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清洁生产理念的核心是污染预防战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末端治理转变为抓源头控制生产全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并举是工业污染防治的创新,全面依法推行清洁生产,标志着我国清洁生产驶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相似文献   

2.
开发和采用少废无废技术是发达国家遭受工业污染之害后,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条控制工业污染的主要途径。治理污染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工业污染的防治,不能只靠治理,只依靠治理是不能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的。要想根本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以预防为主,从工艺技术着手,将  相似文献   

3.
资金筹措将是工业污染治理重点 从资金需求的角度看,"十二五"时期工业污染治理的资金需求具有以下4个特征. 一是整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包括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工作的开展,工业污染治理的资金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土壤污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工业污染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针对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中利益相关方众多、修复质量控制和追责机制不完善、工程实施后可能遗留风险隐患等问题,文章提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及环境管理全流程中的治理修复质量控制、异位和原位修复的当期及长远风险监控、责任追究机制等关键环节上环境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实现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环境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在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开创工业污染防治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的第一部分是11年来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总结.他认为,11年来我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这表现在:防治工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工业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日趋成熟;环境管理不断加强,环境管理队伍逐步扩大;工业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加强了工业污染源监测,摸清了工业污染底数;工业污染发展趋势有所控制.他说,工业污染防治的基本经验是:加强宏观调控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根本手段;采用先进技术,结合技术改造,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是求得自身发展、防治污染的基本途径;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轻工业污染的必经之路;运用经济手段调控企业行为是促进工业污染防治和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是控制污染、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解局长指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业污染十分严重;二是有些地区、部门、企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还存在;三是老污染治理资金渠道多数不畅通,治理资金数量不足;四是环保产业发展过度缓慢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市场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开展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的基本现状出发,论述了开展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企业化、市场化对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作用,以及目前制约我国工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生态环境发展的 3个新特点 :①由单纯的工业污染过渡到工业和大众消费形成的污染并存阶段 ,而且乡镇企业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②水体污染由工业污染发展到工业污染加农业污染的复合污染 ;③生态恶化问题正在由局部扩展到更大范围 ,从流域的一部分扩到全流域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目前出现的新特点 ,在对策上提出了应实现 3个方面的转变 :①在环境污染控制上 ,应从末端治理发展到清洁生产 ;②在生态保护上 ,应从生态赤字到生态建设 ;③在污染治理上 ,从“谁污染、谁治理”转变到“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益”.  相似文献   

8.
魏宗华 《环境工程》1994,12(5):56-59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魏宗华(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常务理事)最近召开的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提出我国工业污染防治政策要实行“三个转变”。即从侧重于污染源的治理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泛滥,而地下水的水质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工业污染场地的控制以及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是我们面临的极具挑战性而又非常严峻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格外关注并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工业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治理和修复方面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为保护我们的绿地蓝天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于1993年10月22至25日在上海举行。会议总结交流了十多年工业污染防治经验,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的决定》和《九十年代工业污染防治规划》,表彰了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十佳企业”。会议指出:全国工业污染有了一定控制,污染严重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这是会议对全国工业污染现状的基本估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侧重于污染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由  相似文献   

