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肺系疾病,文章探讨了影响贴敷疗法的因素。方法对贴敷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研究进行搜索及初步整理归纳。结果 (1)贴敷药物多以张氏组方为基础方加减;(2)剂型上最常用生姜汁调和;(3)贴敷时机上,有多在三伏天、三九天,也有不拘泥于季节时间进行的。(4)成人贴敷时间2~6 h,儿童贴敷时间0.5~2 h;(5)选穴上,肺腧、膻中、定喘等使用频率高。结论穴位贴敷法应在主穴上加适当的配穴,调整药物剂型,以患者耐受性为度,不断提高临床观察规范性,从而提高穴位贴敷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观察分析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预防和治疗慢性肺系疾病。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理疗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肺系疾病患者90例,患者采用敷贴药物进行治疗,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78.9%,穴位贴敷疗法对三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基本接近。90例患者有效率逐年上升,经统计分析(P0.05)临床疗效愈加明显。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服防治慢性肺系疾病的疗效显著,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在社区开展可方便患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及临床症状分组,分别取定喘、肺俞、膻中、天突等穴,通过贴药对肺经上穴位长时间的刺激,宣发肃降肺气,通畅气机,气不上逆治愈咳嗽。比较咳嗽发作次数,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结果】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年中呼吸系疾病引起咳嗽次数减少(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血清免疫球蛋白lgA及lgG测定均有改善(P<0.05)有显著性差异。穴位贴敷明显减少呼吸系疾病引发咳嗽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突显了穴位贴敷的优点。【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咳嗽方法简单,疗效明显,易于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临床选用药物、穴位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近20年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建立数据库,提取数据,对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常用穴位及贴敷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录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文献671篇。常用药物为白芥子(82.12%)、细辛(70.49%)、延胡索(65.42%)、甘遂(60.20%)、生姜(59.02%)。常用穴位为肺俞(89.72%)、定喘(46.20%)、心俞(37.11%)、大椎(35.92%)、膈俞(30.70%)。贴敷时间多在夏季三伏天(58.31%)。适用于治疗各年龄阶段人群,疾病控制率均在80%以上。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用药以辛热温阳药为主,选穴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督脉以及特定穴,贴敷时间较多选在夏季三伏天,适用人群广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与机理.方法 按诊断标准纳入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GOLD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在三伏天期间予白芥子散穴位贴敷,连续治疗3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8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穴位贴敷通过温补阳气的方法,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被认为可有效防治冬季发作性肺系疾病,但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方案旨在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队列研究,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方法与设计:符合慢性发作性肺系疾病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5种疾病诊断标准,且知情同意者纳入试验。分别在2008年、2009年的三伏天共纳入7400例患者。对既往有贴敷史的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此对目前接受本疗法的人群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探。对所有入组的观察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其接受连续两年(2008~2009或2009~2010)贴敷治疗的同时,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疾病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以此作为该疗法的疗效评价指标。讨论:采用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及适宜范围,并对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全国13家分中心共同研究,已于2010年12月完成最后一次随访。临床试验注册号:本临床试验研究方案于2011年4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中英文注册,注册号为ChiCTR-TNRC-1000129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厚朴粉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厚朴粉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莫沙必利治疗,疗程3天,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厚朴粉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2017年于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患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总结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比、呼吸系统疾病分布情况、证候分布特点;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肺气虚患者分为穴位贴敷组与内外合治组,穴位贴敷组予常规穴位贴敷治疗,内外合治组予穴位贴敷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自拟养肺方,1袋/d,2次/d,疗程为每剂服用3 d,累计9 d,评估内外合治临床疗效。结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49;年龄分布从19岁到99岁,其中60~74岁患者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34.73%;呼吸系统疾病中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22.42%)、支气管哮喘(20.57%)、慢性咳嗽(18.72%);常见证候中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肺气虚证(20.71%)、肺脾阳虚证(15.47%)、湿热内蕴证(13.72%);肺气虚贴敷者中内外合治组患者75例,有效率为61.33%,穴位贴敷组患者233例,有效率为46.78%,内外合治组有效率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患者神疲乏力、自汗、畏风、易感冒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穴位贴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肺气虚、肺脾阳虚、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取穴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为检索库,检索数据库中全部运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探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频数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进行取穴用药规律探究。结果共检索出142篇文献,收集穴位组合142组,40个穴位,方药组合124组,中药109味。在穴位贴敷中常用穴位有肺俞、定喘、肾俞、天突、脾俞,最常涉及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贴敷用药以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生姜为核心药物。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有三个小的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用药种类以白芥子、细辛、延胡索三种药为主。结论临床上运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辛温之性的药物,配合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从肺脾肾三个方面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患分别采用穴位埋线、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COPD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埋线组与贴敷组,每组39例。对埋线组病患应用穴位埋线方式进行治疗,对贴敷组病患采用穴位贴敷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贴敷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埋线组要好,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病患采用穴位贴敷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郑婕  罗嘉欣 《中医学报》2021,36(3):461-464
