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方证相应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方证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之异同及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是中医辨证方法之化繁为简的表现;辨证论治包括方证相应,方证相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指出方证相应辨证能够充分发挥方剂的治疗作用,开拓和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对临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辨证论治与方证辨证体系的渊源系统分析二者的关系,论述辨证论治对方证辨证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诊疗思维方法,其思想起源于《伤寒杂病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方证理论的思想来源,方证辨证与方证相关的区别,以及方证辨证与其他8种辨证方法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入手,对这一辨证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作出了初步分析。方证辨证有别于方证相关,集辨证与论治于一体,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方证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相对应,强调抓主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证辨证法在临床辨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顾武军(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辨证论治《伤寒论》法寓于方,方有主证,论中“桂枝证”、柴胡证”等首创以方名证,使方、证紧密结合,开方证辨证之先河。方证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法方药一体的理论及方证体系,个体化诊疗体系,辨证论治的核心要素,以及辨证与论治的具体内容等。同时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特色,主要有理法方药连贯、一致,丝丝入扣,方剂配伍严密精炼,方剂使用灵活,注重方药剂量、煎法、服法等。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一般均注重于六经而略于汤方辨证的研究。在回顾孙思邈“方证同条说”、刘元宾“以方名证说”、朱肱“药证说”、刘家厚“药证相对说”、柯琴“以方名证、以证名篇说”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等对仲景汤方辨证研究的溯源基础上,认为汤方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适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强对汤方辨证规律的研究,阐明方证之间的关系,为经方的现代应用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方证辨证"思想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方法]参考相关古代医籍及当代文献,分析"方证辨证"的历史沿革、内涵、研究方法、应用方法、意义等相关问题并得出结论。[结果]"方证辨证"思想源自仲景,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方证辨证"之方主要指经方,亦可指配伍精当、疗效确切的时方,证指方剂主治的较固定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研究"方证"有分经审证、以方类证和现代模型等方法?方证辨证应用时应注意不可对号入座、辨证准确、加减有据等问题。方证辨证作为辨证论治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可有效指导临床和教学。[结论]"方证辨证"思想发展至今,逐渐细化、系统化、理论化,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总结和认识,缺乏准确的、广泛认可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而方证研究是中医临床最直接相关的一个环节,文章阐述了方证研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方证治法的源流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治法源于古代,为仲景所创立,《伤寒论》使之系统完善,唐宋后历代医家有所发展,近现代医家研究有所创新。方证是《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精华,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方证规范化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优势的需要,是中医学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途径.中医学可以借鉴现代医学以"疾病"为单位的诊疗体系,建立以"方证"为单位的中医诊疗体系.提出可从临床出发,以病人为对象,从<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开始,采用流行病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行方证い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GK大鼠的特征性证候,探讨个体化辨证论治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GK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以及中西药结合辨证论治组(辨证组),以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给予饮用水或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证候及随机血糖的变化。结果个体辨证治疗对糖尿病大鼠的胃热程度及随机血糖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阴盛衰度有改善趋势,对气盛衰度影响具有阶段性。结论GK大鼠存在特殊的证候、兼证,及其演变规律,个体辨证论治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疗效评价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阎小萍教授采用寒热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归纳阎小萍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规律,形成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证候标准,将242例AS患者分两组,分别以补肾强督祛寒汤和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4周,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肾虚督寒证组和肾虚湿热证组腰骶脊背疼痛等症状、枕墙距等体征、脊柱痛等评价指标、血沉等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达到ASAS(the Assessment in Spondylo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20、50、70标准者分别为64.05%、29.75%、14.04%;达到BASDAI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50者45.04%;中医疗效评估临床缓解23.97%,显效50.41%,总有效率达91.73%;寒热证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评价:出现恶心呕吐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大便偏稀6例,皮疹1例。