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薄荷酮、胡薄荷酮在鸡胚内及小鼠体内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分别以预防(鸡胚感染病毒前1h给药)和治疗(鸡胚染毒后1h给药)两种给药方式,经鸡胚尿囊腔和卵黄囊两种给药途径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注入鸡胚,孵育48h后收取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来评价药物在鸡胚内的抗病毒效应。分别以预防(小鼠感染病毒前5d开始给药,连续5d)和治疗(小鼠感染病毒后当天开始给药,连续5d)方式给药,计算肺指数来评价药物的体内抗病毒效应。结果:胡薄荷酮0.1×2-8ml/胚剂量经尿囊腔预防给药后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滴度明显降低;荆芥挥发油0.05×2-15ml/胚剂量经尿囊腔治疗给药后尿囊液血凝滴度明显降低;荆芥挥发油0.1×2-12、0.05×2-12、0.025×2-12ml/胚剂量与胡薄荷酮0.1×2-8、0.05×2-8、0.025×2-8ml/胚剂量经卵黄囊预防给药后尿囊液血凝滴度明显降低;荆芥挥发油0.1×2-12、0.05×2-12ml/胚、薄荷酮0.05×2-6ml/胚剂量及胡薄荷酮0.1×2-8、0.05×2-8、0.025×2-8ml/胚剂量经卵黄囊治疗给药后尿囊液血凝滴度明显降低。荆芥挥发油0.226ml/kg、薄荷酮0.5ml/kg、胡薄荷酮0.19 ml/kg剂量治疗方式给药明显降低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结论: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胡薄荷酮在鸡胚内具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且以卵黄囊途径给药效果为优,薄荷酮的抗病毒效应不明显。荆芥挥发油、薄荷酮及胡薄荷酮治疗方式给药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良好保护作用,但预防给药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玉屏风口服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屏风口服液经鸡胚尿(?)腔或卵黄囊给药时流行性感冒病毒A/京科/1/68(H_3N_2),毒株15EID_(50)·30EID_(50)感染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液实验组鸡胚阴性尿囊液再接种于鸡胚尿囊腔盲传三代后,除个别血凝转阳外,绝大部分均为阴性,药物在鸡胚内不汉是抑制流感病毒,而是能灭活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枝挥发油及主要成分桂皮醛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作用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KM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0.15 g·kg-1),桂枝挥发油高、低剂量组(0.348,0.174mg·kg-1),桂皮醛高、低剂量组(0.264,0.132 mg·kg-1),每组10只。将浓度为30 LD50的H1N1病毒液50μL注入小鼠气管,复制病毒性肺炎模型小鼠,观察连续ig给药5 d对模型小鼠肺组织血凝滴度的抑制作用;ELISA法观察上述组别连续ig给药5 d对模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量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桂枝挥发油0.348 mg·kg-1,桂皮醛0.264 mg·kg-1,正常组,模型组及利巴韦林组连续ig给药5 d对模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血凝滴度,小鼠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小鼠外周血CD4+/CD8+,小鼠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桂枝挥发油0.348 mg·kg-1,桂皮醛0.264 mg·kg-1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血凝滴度(P0.05),桂皮醛0.264 mg·kg-1和桂枝挥发油0.348 mg·kg-1分别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IL-6,TNF-α含量(P0.05),桂皮醛0.264 mg·kg-1可使模型小鼠外周血CD4+/CD8+明显升高(P0.05),各药物对小鼠血清IL-2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结论:桂枝挥发油、桂皮醛治疗给药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血凝滴度,表现出较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抗病毒机制与调控模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6,TNF-α分泌水平及提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4.
