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利用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健康新西兰兔上腔静脉(SVC)内径及血流频谱进行分析,探讨其正常值范围。 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84只,经双侧锁骨上窝切面显示SVC长轴,同步连接呼吸曲线及心电图,获取SVC管腔内径及血流频谱,分析双侧SVC内径及多普勒血流频谱。 结果 经锁骨上窝SVC长轴切面获取其二维、彩色及多普勒图像成功率为100%。二维超声测量吸气末右侧SVC内径[(0.29±0.06)cm]大于左侧SVC内径[(0.20±0.04)cm,P<0.01]。频谱多普勒显示S波、D波的血流速度峰值吸气相较呼气相增高(P<0.01);VR波、AR波的血流速度峰值吸气相与呼气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经锁骨上窝长轴切面能获得较满意的SVC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图像;兔双侧SVC的内径存在差异;兔SVC的血流频谱随呼吸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腔静脉频谱多普勒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序贯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时上腔静脉多普勒频谱变化规律 ,预测疾病的演变过程。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2 2例肿瘤性SVCS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行上腔静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分析心动、呼吸周期对上腔静脉频谱的影响。结果  2 2例SVCS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阶段上腔静脉频谱形态表现为从连续性、宽带状向期相性的变化趋势 ;治疗前S波、D波峰值速度分别为 (15 4.78± 5 2 .15 )cm /s、(15 9.3 8± 46.5 6)cm /s ;治疗后S波、D波峰值速度分别为 (5 8.78± 3 3 .43 )cm /s、(3 4.96± 17.5 6)cm/s。治疗前S波、D波峰值速度在呼吸周期中的差值分别为 (2 .14± 2 .0 8)cm /s、(2 .73± 2 .68)cm /s ;治疗后其差值分别达到 (7.68±6.2 2 )cm/s、(6.3 2± 4.98)cm/s。结论 在肿瘤所致SVCS疾病演变过程中 ,上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呈规律性特征 ,体现在心动及呼吸周期中血流频谱波形及速度的动态变化 ,该变化可预示SVCS疾病过程的转归 ,便于评价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患者上腔静脉 (SVC)血流频谱形态变化 ,探讨其频谱特征。方法 :对 48例 SVCS患者和 42例健康志愿者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切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 Acuson XP/10及 Sequoia512彩色电脑声像仪 ,同步连接心电图及呼吸信号记录仪。结果 :48例 SVCS患者外压型 3 8例 ,腔内型 9例 ,其它 1例。外压型因狭窄程度不同 ,SVC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不同 ,14例外压伴轻度狭窄者 SVC频谱呈全填充状 ,但 S波、D波清晰可辨 ;19例外压伴中度狭窄者频谱呈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 ,收缩期S波、舒张期 D波难以分辨 ;5例外压伴重度狭窄及 9例腔内型者 ,血流频谱均呈低幅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频谱。外压伴轻中度狭窄、伴重度狭窄时 SVC峰值速度分别为 (198.0± 2 6.0 9) cm/s,(2 5.3 4± 19.47) cm/s(与对照组比较 P=0 .0 0 0 )。腔内型血流速度为 (16.4± 6.91) cm/s(与对照组比较 P=0 .0 0 0 )。其它 1例为 SVC术后瘢痕性狭窄 ,SVC血流速度加快。 48例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 ,SVC血流频谱峰值速度受呼吸运动影响减小。结论 :不同原因及狭窄程度的 SVCS其频谱形态及流速在心动周期及呼吸周期中表现不同 ,该特征性变化为超声诊断 SVCS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04年12月~2006年12月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的24例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先天性下腔静脉异常8例,其中:肝后段狭窄7例,中段缺如1例;癌栓4例,血栓5例,下腔静脉周围肿瘤压迫7例。超声可以较清晰地显示下腔静脉阻塞部位、范围、病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下腔静脉阻塞部位及程度作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43例经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上腔静脉先天变异的超声特点。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永存左上腔静脉35例,其中双上腔静脉3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2 例;主动脉弓后左头臂静脉8例。结论:上腔静脉先天变异有一定的超声特点,无创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兔急性肺动脉高压的上腔静脉血流速度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所致兔急性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血流速度频谱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建立肺动脉血栓栓塞所致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经右锁骨上窝切面对肺栓塞前后的上腔静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同步进行右心导管肺动脉压力测定。结果:健康新西兰兔30只,5只发生急性右心衰竭,25只成功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二维超声显示上腔静脉内径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02);频谱多普勒显示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心室收缩期向心波(S)峰值速度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r=-0.692,P=0.000);心室收缩末期离心波(Vr)峰值速度于轻度肺动脉高压时明显增高,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至重度时接近栓塞前水平(r=-0.292,P=0.157);而Vr/S值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00),较栓塞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血流频谱S波峰值速度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而Vr/S值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可能对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度近视眼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血流动力学及其在近视眼病理改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TL超9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26例高度近视眼、17例轻中度近视眼及26例正常对照眼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进行检测。结果:高度近视组、轻中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比较:OA血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CRA、PCA的收缩期(PSV)、舒张期(EDV)、平均血流速度(AV)流速均减低, CRA的阻力指数(RI)升高(P<0.05)。轻中度近视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患者CRA、PCA血流速度减低,表明视网膜及睫状血管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可能是引起其病理性眼底改变的因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研究眼底血管、高度近视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相应的临床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超声诊断科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现22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采用分段、多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超声扫查,结合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超声逐段分析并进行最后的诊断,所有病例均为计算机体层扫描静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临床其他检查所证实。结果22例下腔静脉畸形中包括左下腔静脉5例,超声表现为肾后段腹主动脉左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汇合,肾前段跨越腹主动脉前方至右侧下腔静脉。双下腔静脉3例,超声表现为肾后段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肾前段左侧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前方经右侧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部分左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患者伴有左肾静脉压迫。