结论阎小萍教授寒热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症(EH)的中医辨证特征。方法观察186例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对比总结其中医辨证在不同年龄、病程、病理分型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肾虚和脾虚为本病各年龄段及病程在1~10年的患者中最常见的辨证类型,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肾虚型脾虚型血瘀型痰湿型血热型。虚证和寒证是EH最常见的中医证候,病程在1~5年、6~10年和10年的患者中亦均以寒证及虚证多见。病理类型中以单纯型增生的患者辨证为肾虚证多见。结论临床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EH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其副作用小,治疗期间无须避孕,而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证候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痰浊的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痰浊证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中痰浊有805例,在所有证候要素中占39.7%;其痰浊合并气虚630例,在所有痰浊证中占78.3%,痰浊合并血瘀703例,在所有痰浊证中占87.3%,痰浊同时合并气虚、血瘀528例,在所有痰浊证占65.6%;高嘌呤饮食、高脂血症对痰浊的影响强度较大,二者的Exp(B)值〉5。结论痰浊证是冠心病心绞痛重要的证候要素,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位置,痰浊致病多与气虚、血瘀相互兼杂,高嘌呤饮食、高脂血症与痰浊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葛根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根汤是主治风寒表证的经典方,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患者符合以下特征:(1)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2)体质壮实,肌肉坚紧,唇舌色淡暗,肤色暗缺乏光泽,经期体重增加明显;具有过食寒凉冰冷之品,着装暴露等不良生活习惯,或行经期间感受寒邪;(3)经期恶寒,腰腹冷痛,得温热痛减。运用葛根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既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也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优势特色。该方新用途的发现将丰富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手段,也为发掘经典名方的优势病种、形成具有广泛临床需求的疑难重证治疗药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芍黄通便合剂治疗气滞型便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气滞型便秘患者2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芍黄通便合剂口服,对照组给予麻仁丸,疗程均为21d,记录治疗前后便质、排便费力、排便间隔时间、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尽感、直肠肛门的梗阻/阻塞感等情况;中医证候嗳气、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等相关症状;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停药2周后两组气滞型便秘患者的显著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芍黄通便合剂对气滞型便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临床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AHI指数、BM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0年~2013年230例在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经睡眠监测明确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中医证候要素、AHI指数,BMI指数等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顺序为痰湿>气虚>血瘀>热蕴>阴虚>肝火>气滞;中医证候要素与AHI指数相关程度排序为血瘀>气虚>痰湿>阴虚>热蕴>肝火>气滞;中医证候要素中痰湿(P=0.003)、血瘀(P=0.02)、热蕴(P=0.04)的发病率与BMI指数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OSAS中医证素以痰湿为主,其次为血瘀、气虚、热蕴、阴虚、气滞、肝火;各证候要素中血瘀、气虚、痰湿与AHI升高程度相关性最强,说明重度OSAS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痰湿;与BMI指数呈现正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为痰湿、血瘀、热蕴,推测肥胖病人中实证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2.42%,对照组为81.82%;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77.27%;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ET、NO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横断面调查方式,制定统一调查表,收集200例PSS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与病程、系统损害情况、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的关系。评价各证型病情轻重程度。结果 200例中医证型中单证占32%;复合证型占53%。其中阴虚血瘀证34例(17%)最多、气虚证30例(15%)次之、气阴两虚证26例(13%)再次之。不同年龄和病程组证型复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年龄、病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0.168。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血沉、免疫球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PSS以复合证型为主,阴虚血瘀证最多。PSS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气虚血瘀证最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证候的发生和演变,及辨证论治疗的疗效及评价。方法:设置Wistar大鼠对照组,SHR大鼠模型组,同时采用西药及中西结合辨证治疗进行干预,观察四诊、血压、心率、心脏重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西药治疗能有效降低SHR大鼠血压和心脏指数,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作用有增强倾向。②与正常大鼠对照,SHR大鼠具有肝阳上亢的表现;与对照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改善SHR气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西药和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有改善其爪色偏淡程度的趋势。③sHR大鼠虽然存在同病异证,但个体间证候及其严重程度接近,可能与动物尚处于中青年阶段有关。④以血瘀方为基本方,对血压和爪色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降压疗效、保护靶器官及改善证候,而如何不断优化辨证论治方案则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