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 以正常饮食设立对照组. 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4 wk可见轻度脂肪变, 8 wk呈单纯性脂肪肝改变, 至12 wk肝小叶内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 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个别出现肝纤维化.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实验组大鼠4、8、12 wk肝组织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0.61±0.03, 0.78±0.03, 1.02±0.03vs 0.51±0.03, 均P <0.01), Bcl-2蛋白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 表达逐渐下降(0.39±0.01, 0.28±0.01, 0.15±0.01 vs 0.52±0.01, 均P <0.01),Bcl-2、Bax两者比率逐渐降低, 尤以12 wk降低明显.结论: 在NAFLD发生过程中, 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ax表达上调, Bcl-2表达减少, 二者表达的相对比例发生异常. 这可能是NAFLD中肝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cl-2/Bax、Fas/Fas L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及肾气丸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同时以肾气丸进行干预12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Fas、Fas L、Bcl-2、Bax、Caspase-8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8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Bcl-2、Bax、Fas、Fas L蛋白以及Caspase-8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Bcl-2/Bax比值较正常组明显的降低(P<0.05);大鼠肝组织Caspase-8蛋白表达与Fas、Fas L蛋白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07、0.804,P均<0.01);予以肾气丸干预后,Bax、Fas、Fas L蛋白的表达以及Caspase-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的降低(P<0.05),Bcl-2/Bax比值较模型组明显的增加(P<0.05),Bcl-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气丸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Fas/Fas L信号转导通路,下调Bax、Fas、Fas L、Caspase-8表达,减少肝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1)证实肝细胞凋亡的异常增多存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2)观察虫草菌丝对肝细胞凋亡异常增多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模型,同时设立正常饮食对照组,病理对照组(NASH组),虫草菌丝干预组(CS组)。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UNEL检测肝组织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Bax、Bcl-2、Caspase-3、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广泛弥漫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局部有纤维组织增生;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Bcl-2无显著变化(P〉0.05);(2)与病理对照组相比,虫草菌丝组大鼠肝组织有广泛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灶性及点状坏死,未见纤维组织增生;肝组织SOD活性高于病理对照组(P〈0.05);TUNEL法检测凋亡的肝细胞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ax、Caspase-3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1),而Bcl-2、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1)NASH时肝细胞凋亡异常增多。(2)虫草菌丝可以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减少活性氧含量,降低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和活化NF-κB P65减轻NAFLD中肝细胞凋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对延缓或阻止脂肪肝病变的进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配体(FasL),Fa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8表达或激活在细胞凋亡及NASH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MCD-)建立小鼠进展性NASH模型(实验周期分别为2、5、10d、3周和8周),并以胆碱蛋氨酸充足饮食(MCD )设立对照组。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TUNEL分析观察细胞凋亡情况;FasL、Fas及caspase-8 mRNA表达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蛋白质表达采用Western blot;caspase-3活性分析采用ApoAlert caspase-3分析试剂盒测定。结果实验组动物,实验5 d可见轻微肝细胞脂肪变性,10 d形成轻度肝脂肪变,可见炎性细胞浸润,3周形成中至重度肝脂肪变及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8周肝脂肪变、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加重并可发生肝纤维化。TUNEL分析显示,实验3周、8周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5.59%±4.87%对比5.17%±3.19%;11.29%±3.22%对比5.41%±1.54%,P<0.05)。肝组织FasL mRNA和蛋白质表达于实验10 d及3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实验组Fas mRNA表达于实验3周及8周明显上调(P<0.01),而蛋白质表达以实验8周增强明显(P<0.01)。实验组caspase-8 mRNA表达于实验3周和8周显著增高(P<0.01和P<0.05),而caspase-8活化以8周为著(P<0.05)。除5 d组外,各实验组caspase-3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细胞凋亡存在于NASH模型中,并与疾病的进展,如肝细胞炎症和肝纤维化有关,肝细胞凋亡与FasL/Fas及其下游的caspase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有关,可能为NASH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核因子B(nuclear factor κB,NF-κB)、Bcl-2在大鼠非酒精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表达,研究线粒体损伤途径在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NAFLD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8只,模型组18只,分别于6、10、14wk处死各组大鼠,6只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采用放免法测定;TUNNEL法测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NF-B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第6、10、14周大鼠肝小叶脂肪变性,门管区及周围及腺泡第10、14周大鼠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第14周大鼠出现胶原纤维生成.