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崔云刚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4):439-440,446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临床确诊为HIE患儿的所得资料.将96例患儿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核磁检查,B组采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 在HIE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并随访患儿的预后.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68例HIE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在治疗前后均行MRI检查。比较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MRI影像学评分差异,并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评估HIE患儿MRI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记录患儿治疗6个月后神经系统异常情况,分为神经系统异常组(预后较差组)及无神经系统异常组(预后较好组),比较其MRI影像学评分差异。结果68例HIE患儿临床分度Ⅰ度11例,Ⅱ度25例,Ⅲ度32例;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各部位MRI影像学评分及其总评分比较,均为Ⅰ度组<Ⅱ度组<Ⅲ度组(P<0.05)。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发现HIE患儿各部位MRI影像学评分及其总评分均与临床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344、0.385、0.405、0.336、0.483,P<0.05)。治疗6个月后,68例HIE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异常11例,纳入预后较差组;无神经系统异常57例,纳入预后较好组;预后较差组各部位MRI影像学评分及其总评分均高于预后较好组(P<0.05)。结论MRI在HIE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MRI影像学评分能判断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常规系列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3月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HIE患儿7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70例为对照组,均行MRI常规系列和DWI扫描.结果 轻中度HIE患儿易损区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矢状旁区);重度HIE患儿以中央前回皮质和壳核、丘脑腹外侧核等深部灰质为主;轻度HIE患儿各项ADC值和中度HIE患儿的丘脑腹外侧核ADC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 重度HIE患儿内囊后肢、 额叶深部白质ADC值以及重度HIE患儿的丘脑腹外侧核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豆状核ADC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MRI相比,DWI能早期发现HIE病变,可根据ADC值准确判断脑损伤程度,两者联合检查对HIE患儿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ment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家长意见及患儿家庭的实际情况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39例(C组);观察组又分为A组37例和B组32例。A、B组患儿进行相同早期干预,A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后均给予3个疗程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常规育儿,1、6、12个月时随访。比较12个月时三组患儿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 12个月时A、B、C组患儿的MDI分别为92.027±8.48、87.844±7.89和83.821±8.693;PDI分别为93.216±9.096、88.500±8.474和84.231±9.068,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可改善HIE的预后,且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比单纯早期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头颅波谱成像(MRS)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于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HIE患儿65例,通过3.0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儿进行MRS及SWI,比较头颅常规MRI序列与SWI序列对HIE患儿的检出率,同时观察MRI序列与SWI序列对HIE患儿出血灶及静脉扩张检出率以及SWI与MRS检出损伤脑叶数。结果60例新生儿HIE SWI检出率为92.31%,MRS检出率为98.46%,不同临床分度新生儿HIE患者SWI与MRS检出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WI的HIE重度组出血灶及静脉扩张检出率高于中度和轻度组,中度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对不同临床分级HIE出血灶及静脉扩张检出率均较低,SWI与MRS间对不同HIE分度患儿出血灶及静脉扩张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HIE患儿中>2个脑叶以及≤2个脑叶SWI与MRS检出损伤脑叶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患儿>2个脑叶以及≤2个脑叶SWI与MRS检出损伤脑叶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SWI及MRS作为近年来磁共振新开发的成像技术,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高度敏感性。二者具有各自的优势,联合使用在判断出新生儿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和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5T磁共振DWI和SWI序列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与12例正常自愿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A组急性期DWI信号较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号增强越明显,病灶边界由模糊转为清晰,阳性率为100.0%,且SWI呈等信号;B组急性期DWI血肿中心信号为低信号,周围呈高信号,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号增强,SWI为均匀低信号。与对照组相比,A组ADC值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B组ADC值明显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明显改变,且B组ADC值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A组PV值正常,但出血性转化时,局部PV值降低,B组PV值明显降低,且B组PV值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结论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DWI和SW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不同,而DWI联合SWI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查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及时检测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87例HIE患儿和46例同期正常新生儿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清AST、CK、CK-MB及UA的含量;比较33例恢复期和33例急性期患儿的血清AST、CK、CK-MB及UA的含量;比较不同程度患儿经过氧疗护理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轻度组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组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指标显著性降低(*P<0.05);HIE患儿经过氧疗的护理后,轻度组治愈率为88.8%,中重度组治愈率为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疗护理可以纠正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恢复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脑的氧供,降低HIE患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陈玲  崔玲玉  王泽熙  檀晓娜  岳玲 《西部医学》2023,35(12):1817-1821
