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微流量计量仪,通过"压差-流量"法,精确测定了油藏水驱和乳状液驱的启动压力梯度,深入分析了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重点研究了乳状液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油藏的压差-流量曲线是一条上凹型曲线,这条曲线并不具备达西特征,相反,拥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是乘幂关系。渗透率减小时,启动压力梯度会增大。水驱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5 MPa/m,乳状液驱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39 MPa/m。乳状液之所以会有效降低启动压力梯度,是因为它能够显著降低界面张力,减小了边界层的渗流阻力。乳状液界面张力越低,启动压力梯度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来配制不同性质的乳状液,利用微流量计量仪,通过"压差-流量"法,精确测定了不同配方下油藏乳状液驱油的启动压力梯度和界面张力,深入分析了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结果表明,油藏的压差-流量曲线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成乘幂关系,渗透率变小,启动压力梯度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3.
微乳液体系能够使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得到极大地降低,从而实现渗流压力阻力的减小。油水界面张力减小有利于降低油滴的变形难度,同时也使得贾敏效应所导致的附加阻力进一步减小,进而增加油相的相对渗透率,同时也能够使残余油饱和度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微乳液在油滴状剩余油以及膜状剩余油等都发挥着关键的驱替作用,然而盲端剩余油通常不具有较好的驱替效果。微乳液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及启动压力梯度等,进而实现油水流度比的优化,实现达到提升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低渗油藏油水渗流规律研究表明,只有当驱动压力梯度完全克服油层启动压力梯度后注采关系才能建立,克服最大启动压力梯度的最小驱动压力梯度所对应的注采井距即是油层能够动用的最大注采井距。本文以齐家北油田次生孔隙弱发育区为例,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建立了最大注采井距与油层渗透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块能够有效动用的最大井距为100m,在目前250m井距下无法建立合理的注采关系,为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一种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体系,开展了此乳状液在30 cm长均质柱状岩芯的渗流实验,模拟乳状液在不同渗透率模拟储层中运移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3.673μm的乳状液在渗透率0.6~1μm2的岩芯中注入性和调驱能力都较好;当乳状液平均粒径与孔道平均直径的比值dr≤0.33时,乳状液的注入性较好,当dr0.33时,随着dr的增大,乳状液的注入性迅速变差。  相似文献   

6.
对于低渗透含水气藏,其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影响着气水两相的有效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该类气藏的细小孔喉特征又使得其储层内部应力敏感较为严重。基于渗流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考虑与含水饱和度相关的启动压力梯度,高速非达西效应,渗透率应力敏感及表皮因子的水平井产能方程。通过绘制受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水平井产能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可得知,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启动压力梯度增大,气相有效渗透率降低,水平井产能逐渐降低;井底附近高速非达西效应的存在使得气井产能降低;生产压差增大引起气藏渗透率降低导致产能降低;钻完井中的污染及后续增产措施也对气井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研究为低渗透含水气藏水平井产能及动态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w油田N2^1超低渗储层岩心进行单相油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在低速渗流时,非线性渗流特征明显,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水敏性低渗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明显更高。w油田N2^1水敏性低渗储层原油渗流能力差,一般油相渗透率不大于气测渗透率的2%。  相似文献   

8.
刘洋  王国柱  王斌 《辽宁化工》2014,(3):326-327
低渗透岩心单相渗流实验表明,流体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实测的启动压力梯度;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方程,得到了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式。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确定极限技术井距的公式,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确定不同储层下的极限井距。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预测低渗透气藏气井的产能,需要综合考虑各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以往研究表明低渗透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油藏的平均渗透率有关;储层应力敏感效应因介质变形作用而加大;气体滑脱效应使渗流阻力减小,气井产能增加.因此在考虑应力敏感效应、变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等参数条件下建立了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并研究各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流体在低渗油藏渗流时,流体内的极性分子与孔隙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动层,从而产生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孔隙结构是产生启动压力梯度的重要原因。粘土矿物对孔隙结构影响较大,不仅可以增大孔隙阻力,降低孔喉比,还会增大孔隙比表面,增加低渗透储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因此有必要研究粘土矿物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首先对特低渗岩心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宏观条件下特低渗岩心的孔渗关系,微观条件下孔隙内部结构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选取几个不同位置的岩心进行粘土矿物含量分析,并选取对应深度岩心,通过冒泡法,研究在束缚水饱和度条件下,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水驱油的启动压力测试。研究了粘土矿物含量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了渗透率和流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启动压力梯度图版。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其微观渗流特征不符合经典的达西渗流规律[1-3]。通过分析渗透率及启动压力梯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创新的提出了启动压力梯度模量的概念,推导了综合考虑渗透率模量及启动压力梯度模量的单井产量模型,对其求导得到了最优生产压差计算方程。利用牛庄油田A区块油藏基本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牛庄A区块在不同的渗透率模量、启动压力梯度模量下最优生产压差计算图版。指出在矿场生产中,无限制的增大生产压差,会导致单井产量下降,影响开发效果,应通过室内实验获得岩心渗透率模量、启动压力梯度模量,从而确定最优生产压差。  相似文献   