细胞凋亡百分数结果提示正常组在各时间段有散在凋亡阳性表现,模型组凋亡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造模组随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逐步增加,且脂肪变明显的区域阳性染色细胞较相对正常肝细胞染色深.NF-B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模型组第6、10、14周大鼠肝细胞内可见NF-B明显活化,而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随之增多.各组大鼠血浆TNF-测定模型组各组大鼠血浆TNF-α表达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且均高于同时间段正常组表达.结论:细胞凋亡是NAFLD病情进展的重要阶段,NF-κB、Bcl-2在NAFLD肝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赤芍总苷(TPG)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12.5、25、50、100、200 mg/L TPG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对照组加等量生理盐水,孵育24、48 h后MTT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25 mg/L TPG 孵育细胞48 h,收集细胞,FCM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Caspase-3、Bcl-2、Bax、Fas、Fa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TPG抑制A375细胞生长作用明显,25 mg/L TPG孵育黑色素瘤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增高,Caspase-3、Bax、Fas、FasL m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TPG可诱导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Caspase-3、Fas和FasL表达水平,下调Bcl-2,降低Bcl-2/Bax比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d、Bax和Bid表达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胆碱-蛋氨酸缺乏、高脂(high fat, 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 MCD)饮食建立小鼠NASH模型(实验组), 以胆碱-蛋氨酸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 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d、Bax和Bid蛋白表达.结果: MCD饮食喂养小鼠10 d可见轻度肝脂肪变, 3 wk形成中、重度肝脂肪变及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8 wk肝脂肪变、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加重, 或伴有轻度肝纤维化.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随肝损伤加重而进行性升高. 10 d、3 wk和8 wk实验组小鼠肝组织Bad和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和P<0.05); 造模10 d实验组小鼠Bid蛋白活化, 10 d、3 wk和8 wk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CD饮食可导致小鼠NASH, 诱发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ad、Bax和Bid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明Fas/Fas配体(FasL)系统及其主导信号转导通路在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C57BL/6J小鼠以含4%(V/V)乙醇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喂养4周,自第5周起联合微量CCl4腹腔注射至第8周,分别建立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模型.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m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Fas、FasL、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多组样本均数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应用含4%(V/V)乙醇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联合微量CCl4腹腔注射可快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凋亡数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加重而增高,并伴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对照组、酒精性肝炎组、酒精性肝纤维化组小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依次升高:Fa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0±0.05、0.61±0.10、0.76±0.03(H=12.137 P<0.05),Fa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4、0.86±0.10、0.99±0.09(F=12.758P<0.01);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0.03、0.53±0.02、1.02±0.04(F=153.260 P<0.01);caspase3mRNA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1、0.85±0.05、1.33±0.16(F=8.740,P<0.01),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0±0.03、0.69±0.06、1.02±0.10(F=90.785,P<0.01);CYP 2E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14、1.00±0.15、1.30±0.20(H=4.713,P< 0.01);各组间比较,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FasL及CYP 2E1的蛋白与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 结论 Fas/FasL系统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能是酒精性肝病中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主导因素,可进一步促进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成脂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4、8、12、16、24周处死,同期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RT-PCR分别检测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其靶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联素、抵抗素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4周肝脏可见散在性肝细胞脂肪变性,8周为单纯性脂肪性肝炎,12~24周从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伴肝纤维化.从实验第4周起,模型组大鼠肝脏SREBP-1c和FAS mRNA表达逐渐增强,至24周时分别较对照组升高5~6倍和2~2.5倍;模型组大鼠肝脏从第12周起出现脂联素和抵抗素mRNA表达,两者表达量均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相关分析显示,SREBP-1c、FAS、脂联素、抵抗素mRNA表达量均与肝脂肪变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8、0.834、0.592、0.577,P值均<0.01).