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鲁航  王文凤  陶旭杰  宋飞  韩树民  张璐 《稀土》2023,(1):157-164
以A5B19型超晶格结构La0.60Sm0.15Mg0.25Ni3.60Al0.12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对合金组成和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比研究了Pr5Co19型单相合金和Pr5Co19+AB4两相共存合金的电化学和气固储氢性能,探究了AB4相第二相的生成对A5B19型稀土镁镍系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相Pr5Co19型合金,合金中AB4相第二相的出现对合金最大放电容量影响不明显,两种结构合金的放电容量均为~370 mAh·g-1,但含AB4相合金的高倍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镁基储氢合金的体积储氢密度和增加材料导热性能,需要对合金粉末进行压片处理。制备了不同成型压力下直径为10 mm的片状Mg87Ni10La3和Mg87Ni10Ce3合金,研究成型压力对合金体积储氢密度、膨胀特性和吸放氢反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1900 MPa下,合金片的表观密度达到粉末的两倍左右;考虑吸放氢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第4次吸氢过程中两种合金的储氢体积密度仍然高于70 g·L-1,1520 MPa的成型压力下Mg87Ni10Ce3合金片具有最大体积储氢密度为86.3 g·L-1。两种合金在4次循环吸放氢后的轴向和径向膨胀为10%左右,体积膨胀约为35%,合金颗粒的粉化是造成膨胀的主要原因。与粉末状材料相比,合金片的首次活化比较困难,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有部分下降;随着吸放氢循环次数的增加,压片成型对合金吸放氢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压复合储氢装置将高压储氢技术与固态储氢材料相结合,具有高压气态储氢质量储氢密度高与固态储氢材料体积储氢密度高的双重优势,有效提升实用化高压复合储氢装置的能量储氢密度和空间利用率。发展适合于高压复合储氢装置用固态储氢材料是提升高压复合储氢装置性能的关键。本文研究了矿产资源丰富、低成本的AB2型Ti-Zr-Cr-Mo-Mn储氢合金,结果表明(Ti0.85Zr0.15)1.1Cr0.95Mo0.05Mn储氢合金在303,323和343 K放氢平台压分别为0.78,1.44和2.46 MPa,303 K下最大吸氢容量1.76%,吸氢平台压为1.02 MPa,滞后因子为0.27,吸氢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21.5 kJ·mol-1 H2和90.3 J·K-1·mol-1 H2,适用于高压复合储氢装置用储氢合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氢储能系统的实用化,需要开展用于规模储氢用途的储氢合金的配方研究。以Ti0.95Zr0.05Mn2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开发储氢量高、平台压力合适且容易活化AB2型储氢合金,系统研究加入V-Fe,调整Mn含量,以及用纯金属V与Fe替代V-Fe等方法对调整储氢合金性能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V-Fe会使得储氢合金晶格参数增大,提高储氢合金的活化性能,但过多V-Fe会大幅度降低合金吸/放氢平台压与储氢量;提高Mn含量会导致吸/放氢平台与上升,储氢量先增后减,在A侧元素稍微过量时(B/A=1.96(摩尔比))有利于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合金;用纯金属V与Fe替代V-Fe能进一步提高储氢合金性能,随着Fe/V比例增加,合金储氢量下降,吸/放氢平台压上升,平台斜率下降。最终优化出综合性能良好的Ti0.95Zr0.05Mn1.46 V0.39Fe0.13,该合金能在80℃下活化,在20℃吸放氢平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5.
金属Ce替代LaNi4.5Al0.5合金中的La用以提高金属吸/放氢热力学性能。通过研究合金La1-xCexNi4.5Al0.5(x=0~0.4)的相结构、储氢热力学以及吸/放氢动力学发现,所制备的合金主相为六方晶系LaNi5相;随着Ce替代量的增加(x=0~0.4),合金晶体结构中a轴呈现减小的趋势、c轴及各向异性(c/a)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储氢性能测试表明,随着Ce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升高,最大储氢量减小;合金吸/放氢反应热优化程度与各向异性(c/a)呈现出相同趋势,当x=0.2时,合金吸放氢反应焓变分别降低至26.33 kJ/mol和24.30 kJ/mol。  相似文献   

