的矢量,采用三级级联的结构实现对输入信号的360°移相.运用此方法设计制作了一款超高频、超宽带6位数字移相器.该移相器在相对带宽57%的工作频带内,相位均方根误差小于3.8°,幅度不平衡度小于3.0dB,当应用在宽工作带宽、窄瞬时信号带宽的相控阵天线时,通过划分频带分段修正使幅度不平衡度降低到2.5dB以下,同时减小相位均方根误差至3.0°以下,满足某型相控阵天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控移相器实现连续移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数控移相器的特点,给出了利用数控移相器实现对输入射频信号进行移频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一种进行连续移频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数控移相器控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控制稳定,移频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在声纳或雷达波束形成、多通道信号传输的相位校正、数字通讯中的调制解调器设计等场合,都需要获得窄带恒定相移.本文给出了数字相移器设计的一种新方法,其原理以自适应建模为基础.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在信号处理机中实现.还给出了几个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路量子电动力学系统中传输线并联等离子振荡量子比特与共振器的色散耦合,提出了一个制备几何相位门的方案,方案中的相位门制备能在量子比特衰变和退相干之前完成,因此本文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0.25μm GaAs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六位S波段数字移相器.移相器采用高低通和全通网络结构,运用了提高相位精度和抑制级联散射的方法.移相器在0°~360°相位范围内以5.625°步进,在2.1~2.7GHz频率范围内,最小相位均方根误差仅为1.13°.频带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6.3dB,幅度均衡小于0.4dB,输入输出反射系数小于-10dB.  相似文献   

16.
采用 PIN管和射频运算放大器构成中心频率 100 MHZ的二级一阶可调移相器.相位调节范围 0°~ 240°,输出信号幅度变化小于 1dB.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采用数字微波移相系统实现相移键控(PSK)的技术,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下的微波移相器对射频载波进行移相的方法实现PSK调制.新设计可以实现2,8,16,32,64进制的PSK调制.该技术应用于天线阵系统时能够采用同一个调相网络同时实现PSK调制和波束合成.采用新技术制作的无线发射系统的实测表明,该系统的移相误差小于1.2°,误码率低于10-5,达到了常见的正交调制PSK实现技术的误码水平.新设计不需要常见的正交调制PSK实现技术必需的正交调制器和混频器,简化了系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由微机数据总线直接控制的全数字化移相触发电路 ,并阐述了其电路原理及微机接口设计。实验证明该触发器具有移相范围宽、线路简单、控制方便、运行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基于Rogowski线圈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的相位误差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相位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全通型恒时延滤波器移相电路的补偿设计方案,实验结果验证了相位补偿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