结论高脂饮食NAFLD大鼠肝脏SREBP-1c、FAS、脂联素、抵抗素等成脂基因表达增强,提示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可能部分具有脂肪细胞的特征,即发生了成脂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NP30 10 μg/次,连续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49、64、108、112天处死,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Fas、FasL和c-Fos的表达,原位分子杂交检测Bax与Fas mRNA.结果虫卵肉芽肿细胞均表达Bax、Fas、FasL和c-Fos蛋白,其中实验组Bax和FasL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as和c-Fos蛋白表达在第64天和第112天低于对照组,其余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表达.实验组Bax和fas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死亡受体Fas和FasL途径启动了NP30诱导肉芽肿细胞凋亡的信号,NP30通过凋亡相关基因Bax和c-Fos表达增强来诱导肉芽肿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蛋白Fas/FasL、Bcl-2/Bax在Graves病(GD)和桥本氏病(H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外科手术切取的GD及HT病人甲状腺组织标本,颈部手术时取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标本Fas/FasL、Bcl-2/Bax的表达和分布状况。结果(1)Fas/FasL在GD和HT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2)在G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Bcl-2及Bax表达明显高于HT组及正常对照组,以Bcl-2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同组Bax(P<0.01),而在HT,Bcl-2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GD与HT相比较,GD甲状腺滤泡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Fas,Bcl-2抗原表达均强于HT,但其浸润淋巴细胞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同组甲状腺滤泡细胞(均P<0.05)。结论Fas/FasL高表达和Bcl-2的低表达可能引起HT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凋亡。在GD,Fas、Bax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被高表达Bcl-2对抗,从而致甲状腺体积增大、功能亢进。此外,Bcl-2与Bax表达强度的比值对于凋亡的调控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SIRT3/FXO1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细胞损伤和肝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和大黄素组给予高脂饮食构建NASH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黄素组分别给予10、20、40 mg/kg大黄素灌胃。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反应和球状样变化及NASH活动度积分(NAS),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AST、ALT、TNF-α、IL-6、SIRT3、FXO1 mRNA、蛋白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各剂量组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升高,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各剂量组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降低,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着大黄素各剂量组给药剂量的增加,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逐渐降低,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0.05)。结论大黄素能促进SIRT3、FXO1 mRNA、蛋白的表达,降低肝脏细胞炎性反应,减少肝细胞凋亡,进而减轻NASH大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P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1-01—2012-12期间收治的16例NAFLD患者(NAFLD组)及15例有轻度肝功能异常但肝穿病理检查正常者(对照组)的肝穿标本;对2组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了解其脂肪肝活动度评分,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肝组织中aP2蛋白的表达定位,以及RT-PCR检测aP2基因的表达;对2组以上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NAFLD组患者的脂肪变程度达到1~3级,肝小叶内炎症1~3级,肝细胞气球样变达0~1级,肝纤维化评分0~2。NAFLD组活动度评分5.3±1.25,对照组为0。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NAFLD组绿色荧光标记的aP2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内,并且与红色荧光标记的白蛋白位置重叠;对照组肝脏中无aP2表达。RTPCR显示NAFLD组肝脏组织aP2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了约3.3倍。[结论]在NAFLD时,肝细胞可以表达脂肪细胞特征性蛋白,即发生了成脂性改变,此改变与肝脏的炎症反应相关,可能参与了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细胞脂肪变、小叶内和汇管区炎症、肝细胞损伤(如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凋亡)以及纤维化等病变的不同组合。儿童NAFLD的肝脏组织学改变与成人有所不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是诊断NAFLD的金标准,可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本文主要介绍NAFLD肝组织活动性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国际通用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及其介导的凋亡途径在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酒精混合液喂养);模型组又分为4、8、12、16周4个时相点(各8只);采集标本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对肝脏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评分及肝组织中GRP78、SREBP1-c、Caspase-3蛋白表达及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8周时肝组织中GRP78、SREBP1-c、Caspase-3蛋白表达开始升高,于16周时达最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GRP78、SREBP1-c、Caspase-3等相关调控因子介导的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和凋亡反应途径参与了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并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脂联素受体(AdipoR)mRNA的表达.方法 喂养高脂饲料建立NAFLD大鼠模型,分别于2、4、8、12周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并取肝组织测肝指数(肝湿重/体重),以RT-PCR法检测肝脏AdipoR1和AdipoR2 mRNA的表达,肝组织冰冻切片苏丹Ⅲ脂肪染色、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常规染色和Masson三色纤维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2、4、8、12周肝脏AdipoR1 mRNA表达逐步上升,AdipoR2 mRNA表达逐步下降,两者分别于4周、2周开始显著差异于对照组(P均<0.01).