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是否满足通航安全要求展开研究,建立鄱阳湖入江水道星子—湖山段物理模型,对鄱阳湖水利枢纽一期围堰阶段现状航道、二期围堰及运营期设计航道各典型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航道内是否产生不良流态;其次针对航道内出现的不良流态提出相应优化措施并进行方案比选;最后对优化后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试验验证以确保船舶安全通航。模型试验主要结论:二期围堰及运营期设计航道在大流量工况下存在上游口门区横向流速超标及下游锚地段生成大尺度回流等问题。通过实施调整上游隔流堤形式,航道右侧浅滩开挖,下游锚地段下移等措施后,设计航道各工况下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丁琦  谢军  应铭 《水运工程》2018,(1):106-111
开敞淤泥质海岸深水航道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航道的基建及维护费用,是航道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以连云港港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在连云港海域应用较为成熟的波浪数学模型推算的波要素成果,研究中浪、大浪对徐圩10万吨级航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边坡实测地形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波浪动力的角度来看,徐圩10万吨级航道设计边坡的坡度取值是合理的,本海域的波浪动力不会对航道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智帮 《港工技术》2003,(Z1):45-47
介绍锦州港5万t级航道扩建工程中边坡坡度选取敢于突破规范,采用较陡边坡坡度的设计依据;并对采用静力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的合理性、可靠性从海洋动力及行船对航道边坡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港港区拦沙堤平面主尺度对港内波浪要素(波高、周期等)的影响,通过MIKE21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渐变式潜堤掩护下的港内泊稳情况,得出不同重现期波浪条件下各计算点的设计波要素。结果表明:浪向与航道走向比较接近时,波浪受航道折射影响较大,航道内比波高明显减小,而两侧比波高增大;浪向与航道的夹角在20°左右时,随着航道与边坡的水深差增大,向航道边坡折射的波能增强;波向与航道夹角42°左右时,航道对波能传播的影响不明显;设计高水位2a一遇波浪作用下,港内泊稳条件较差,且现有方案泊稳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臣 《水运工程》2012,(11):151-155
根据那吉枢纽库区水位纵向分布和航道治理工程特征,建立了库尾河段数学模型.依据施工设计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相关资料以及竣工3 a后治理河段实测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对库区航道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施工位置与设计相符;竣工后航道水深、航宽、曲率半径等指标满足航道设计尺度要求;与设计施工地形相比,竣工3 a后,开挖位置未发生淤积现象,航行水域非开挖区河床高程低于航槽设计底高程.综合分析,工程整治效果达到航道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研究推出的绿色内河航道评价体系正式通过评审,填补了国内绿色内河航道评价体系的空白。该评价体系构建了绿色内河航道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航道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涉及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信息化和保障性措施等绿色航道的具体评价指标,其中建设期指标31项,运营期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和规范挖入式港池的管理,从港池定义和结构形式出发,论述其平面布置的优缺点及港池施工期、运营期对航道所产生的影响,指出挖入式港池施工期对航道影响主要体现为疏浚弃土随意排放可能对河床演变产生不利影响,运营期对航道影响主要体现为港池口门船舶进出频繁可能产生一定的航行安全隐患。通过对港池立项、施工、试运行及运营等不同工程阶段采取相应的航道行政管理措施,可消除或减小港池建设对航道及通航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港池施工及运营安全,保障航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8.