桂枝挥发油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桂皮醛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增殖的影响及对该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受试药物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及最大无毒浓度(TC0);血凝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H1N1)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MTT法和细胞病变法(CPE)测定两种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计算肺指数及HE染色观察药物对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对MDCK细胞的TC50分别为5.38×10-3mg/ml和5.49×10-3mg/ml,TC0均为2.5×10-3mg/ml。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能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内的增殖,其IC50分别为5.80×10-5mg/ml与5.31×10-5mg/ml,TI分别为92.82和103.35。桂枝挥发油0.174mg/kg和桂皮醛0.132mg/kg连续灌胃5d,明显降低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6.7%和27.4%,并对病理组织形态有改善作用。结论:桂枝挥发油与桂皮醛体外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并对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表明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桂皮醛是桂枝挥发油抗病毒效应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合剂对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鸡胚法检测药物对鸡胚的最大无毒限量和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通过中药复方合剂对病毒的直接作用、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观察鸡胚的存活率和测定鸡胚尿囊液血凝滴度。结果:中药复方合剂对鸡胚最大安全浓度为500 mg/mL,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为10-3.83;在3种给药方式中,中药复方合剂各剂量组对鸡胚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250mg/mL时鸡胚存活率100%;在血凝滴度测试中,同时给药、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药物浓度在62.5、125.0、250.0 mg/mL时,血凝滴度均低于病毒对照组的1/4,表现为抗病毒活性(P<0.01),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中药复方合剂3种给药方式均能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在鸡胚中的增殖,对感染鸡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7,(11)
目的探讨黄芩-干姜药对水提物和醇提物(HGW和HGE)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血凝试验考察HGW和HGE对流感病毒感染的鸡胚尿囊液血凝滴度的影响,MTT法考察两者对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血凝试验显示,与病毒对照组相比,HGW和HGE在100 mg/m L质量浓度时均可使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滴度降至阴性。MTT法显示,HGW和HGE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均为2.5 mg/m L,药物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767 mg/m L和2.46 mg/m L。结论 HGW和HGE均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且HGW优于HGE。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翘体外、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血凝实验方法,将不同浓度流感病毒接种鸡胚尿囊腔制造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鸡胚模型,观察不同浓度连翘提取物对造模后鸡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采用鼻腔接种甲型流感病毒FM1株诱导幼龄昆明种小鼠肺炎,将不同浓度连翘提取物以灌胃给药途径治疗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及对IV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药连翘可预防流感病毒在鸡胚内增殖,其预防作用随药物浓度降低而减弱,但各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连翘对感染IV鸡胚具有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随浓度降低而减弱,但各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连翘可改善流感病毒肺炎小鼠一般状态,可减轻流感病毒肺炎小鼠肺组织病变,并抑制流感病毒在小鼠肺组织中复制。结论:中药连翘提取物具有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刺三甲总生物碱抗流感病毒的鸡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鸡胚试验方法评价刺三甲抗流感病毒的作用,跟踪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刺三甲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甲型京科86-1株流感病毒,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腔接种方法,通过测定尿囊液凝集红细胞的效价间接判断病毒的数量。结果刺三甲具有抑制流感病毒在鸡胚内复制的作用,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结论刺三甲可能是作用于病毒的凝集素,影响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功能而发挥抗病毒效果,为水族民间使用刺三甲治疗流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蓉  何婷  曾南  陈恬  苟玲  刘金伟 《中草药》2013,44(11):1460-1464
目的 考察桂枝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桂皮醛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 (H1N1)的直接杀灭作用,探讨其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中Toll样受体7(TLR7)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以流感病毒感染的狗肾传代细胞(MDCK)为载体,测定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 ELISA法检测MDCK细胞干扰素-β (IFN-β)的分泌;RT-PCR法考察MDCK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TLR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 (TRAF-3)、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IFN-β基因的表达.结果 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直接杀灭作用,IC50分别为1.85×10-7、5.77×10-7 g/mL,TI分别为27.04、9.51.与病毒组比较,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0.25×10-5 g/mL显著升高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上清液中IFN-β的量(P<0.05),显著上调细胞中TLR7、IRAK-4、IFN-β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对流感病毒H1N1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TLR7信号通路、活化IRAK-4、诱导IFN-β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马远涛  王勇健  王苑桃  孙文基 《陕西中医》2005,26(11):1236-1236
目的结合本草考证结果,对桂枝、肉桂主要化学成分桂皮醛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桂枝、肉桂及其煎出液中桂皮醛的含量。结果肉桂挥发油含量高于桂枝,但水煎出液中桂皮醛含量无明显差异,二者的作用有待临床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桂枝-干姜药对有效成分的差异,阐释该药配伍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法提取桂枝、干姜、桂枝-干姜药对化学成分,通过GC-MS分析鉴定,比对该药对配伍前后成分变化,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桂枝、干姜、桂枝-干姜药对萃取物的得率分别为0.69%,3.66%,1.82%,分别从中鉴定出44,57,65个成分,其占萃取物含量分别为84.22%,91.25%,90.13%;水蒸气蒸馏提取桂枝、干姜、桂枝-干姜药对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5%,1.75%,1.05%,分别从中鉴定出19,50,57个成分,其占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5.35%,93.47%,93.11%。结论:桂枝-干姜配伍有促进成分溶出作用,两者配伍不是成分的简单叠加;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12.
