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志群  郭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24-1226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女青少年性健康及避孕知识需求现况,为向目标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计划生育门诊对600例年龄<2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平均年龄为(21.1±1.4)岁,首次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平均年龄为(20.6±1.5)岁。有11.3%的人存在非意愿性交情况。38.5%的女青少年既往有人工流产史。38.2%的人完全不知道人工流产危害。43.2%的人采用了有效的避孕方法,90.3%的人希望了解正确的避孕方法,69.5%的人希望了解全部的避孕方法。结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开始性行为的年龄提前。未婚妊娠和未婚人工流产情况严重。存在性暴力情况。超过半数的人未采用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孕知识需求迫切。加强性健康、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赵生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097-2098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女性生殖健康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来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要求终止妊娠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访谈,收集、整理信息,分析相关因素。结果:未婚人流女性平均年龄(22.0±1.7)岁,生殖健康知识平均分(21.2±8.4)分,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书刊、网络、影视、学校教育、父母教育和医院咨询;对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依次为避孕知识、性生理知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预防、人工流产危害等;不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初恋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机构指导、男友交流是影响未婚人流女性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重要因素。结论: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妇幼保健工作中要提供更多、有效的生殖健康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未婚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未婚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应用统一的“外来务工未婚女性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872名未婚女性流动人口,有过婚前性行为者233名,发生率为12.4%。69人至少有过1次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率为29·9%。在实施过人工流产的人群中,32人(46.3%)的妊娠月份超过2个月,21人(30.4%)选择在家中或私人诊所实施手术。人工流产的发生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对人工流产危害的认识,避孕情况及其了解避孕方法的种类有关。结论:未婚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的发生率较高,与其认知水平和避孕行为密切相关,为流动人口提供及时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其生殖健康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降低人工流产率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认知调查,了解社区保健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为有关部门制定适宜的生殖健康服务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调查表对广州、重庆、武汉3市主城区打工的流动人口未婚女性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对一些常规生殖保健知识和避孕方法了解甚少。结论:应该在流动人口未婚女性中进行广泛的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知识宣传,减少意外妊娠和降低人工流产率,以提高该群体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的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闵行区的2001名流动人口,于2007年8~10月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开展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率<70%,对副作用了解最少。最近1年在现居地获得过避孕知识者占42.73%,其避孕知识总得分(31.39±20.72分)高于未获得过避孕知识的对象(24.06±20.54分)(P<0.01)。流动人口在现居地获取避孕知识最主要途径是宣传小册子/折页(30.76%),其次是影视广播/书报杂志(16.96%)和宣传板报(16.26%)。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其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越高;未婚有性生活和已婚对象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未婚无性生活者高;工厂对象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建筑工地和娱乐服务场所对象高。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工作场所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是否获得过避孕知识有影响。因此,现居住地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教和服务,应以年龄小、未婚无性生活、文化程度低以及建筑工地和娱乐场所工作的流动人口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人工流产状况、避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采用避孕措施、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3 26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合格问卷3 056份。收集调查对象的婚育史、流产史、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避孕方法的使用、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意外妊娠原因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未婚人工流产1 449例(47.41%),已婚人工流产1 607例(52.59%);避孕失败2 177例(71.24%),其中采用避孕套失败的653例(21.37%),未采取避孕措施879例(28.76%);两次以上的重复人工流产2 067例(67.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避孕知识掌握情况为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避孕失败是人工流产的主要因素,未婚女性所占比例与已婚女性相近;应对未婚女性施以正确、专业的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教育;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对重复人工流产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市天河区的692名18~29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主要生殖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获取有效问卷685份,未婚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均以初中文化为主,总体上男性和女性未婚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相当(P>0.05);在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中,未婚女性认为避孕必要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婚男性(P<0.05);80.4%的未婚女性认为有避孕的必要性;在未婚男性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认为避孕必要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P<0.05);80.1%的未婚女性和60.9%的未婚男性从未采用过避孕措施;42.0%的未婚女性和52.0%的未婚男性有过性行为;女性自己有过妊娠史和流产史的占41.7%,恋爱对象有过妊娠史或流产史的占44.1%;仅有19.9%的未婚女性和7.7%的未婚男性从专业的计划生育和卫生部门获得性传播疾病知识。结论:流动人口中未婚群体对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掌握较少,避孕措施的采用率较低,人工流产的发生率高,有关部门应重视这一群体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人工流产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丽  孙爱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36-1837
