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现状和发展,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缓解痉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手检和机检的方法,收集近2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结果: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更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临床报道和相关文献中存在选穴、治疗方法较多,但对照组设立单一,各治疗方法疗效缺乏可比性,选穴配伍重复度高。结论:针灸治疗应与现代康复学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纳入标准和评定标准,使各种疗法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现状和发展,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缓解痉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手检和机检的方法,收集近2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结果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更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临床报道和相关文献中存在选穴、治疗方法较多,但对照组设立单一,各治疗方法疗效缺乏可比性,选穴配伍重复度高.结论针灸治疗应与现代康复学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纳入标准和评定标准,使各种疗法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9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70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n=35)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n=35)联合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可显著改善患者痉挛状况,可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偏瘫痉挛常在脑卒中发病3周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肌痉挛使肢体功能障碍加重,并导致关节畸形,许多患者出现患侧肢体疼痛症状,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从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梅花针配合井穴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43例,并与常规针灸治疗的44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普通疗法组常规进行基础治疗,针灸疗法组在普通疗法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差异。结果:针灸疗法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疗法组,P0.05施行治疗后针灸疗法组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偏瘫痉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痉挛期肢体的功能恢复较慢,致残率高。因此规范的康复训练对提高疗效,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提高了极大的帮助。然而推拿治疗与现代康复训练的有效结合,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防和纠正脑卒中患者关节挛缩、肢体僵直等偏瘫痉挛模式的出现。方法:口服抗痉挛药物、针灸及康复训练。结果:对10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使用该法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1.4%。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针灸及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偏瘫痉挛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偏瘫所造成的功能障碍中,肢体肌肉痉挛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等,是阻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恢复、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如何合理、有效地缓解痉挛一直是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改善忠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医疗和社会意义。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8例,女性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湿敷方式。对两组肢体痉挛、疼痛状况、肢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评分、痉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都有明显的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肢体痉挛评分、疼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优于普通的针灸治疗,可以促进预后,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unnstrom分级理论认为,偏瘫恢复过程中,痉挛出现在痉挛期和联带运动期,在此期间,如何诱导分离运动的产生、抑制痉挛是偏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脑卒中治疗方式的选择;参照组(47例):选择康复理疗方法展开疾病治疗;研究组(47例):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BI评定结果以及生命体征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参照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BI评分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参照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疾病治疗,对于患者偏瘫肢体症状的改善可以获得确切效果,对于BI评定结果以及生命体征的改善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促进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痉挛状态的出现明显地阻碍了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所以痉挛的研究已成为脑卒中康复的重点。偏瘫痉挛的防治贯穿于整个脑卒中病的治疗中,脑卒中病早期的预防、发病后及早治疗,减少其中枢性损害为其根本。中医针灸、中药及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但其临床报道中概念不清、评定标准不统一、没有规范的病例纳入、排出标准及缺乏对照等等缺陷,影响了其疗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西医康复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肢体痉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肌力恢复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较常规西医康复理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所致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00例脑血管意外中风所致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疗程一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量表)、运动能力(Fugl-Meye量表)和生活能力(Bathel指数).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Ashworth、Fugl-Meye、Bathel指数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可以极大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痛苦和负担。针灸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用显著。笔者对近年针灸在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处于痉挛状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抗痉挛手法进行降低肌张力治疗,治疗8周后重新评定2组患者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痉挛程度MA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得分治疗后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处于痉挛状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抗痉挛手法进行降低肌张力治疗,治疗8周后重新评定2组患者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痉挛程度MA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得分治疗后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抗痉挛仪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d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5d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2组Ashworth评分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5、30d后2组下肢Ashworth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d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可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后偏瘫患侧肢体痉挛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急性期后出现患侧肢体痉挛状态的患者50%[1]。笔者采用特定取穴使用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患侧肢体痉挛偏瘫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50例均来自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均无四肢骨折及骨折手术史;无认知及神智障碍且能坚持治疗3个疗程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痉挛状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CSS评分,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