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液量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压力梯度和持液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液量气液两相分层流是长距离凝析天然气管线中一种常见流型,文章在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气液两相分层流实验,以动量平衡方程为流动机理分析基础,根据低液量气液两相流动特征,选取双圆环作为界面几何模型;优选气液相间摩擦系数,使低液量气液两相分层流压力梯度计算关系式闭合,计算了低液量分层流的压力梯度和持液率,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整个实验数据范围内,双圆环界面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低液量条件下气液两相分层流的压力梯度和持液率,因此建议在低液量的气液两相分层流中推荐采用双圆环界面模型预测压力梯度和持液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利用简易恒压沸点仪研究异丙醇—环己烷无毒体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并找出了恒沸点与压力的关系式。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里,常采用的二组分体系有:苯—乙醇;苯—甲醇和丙酮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迅速测定超临界流体-聚合物混合物系中的无限稀释气液平衡比 率(以下简称气液平衡比率)的系统.该系统由气液分配色谱与石英压电法两 套实验装置构成.应用该系统在温度313.2、333.2K,压力8 MPa以下的条件 下测定了苯与甲苯在二氧化碳-聚醋酸乙烯酯(PVAc)混合物系中的气液平 衡比率.两温度下的实验值都呈现极小值,并在压力8 MPa附近有大小交替 趋势.使用Sanchez-Lacombe状态方程对气液平衡比进行了推算,推算中使 用的各二元混合物系的相互作用参数是通过关联各物系的气液平衡实验值 获得的.推算值与实验值良好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理想混合假设下Ca(OH)_2–H_2O–CO_2系统气液反应结晶模型.此模型包含气液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模型、结晶动力学模型以及气泡与晶体的粒数群体平衡模型.为解决模型刚性问题,采用高阶矩量分类法对粒数群体平衡模型进行矩变换并离散,采用高阶向后差分算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通过实验数据对结晶动力学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回归,得到与实验结果高度相符的反应结晶模型,为深入了解气液反应结晶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态溶液总蒸气压法测定醋酸——丙酸在298.15k、308.15k、318.20k、328.10k、四组恒温下的气液平衡数据T、P、x.并用Mixom的间接法推算气液平衡时的气相组成(yi)、液相活度系数(γi),以及过量自由焓函数等。利用上述数据,由低压外推到常压,作了常压下的泡点计算。这样获得了由低压到常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气液平衡数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系统仿真的建模方法,将油船各个液货舱气相区作为节点置于液货气相管网中,构建一个大系统。在对液货气相管网采用管网有限元方法进行稳态建模和对油船所有液货舱气相区作为变质量系统实行动态建模的基础上,采用预报校正法来离散一阶非线性方程组,并根据工况特征来选择时间步长实现实时仿真各种液货作业中涉及船舶安全的液货舱气相区和气体管网系统中压力、温度、烃气浓度和氧浓度等舱气物性参数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并通过实测数据得到了验证。仿真研究为油船液货舱气相区乃至整个液货舱的状态控制和液货作业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重块平衡原理的砂轮动平衡系统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砂轮动平衡系统的执行机构平衡头的工作机理,借助电机电势平衡方程式和动力学平衡方程式,给出了系统的建模方法,并推导出其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液浮摆式力反馈平衡加速度计零位误差产生机理;分析了零位漂移数据的特点;提出在运用时序分析的DDS法基础上对零位漂移数据进行建模的方法。建立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给出模型参数估计及置信区间,解析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利用此模型对加速度计零位漂移数据进行统计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下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叙述了涉及煤岩体-流体相互作用的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进展概况和流-固耦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以及存在的工程背景。主要讨论了地下工程中液+固、气-固、气-液-固、热-固、流等耦合作用的机理、建模方法、如系模型、数值分析思路及方法及未来工程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发展地下流-固耦合理论对解决地下工程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多因素耦合分析是今后研究流-固耦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涉及媒岩体一流体相互作用的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进展概况和流-固耦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以及存在的工程背景。