拦河枢纽的施工和运营将显著改变河道的水流条件,对通航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枢纽工程不同时期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和评价。以赣江南支枢纽工程河段为研究对象,建立南支河段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河道水动力过程,分析枢纽工程对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航道内流态相对平顺,不会对通航产生不利影响,在大部分流量工况下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要求;仅在施工一期10 a一遇工况下,临时航道有部分区域流速超过赣江航道通航流速控制指标(2.00 m/s),长度约为2 000 m,流速最大值为2.54 m/s;在施工二期、运营期,河段航道内水流条件均满足通航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赣江南支枢纽通航安全和运行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对伶仃洋河口湾来水来沙、潮汐与潮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伶仃航道三期工程实施后的4次航道地形测量资料,对试挖航段的回淤量沿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以及航道稳定边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伶仃航道开挖段-15.5 m贯通后,经过2008年1月—2009年1月水沙过程的作用后(其间未进行疏浚),航道内以淤积为主,淤积量较以往(一、二期)没有明显增加。此结论为三期工程的进一步拓宽浚深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失稳滑塌的监测一直缺乏有效的方法。为了预测预警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失稳滑塌,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4个特征值作为识别特征,并利用距离相似性进行声纹特征匹配,设计完成一个用于航道边坡失稳滑塌检测的声纹识别系统。将待检测航道边坡浅地层剖面图像输入系统后,可快速定位显示出航道边坡失稳滑塌预测预警位置。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识别率,有助于航道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检测航道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安东 《水运工程》2019,(12):75-79
针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航道水深等建港条件受限、大宗散货进口或出运而建设大型码头成本巨大的问题,探讨通过水上过驳系统中转,减少港口建设及营运成本的可行性。结合孟加拉电厂配套煤炭码头的设计过程,探讨如何确定水上过驳装卸工艺系统。采用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船型组合,合理选择运输船型,并根据乘潮情况确定航道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水上过驳中转系统,可避免大型码头建设及长距离航道的疏浚维护费用,水上过驳成本相对于货物价值影响不大,可作为码头建设一个可行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边坡可靠性及优化原理,以工程总期望造价为目标函数,建立高边坡系统设计及开挖的优化模型.结合依托工程,对云南省富宁港区通用泊位某一陆域高边坡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边坡安全系数及可靠度与设计坡角之间关系,同时提出该边坡基于期望造价时不同损失系数下合理的开挖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基于期望造价的高边坡优化设计理论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武汉新港花山作业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港口开发现状、区位和地形条件,针对港区平面布置、高程设计和交通组织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充分利用陆域资源特点和条件,考虑不同港口功能区对陆域的要求,提出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综合分析防洪、港区排水、交通及土石方平衡等要求,对港口高程系统、重要节点高程控制和港内交通组织进行设计,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内河集装箱港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辐射沙洲南缘腰沙高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后的回淤问题是工程设计关注的焦点.设计时通过研究工程海域潮流、波浪、泥沙、底质等自然特征,分析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从挡沙堤平面布置、备淤深度确定、维护疏浚、船舶吃水控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研究认为:通州湾港区一港池建在粉砂质浅滩上,港池航道开挖必会出现回淤...  相似文献   

15.
结合黄骅港块煤筛分系统工程实例,探索块煤筛分技术在大型煤炭港口的应用,为大型煤炭港口块煤筛分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通过相关工程调研分析、专家咨询、工艺方案比选、设备选型优化等,提出适合工程实际需求的布置方案,提高了筛分系统工艺布置的合理性及可靠性,为其它大型煤炭港口筛分系统工艺布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深水区域建设防波堤施工困难、费用昂贵,故大型深水泊位通常选择开敞式码头布置方案,本文以烟台港西港区30万t级原油码头为例,分析码头建设与所在区域风、浪、流等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在确保船舶靠离泊作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码头作业天数,给出合理的码头轴线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开挖航道能对波浪起折射作用,港池航道开挖浚深能有效吸收波浪能量。结合开挖航道港池对波浪影响的研究及其它因素,分析确定工程总平面布置。实际营运结果表明,港口的营运使用、泥沙回淤、港内波浪问题都反映良好。充分验证了工程设计考虑因素的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取水工程对港池内水流及泥沙影响问题,以黄骅港综合港区港池取水工程为例,通过在分析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和泥沙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学模型的方法,从潮流、泥沙角度分析各取水方案对港池内水流条件和泥沙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工程实施后整个港池内流速均不大,除取水口外,流速均在0.1 m/s以下。取水工程不会造成周边水域泥沙场的改变,对进港航道及港池淤积影响不大。取水工程实施后在设计最大取水流量范围内不会影响港口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港口是以性能需求为最终目标导向的特殊工程主体,保障港口安全与性能需求的防波堤在港口平面布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巴基斯坦某电厂港口项目,在中长周期涌浪条件下,通过电厂燃煤补给及消耗模型确定港区性能需求,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建立波高、周期与船舶运动量的关系,并将其作为岛式防波堤防护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从而合理确定岛式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方案2为最终设计方案,可满足年作业时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洋山深水港生产营运需要,有关部门希望保留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这与总体规划布置不一致。为此需进行深水港西港区岸线功能规划调整研究。考虑到汊道的颗珠山一侧潮流具有岬角绕流型特点,而蒋公柱一侧有岬角环抱型特点;在此认识基础上针对多种岸线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岸线优化方案后,可以保持甚至改善汊道内和已建港区潮流条件。从水流角度看,采取合理的岸线布置和适当的工程措施后,保留和开发利用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