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低剂量CT扫描的表现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初步分析,以减少儿童X射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协助临床诊断。方法 分析100例临床怀疑腺样体肥大儿童。分2组,50例使用低剂量:60~80 kV,50例使用常规剂量:80~120 kV。所有患者均分析不同CT剂量的图像对其腺样体的显示情况。结果 检查患者中CT表现为腺样体肥大的占94例,占94%,常规剂量患者得到信噪比较高图像,但所接受射线量较大。低剂量扫描大大地减少了儿童的辐射剂量,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检查能准确显示儿童腺样体的肥大程度并对其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足够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评价CR、CT、MRI检查对小儿腺样体肥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5例经CR、CT、MRI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样体肥大病例。结果 CR、CT、MRI三者所得A/N比值大致相同。三者均能较好显示腺样体大小及气道情况。CR检查简便而不失准确,但对腺样体及鼻咽腔全貌与并发症的显示局限。CT检查以其良好的密度分辨能力而显示了组织结构与大体病理解剖,优势明显,而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更优于CT,且更直观、准确。结论 对于小儿腺样体肥大,CR检查是简便、经济而不失准确的方法,CT、MRI检查对手术治疗提供较全面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症状、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和鼻咽部CT检查明确诊断,158例儿童在经口插管全麻下,采用美国ArthroCare coblatorⅡ等离子手术系统在70°鼻内镜及监视器下行腺样体消融术。结果治愈124例,好转26例,无效8例。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刀行腺样体手术,手术视野清楚,手术达到轮廓化,避免邻近结构损伤及腺样体残留,术中、术后出血少,损伤小,术后疼痛轻。低温等离子手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方义海 《中国保健》2006,14(8):131-13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结果CT表现为全部病例均有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伴鼻咽腔通气道狭窄,其中合并副鼻窦炎25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21例,其中17例同时伴有副鼻窦炎.结论CT检查不仅可以临床确诊儿童腺样体肥大并明确其病变范围及合并症,而且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儿发育障碍和听力受损.  相似文献   

5.
赵磊  隗永媛 《医疗装备》2011,24(11):44-45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时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儿童腺样体肥大进行诊断应用和分析。结果:60个病例中32例经手术证实方法采用A/n比值对儿童腺样体肥大进行诊断应用和分析。结果认定腺样体指数<0.60为正常,≥0.70为肥大,0.60~0.69者可结合年龄、临床症状及鼻咽镜检查进行诊断。结论:规范的鼻咽部侧位片对于腺样体肥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鼻咽部侧位X线片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军 《现代医院》2010,10(8):62-63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X线片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经手术证实的52例腺样体肥大病例,均摄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A)和鼻咽腔宽度(N),计算A/N比值。结果腺样体肥大X线表现为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向鼻咽腔突出,呈圆弧形或山丘状,鼻咽腔不同程度受压变窄。0.600.80者3例。结论鼻咽部侧位X线平片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而实用的诊断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儿童CT扫描体表剂量水平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量分析儿童CT扫描的体表剂量,为儿童CT检查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模体及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测量。结果 儿童头部CT扫描其中心体表剂量平均达19.34 mGy,副鼻窦扫描平均可达43.36 mGy,腹部扫描骨盆部位体表剂量为0.51~2.81 mGy。结论 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扫描分析条件,以减少受照剂量,使儿童的CT应用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张艳红 《中国校医》2019,33(2):114-116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调查研究,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强化患儿的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儿围术期相关数据指标,同时护理人员做好患儿的饮食护理干预、口腔护理干预和疼痛护理干预。观察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88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没有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 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通过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并对患儿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能够帮助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并且降低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R在评价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临床证实儿童腺样体肥大病例96例,利用DR系统摄常规鼻咽侧位片,应用DR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计算A/N比值,并记录治疗前后结果,进行X线影像分析,指导临床。结果:96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病例,利用DR系统获得清晰鼻咽部软组织X线影像,可见鼻咽腔不同程度变窄,并测得治疗前后准确A/N比值,其中,A/N值≤0.75的患儿中大部分经临床保守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A/N值≥0.75的患儿中大部分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需进行手术治疗。结论:利用DR系统摄鼻咽侧位片,患儿易接受,是一种简便、准确且实用的测定儿童腺样体肥大并进行疗效观察的方法。对儿童腺样体肥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分段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下肢常规检查中的防护价值。方法 选新鲜尸体6例,2例女性,4例男性和100例大样本病例对照。行常规及小剂量下肢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小剂量扫描对病变的定性与定量诊断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有大幅度下降。