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防治与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方法 对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所有孕妇,在积极预防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是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促进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未足月胎膜早破护理是指妊娠37周以内,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发性破裂。孕妇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约3%。由于未足月,临床上治疗护理不当,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羊膜腔感染、胎盘早剥、羊水过少、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从而导致孕产妇感染率和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升高。而做好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期待疗法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6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次研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38%.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胎儿因素、孕妇因素等,其中孕妇相关因素占60.66%,胎儿相关因素占31.14%,同时还有一部分不明因素,占8.20%.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茂名市人民医院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产妇,根据保胎时间分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保胎组和保胎时间大于3d的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予期待疗法,通过加强严密监护和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妊娠终止和期待疗法。目前,期待疗法中主要就是预防感染和抑制宫缩等。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好。目前临床上,采用羊膜腔封闭疗法对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母婴感染减少,同时还可以减少因羊水过少而导致胎儿出现畸形和发育迟缓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药物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最短3d,最长15d,终止妊娠时平均孕35.2周,平均延长1.6周;产后出血平均486.3mL,产褥感染3例;新生儿体质量平均2.97kg、Apgar评分平均8.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例、死亡1例。结论期待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延长孕龄、改善存活儿的预后、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具有可行性。但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给予孕妇心理支持,解除孕期精神紧张;实施前必须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同意后;正确判断胎儿成熟度;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破膜时的孕周、羊水过少、入院宫颈扩张的程度及宫颈的长度,经产妇以及双胎妊娠等都是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孕妇待产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情况严重的甚至导致孕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对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实施全面的、严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孕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英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3):222-22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预后的影响,以提高产科护士对这类孕妇的监测和护理水平。方法:对77例孕29~36周胎膜早破的孕妇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母儿预后。结果:其中剖宫产25例,阴道产52例,脐带脱垂1例,胎儿死亡1例,胎儿存活率98.7%。新生儿预后好者(A p-gar评分>7分)达94.8%。所有孕妇无一例发生宫内或产后感染。结论:未足月妊娠的孕妇思想压力大、住院时间长,良好的生理及心理护理可改善其预后,只要护理措施得当,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应对措施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曾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3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全部孕妇采取期待疗法,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臀部,静点抗生素,给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同时给予宫缩抑制剂,合并感染时即刻终止妊娠。结果 36例中有30例安胎≥33周后分娩,剖宫产6例,经阴道自然分娩24例(其中有2例行阴道助产),新生儿均成活。产后或术后均用抗生素治疗,无并发症。有6例没到33周有感染迹象,即刻终止妊娠,均经阴道自然分娩,胎儿均成活。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可延长孕龄,避免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存活率,对合并感染者尽快终止妊娠,以免感染造成对母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期待疗法治疗胎膜早破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113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期待疗法,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与生活护理,并对羊水及胎儿的情况进行严密监测。结果行期待疗法后给予积极的护理,新生儿的成活率较高而并发症也较少。结论对于行期待疗法的胎膜早破患者而言,为了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积极加强患者的相关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未足月妊娠孕妇胎膜早破进行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的未足月妊娠发生胎膜早破的病例55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用药情况、日常生活等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在护理干预之后,孕妇及新生儿的预后状况。结果在对孕妇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之后,无1例孕妇发生感染,自然分娩占67.27%;55例新生儿有羊水污染1例(1.82%),新生儿窒息2例(3.64%),没有新生儿死亡。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未足月妊娠发生胎膜早破孕妇的预后,降低胎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罗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4,(7):183-183,185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妇产专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临床资料。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面临感染、早产、难产及产后出血等危险,新生儿早产存在胎儿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败血症甚至有可能出现死亡。结论 胎儿及产妇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与孕周长短存在一定的关系,应加强孕期保健,可通过采取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延长孕周等措施将母婴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刘智 《中国医药科学》2014,(15):129-131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95例)和未感染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发生率63.3%(95/150)。感染组平均期待治疗时间(5.27±2.53)d短于未感染组(11.89±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对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可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妊娠分娩结局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1日~10月1日在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32例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1827例孕妇共发生432例胎膜早破,其发生率为23.65%,未足月与足月者发生率分别为3.61%及20.03%,高于文献报道水平10%~15%,可能与研究对象高危妊娠多有关;(2)宫腔及宫颈手术史、生殖系统感染、宫腔压力增高(巨大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均是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3)胎膜早破组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足月胎膜早破阴道分娩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胎膜早破者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统计病例少有关。结论胎膜早破对母婴造成不良的妊娠分娩结局,应加强孕期高危因素的监测与处理,减少因胎膜早破导致的母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胎膜早破发生后,引起感染、早产、胎儿窘迫等并发症的机率明显增加。如何给予胎膜早破患者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母婴预后已成为我们临床工作的重点课题[1-4]。为此,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163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胎膜早破、提高母婴安全提供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80例,均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根据不同孕周进行分组。全部接受相应检查,并采取期待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A组、C组期待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母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妊娠32~34~(+6)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采取期待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对于提高产妇、新生儿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是需确保无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未足月胎膜早破7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73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围产结局。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病率为2.68%;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感染、子宫张力高、胎位异常等;围产儿并发症以早产、胎儿窘迫、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围产儿结局与孕周直接相关。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加强孕期保健,综合治疗,可减少母儿病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本院胎膜早破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足月分组。A组为未足月孕妇,行期待疗法。B组为足月孕妇,及时终止妊娠。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孕产妇结局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围产儿结局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孕产妇易发生胎膜早破,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者新生儿结局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应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妊娠期。  相似文献   

19.
董淑梅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09-1210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保胎组和非保胎组,并观察其产后孕妇和新生儿的情况。结果:保胎治疗能够增加新生儿体重,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宫内感染的机会,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应该综合考虑胎龄、孕妇分身体素质、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的效果评价及注意事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分娩未足月胎膜早破150例,其中破膜后出现规律宫缩,宫口≥3cm,早产已不可避免,以及孕妇及家属要求而终止妊娠共42例作为对照组,其余108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期待疗法:静脉滴注25%硫酸镁30~50mL/d或硫酸沙丁胺醇2.4~4.8mgpo,tid,持续3~5d以抑制宫缩疗;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2次/d,每周2d促胎肺成熟;青霉索或头孢菌素;预防感染。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少、孕周延长、产褥感染少、新生儿体质量增加、Apgar改善、RDS及死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pPROM进行包括抑制宫缩、促进胎肺成熟、预防感染的期待治疗具有可行性,实施中应该注意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以获得理解,积极配合治疗;结合临床综合选择分娩方考虑,应尽量避免阴道助产手术,有产科指征或母婴有感染征象时,应选择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