目的:了解目前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35例人工流产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流动人口169例,占31.59%,固定人口366例,占68.41%。②年龄≤20岁组流动人口比固定人口人工流产所占比例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1~30岁之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31岁组固定人口人工流产所占比例高于流动人口,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流动人口未婚人工流产所占比例高于固定人口,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④流动人口未产妇≥3次人工流产所占比例与固定人口未产妇≥3次人工流产所占比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性知识、性健康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未婚青年的避孕指导,提高他们的避孕率,减少人工流产特别是多次人工流产的发生,增进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海口市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海口市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未婚流动人口2 987例,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应分析。结果:海口市未婚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的总体认知水平偏低,文化程度、年龄及月收入是认知水平的保护因素。女性生殖健康总体状况较差,其中文化程度、月收入和每周洗澡次数是生殖健康的保护因素。未婚男性流动人口对婚前性行为的支持程度高于女性,但对避孕和避孕责任的认识都低于女性。结论:应充分认识生殖健康教育对于未婚流动人口的重要性,加强对未婚男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现状、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及避孕失败原因。方法对644名16~40岁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人工流产≥2次)为49.07%,仅5.43%的女性每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其中安全套使用率最高为68.00%,短效避孕药使用率较低为2.00%。不避孕或未坚持避孕主要原因是抱有侥幸心理和怕麻烦,占52.87%;不知道避孕方法的占18.56%。避孕知识获取途径以大众媒体为主,占51.24%;学校教育仅占12.42%。结论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较高,避孕知识匮乏和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是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应普及避孕知识,落实避孕措施,减少未婚女性人工流产,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未婚群体在妇产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状况,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提高避孕知识的普及以及为妇女保健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建议.方法:对2011年5-11月在浙江省妇保院门诊、余杭区中医院妇产科门诊、余杭区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进行人工流产的1 296名未婚女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并对有关方面的相关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1 296名未婚人工流产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38岁,平均23.3岁;以大专、本科学历者最多,占64.20%;最低孕次为1次,最高孕次4次,既往未做过人工流产者占58.64%;避孕措施失败率最高者为无措施者,占35.12%,其次为安全期避孕,占18.52%.结论:初婚年龄的推迟以及待婚期时间的延长,未婚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未婚人群人工流产率明显增加.加强避孕知识和未婚青年人工流产危害性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使更多女性免于承受人工流产带来的身心伤害,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供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未婚流动人口STD/HIV及避孕节育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武汉市未婚流动人口性病 /艾滋病 (STD/HIV)和避孕节育知识现状及服务需求 ,探讨针对未婚流动人口制定有效的卫生服务措施。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本市未婚流动人口 12 32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运用SAS 8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STD/HIV及避孕节育知识 ,但明显不足 ;77%的调查对象出现过生殖道感染症状 ;94 %的人认为应该向未婚青年提供生殖健康的咨询服务 ,希望通过计划生育部门、公共媒体、妇幼保健所和医院获得有关知识。结论 :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低下 ,应针对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需求采用多种有效方式 ,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婚育状况女性人工流产现状,探讨按照婚育状况制定女性计划生育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就诊于两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妇女695例,根据婚育状况将对象分未婚未育组、已婚未育组和已婚已育组.对各组女性及其性伴侣的一般情况和避孕、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未婚未育组首次性生活年龄和首次人工流产年龄均小于其他两组(P<0.01).已婚已育组总流产次数和1年内≥2次人工流产人数最高(P<0.01),对避孕知识和人工流产危害知晓率最高,未婚未育组最低.其性伴侣对避孕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未婚未育组,最低的是已婚已育组.3组本次非意愿妊娠原因权重最高的均为无避孕措施.结论:不同婚育状况女性人工流产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对不同女性及其性伴侣进行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健康宣教工作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常州市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避孕知识认知、需求现状及生殖道感染状况,为保障其生殖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2月就诊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的697名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未婚女性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对避孕知识的认知情况与避孕知识需求现状,并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其生殖道健康情况。结果 697名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中,避孕知识平均正确率为34.43%,其中“您觉得口服短效避孕药安全吗”的回答正确率最高(68.01%),“您知道一个月内需要采取避孕措施的时间吗”的回答正确率最低(12.20%);697名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中,需要避孕咨询的占比为78.62%、需要避孕知识的占比为80.06%、避孕知识的获取途径占比第一的为医务人员(74.89%)、认为避孕宣传必要的占比为87.09%;697名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中,生殖道感染379名,检出率为54.38%,生殖道感染疾病排在前三的为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42名(20.37%)、细菌性阴道病93名(13.34%)、滴虫性阴道炎75名(10.76%),其次为沙眼衣原体感染60名(8.60%)、尖锐湿疣6名(0.86...  相似文献   

15.