下腔静脉膜性梗阻3例,临床表现均为布-加综合征,超声显示肝后段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见隔膜高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肝后段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未见血流,静脉腔内见逆心性血流流入腰静脉、腰升静脉。左肾静脉畸形11例,其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9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1例,后左肾静脉汇入左髂总静脉1例,9例伴有左肾静脉压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畸形,评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可成为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窒息患儿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等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出生时间在24 h内的新生儿,根据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将其分为重度窒息组(Apgar评分0~3分)、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4~7分)和正常对照组(Apgar评分8~10分)。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第3、7、10天,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各组新生儿双侧肾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同时采样血液标本,测定血清胱抑素C(sCysC)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生后24 h内轻度及重度窒息组肾动脉PSV、EDV均不同程度降低(P均<0.05),RI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轻度窒息组PSV在出生后第3天已基本恢复正常,EDV、RI在出生后第10天已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出生后第10天PSV、EDV、RI与正常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均<0.05)。3组新生儿随日龄增加sCysC均呈下降趋势。轻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第3天sCys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第7天、第10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日龄重度窒息组患儿sCys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各组新生儿PSV、EDV与sCysC呈负相关;RI与sCysC呈正相关。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早期准确地反映窒息新生儿肾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VX2组织悬液建立肿瘤性上腔静脉梗阻(SVCO)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在无菌操作下制备VX2瘤组织悬液,实验动物为新西兰种兔15只。在超声引导下将瘤株组织悬液约0.1ml经皮注射到上腔静脉(SVC)前方,于注射后9d开始每隔2d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观察SVC周围、管腔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待其自然死亡,并立即解剖尸体,采集病变处标本。结果15只实验动物中14只于SVC旁和(或)腔内见肿瘤组织生长,其肿瘤直径4.6~80.7mm不等,肿瘤种植成功率为93.33%;肿瘤均生长于SVC前侧壁并压迫、浸润管壁,有肿瘤生长动物均形成SVCO。无一例动物因感染、排异反应等在实验中途死亡。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肿瘤组织悬液建立SVCO动物模型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发心脏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总结3例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发心脏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过程,复习相关文献。2例行术后放疗,1例行术前放疗。放射野包括病变区在内的大部分心脏,6MVX线照射,放疗剂量分别为40GY、50.4GY、40GY,结果:3例病人经治疗后心脏肿瘤均缩小,上腔静脉综合征均明显好转。1例病人存活23个月,1例存活6个月,1例已存活9个月,目前仍无瘤生存。3例病人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放射治疗能有效治疗心脏原发恶性肿瘤,缓解上腔静脉综合征,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恶性肿瘤并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系统护理后,16例症状缓解,4例未见缓解。结论对易并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肿瘤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阻塞症状并积极处理,既可缓解症状,又可延长无复发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超声特征,评价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切面观对21例SVCS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行上腔静脉及相关部位的超声检测.结果本组21例SVCS患者,包括纵隔及周围组织病变致外压型15例,上腔静脉腔内血栓5例,纵隔畸胎瘤术后致上腔静脉瘢痕性狭窄1例.外压型见上腔静脉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变细[(6.7±7.4)mm vs(11.4±2.1)mm,P<0.001],血流速度加快[(128.0±40.9)cm/s vs(50.3±8.2)cm/s,P<0.01],2例上腔静脉狭窄严重者血流速度减慢.5例腔内型SVCS均见上腔静脉腔内血栓,彩色血流信号变弱,血流速度变慢[(16.4±6.9)cm/s vs(50.3±8.2)cm/s,P<0 011.结论超声检查不但可以评价SVCs病变部位及程度,同时还能提供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I治疗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0例Graves病患者,依据治疗4个月后血清学指标分为缓解组、未愈组和甲减组.分析甲状腺体积(V)、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加速时间(SAT)与治疗4个月后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 除24 h摄碘率对其短期预后有影响外,V、PSV及RI对预后有显著提示作用(P<0.01).缓解组PSV、V与131I剂量呈正相关(r1=0.825,r2=0.697;P<0.001);SAT与131I剂量呈负相关(r=-0.489,P<0.05).结论 V、PSV、RI高的患者预后不佳;对PSV、V较高,SAT短的患者应适当加大剂量以达到完全缓解;对于PSV、V较低,SAT长的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以避免出现甲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注24h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监测12只成年日本大白兔肾缺血再灌注前、再灌注后2h、8h及24h肾主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测定上述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 max)、舒张末期速度(Vd)、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 Amax)、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前比较,再灌注2h肾主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8h肾段动脉、叶间动脉RI增高(P〈0.05);再灌注24h肾主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V max升高、RI和PI增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注24h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梗阻的肿瘤患者经股静脉置入PICC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328例,均准备接受化疗而行PICC置管,将其中置管途径为上臂贵要静脉的患者256例设为对照组;其他因上腔静脉梗阻置管途径改为股静脉的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情况、导管留置时间与置管并发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8.61%)高于对照组(79.69%),出血量评分观察(2.48±0.68)分低于对照组(3.12±0.72)分(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93.34±47.32)d,对照组为(185.33±52.4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2%)与对照组(1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安全可行,适用于上腔静脉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高压氧提高恶性上腔静脉阻塞症治疗疗效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症的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与放疗加高压氧组(联合组),其中联合组和单放组各23例。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82.6%,单放组有效率65.2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优于单放组。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恶性上腔静脉阻塞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