结论 多层螺旋CT小剂量扫描技术适用于下肢病变的常规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情况与其CT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25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常规鼻部64排CT检查,统计分析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率与CT测量腺样体体积的关系。结果腺样体轻度肥大(A/N<0.6)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与否无关(P>0.05)。腺样体中重度肥大(A/N≥0.61)的患儿更易合并慢性鼻-鼻窦炎,且呈正相关关系(P<0.05)。即随着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增加,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率亦增加。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CT表现与慢性鼻-鼻窦炎密切相关,及时治疗腺样体肥大对预防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晖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56-35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眼眶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 眼眶淋巴瘤8例。6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肿块包绕眼球生长,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2例位于泪腺,其中1例合并腮腺肿块。所有病例均未见眼环增厚与变形。所有病变多层螺旋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其内未见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1min病变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变进一步强化。结论 眼眶原发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16层螺旋CT自动毫安扫描诊断食管异物价值。方法 回顾对37例食管异物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15例行常规螺旋剂量CT扫描,22例行自动毫安技术扫描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经内窥镜或手术证实。结果 经食管镜取出异物17例,经胃镜下取出异物13例,其中推入胃内后随便排出3例,4例经开胸取出。结论 16层螺旋CT应用自动毫安技术诊断食道异物,常规剂量与自动毫安检查技术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儿童肘关节外伤的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减少辐射,提高儿童肘关节外伤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 对儿童肘关节外伤患者,先行常规拍片,然后进行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全面分析图像。结果 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对诊断儿童肘关节外伤是对常规平片不足的重要弥补,重建图像接近真实解剖,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儿童肘关节外伤的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值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4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后作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容积扫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线,并对骨块大小、移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准确了解。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具有很大意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及100例正常儿童的鼻咽侧位片,测量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比值).结果正常组A/N比值均小于≤0.60,异常组均>0.60.结论测量A/N比值,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简单、有效且准确;A/N比值>0.60时为腺样体肥大.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在CT检查前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检查,所得CT结果与临床诊断及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结果 MSCT能够准确观察主动脉、肺动脉及肺静脉畸形等血管的形态结构,诊断准确率达到98%。讨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能够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是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一种无创、有效的准确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结肠癌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影像特征,评价MSCT诊断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或临床高度怀疑结肠癌患者所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SCT检出病变位于盲肠3例,升结肠14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11例,小肠癌1例。其中左半结肠转移1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7例,远隔器官转移5例。35例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其诊断符合率高于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对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进行CT和MRI检查。结果 高频彩超对该病诊断有特异性,诊断符合率93%(14/15),结合CT和MRI,可以避免超声的不足,提高诊断率。结论 由于高频彩超在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的特异性,是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改进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技术,以提高腺样体肥大患者三维成像质量。方法:利用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3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进行检查,合理调整扫描参数、控制成像方向,形成三维鼻咽前视位及后视位仿真内镜影像,将螺旋CT检查情况与术中或鼻内窥镜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本组腺样体肥大患者全部完成CTVE检查,CTVE前视位与NE检查后鼻孔阻塞程度结果进行统计学一致性分析,配对卡方χ2=4.000,P=0.261(〉0.05),Kappa检验值为0.806(〉0.75)。提示2组数据一致性较好,诊断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腺样体肥大患者检查时合理调整扫描参数、控制成像方向,可取得对临床有价值的三维重建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