目的 探讨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染色体特征,并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81例GDD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儿均接受全外显子测序+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对患儿染色体进行分析。全部患儿随访1年,依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分析GDD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81例GDD患儿中检出非良性CNVs 59例,检出率为32.60%(其中致病性CNVs为25.41%,可能致病性CNVs为5.52%,临床意义不明CNVs为1.66%);良性CNVs为67.40%。随访1年,181例患儿经治疗后预后不良142例(78.45%)。预后不良组患儿首诊年龄高于预后良好组,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致病性CNVs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出生方式、宫内感染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诊年龄高、新生儿黄疸、早产、HIE、致病性CNVs是GDD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经全外显子测序+CNVs进行染色体分析可明确GDD患儿遗传学病因,且GDD患儿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为首诊年龄、新生儿黄疸、早产、HIE及致病性CNVs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MRI技术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完成常规MRI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不同MRI技术诊断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结果:①本组46例HIE患儿共检出病灶130枚,其中SWI扫描检出病灶数目最多(86.92%),其次为DWI序列(70.00%),常规MRI序列中以T2 FLAIR序列检出病灶数目最多(56.92%),HIE患儿病灶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区,其次为室鼓膜,DWI对大脑皮质损伤诊断阳性率高,SWI对小脑、鼓室膜、硬膜下与硬膜外损伤诊断阳性率较高.②46例HIE常规MRI检出阳性21例,DWI检出27例,SWI检出33例,DWI+SWI联合检出41例,以三者联合检查检出HIE阳性率最高(89.13%),其次为SWI序列(71.74%).结论:MRI不同序列中以SWI对新生儿HIE诊断阳性率最高,其次为DWI序列,采用DWI联合SWI序列扫查可提高HIE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使用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时间治疗川崎病(KD)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3例川崎病患儿按病程分成两组,病程≤7天为A组(31例),>7天为B组(22例);将两组退热、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退热时间:A组为(1.7±0.7)天,B组为(1.5±0.8)天;血沉恢复正常时间:A组为(22.1±5.32)天,B组为(20.3±7.03)天,两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急性期CAL例数:A组5例,B组18例;随访0.5年CAL例数:A组1例,B组12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IVIG应用时间与CAL的发生显著相关,使用越早,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1.
殷麟  鲍海华 《医学综述》2009,15(14):2191-219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发病率较高又可导致死亡或致残的严重疾病。由于磁共振成像有极好的对比分辨率,并且无创、无X线辐射的危害,因此是HIE最适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的功能成像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更加深入地研究HIE的病理基础提供了可能,为早期准确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和方法。现将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新生儿HIE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MR影像表现及其与D-D、Apo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20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诊治HIE早产儿57例为病例组,以同期同胎龄、同出生体质量的颅脑正常早产儿43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完善CT、MR影像学检查及血液D-D、ApoA检测,分析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DWI检查。结果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磁共振弥散成像提示34例TIA患者有脑缺血性异常表现(阳性率57%);19例患者常规MRI提示有脑缺血性异常表现(阳性率32%),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DWI能早期准确诊断TIA的病变部位、范围等情况,有助于指导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检查对临床分度的影响。方法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共70例,对其分别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组中、重度头颅CT检查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P<0.05),重度组轻度头颅CT检查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检查的异常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1例HIE患儿(年龄12h至38 d,平均11.49 d;男63例,女18例)行常规T1WI、T2WI和DWI检查(b=1000 s/mm2),分为5组[Ⅰ组(≤4d)20例、Ⅱ组(5~7d)12例、Ⅲ组(8~14d)23例、Ⅳ组(15~21d)18例和Ⅴ组(≥22d)8例]。在DWI、T1WI上观察比较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基底节及丘脑、脑室及脑外间隙等部位病灶数目、范围、清晰度,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显示病灶数目、大小和清晰度方面:I组中DWI均明显优于T1WI(P值均<0.01);Ⅱ、Ⅲ组中DWI和T1WI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Ⅳ、Ⅴ组中DWI均不及T1WI(P值均<0.05)。结论DWI在HIE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不同,4天内是DWI诊断HIE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镁离子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康宁560全自动血液生化仪对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HIE诊断标准的58例HIE新生儿进行血镁测定及对照分析。结果HIE患儿的血清镁离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HIE越重,血镁下降越明显。单纯HIE组血镁与合并有心、肾、肺损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IE越重血清镁离子水平下降越明显,血清镁测定对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于肌肉骨骼的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诊治肌肉骨骼病变112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均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对两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恶性组的平均ADC值(1.03±0.27)×10^-3mm^2/s比良性组(1.84±0.50)×10^-3mm^2/s低(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ADC值最佳的诊断阙值是1.38×10^-3mm^2/s,其临界值对于肌骨病变潜在的恶性评估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5.39%、95.64%和95.23%,且骶骨软骨内瘤和腰椎转移各3例被误诊成良性病变及椎体血管瘤1例被误诊成恶性病变。结论:于肌肉骨骼的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价值较高,可较好反应病变弥散特点,且ADC值为良、恶性病变量化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