模型组肝脏AdipoR2表达与肝指数(r=-0.431,P=0.006)、纤维化评分(r=-0.353,P=0.025)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AFLD大鼠肝脏AdipoR1 mRNA表达增加,AdipoR2 mRNA表达减少,提示肝脏AdipoR表达异常可能参与NAFL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软坚解毒(YHRJ)方对荷H22615小鼠肝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Bcl-2、Bax、P53、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组为NS组(正常对照组)、DDP组(顺铂组)、YHRJ等效剂量组、YHRJ高剂量组、YHRJ等效剂量+DDP组、YHRJ高剂量+DDP组,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RT-PCR等方法对用药后的荷H22615小鼠肝癌细胞凋亡主要相关基因Fas、FasL、Bcl-2、Bax、P53、NF-κB蛋白与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NS组比较,各加药组均能增高Fas、Bax基因蛋白表达(均P0.01),均能降低NF-κB蛋白表达(P0.05或P0.01)及降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P0.01)。与NS组比较,YHRJ等效剂量+DDP组能明显降低FasL基因蛋白表达(P0.01)。与DDP组比较,中药组及中药含DDP组能明显降低FasL及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均P0.01)。与DDP组比较,YHRJ等效剂量组、YHRJ高剂量组、YHRJ高剂量+DDP组能降低NF-κB蛋白表达(均P0.01)。与DDP组比较,YHRJ高剂量组及中药含DDP组明显增高Bax基因蛋白表达(均P0.01)。与NS组与DDP组比较,中药组及中药含DDP组能明显降低Bcl-2基因蛋白表达(P0.05或P0.01)。原位杂交检测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NS组及DDP组比较,YHRJ等效剂量组及中药含DDP组明显降低NF-κB mRNA表达(均P0.01)。RT-PCR检测Bax、Bcl-2 mRNA表达结果:与NS组及DDP组比较,YHRJ等效剂量组能明显增高Bax基因mRNA表达(均P0.001)。与NS组比较,各加药组能明显降低Bcl-2 mRNA表达(P0.05或P0.001);与DDP组比较,YHRJ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Bcl-2 mRNA表达(P=0.01)。结论:YHRJ方能够提高荷H22615小鼠肝癌细胞凋亡促进基因Fas、Bax表达,减低细胞凋亡抑制基因FasL、Bcl-2表达,降低细胞凋亡保护基因突变型P53蛋白与NF-κB基因表达,这些作用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及激动素对它们的影响,初步探讨激动素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CCl4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0.1%激动素溶液0.5ml/100g·d-1,背部皮下注射,治疗12周,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激动素治疗组.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激动素治疗组.Bcl-2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细胞浆和肝窦呈低水平表达,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分布广泛,主要表达在汇管区、纤维间隔、肝窦和肝细胞膜、中央静脉和肝细胞浆,表达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ax在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呈低水平表达,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主要表达在肝细胞浆、肝窦、纤维间隔和肝细胞膜中,表达的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基因的表达.激动素治疗组大鼠肝组织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Bax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模型组,Bcl-2/Bax比值无明显差异;激动素对纤维间隔Bax的表达无明显作用,但能降低Bcl-2的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结论肝纤维化时Bcl-2和Bax表达加强,激动素可促进纤维间隔中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可能是激动素抗肝纤维化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凋亡蛋白Fas、FasL、Bax、Bcl-2、BcL-XL、Bcl-2α等的表达与线粒体的改变。方法 慢性肝炎72例、肝炎后肝硬化29例,以上患者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和抑凋亡蛋白Bcl-2、Bcl-XL、Bcl-2α等的表达,并对其中15例肝组织着重观察了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促凋亡蛋白与抑凋亡蛋白相比,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前者最高达94.4%,明显高于后者的最高值61.1%,两组Fas、FasL的表达程度以( )、( )为主,未见差别;但慢性肝炎组Bax( )表达多达16例(22.2%)、肝硬化组未见( )表达者。提示慢性肝炎组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而肝硬化组的凋亡相对不活跃。凋亡肝细胞的线粒体普遍存在明显的改变,包括线粒体嵴的扩张,外膜破裂、基质外漏等。结论 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凋亡激活途径很可能偏重以线粒体途径为主,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实验将探讨腹主动脉缩窄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Fas Ligand, 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揭示二者与心力衰竭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左室代偿性肥厚组(简称肥厚组)及手术心衰组.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发生心衰的大鼠和同期仅左室肥厚而未发生心衰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以免疫组化ABC显色法分别检测Fas与FasL蛋白水平变化,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从而探讨心肌组织中Fas基因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心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假手术组心肌中仅有少许心肌细胞凋亡,实施手术的代偿性肥厚组与心衰组大鼠均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但心衰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经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左室肥厚而未发生心衰的大鼠其心肌组织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但Fas配体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发生心衰的大鼠其心肌组织Fas及Fas配体蛋白阳性染色指数明显高于肥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和肥厚组相比较,心衰组心肌组织Fas基因的mRNA表达也上调(P<0.05).结论实验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Fas基因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及FasL蛋白表达均增加,心肌细胞出现凋亡可能是心脏由代偿性心肌肥厚向心衰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机制,心肌组织Fas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这一改变有关,并可能是其促进因素;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系统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