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埋藏牙临床上较常见 ,但乙状切迹处埋藏牙国内报道不多 ,作者遇有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5 9岁 ,因左颊部不适 30余年并肿痛半年于1997年 4月 2 3日入院 ,自述局部无外伤史 ,无 8拔除史。查体 :面部对称 ,于左侧乙状切迹中部有一明显压痛点 ,无放射痛 ,面部无感觉障碍 ,口内粘膜未见异常 ,张口度约2 cm,8缺失 ,咬牙合正常 ,舌部无异常 ,X线片示 :左侧乙状切迹中点 1倒置埋藏牙。入院诊断 :8乙状切迹处埋藏牙。入院后控制炎症 ,第 3d张口度正常 ,局部无压痛 ,局麻下行乙状切迹埋藏牙摘除术 ,自口内 8后方沿下颌升支前垂直…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人牙咬合面自然菌斑的结构和咬合面及窝沟内菌斑发育的过程。标本来源为;1.刚拔牙的无对(牙合)牙的第三磨牙;2.用人牙釉质小块埋藏在患者咬  相似文献   

3.
阻生牙指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因各种不同因素阻碍牙齿正常萌出,而长期埋藏于颌骨内的牙齿。临床中以下颌第三磨牙最为常见,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上颌切牙也可阻生,此外,额外牙也可以阻生方式出现(如:上颌中切牙之间、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等)。阻生牙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引发许多疾病。如:冠周炎、邻牙龋坏及牙根吸收、牙列拥挤、TMD及神经痛的诱因、牙源性囊肿肿瘤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91年8月30日,收治1例左上颌窦埋藏牙患者,文献报道埋藏于上颌窦腔内的牙齿较为少见。 患者张××,男18岁,因左面部肿痛于一月前在外院拍片报告为“左上颌窦囊肿”,给予服药治疗,症状无缓解。 入院时全身情况良好。口腔科检查:左面部肿胀,表面皮肤充血,左颊唇沟有脓性分泌物,左上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和牙颌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方法也很多,但没有一种满意的方法。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研究出了依穴循经埋藏复方碘条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岁,因右鼻腔隆起肿块并反复出血2年余,加重10 d来诊.查体:右鼻底粘膜硬性突起,局部溃烂,出血,1A和3B缺如,上颌为义齿.上颌骨冠状位CT检查显示,上颌第一中切牙切缘于鼻底粘膜下隆起,于上颌骨内水平位埋藏.  相似文献   

7.
第三磨牙萌出、生长状况及对第二磨牙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磨牙一般在18~25岁萌出.由于人类颌骨退化变小,而牙齿的大小及数量未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最后萌出的第三磨牙往往因为没有了萌出空间,发生阻生,表现为部分萌出、萌出不正以及完全埋藏阻生,易引起冠周炎、邻牙龋坏、颞颌关节疾病等.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埋藏电极的慢性实验方法,直接刺激清醒状态家兔的中脑网状结构,观察对针刺镇痛效果的影响。实验方法实验动物用家兔,体重1·5公斤左右,在戍巴比妥钠麻醉下,切开头皮,用牙钻在颅骨的一定部位钻一小孔,通过立体定向器向脑内插入刺激电极,用牙托粉固定。手术后第二或第三天开始进行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9.
段银钟  钟燕雷  孙应明  王海雪 《医学争鸣》2001,22(19):1747-1747
0 引言 埋藏倒置牙时有发生 ,是一种病情发生复杂 ,治疗难度大 ,疗程长的错合畸形 .早期多有牙外伤史 ;有的属牙胚发育异位 ,牙根发育异常 ,如牙根弯曲 ,牙冠根融合等原因造成 [[1 - 3 ] .后者的矫治就更加困难 .我们重点介绍临床矫治埋伏倒置前牙的方法 .  临床资料 :收集近两年来在我科就治的埋藏倒置前牙共3例 .口内常规方丝弓矫治器 .遇有混合牙列的患者 ,有时应用 2× 4技术 ,有的应用局部节段弓技术 .鉴于患者取戴麻烦 ,不提倡应用活动矫治器 .常规需要颌面外科导萌术 ,而后贴拉钩或贴方丝弓托槽 ,将牵引线 (结扎丝拧成条索状或直…  相似文献   

