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5月我院ICU住院的患者20例,其中脓毒症组10例,非脓毒症组10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10例,分别检测入院第1、2、3、7天血浆BNP水平.结果 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入院第1、2、3、7天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入院第1、2、3、7天血浆BNP水平较非脓毒症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入院第1、2、3、7天血浆B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作为脓毒症时一种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苏海  张毅  陈皓  苏祖禄 《重庆医学》2013,(25):2975-2976,2980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浆BNP水平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将56例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分为手术组(26例)和非手术组(30例),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在发病后6、24、72、16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BNP血浆浓度,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测定脑水肿程度。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血浆BNP含量在6、24、72、168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BNP含量在168h低于于非手术组;两组患者在24h开始发生脑水肿,手术组72h达高峰,非手术组168h达高峰;血浆BNP水平变化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r=0.685,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浆BNP含量是早期诊断和监测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急性期脑水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钠素(BNP)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1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入院后均在12 h内成功再灌注,术后随访6个月,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者作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作为对照组(21例).另选同期10例排除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其他非心力衰竭患者为非心肌梗死组.测定入院即刻和第1、2、5、14天的血浆BNP水平;心肌梗死患者入院10~14 d、第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入院即刻和第1、2、5、14天的血浆BNP水平与非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在入院即刻和第1、2、5、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入院10~14 d、第3个月的LVEF值分别为(33±6)%、(46±14)%,对照组分别为(39±11)%、(5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显著升高,对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方法将62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两组:迟发性脑病组(A组)29例和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组(B组)33例。采用检测NO的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来反映A、B两组患者连续血浆的NO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中毒后第1天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A、B组第5天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第10天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B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病人血浆NO变化有助于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困难并肺动脉高压与脑利钠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平  钟健兵  麦彩玲  李锦  袁琴 《广西医学》2008,30(8):1180-118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困难并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脑利钠肽(BN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有呼吸困难的新生儿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估测肺动脉压力,并据此分为新生儿PPHN组及非新生儿PPHN组,分别测定两组患儿生后第2天、第5天及第10天BNP浓度。结果PPHN组生后第2天、第5天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PPHN组(P<0.001),第10天两组血浆BNP水平差别不大(P>0.05)。结论监测血浆BNP水平及动态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呼吸困难合并PPHN的一有效生化指标,并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分为NIHSS轻型、NIHSS中型和NIHSS重型,根据患者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结果 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经NIHSS评分,轻型18例、中型40例、重型27例,随着NIHSS评分逐渐升高,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死亡15例,存活70例,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有效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峰值变化的关系,进而通过BNP来定量评价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及时再通。方法63例AMI患者根据PCI时间分为直接组和非直接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入院后4、24、48h测定BNP水平。CK-MB峰值测定:入院即时采血检查CK-MB,入院第1天每3h测一次,第2天每6h测一次,第3天每12h测一次。结果患者BNP水平在入院后缓慢上升,并于第24小时达到高峰值,第48小时开始下降。非直接PCI组BNP水平相对于直接PCI组显著增高(P<0.01)。直接PCI组达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非直接PCI组前移。结论血浆BNP水平测定是评价AMI早期PCI后梗死相关动脉是否及时再通的客观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及123 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平均(35.71±19.49) h的血浆BN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第2日清晨血浆CRP水平.测定以63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 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 水平ACS组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001).CRP水平ACS组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01).ACS组血浆BNP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41813, P<0.0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5例,分别在当天、3d检测血浆脑钠肽和HsCRP水平、头颅CT扫描、NIHSS 量表评分.并测定62例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体检者脑钠肽和HsCRP作为对照.结果 脑出血组血浆脑钠肽、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钠肤水平高于100 pg/mL患者血浆HsCRP显著高于脑钠肽小于100pg/mL惠者,且前者血肿周围水肿更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血浆脑钠肽及HsCRP水平与脑出血以及周围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提示脑钠肽、HsCRP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继发性颅脑损伤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明顺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0):912-913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及血清钠离子的变化。方法46例脑梗死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连续6天及第30天清晨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及不同时期脑钠素及血清钠离子变化。结果血浆BNP1周内浓度逐渐上升,30天后下降,入院后第6天及第30天与入院时BNP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钠离子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BUN水平升高,亚急性期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12例15个病灶的肝血管瘤CT征象,通过对这些征象的分析,作者强调:①对于平扫高度怀疑为肝血管瘤的病人,均应做团注动态CT扫描。②延迟扫描对于诊断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作者也讨论了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s, HCH)的CT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共21个非典型HCH的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平扫密度、动态增强模式及邻近区域改变.结果平扫有13个病灶呈非均匀密度表现.