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反渗透技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发电厂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它的除盐率可达98%以上,大大节约了水处理成本,如今,反渗透技术以其产水水质稳定、排废少、适用原水水质范围广、节约能源、占地面积小、无环境污染、维护量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之中,文章着重介绍了反渗透除盐装置运行注意事项及系统维护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其使用寿命,用有限的装置创造更多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反渗透技术(Reverse Osmosis,简写RO)是近些年兴起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厂水处理系统中大量除盐的环节,连续运行产水质稳定品质更佳、系统运行可靠稳定、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无人值守、操作及维护简单、无需接触酸碱、使用安全及环境良好、无污水排放、无环境污染等等诸多优点,与传统的离子交换工艺相比有较大优势。本文从产品介绍、实际运行和常见问题三方面介绍反渗透系统在我厂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其他电厂的实际案例,对反渗透技术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应用做客观介绍和分析,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潮汐之变常常会导致海水水质在短期内剧烈变化,特别是悬浮物浓度,能从平时的几毫克/升上升到涨潮时的数千毫克/升,这常常会引起反渗透(R0)海水淡化系统产水水质的波动。超滤(UF)已被广泛用于RO海水淡化的预处理,其较高的过滤精度可使海水淡化系统即使在涨潮时也能保持产水水质稳定。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旭化成加压式UF膜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使读者充分了解旭化成聚偏氟乙烯(PVDF)UF膜的性能与品质。  相似文献   

4.
双膜法水处理工艺在冶金污水回用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膜法(超滤+反渗透)水处理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易于实现自控、占地面积小、节水环保等特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双膜法工艺在邯钢污水回用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超滤、纳滤、反渗透及EDI是实用性先进功能膜材料技术,高效节能,在锅炉补给水处理中应用潜力巨大。与目前所采用的单一膜工艺相比,多级膜组合处理工艺具有出水品质更高、无二次污染等明显优势。本研究以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的锅炉补给水系统工程系统为例,具体分析了超滤-反渗透-EDI多膜组合工艺、膜器系统及其在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效果。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能高效地去除水中盐类及小分子有机物,充分满足锅炉补给水的各项水质标准,而且具有运行周期长、出水水质稳定、连续出水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一、正渗透技术背景 1748年,法国人Nollet发现了猪膀胱在酒精和水之间的选择透过性,在200多年后的今天,由于他的发现,人类利用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技术将海水转化成淡水。RO技术日渐成熟,成本大幅度降低,正迅速替代常规水处理技术。目前,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产能已经接近日处理量100万t,接近全球反渗透海水淡化规模的10%,而以反渗透为基础的水处理项目正在以超过25%的年增长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沧州市科信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是水处理设备专业生产企业 ,聚集了一批经验丰富、勇于进取和善于开拓的大学毕业生 ,专业配置到位 ;尤其拥有国内最早开发成功EDR(电渗析频繁倒极自动控制技术 )系统和变频调速设备的技术及人才优势 ;目前已成功地把PLC和变频器应用于反渗透水处理工艺上 ,使反渗透的运行极具稳定性和智能化 .在给水处理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及应用方面拥有领先水平 ;在承揽电气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水处理工艺要求复杂的工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水处理的任务是对原水进行加工 ,使水质符合于生活或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8.