12.
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岩石进行油水单相渗流实验,绘制了表示流速与压力梯度关系的渗流曲线。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压力梯度较小时,长8油层的渗流为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压力梯度增大到某一值后,渗流为线性渗流。  相似文献   

13.
边凤晓  张蕾  李宁  朱东华 《辽宁化工》2011,40(6):637-638,640
根据低渗透油藏不稳定试井的曲线拟合可以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等参数,并可以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式,再根据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可以得到低渗透油藏的极限井距的公式,从而确定极限井距。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不符合Darcy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开采有很大的影响,因而研究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很有必要,本文将通过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岩石渗透率、流体类型、流体粘度以及束缚水等等做了一些研究,为今后对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致密低渗气藏气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而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的低渗和特低渗河道砂体气田;为了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井有效供气半径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得出了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有效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并结合气体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有效供气半径的计算公式,得到了不同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及一定井底压力下有效供气半径的理论图版。通过实例计算表明相同配产量下启动压力梯度对有效供气半径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对稠油开采工艺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稠油流变特性、地下渗流特征、相渗曲线三个方面开展了胜利油田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温度对稠油的流变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其高于一定值时,稠油均可转变成牛顿流体。不同稠油流型转变温度差异很大。稠油在地下渗流时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初始压力梯度不但与稠油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油藏孔隙度及渗透率有关,降低初始压力梯度,显著改善热采开发效果。相渗曲线是两相渗流时渗流规律的体现,开展了油-热水、油-蒸汽相渗曲线的研究及加入化学剂后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并且建立了相渗曲线的数学方程。通过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为稠油的开采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仁梅  李志刚 《辽宁化工》2010,39(11):1203-1206
在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渗流往往表现出对达西定律的一定偏离,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从非达西渗流规律和等产量一源一汇渗流理论出发,推导了注采单元主流线中点处的最大压力梯度计算公式,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进而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中地下流体可以流动的条件,从而得到廊东油田地下流体的流动半径情况,为注水开发中注采半径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对稠油开采工艺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稠油流变特性、地下渗流特征、相渗曲线三个方面开展了胜利油田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温度对稠油的流变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其高于一定值时,稠油均可转变成牛顿流体。不同稠油流型转变温度差异很大。稠油在地下渗流时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初始压力梯度不但与稠油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油藏孔隙度及渗透率有关,降低初始压力梯度,显著改善热采开发效果。相渗曲线是两相渗流时渗流规律的体现,开展了油-热水、油-蒸汽相渗曲线的研究及加入化学剂后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并且建立了相渗曲线的数学方程。通过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为稠油的开采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志丽 《当代化工》2021,50(2):408-413,417
基于低渗透油藏微乳液驱油特点,建立了用来研究低渗透油藏的驱油机理的微乳液驱的三维三相5组分的渗流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对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吸附和扩散特征进行了考虑.并且在此模型中,采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方程表征微乳液驱渗流规律,能够体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点.根据室内实验,确定出非达西渗流方程中的有关系数,测定了微乳液相黏度、油水相对渗透率和吸附参数,并建立了这些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它们被作为辅助方程.采用隐式差分方法得到该模型数值解,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相应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压力拟合的相对误差为3.26%,流量拟合的误差为2.72%,含水率的拟合误差2.56%.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微乳液体系能够降低启动压力梯度0.011 MPa·m-1,注入压差降低0.62 MPa,含水率最高下降达到了34个百分点,采收率则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肇州油田低渗透特征和试验空气驱的需要,设计室内岩芯驱替试验方法,通过室内岩芯气测渗透率实验和驱替试验,确定肇州油田州2井区扶余油层克氏渗透率范围为0.1×10-3μm2~2.1×10-3μm2,地层的非均质性较强。经多项式拟合得出目标油层启动压力梯度在0.16~0.6MPa/m之间,特低渗岩心的注水启动压力都很高,岩心对注入速度较敏感,注入速度益不超过2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