柴胡及桂枝治疗多发性肌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柴胡和桂枝治疗多发性肌炎的疗效。方法:取柯萨奇病毒B1诱导的多发性肌炎豚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3组:A组给柴胡,B组给桂枝,C组作为空白对照,比较症状、肌酶谱和病理改变。结果:A、B两组的症状、肌酶昨病理改变明显好转,C组有加重的表现。结论:柴胡和桂枝对豚鼠多发性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挥发性成分在复方中的作用,寻找栝楼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物质基础。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栝楼桂枝汤及其组方药材天花粉、桂枝、生姜、白芍、大枣、甘草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栝楼桂枝汤及其组方药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及比较,同时分析灌胃给药复方后进入大鼠脑组织的挥发性成分。栝楼桂枝汤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依次来自桂枝、生姜、大枣、天花粉;入脑成分则主要来自天花粉的挥发性成分。与组方药材相比,经配伍后的栝楼桂枝汤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很大;灌胃给药复方后,入脑成分主要来自天花粉的挥发性成分,提示挥发性成分通过脑组织进而发挥治疗脑病作用,间接改善脑卒中后所引起的肢体痉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附子与桂枝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局部注射法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附子、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足跖厚度以及血清中NO、SOD、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味附子、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均具有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作用,但配伍应用后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附子或桂枝,表现出明显的配伍优势。结论①附子与桂枝配伍在抗炎、镇痛、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揭示了其"相须"配伍的科学性。②发挥镇痛、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同为附子桂枝9∶4;发挥抗炎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为附子桂枝3∶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五苓散中桂枝的配伍对水负荷和阳虚模型小鼠利水作用的影响,证明方剂"要药"的客观存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筛选五苓散的最佳作用剂量,第二步观察五苓散最佳剂量去桂枝、去白术后对其利水作用的影响。①小鼠灌胃蒸馏水复制水负荷模型,30 min后各组灌胃给药干预,观察给药后1 h、2 h尿重。②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小鼠阳虚模型;第4天开始各给药组同时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予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7天,第10天下午置代谢笼中观察12 h尿重。结果①五苓散最佳作用剂量:水负荷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速尿)组、五苓散中剂量组尿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五苓散中剂量组尿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五苓散中剂量组比较,阳性药(速尿)组、五苓散低、高剂量组尿重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五苓散去桂、去术后对水负荷小鼠利水作用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速尿组、五苓散中剂量组、去桂五苓散中剂量组、去术五苓散中剂量组尿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五苓散中剂量组比较,去桂五苓散中剂量组尿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五苓散去桂、去术后对阳虚小鼠利水作用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金匮肾气丸)组、五苓散中剂量组、去术五苓散中剂量组尿重均明显增加(P0.05);与五苓散中剂量组比较,去桂五苓散中剂量组尿重明显减轻(P0.05)。结论①五苓散中剂量具有最佳的利尿作用;②对于氢化可的松模拟的肾阳虚模型动物,桂枝为五苓散中"要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儿升麻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其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儿升麻方低、中、高剂量(1.75、3.50、7.00g/kg)组和生理盐水组,给药第2天,经鼻滴入0.03 m L FM1流感病毒尿囊液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第7天测定小鼠肺指数。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在TCMIP数据库查找小儿升麻方各药材化学成分和靶点信息,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查找流感病毒性肺炎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筛选小儿升麻方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共同靶点,借助Omicsbean分析系统与STRING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0软件将共同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小儿升麻方高剂量组显著降低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P<0.05)。小儿升麻方与流感病毒性肺炎有69个共同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24个核心靶点,对应29个化学成分,86条主要通路。结论小儿升麻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几种中药挥发油挥散剂空间抗菌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几种中药挥发油电热挥散剂对密闭及流通病房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在密闭或流通的病房,将香薷、荆芥、桂枝等挥发油以电热挥散对空气进行消毒,并与紫外线组及空白组对照。结果香薷、桂枝、连翘挥发油挥散剂空间消毒效果与紫外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荆芥、苍术挥发油空间抗菌效果弱于紫外线组(P均<0.05),但强于空白组(P均<0.01)。结论香薷、桂枝、连翘挥发油电热挥散剂具有较强的空间灭菌作用,是有效的新型空气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