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结果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胃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VEGF-C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及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胃癌组织中HER-2、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8%(19/50)、48%(24/50);在胃正常组织中均无表达;HER-2、VEGF-C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53,P<0.05)。结论 HER-2、VEGF-C在胃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两者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分别检测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CK1、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69/85)、63.5%(54/85)、89.4%(76/85)。RACK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RACK1、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ACK1 vs HIF-1α:r=0.523,P=0.043 9;RACK1 vs VEGF:r=0.428,P=0.033 7;HIF-1α vs VEGF:r=0.689,P=0.024 5)。结论 RACK1、HIF-1、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三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微小RNA 577(microRNA-577,miR-577)在人胃癌(gastric cancer,GC)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通外科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70例胃癌与对应癌旁组织。通过qRT-PCR方法检测miR-577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577的临床病理意义;采用人工合成的miR-577模拟物(miR-577 mimics)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并检测SGC-7901细胞过表达miR-577后侵袭能力及miR-577下游潜在靶点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iR-57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P=0.000)并与与淋巴结转移(P=0.003)、高TNM分期(P=0.006)等不良临床特征呈正相关;过表达miR-577能够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P=0.000)及细胞内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577在胃癌中低表达,并可能通过下调β-catenin的表达来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BYSL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并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胃癌相关生物大数据,对样本中的BYSL基因表达数据及其对应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生存分析,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探讨BYSL基因在胃癌中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胃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芯片数据验证BYSL基因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76例胃癌RNA测序样本中,BYSL基因表达与肿瘤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P=0.047),表达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且BYSL基因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P=0.000)。基因富集分析提示,BYSL基因高表达的样本中,Myc、E2F1、RPS14、HOXA9等多个肿瘤细胞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31对胃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芯片数据也证实,BYSL基因在胃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00),且具有较大的鉴别诊断价值(AUC=0.958)。结论 BYSL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分级及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AF131784在胃癌组织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134例组织样本(包括104例胃癌组织和3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AF131784的表达量。结果 AF13178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成对的癌旁组织降低2.1倍(P=0.000)。AF131784在早期胃癌组织及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结论 AF131784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筛查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OC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67例无术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史的胃癌患者的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组织中SOCS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OCS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为80.6%(54/67),在癌旁组织中为61.2%(41/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CS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74.1%(40/54)vs 38.5(5/13),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CS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OCS1蛋白表达和肿瘤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OCS1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临床判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音猬因子(Shh)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54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MMP-9、Shh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MMP-2、MMP-9、Shh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MMP-2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633),MMP-2与Shh表达呈正相关(r=0.413),MMP-9与Shh表达呈正相关(r=0.527)。胃癌组织MMP-2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MMP-9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类型、淋巴转移有关(P<0.05);Shh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MMP-2、MMP-9、Shh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三者可能相互协同或调解对肿瘤的分化、侵袭与转移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息肉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鼻息肉组织及30例下鼻甲黏膜组织中VEGF、TGF-β1及CD34的表达水平, 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VEGF、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2%、66.18%, 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20.00%(χ2=14.90、17.78, P<0.05), 且鼻息肉组织中VEGF、TGF-β1阳性率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息肉数、复发与否明显相关(P<0.05);鼻息肉组织中的MVD计数明显高于下鼻甲黏膜组织(P<0.05), Ⅱ型3期、Ⅲ型患者MVD显著高于Ⅱ型1期、2期, 嗜酸粒细胞性、复发、多发者MVD高于嗜中性粒细胞性、非复发、单发者(P<0.05);鼻息肉组织VEGF、TGF-β1表达水平与MVD计数水平呈正相关(r=0.641、0.778, P<0.05)。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VEGF、TGF-β1呈过度表达状态, 且与MVD计数呈正相关, 共同参与了鼻息肉发生、发展的过程, 有望为鼻息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朱凯  何晶晶  苏义林  陈天拓 《安徽医学》2017,38(11):1455-1459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组织中CD133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进行NB手术治疗患儿81例,手术中留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瘤组织中的CD133和Ki-67蛋白的阳性率,分析CD133和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表达水平与NB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肿瘤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手术后电话随访患儿生存情况,共随访到67例,失访14例。通过Kaplan-Merier法建立生存曲线,分析CD13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儿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81例NB患儿病理组织中CD133阳性率为56.8%,Ki-67阳性率为59.3%,CD13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188,P=0.001);在I期和Ⅱ期NB中CD133和Ki-6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Ⅲ、IV及IV-S期(P=0.0014,P=0.0009);在肿瘤细胞未分化的患儿中CD133和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高的患儿(P=0.0013,P=0.0009);在发生肿瘤转移的患儿中CD133和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病例(P=0.0013,P=0.0009);CD133和Ki-67的阳性率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P>0.05)。CD133阳性患儿生存率低于阴性患儿(Log rank=53.80,P=0.001)。结论 CD133和Ki-67在NB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表达水平与NB的发展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至少2 cm)中的AKR1A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二者AKR1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A1KR1A1高表达率为59.2%(29/49),高于癌旁组织(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9个月,P=0.012);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2个月,P=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浸润深度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为0.174,95%置信区间(CI):0.041~0.741,P=0.018;OR为0.083,95% CI:0.011~0.618,P=0.015]。