11.
东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东西部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差异,使西部大开发能够汲取借鉴东部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经验教训,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为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1995~2007年公布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别介绍了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与工业"三废"排放状况,依次构建了东西部工业"三废"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比分析了东西部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三废"排放量变化趋势进行理论估计,并对西部大开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东西部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存在明显差异。东西部的综合环境污染水平曲线均为"倒U"形曲线的左侧,且东部处于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污染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而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正是造成长江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识别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格局并探究其绿色经济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深度弱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朝绿色低碳化转型;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区分异显著,中上游地区污染产能集聚能力较强;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力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长期绿色转型机制,上中下游地区绿色转折速率梯度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欧盟是各个成员国之间为消除贸易的环境障碍,首先在环境保护的共同标准上进行协商和签订条约,所以乃是以环境为中心,覆盖资源保护问题。现在欧盟已成为超国家的地区主权的实体。欧盟的环境保护局已经成了一个大袋子,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甚至与工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都包括了进去。它的好处就是有利统一协调。欧盟的环境保护在40多年中,走过了从各成员国自行负责到形成共同的法律和行动,从工业环境为主到全面生态环境保护,从治理污染到主动预防,从国家到区域到全球行动,在环境保护行动中欧盟将变得更为活跃和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片"净海",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海域水质恶化问题突出。为推动广西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基于广西近年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陆域污染入海情况主要问题分析,确定广西近岸海域污染最主要来源于陆域污染。提出加强近岸海域工业企业管理与污染控制,推进城镇环保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港口、船舶和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等四方面监管与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途径与技术研究发展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工业废水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废水处理技术及水质安全评价与管理技术是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分析工业废水特点和阐述废水污染治理基本策略与途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工业废水处理特性评价、工艺优选方法、水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废水污染治理思路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指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应实现以下5个方面的转变和发展,即处理模式从不同种类废水混合收集集中处理向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优先转变;研究开发从重视废水处理单一技术研发向同时重视废水处理技术集成与处理工艺优化方法研究转变;水质有机污染评价从重视综合浓度指标向同时关注和重视“有机物特征指标”转变;废水排放控制指标从重视常规指标向同时关注和重视水质安全和综合生物毒性指标转变;工艺设计理念从“处理工艺”向“生产工艺”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治理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速率的影响,一直是该领域研究人员的讨论热点,对该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生态环境的高效治理。分析了环境污染对区域工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将其划分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在经济生产力大幅度下降,人类安全的影响,区域工业经济发展速率影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依据研究结果分析环境污染治理对工业经济发展速率的影响,对工业废气治理与人均GDP关系、工业废水治理与人均GDP关系、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与人均GDP关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参考国内外有关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筛选方法,以长江下游(江苏段)某开发区为例,通过污染源现状调查和水环境现状监测,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先控制有机毒物筛选方法,并在该开发区进行应用,同时对区域有机毒物控制方案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是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多样的农药品类、生产工艺类型、污染物种类,农药制造业产排污系数制定相当困难.而国内对于农药制造业产排污系数制定的方法论鲜有报道.该研究结合农药制造业现阶段产排污特征及环境管理要求,构建科学的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体系.通过梳理我国385家农药原药生产企业排污许可证信息,识别出农药生产过程的污染物产生、治理与排放特征.依据现行行业环境标准体系及管理文件,确定废气产污系数指标因子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水产污系数指标因子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及特征污染物.在构建产排污系数核算体系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给出产排污核算技术体系中组合方式、污染因子、个体产污系数、行业平均产污系数、核算权重、末端治理设施污染物平均去除效率、排污量核算形式这7个要素的获取方法及内容.提出将吨产品废水量、吨产品易挥发有机类物质使用量作为行业平均产污系数核算权重.采用类比-模拟法计算VOCs多级末端治理设施平均去除效率,并引入基于用电功率的综合管控效率因子,体现不同企业间治理设施运行水平的差异,从而进一步量化企业排污管控能力.选取一家企业进行了产污系数与实际排污量验证,结果误差为15.54%.研究显示,本文构建的产排污核算技术体系合理有效,核算结果与实际排污量相符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方法及产排污系数是我国工业污染源产排污定量数据获取的重要工具.为进一步提升核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基于工业代谢分析理论,针对我国工业污染源类型多样、工艺复杂、产排污环节多的特点,考虑当前工业生产活动中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现状与趋势,建立了“分类核算、提取共性、突出个性”的可拆分、可组合的产排污模块化核算模型.针对该模型的主要参数——产污系数、污染治理技术去除率、污染治理设施实际运行率分别提出参数量化方法.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工业行业产排污核算方法及参数制定进行实践,结果表明:①41个工业行业划分为29个流程型行业和12个离散型行业.②41个大类工业行业核算参数包括940个核算环节、1 291种主要产品、1 575种原料、1 521个工艺的31 219个废水和废气污染物的产污系数以及101 358种污染治理技术去除率.③核算参数的最终核定应经过多级检验和校核.④核算参数受工业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变动影响,应及时进行修订或动态更新;在参数量化方法研究方面需不断深入挖掘产污系数影响因素组合的定量分析技术并扩展其应用,同时不断完善治理设施实际运行率的表征方式.研究显示,以工业代谢分析为理论依据建立的产排污模块化核算模型及参数量化方法符合我国工业污染源代谢规律和特征,已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排放源统计调查中全面应用.由于工业生产体系具有动态变化性,核算模型及参数也应与之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秸秆、粪污污染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成为流域污染治理的重要难题.区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发展、废弃物协同消纳循环,能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筛选美国、荷兰、丹麦等优势国家,在此基础上开展种养平衡综述研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指出我国种养平衡缺乏统筹规划、区域适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种养废弃物污染防控与高质利用衔接不足等瓶颈问题,并提出顶层设计流域内种植与养殖污染协同控制体系、科学计算种植养殖比例和规模、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种养废弃物绿色循环市场化应用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种养循环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