6.
利用磁悬浮感应熔炼法制备了ZrFe1.95-xMnxV0.10(x=0,0.05,0.10,0.15)高坪台压储氢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Sievert's体积法研究了Mn部分取代Fe对ZrFe1.95V0.10合金的相结构、吸/放氢PCT性能及吸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当x≤0.10时合金均为C15型立方Laves单相结构,且随着Mn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逐渐增大;当x=0.15时合金中出现C14型六方Laves第二相,晶格常数略有降低;随着Mn取代量的增加,合金的活化性能改善,滞后系数降低,但坪台斜率增大,放氢坪台压由2.27MPa降至1.12 MPa(243 K下),储氢容量先增后减,在243 K下ZrFe1.85Mn0.10V0.10合金具有最大的储氢容量1.69%(n(H)/n(M)=1.13)及最快的吸氢速率t0.9为46 s。  相似文献   

7.
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了(LaSmY)(NiMnAl)x(x=3.3,3.4,3.5,3.6,3.7)系列稀土储氢合金,并在氩气气氛、1273 K下热处理24 h。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测试分析了合金的相结构以及在常温和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为多相结构,含有Ce2Ni7相、PuNi3相、Gd2Co7相、LaNi5相以及Ce5Co19相。主相Ce2Ni7相的含量随化学计量比x值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x=3.5时最高,为74.67%。Gd2Co7相和PuNi3相含量随x值的增加逐渐降低,Ce5Co19相逐渐增加。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随化学计量比x值的增加,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从317.7 mAh·g...  相似文献   

8.
稀土-镁-镍系储氢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闫慧忠  孔繁清  韩莉  熊玮  孙晓华 《稀土》2005,26(1):60-66
介绍了国内外对各种多元及多相稀土-镁-镍系储氢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组织结构以及吸放氢动力学行为和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镁基储氢合金吸放氢动力学缓慢的问题,构建 Mg-Y-Ni储氢合金体系,预通过 Y元素和 Ni元素引入催化基团,以获得改善其动力学性能的途径。通过真空感应熔炼制备了 Mg95-xY5Nix(x=5,10,15)合金,并采用 X射线衍射(XRD)对其不同状态下的相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合金微观结构和晶体状态。同时,采用 Sievert 等体积方法测试了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氢化后的试样是由 MgH2,Mg2NiH4和 YH3相组成的纳米晶结构,然而在放氢后,仅有 MgH2和 Mg2NiH4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相应的 Mg 和 Mg2Ni相并放出氢气。原位生成的 YH3相没有发生分解,并弥散分布在母合金中,且扮演积极的催化效应。此外,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吸放...  相似文献   

10.
掺杂对氢化燃烧合成镁基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XRD、SEM和自制放氢量的测试装置研究了掺杂对氢化燃烧合成镁镍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掺杂中以掺富铈镧系金属产生的镁镍氢化物最多,掺铜产生镁镍氢化物的晶格畸变最为明显。晶胞分析显示Mg_2NiH_4的晶胞参数都有一定的变化。300℃、0.1 MPa下放氢速率的测量显示,掺杂降低了放氢温度,放氢速率一般为6~10 min。掺铜放氢量为2.68%,掺钛放氢量为2.35%,掺富铈镧系金属放氢量为3.10%,掺钛、掺富铈镧系金属活化可适当提高吸放氢量。  相似文献   

11.
稀土-镁-镍系贮氢合金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选利  侯雪燕  许妮君  朱睿 《稀土》2007,28(5):97-103
综述了最近几年稀土-镁-镍系贮氢合金电极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合金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微观结构以及吸放氢动力学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复合体系的放电容量为此类合金中最大的,可达到1014 mA·h·g-1.分析讨论了多元合金的复杂结构,各种替代元素对材料性能影响的原因.指出了稀土-镁-镍系贮氢合金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FCC基TRIP高熵合金屈服强度较低的问题,设计并制备了CoxCr25(AlFeNi)75-x合金体系,实现了B2相的沉淀强化与FCC-HCP形变诱导相变的协同.利用热力学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Co含量对于合金体系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含量(原子数分数,下同)的增加,合金中析出的B2相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其屈服强度下降;Co45Cr25Al10Fe10Ni10合金的屈服强度约为850 MPa,而Co57Cr25Al6Fe6Ni6合金的屈服强度下降到不足500 MPa.此外,随着Co含量的增加,Co51Cr25Al8Fe8Ni8和Co57Cr  相似文献   