结论 AKR1A1参与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和转移,有望成为预测胆管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各临床参数包括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否等对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82士1.66 vs 2.13±1.75,4.81±2.30 vs 3.78±1.94,n=60,P均<0.05).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3.77±2.43、2.86士1.95、2.55±2.11,n=44)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织(2.25士2.01、1.98士1.73、0.76±1.13,n=59,P均<0.05).关于各临床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C、VEGF-D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H.pylori感染阳性的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 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上调,且与胃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PTEN和LK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蜡块,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及LKB1的表达;通过分析临床相关指标与PTEN及LKB1表达的相关性,探讨PTEN及LKB1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PTEN和LKB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和70.3%,LKB1表达阴性样本多伴有PTEN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发现LKB1与PTEN表达呈正相关( r=0.287, P=0.017);PTEN和LK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 P均>0.05),PTEN表达缺失与淋巴结转移( P=0.017)、侵袭( P=0.008)及临床分期( P=0.019)相关,LKB1的表达缺失与肺癌侵袭( P=0.043)和临床分期( P=0.003)相关;联合PTEN和LKB1表达情况分析,同时为阳性表达的肺癌病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和/或侵袭的比例低于同时为阴性表达者。结论 PTEN和LKB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有关,且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检测两个蛋白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 VEGF-C and VEGF -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和32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结果:胃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 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VEGF-C和VEGF-D的表达在高分化癌、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 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 性别和淋巴结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胃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慰贾副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0(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0,RASSF10)蛋白在人类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共105例.所有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详实,至少随访5年或随访至死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RASSF1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提示RASSF10在105例胃癌组织中阴性表达率为61.9%(65/105).RASSF10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远处转移、AJCC分期等无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RASSF 10表达阴性患者有着更差的预后(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RASSF10表达(HR=0.528,P=0.041)和AJCC临床分期(HR=4.994,P=0.001)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RASSF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及血清中表达,以及二者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98例胃癌患者和36名健康体检者胃黏膜组织标本及血清中IL-33和VEGF-C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中IL-33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5%和74.49%,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47.22%和6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3和VEGF-C表达在不同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L-33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IL-33和VEGF-C水平为(50.24±13.08)pg/mL和(210.73±58.35)pg/mL,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33和VEGF-C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IL-33可能诱导VEGF-C分泌,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和COX-2在胃镜活检的正常胃黏膜(n=17)、浅表性胃炎(n=19)、萎缩性胃炎/肠化生(n=22)、胃黏膜不典型性增生(n=23)和胃癌患者1期(n=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卵巢癌中microRNA-144-3p(miR-144-3p)与血清和糖皮质诱导蛋白激酶(SGK3)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2年7月于笔者医院经手术切除的6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miR-144-3p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SGK3水平;分析卵巢癌组织miR-144-3p、SGK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卵巢癌组织miR-144-3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P<0.05)。(2)卵巢癌组织SGK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P<0.05)。(3)卵巢癌组织中miR-144-3p表达水平与SGK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呈负相关(P<0.05)。(4)卵巢癌组织miR-144-3p、SGK3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腹腔积液、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5)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6%、53.13%、25.00%。miR-144-3p低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57%、37.84%、10.81%;miR-144-3p高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9%、74.07%、44.44%;两者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SGK3高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29%、39.02%、9.76%;SGK3低表达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30%、78.26%、52.17%;两者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miR-144-3p、SGK3表达异常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上皮性卵巢癌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microRNA-17(miR-17)、microRNA-490-3p(miR-490-3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7、miR-490-3p的表达。分析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miR-17、miR-490-3p表达与Hp阳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miR-17和miR-490-3p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iR-17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术后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miR-17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P <0.05)。有远处转移、较高的TNM分期、miR-17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是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阳性胃癌组织miR-17表达增加、miR-490-3p表达降低,与患者较差临床病理参数和不良预后有关,监测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虞炜  蔡善保 《安徽医学》2020,41(2):138-142
目的 探讨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1(PRDX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1例胃癌与相应癌旁组织中PRD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5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RDX1在胃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PRDX1蛋白水平在胃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间PRDX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RDX1蛋白的过表达与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较短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RDX1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胃癌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RDX1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做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