10.
本组 4 2例 ,其中术后出血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术后感染 1 4例 ,男 4例 ,女 1 0例。 2 8例术后出血中 ,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及上颌埋藏类牙 2 0例 ,拔除磨牙 5例 ,血常规异常 3例。 1 4例术后感染均发生在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后 ,表现一般为局部牙周组织红、肿胀、疼痛。仅有 3例局部小脓肿形成 ,2例有头疼、发热、身体不适等全身症状。 2 8例出血患者中2 5例采取牙槽窝碘仿纱条填塞 ,局部应用云南白药 ,3例服用止血药均痊愈。 1 4例术后感染患者拔牙创 ,局部放金霉素、丁香油纱条、口服抗生素后痊愈。  体 会 本组术后出血最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埋藏于中耳锥隆起根部下缘骨质中的面神经管,恰好是面神经管的锥体段与垂直段的交界部,也正是面神经管的埋藏深度由浅逐渐变深的移行部,故具体了解该部面神经的埋藏深度及影响其深度变化的因素,将有利于在手术中预测面神经管埋藏的位置与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减少对面神经的损伤。在锥隆突根部下缘平面上,与面神经管直接毗邻并对其埋藏深度影响较大的结构主要是面神经隐窝及鼓室窦。本文拟就“锥隆起根部下缘”这一特定位置上,面神经管与面神经隐窝及鼓室窦的位置关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术者在手术中预测面神经的埋藏位置和深度,提供一点线索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埋藏于中耳锥隆起根部下缘骨质中的面神经管,恰好是面神经管的锥体段与垂直段的交界部,也正是面神经管的埋藏深度由浅逐渐变深的移行部,故具体了解该部面神经的埋藏深度及影响其深度变化的因素,将有利于在手术中预测面神经管埋藏的位置与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减少对面神经的损伤。在锥隆突根部下缘平面上,与面神经管直接比邻并对其埋藏深度影响较大的结构主要是面神经隐窝及鼓室窦。本文拟就“锥隆起根部下缘”这一特定位置上,面神经管与面神经隐窝及鼓室窦的位置关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术者在手术中预测面神经的埋藏位置和深度,提供一点线索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84年2月开始应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至1991年6月共埋藏起搏器5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埋藏VVI型起搏器33例,DDD型起搏器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随访未发现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扩张器埋藏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9月共40例扩张器埋藏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结果:40例扩张器埋藏术患者,经积极处理及细心、恰当的护理,扩张皮瓣全部成活,无继发畸形。结论:在实施扩张器埋藏术后,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可有效降低扩张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我院使用自行研制的牡丹牌烤爱炉多年,共计为26200多颗牙进行了烤资修复,成功24eq5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修复过程中也出现了气泡和瓷裂现象,出现气泡524颗,占总数2%,瓷裂为681颗,占总数2.6%。经过临床反复试验和应用,我们总结出烧制中出现气泡和瓷裂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如下。1气泡是埋藏在烧烤后体层内的气泡,其可分为不透明层瓷气泡和牙体层瓷气泡,临床表现为:修复体外观有透明亮点。1.l不透明层瓷气泡:①在处理金属过程中,过度熔解金属,使其成份破坏或金属酸化或瓦斯内藏能引起气泡。因此,要避免长时间熔解金属,…  相似文献   

16.
在神经生理的实验中,对不便使用挂钩式电极悬吊的神经(如内脏神经),须用埋藏电极。常用的埋藏电极有弯钩形银丝双极电极及园柱式电极等,但使用中常存在两电极之间容易移位、电极易脱落、易短路等缺点。在实践中我们曾对埋藏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颅骨瓣腹壁皮下埋藏新骨再生情况和发生原因进行研究。方法 32例颅骨瓣埋藏腹壁皮下40~186天后,取出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局部新骨再生情况。结果:颅骨瓣腹壁上下埋藏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和异物反应,其中2例在其凹面、5例在其凸面有新骨形成。结论 在摘除颅骨瓣进行腹壁皮下埋藏时,颅骨外膜剥离不完全与 组织之间易形成新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开  汤文信 《安徽医学》2009,30(9):1082-1084
目的 探讨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基层医院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6例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靠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电极定位、严格的囊袋处理、定期的随访测试.在基层医院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埋藏缝线法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20例26眼老年性下睑内翻行埋藏缝线法,并观察.结果 随访06~12月,20例26眼,全部睫毛矫正良好,无复发.结论 埋藏缝线法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手术需时较少,组织创伤极小,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前牙组牙反(牙合),个别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列错合畸形,多发生于儿童时期,有功能性反(牙合)、骨源性反(牙合)、牙性反(牙合)之分,矫治方法也不相同。我们自1990年以来采用上前牙直接粘结复合树脂的唇切斜导面,对功能性反(牙合)、牙性反(牙合)、中性(牙合)或不完全近中(牙合)48例患者进行了矫治,矫治时间为1至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