出现4种非典型动态增强模式:Ⅰ型(5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快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Ⅱ型(13例)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强化,门静脉及延迟期向心性强化,但不能完全填充整个病灶;Ⅲ型(2例)动脉期病灶呈中央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向周边区呈离心性强化;Ⅳ型(1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度周边强化或不规则强化.HCH邻近区域的改变:有7个病灶可见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al-portal verous shunt, APVS),4个病灶可见肝包膜回缩(hepatic capsular retraction, HCR).以上非典型CT表现的出现在不同大小的病灶中有差别.结论非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的出现与HCH本身的病变结构特征密切相关,认识到这些非典型表现对HC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特点,探讨应用螺旋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鉴别肝内实性占位灶的价值。方法:对48 例患者CT平扫发现肝内占位病灶后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造影剂单相注射,每秒3~3.5 m l,每例50~80 m l。第一相全肝螺旋增强扫描在造影剂注入后20~25 s开始,第二相60~70 s,延迟5~15m in 对病灶所在的层面进行扫描。结果:58 个病灶平扫均为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增强后43 例(89.58% )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部致密的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静脉期扫描增强区域扩大或整个结节增强。延迟扫描病灶全部强化或绝大部分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稍高。3 例(6.26% )动脉期表现为致密强化结节影(直径< 2cm ), 门静脉期结节密度变淡,延迟扫描病变与肝脏等密度。2 例(4.16% )动脉期未见病灶强化,门静脉期病灶稍小,延迟扫描病变呈等密度灶。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表现是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区的结节状致密强化,与肝癌的鉴别之处在于延迟相病灶表现为相等或稍高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后血清铁蛋白(SF)、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变化与迟发性脑水肿的相关性及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自发性急性脑出血48例,其中并发迟发性脑水肿、未发生迟发性脑水肿各24例,分别在入院后48 h内、7d、14 d时检测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并在同期复查颅脑CT,测量并计算得出相对水肿体积,分析迟发性脑水肿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脑出血48h内,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不明显;于7d、14 d时迟发性脑水肿组显著高于无迟发性脑出血组P<O.05);48 h内,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相对水肿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O.020,P>0.05),而在ACH后14d,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5,P<0.01);14d时,NIHSS评分及相对水肿体积大小在ACH并迟发性脑水肿组明显高于ACH无迟发脑水肿组(P<0.01).结论 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选择168例生育期不孕妇女作为观察组,106例有正常生育史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Clearview单抗试剂盒和生化反应培养法分别进行宫颈分泌物标本的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检测。结果:观察组CT、UU和CT+UU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生育期女性在排除其它非感染性因素基础上发生的不孕症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感染有密切的病因学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回顾性研究肺癌脑转移瘤CT特征的表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肺癌脑转移CT特征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发现: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常多发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区,腺癌脑转移以结节状瘤灶多见,瘤旁水肿程度不一。鳞癌脑转移以环状强化多见,瘤旁水肿重,占位效应明显。对等密度无水肿转移瘤灶提示增强扫描的重要性。对肺癌单发脑转移的诊断及转移时间也进行了探讨。从多方面认识到不同的肺癌脑转移瘤有不同CT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pound Salvia pellet (CSP) in treating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CH). Methods: Control group (n=116) was given HC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treated group (n=118) given the same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CSP 10 pills through sublingual sucking/6 hrs, the efficacy was compared. Results: (1) The 3rd day after admission CT monitoring showed both the volume of hematoma and hematoma plus edema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mparison between 14th day and 28th day after admission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1). (2) The 14th day, 28th day and 3 months after admission, regarding the Chinese stroke scale (CSS),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D and modified Barthol index (Bl), the treat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1). (3) The incidence of brain-heart syndrome reduced as time went by in both groups, but 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特点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片,将其分为5型,观察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情况,根据患者12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BI),将其分为良好、轻残、中残、重残/死亡四组,并依此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探讨各型的CT改变与一年后的预后情况相关性。结果:对预后影像因素的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底节出血量≥50ml、皮质下出血≥30ml、小脑出血≥15ml、脑干出血≥5ml;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10mm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OR分别为19.011、7.071、13.58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筛选出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血肿体积、继发性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可用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发病 6h以内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应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 ,10mg/d(5mL/h) ,连用 10d改为口服尼莫地平 ,每次 30mg ,每日 3次 ,共用 1月。对照组除不用尼莫地平外 ,其他治疗同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肿、水肿吸收情况 ,以及不同时期ESS评分、Bathel指数 (BI)。③结果  2周时 ,治疗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2 .13,P <0 .0 5 ) ;血肿 +水肿体积较对照组小 ,差异有显著性 (t =2 .0 7,P <0 .0 5 )。 4周时 ,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 +水肿体积均较对照组小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5、2 .80 ,P <0 .0 1、0 .0 5 )。治疗组 1、3月ESS评分和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0 4~ 2 .81,P <0 .0 5、0 .0 1)。④结论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加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的吸收 ,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huge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epaticcavernoushemangioma (HCH)isacommonbenigndiseaseofliverandmakesup 0 4 % - 7 0 %ofallhepaticneoplasma 1 Itwastraditionallytreatedbysurgery Duringthepastdecade ,interventionaltreatmentofHCH ,speciallylargeHCH ,isoneoftheeffectivemethods Theaimofthisstudywas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