13.
镁系储氢薄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储氢薄膜的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制备原理及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镁系合金薄膜的研究状况,通过分析Mg-Pd,Mg-V,Mg-Ni,Mg-MmNi5复合薄膜的吸氢性能,指出镁系储氢薄膜的理想发展方向应该是寻找一种价格低廉且活性较好的金属元素取代价格较高的Pd、V,采用与其它类活性好的合金复合等方法,获取吸放氢性能优良的储氢薄膜。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新型稀土-镁-镍系储氢合金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通过中频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0.65Pr0.05Nd0.05Mg0.25Ni3.3Al0.1储氢合金,在氩气保护下进行退火热处理,温度为1123K、1173K和1223K,保温时间8h.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合金的结构,测试了合金的主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由三相组成(La,Mg)Ni3.5相、LaNi5相和(La,Mg)Ni2相,退火后三相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逐步提高,合金中LaNi5相和(La,Mg)Ni2相的比例减小,(La,Mg)Ni3.5相的比例增加.合金的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与合金组成相所占比例密切相关, 尤其是(La,Mg)Ni2相的存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Ti/Cr比对(VFe)50Ti26-xCr24+x(0≤x≤2.0)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FeV80中间合金制备了低成本储氢合金并系统研究了储氢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及组织结构.PCT及XR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r比的降低(x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量均呈现减小的趋势,放氢平台压则不断增大,所有的合金均由主相BCC及稀土氧化物CeO2相组成,主相BCC的晶格常数随着Ti/Cr比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中频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0.55Pr0.05NdxMg0.4-xNi3.3Al0.1(x=0.10、0.15、0.20)储氢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Rietveld方法分析了每个合金的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Nd/Mg比不同,三个合金的相组成不完全相同.同时应用扫描电镜(SEM)察了合金的形貌并结合能谱(EDS)方法测定了各相的组成,测定结果与XRD分析结果有所不同.La0.55Pr0.05NdxMg0.4-xNi3.3Al0.1(x=0.10、0.15、0.20)合金在313 K第一次吸放氢的P-C-T曲线显示出两个平台压力,分别对应于(La,Mg)2(Ni,Al)7相和La(Ni,Al)5相.合金的储氢容量随X值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这种变化规律可能与合金中储氢相的丰度以及晶胞体积有关.该系列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曲线表明,Nd含量适中的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稀土-镍系贮氢合金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娜  井晓天  卢正欣 《稀土》2001,22(2):53-58
稀土-镍系贮氢合金是一类重要的贮氢合金。作为贮氢介质具有贮氢量大、价格便宜及抗中毒等优点。本文详细综述了稀土-镍贮氢合金的氢化性能、改性处理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周昱 《包钢科技》2014,40(2):33-36
文章评述了近年来人们对提高AB5型含Mn储氢合金综合性能所进行的研究。通过综述AB5型含Mn稀土系储氢合金Mn在合金中的作用及Mn含量变化、显微结构等对储氢合金的影响,得出储氢合金中Mn对吸氢平台压力、储氢容量、吸放氢速率、循环寿命的影响。通过利用Mn元素对B侧元素的部分或全部替代或Mn被其它元素替代,可以对AB5型储氢合金进行更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稀土储氢合金作为一种能源储存和转换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节能与新能源产业。本文主要介绍了具有高储氢容量特性的超晶格La-Mg-Ni系、La-Y-Ni系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二个系列储氢材料在结构、性能和制备方面的异同,提出了今后研发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稀土镁镍系合金的循环贮氢性能与粉化特性,本文以La0.75Mg0.25Ni3.41Co0.2Al0.03Ti0.06合金为研究对象.压力-组成-温度(PCT)曲线与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合金电极的吸/放氢量、吸/放氢平台压减小;合金氢化物的放氢效率降低.合金的循环前期容量衰减速率比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