反渗透(RO)海水淡化是一种有效获取淡水的技术,同时,结垢、浓水处理、能耗等问题制约着反渗透的进一步发展.采用纳滤(NF)作为反渗透的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能有效解决反渗透膜结垢问题,并降低能耗,有助于排放浓水的处理.本文从海水淡化预处理纳滤膜的性能、海水淡化纳滤预处理的工艺以及NF-RO与其他方法联用三个方面综述纳滤-反渗透联用进行海水淡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中游煤矿区浅层含水层地下水为当地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应用感官指数和健康指数对水质进行定量评价,发现部分浅层地下水存在硝酸氮超标风险.采用纳滤浓水与反渗透产水混合工艺,考察了纳滤膜类型、膜系统、压力和回收率对产水水质的影响,对比了不同回收率下纳滤产水水质的理论预测值及实测值,开展了混合脱盐工艺与传统的反渗透产水与超滤产水勾兑工艺的技术适用性及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纳滤系统运行压力与硝酸氮透过率负相关.最佳运行条件是采用NTF40纳滤膜、运行压力为0.4 MPa且回收率为60%,纳滤浓水与反渗透产水的混合水离子浓度适中,且阴/阳离子比重明显改善,硝酸氮质量浓度相比原水下降56.1%,与预测产水水质偏差小于10%.混合脱盐方案综合回收率高达94%,相比传统反渗透与超滤产水勾兑方案具有潜在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用于地下水除盐的反渗透系统的设计,所产淡水用于啤酒生产.根据水源水质分析报告以及聚酰胺中空纤维B-9组件对进水的水质要求,确定反渗透系统的工艺流程如下:深井水-中间水池-ClO2发生器-活性炭过滤-软化-10μ精滤-热交换-5μ保安过滤-RO装置-淡水.反渗透组件采用一级二段进行组合.运行监测结果表明,反渗透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预处理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B-9组件的进水要求,反渗透装置的产水量为10m3/h,回收率>75%,脱盐率>85%,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反渗透膜法水处理技术工艺及原理进行分析与讨论,并结合方家山核电除盐水项目对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流程以及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了介绍,对反渗透膜法水处理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反渗透海水淡化阀控能量回收装置放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回收装置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对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和造水成本至关重要.等压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具有工程放大性好和高效率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和推广的重点.针对自主开发的反渗透海水淡化阀控能量回收装置进行了中试放大研究,结合能量回收装置在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工艺,建立了相应的装置运行试验平台.对装置在处理量为40 m3/h、工作压力为6.4 MPa条件下的流体力学特性和效率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阀控能量回收装置运行稳定性良好,装置能量回收效率达到95.96%.  相似文献   

13.
李莉 《硅谷》2012,(20):2-3
介绍在水处理系统中,混合离子交换器合理运行的原理,进水水质控制指标和应用范围。通过具体实验,得出进水温度、水质与产水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同时对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比较、无加热再生控制方法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概况,重点对预除盐(反渗透)后精除盐系统采用全膜法和离子交换法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估算制水成本,综合考虑水质适应性、系统的技术先进性、技术经济性、环境影响及布置影响等诸多因素,推荐锅炉补给水处理精除盐系统采用全膜法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亦庄某再生水厂反渗透系统投加的AntarcticaTM ROSD 9000型号阻垢剂,考察其对RO系统的适用性和最佳投加浓度.模拟了反渗透生产系统,计算回收率75%及实际进水水质下的结垢倾向,结果表明,反渗透浓水侧仅有Langelier饱和指数超过结垢倾向控制指标,CaCO_3结垢倾向明显,有必要适量投加阻垢剂.模拟不同变量条件下的系统安全性,指导实际生产.采用中试装置进行极限碳酸盐硬度试验,证明加药量在2.5~3.0 mg/L时较合适,即系统运行压力无明显变化,RO浓水侧无结垢倾向;加药量在2.0 mg/L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经实际生产系统验证,投药量在2.5~3.0mg/L时系统运行安全,反渗透清洗频次降低,阻垢剂占系统运行所用生产药剂成本的60%,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嵊山5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叙述了嵊山500t/d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设备的研制和选型,以及工艺和系统控制过程,通过对对反渗透海不淡化系统的500h考核运行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参数稳定,设备运行正常,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产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根据该项目投资和当地实际情况,概要地分析了该系统的造水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将苦咸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BWRO)和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SWRO)采用段间加压的方式组合成一套分段反渗透系统,该系统各段膜元件同时运行,具有投资省、能耗低、无污染、维护简单方便等诸多优点,适合于电镀镍废水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普通注汽锅炉水处理系统制约注汽锅炉提高干度的不利因素分析,根据应用水质实际情况,通过理论计算,设计出了高干度注汽锅炉水处理系统。包含有原水供给、絮凝剂加药、细砂过滤器、超滤、反渗透脱盐、软化和控制系统七个系统组成。通过系统的运行,可使注汽锅炉进水水质指标达到注汽锅炉高干度运行的目的,为提高稠油油层开采率起到技术性保证。本系统是现有水处理系统的更新换代产品。可以在注汽锅炉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直接微滤用于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研究了直接微滤工艺用于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直接微滤预处理系统采用直接过滤20min→气水双洗30s→滤过水反洗30s→排污5s的运行条件处理高浊度海水时,滤过水淤泥密度指数(SDI)≤2.9,浊度<0.9NTU;滤膜抗污染性能较强,当系统跨膜压差≥37kPa时,采用次氯酸钠和盐酸化学清洗,跨膜压差可恢复到低压水平.直接微滤预处理系统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出水水质稳定,符合我国舰船装备研制相关标准的要求,可用于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经多年的生产运行表明,采用污泥浓缩工艺处理的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长兴电厂)二期澄清池排泥水上清液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出水可直接回用到冷却循环系统,作为冷却塔的补充水,有效减少废水排放量.使废水得到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