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影响因素及生殖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市3个区3个工厂的137名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工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0.23岁。生殖健康知识分为五类,总评分为100.00分。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的总知识得分的中位数为24.50分。各项知识得分换算为百分制,其中避孕知识的得分为0.00分,怀孕与人工流产知识为10.00分,生殖道感染与艾滋病知识为41.67分,性健康知识为37.50分,妇科疾病知识为50.00分。五类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42,P=0.000)。影响总知识得分的因素有年龄(OR=1.705)、月收入(OR=2.784)和文化程度(OR=2.677)。调查对象中36.50%有妇科疾病症状,有54.01%的人有月经异常。有妇科疾病症状者中仅有10.00%的人曾去看病,未看病的原因:42.22%的人认为"每个妇女都会有这些症状,没有什么关系",24.44%的人认为"我没有症状"。73.72%、90.51%、85.40%、76.64%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计生服务中心发放宣教资料、发放避孕药具、诊断妇科疾病和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结论: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避孕知识。影响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年龄、收入及文化水平。她们在妇科疾病、月经问题上有较大的需求,但缺乏主动求医意识且对目前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不了解。  相似文献   

16.
荣荷花  毛红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01-2802
目的:了解嘉定区外来未婚女性流产特征及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上海市嘉定区5家计划生育门诊要求行早期人工流产的外来未婚女性进行调查,调查问题涉及基本情况、人流原因、人流次数、避孕节育知识等方面。结果:未婚外来女性人流平均年龄为(22.20±2.48)岁,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文化占50.30%。未婚人流原因中未避孕占55.62%,避孕措施失败的原因前3位为:避孕套、安全期、体外射精,分别占15.98%、13.31%、6.21%。结论:嘉定区在今后的妇幼保健工作中,需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未婚外来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指导落实避孕措施,以降低流产率,保障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让未婚青少年了解人工流产(人流)对健康的影响,找出人流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未婚人流者进行问卷调查,认真填写相关内容。结果:调查428例均是未婚,年龄最小15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2.5岁。未避孕186例,避孕失败242例,首次妊娠125例,再次妊娠303例。结论:未婚妇女人流存在年龄小,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术后又缺乏良好的卫生和工作环境,得不到适当休息。术后出血、感染,月经不调等并发症会明显增高,甚至可引起继发不孕等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避孕节育知识宣教,提高未婚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她们充分认识到避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采取措施从而降低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决定因素、术后不良心理状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10所抽样医院作人工流产的780例未婚女性作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人流原因、对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及心理状况等,总结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的原因及术后不良心理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1)未婚妊娠女性年龄以18~25岁居多,流动人口所占比例高,职业以公司职员、学生、商业服务业为主,流产方式中以全麻流产居多,流产次数以1次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均较高。(2)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原因以未避孕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未坚持避孕,≤25岁者未避孕所占比例较多,其次为未坚持避孕;≥26岁者未避孕所占比例降低,避孕失败所占比例升高。(3)未婚妊娠女性未避孕及未坚持避孕原因排列前三位为侥幸心理、不懂避孕知识及个人疏忽,未婚妊娠女性避孕失败原因以避孕套使用不当、安全期避孕及口服避孕药避孕为主。(4)未婚妊娠女性避孕方式以避孕套或短效避孕药为主,大部分均认为可发生婚前性行为,对人工流产对身体有害及紧急避孕药不可常服知晓率高,避孕知识获取途径以书刊杂志、电视网络为主,避孕工具获取场所以药店、医疗机构为主。(5)未婚妊娠女性人工流产术后躯体化、强迫、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性等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未婚妊娠女性以年龄≤25岁、流动人口、公司职员、学生、商业服务业为主,以初次流产常见,重复流产比例上升,其多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对避孕知识知晓率低,人工流产率高。  相似文献   

19.
赵荩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10-2311
目的:调查未婚人流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东营市4个不同等级医院已经确诊妊娠并要求终止的未婚女性64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匿名回答调查问卷形式对其基本情况和生殖健康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07份。607例调查对象中,58.8%来自农村,文化水平偏低;公司职员和服务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40.0%和32.9%;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最低20分,最高94分,平均(71.1±13.8)分。得分大于80分236例,优良率为38.9%。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工作性质、地区差异对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有显著影响。结论:未婚人流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特点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宣教,普及生殖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未婚女性的预防和保护意识,降低人工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未婚女性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未婚女性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1854名未婚女性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应用统一的"外来务工未婚女性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2.4%,其平均年龄为(24.2±4.5)岁。其中人工流产率为29.9%。发生过性行为者其自我报告的生殖道感染症状、阴道炎,盆腔炎的比例高于未发生者,分别为46.8%、37.0%和9.2%。结论:全社会及有关部门应重视未婚女性流动人口的性健康状况,为其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以降婚前性行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