穴位贴敷可通过相关经络的传导间接作用于肺脏,进而调节其宣发肃降之功,起到祛邪、化痰、平喘、止咳等功效。特别是取天枢穴行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新型冠状病毒由口鼻而入,首先侵犯肺脏,邪气壅肺,影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子病犯母,进而导致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表现出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穴位贴敷通过使用丁香、肉桂、细辛等芳香行气药物,作用于天枢、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位,发挥健脾化湿、行气止泻、降气止呕的作用。同时,抑制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策略之一,而穴位贴敷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自身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伏九贴敷”治疗儿童反复咳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0例反复咳喘患几分成观察组(贴敷组)和对照组(非贴敷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伏九贴敷治疗,2年为1个疗程。结果:“伏九贴敷”在平喘及消除肺部哮鸣音等方面,显效8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两组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伏九贴敷”用于治疗咳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院内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56例住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观察痰培养发现真菌,或虽未发现真菌而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的,为继发真菌感染组30例.而继续用抗菌素治愈的,为非继发真菌感染26例.从而对危险因素、抗菌药物种类和应用时间、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营养状况和基础疾病等进行分析.结果 真菌发生率与抗菌素使用时间的长短,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患者营养状况好坏,是否合并糖尿病明显有关.结论 认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争对性应用抗真菌药物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62-166+封三
IgG4 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肺部表现包括肺实变、支气管血管束增厚、间质受累等。为提高对IgG4 相关性肺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回顾分析了1 例病理确诊的IgG4 相关性肺疾病,同时复习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患者男,52 岁,以肺弥漫性实变起病,经我院CT 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活检组织病理示纤维组织增生伴小区席纹样改变,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免疫组化示数目众多的浆细胞(+),IgG4(+)。血清IgG4 水平示3200.0 mg/dL[(3.0~201.0)mg/dL]。诊断IgG4 相关性肺疾病,予甲泼尼龙片口服,5 个月后胸部CT 复查示肺部病灶较前吸收。血清IgG4 浓度升高和淋巴细胞增多的病理证据是IgG4-RD的特征性表现,是正确诊断的必要条件。IgG4-RD 对激素治疗敏感。报道这一例仅累及肺部的病例及文献复习以提高对IgG4 相关性肺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老年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的990年至1998年100例的椁切除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结果:共发生肺部并发症4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我们的资料显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是术后咳嗽动力学的改变。术前肺部合并症,术后低氧血症,大量输液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诱因。提出积极治疗术前肺部合并症,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控制输液量及防止术后低氧血症是防治老年食管中层得术后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穴位贴敷护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13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洗加耳穴贴敷护理组73例、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加耳穴贴敷护理,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中药熏洗组加耳穴贴敷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穴位贴敷护理治疗失眠症疗效理想,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癌手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147例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38例进行分析,并比较前后两个时期发生率。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后期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针对其原因的各措施能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利于肿瘤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442例咯血患者误诊原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42例咯血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观察并记录442例咯血患者的年龄、性别、X线及纤支镜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最后诊断,分别计算各种疾病的误诊率,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率较高的前5位疾病分别为:肺曲菌病(79.8%),支气管内膜结核(75%),肺隐球菌病(71.43%),肺栓塞(61.5%),支气管结核合并肺癌(51.84%)。结论:咯血可由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引起,这些疾病往往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在诊断时必须仔细鉴别才能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地评价"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全面地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到2017年2月,纳入"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糖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3项研究,146名儿童哮喘患者,纳入研究中"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药物成分及穴位各不相同.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较差.研究结果显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在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改善哮喘患儿症状、提高肺功能等方面可能存在优势.结论 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儿童哮喘可能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穴位贴敷法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可能影响其防治效果的因素。方法 以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是否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将其分为贴敷组和未贴敷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后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获取病情变化积分。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病情变化积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329例哮喘患儿完成随访,其中贴敷组196例,未贴敷组133例。随访时间延长,患儿病情变化积分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贴敷组病情变化总积分低于未贴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贴敷年数进入病情变化积分的回归方程,贴敷年数越长,病情变化总积分越低。结论 基于“冬病夏治”理论的穴位贴敷法防治缓解期儿童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效果,贴敷时间长者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