主要讨论了地下工程中液+固、气-固、气-液-固、热-固-流等耦合作用的机理、建模方法、如系模型、数值分析思路及方法及未来工程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发展地下流-固耦合理论对解决地下工程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多因素耦合分析是今后研究流-固耦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深冲钢板在线检测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当今的钢板在线检测技术状况,探讨了X射线和超声波板在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获取织构信息是在线检测的关键环节,借助对IF钢板织构的取向分布函数分析,讨论了取向分布函数展开阶数lmax对织构信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在线检测技术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提高检测精度的可能性,经比较认为X射线法具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Rose釜,在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165T、0.310T和0.515T的磁场作用下,对乙酸-水二元体系气液相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对体系的气液相平衡产生了影响,能提高体系的平衡常数,有利于体系的分离.同时,将缔合理论引入乙酸的相平衡计算中,选用Wilson和NRTL方程对气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并提出了磁场对乙酸-水体系气液相平衡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三点法测量直线度误差仿真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应用于在线测量直线度误差进行了研究,并在推导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应用于直线度误差在线测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丙烯腈生产在线收率的测量问题,通过研究RBF网络的特点,利用其学习时间短且具有良好的逼近性能,及其在建立软测量模型中的较大优越性,采用RBF网络建立丙烯腈收率在线测量的软测量模型,并运用大量实测数据进行训练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丙烯腈收率的在线测量,为实现直接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K_2CO_3-CO_2-H_2O-DEA体系汽-液平衡的分子热力学模型。采用一种简便的算法,使模型能方便地运用。编制了具有弹性功能的通用性计算程序SUYZ1。预测了DEA3%、K_2CO_3初始浓度分别为27%和30%脱碳溶液的汽-液平衡性质,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关联计算了热钾碱脱碳工艺过程的汽-液平衡数据,平均相对误差10%左右。应用静态法测定了DEA3%、K_2CO_327%脱碳溶液的汽-液平衡数据,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从满足电能质量测量的实时性要求出发,尽量减少数据的计算量,研究开发了基于复序列的FFT算法;该算法与FFT比较,分析同样序列长度的电压、电流数据,使其FFT运算量减少了一半.因此该算法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组分溶剂对胜利柴油馏分进行了溶剂脱酸精制研究,考察了精制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剂油比为0.25~0.3∶1、常压、温度为30~50℃的条件下,可将酸度小于120mgKOH/100mL的柴油,降至5mgKOH/100mL以下,达到优等品标准,且不影响馏分组成和闪点.萃取液在蒸发前可直接使用3~4次再去蒸发.直接回收得到的环烷酸酸值达190mgKOH/g左右,纯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多种醇胺-H2S-CO2-水体系的气液平衡模型分析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醇胺体系的拟平衡常数法模型,这种模型不需要从混合醇胺的溶解度数据回归参数,且形式简单,求解速度快.可用于工业模拟与优化软件包.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铜锍吹炼过程的复杂和环境的恶劣,一直以来难以实现实时在线炉内温度测量现以彩色CCD测温为基础,将辐射公式和三刺激值公式相结合,推导得出在炉内无烟气无飞溅的情况下光强与温度之间存在单调关系,并提出在炉内无烟气无飞溅的情况下的简易测温方法,即直接标定双色比值来测量温度.在实验室采用封闭式电阻炉加热铜块来模拟现场环境,并用带有带通滤光片的工业监控CCD对炉内进行实时拍摄,同时对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出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证明了温度值和双色比值一一对应.通过双色比值直接测炉内温度的方法简单快速,有利于实时在线监测炉内温度,实验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种测温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刹车片刚背平面度的在线检测,根据气动差压测量原理,利用COMSOL Multiphysic有限元软件仿真px-s曲线,考虑工作压力,主喷嘴、测量喷嘴孔径对气动测头分辨率和线性范围的影响,设计一种用于平面度在线检测的气动测头。该气动测头主喷嘴、测量喷嘴孔径均为1.2mm,工作压力为0.3MPa。验证结果表明,该气动测头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可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