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可调激光器是DWDM光网络系统的理想光源,同时可以用作光分组交换网络结构器件、接入网波长路由器等。本文介绍了可调激光器的技术特点及在光网络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2.
光交换系统是波长路由、中心数据传输中的核心部分,目前光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实现高速、多端口数和大容量光交换。采用 AWG(阵列波导光栅)的波长路由技术结合高速波长可调激光器,是实现大规模光交换系统中纳秒级开关时间的最有效的技术方案。文章分别从 AWGR(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的周期性、串联、并联以及串并联等4个方面,对不同的架构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最近,日本浜松光电子公司报道一种使用方便的小型光参量振荡型波长可调激光装置X 2852。以前的波长可调激光器有染料激光器、温度调谐式光参量振荡器和紫翠宝石激光器等,这些激光装置的缺点是体积庞大,使用不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技术,它通过用高增益光栅或棱镜调谐可使激光器同时以两种或更多种波长运转。这是通过在激光器内插入小角度的光楔,以形成两个独立的腔而实现的。输出波长的相对强度由光楔的位置决定。转动光楔就可调出新的波长。两种输出波长的差频不受激活介质特性的限制,因为不同的激活介质可同时采用。这种光禊技术被用于氮激光器泵浦的染料激光器中,对于这种激光器在非线性光学实验中的用途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在对光交换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光网络中的关键器件,声光可调滤波器及光缓存器作了详细介绍,最后对光交换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可调谐激光器技术及其在DWDM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容量、长距离DWDM传输系统及动态波长交换DWDM光网络对保护方式、波长分配、波长备份成本的要求,使可调谐激光器变得十分重要。讨论了常用可调谐激光器的技术原理和水平,概要说明了可调谐激光器的市场前景,介绍了可调谐激光器在DWDM系统中的部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可调谐激光器是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波分复用、时分复用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也是光测试和快速波长交换等系统的重要光源,有着重要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波长可调谐分布反馈(DFB)激光器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传输的容量呈几何式增长,对密集波分复用(DWDM)网络系统的管理和调度灵活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波长可调模块可以满足网络管理灵活的要求,在波分复用(WDM)系统和5G网络中将会有广泛应用。而作为模块内的核心元件,可调激光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一种可调激光器和硅光调制器芯片混合集成封装技术,利用一种胶合标准具的设计进行波长控制,节省了半导体制冷器,减小了封装尺寸。其制作的可调激光器件能满足ITU-96通道的波长输出,且满足100 G BASE-LR4国际标准的工作眼图要求。  相似文献   

9.
VCSEL技术及其在光互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s)是并行光互连、高速光交换系统中最合适的光源。它具有易耦合、易封装和测试的优点。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可以较为方便地制作二维激光器阵列。基于VCSEL阵列的光电混合集成及并行光互连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VCSEL基本结构及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并对VCSEL在光互连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低成本的光功率可调的稳定调制光源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调节激光器的驱动电流控制调制光源的光功率变化,配以不同的固定衰减器,可以实现调制光源光功率在-40dB~0 dB范围内的连续可调.测试结果表明,该调制光源光功率可以连续可调并且光功率输出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光突发交换拥有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两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未来光网络的一种有希望的实现形式,本文对wDM光突发交换网络的实现做了简要的介绍,主要从wDM光突发交换网络的生存性出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ntraditional approach of contention resolution 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OPS). The most stri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ed switch architecture are: (1) Contention resolution is achieved by a combined sharing of Fiber Delay-Lines (FDLs) and Tunable 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ers (TOWCs); (2) FDLs are arranged in non-degenerate form, i.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delay lines; (3) TOWCs just can perform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partial continuous wavelength channels, i.e., sparse wavelength conversion. The concrete configurations of FDLs and TOWC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under non-bursty and bursty traffic scenarios.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or a prefixed packet loss probability constraint, e.g., 10-6, the developed architecture provides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in OPS design. That is, combined sharing of FDLs and TOWCs can, effectively, obtain a good tradeoff between the switch size and the cost, and TOWCs which are achieved in sparse form can also decrease the implementing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13.
光突发交换(OB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光交换技术.OBS结合了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点,比电路交换更加灵活,而与光分组交换相比又提供了光层的统计复用能力且易于实现.OBS能提供高吞吐量、高带宽利用率和低时延,使其成为下一代城域网的有力竞争者.文章采用M/G/1排队模型,在限定条件下对不同优先级的突发包在OBS环网中的传输延迟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突发包在OBS环网中所经历的时延.  相似文献   

14.
光互联网络的典型特征是高速宽带、灵活可控、资源高效利用。光突发交换(OBS)结合了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将成为下一代光互联网的一种典型的核心支撑技术。文章分析和讨论了OBS网络增强型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控制面技术、多粒度光交换技术,以及光网络节点结构模型、波长资源预留与调度机制、竞争解决机制、OBS网络故障监测技术等关键技术;还分析和讨论了下一代光互联网络的光虚拟专用网(OVPN)关键技术问题。文章指出为了增强目前光网络在资源分配、服务发现、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缺乏与上层IP网络的协同支持,需要对网络控制面体系结构、流量工程和业务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核心网中的光分组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光分组交换提出的原因。介绍了光分组交换节点的组成,给出了与光分组交换相关的使用技术的进展情况,最后对光分组交换的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反馈式光分组交换节点的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现有反馈式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反馈式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即SMOP-TWC交换结构.最后,本文使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对SMOP-TWC交换结构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是MPLS技术向光网络发展的产物。描述GMPLS和MPLS控制平台的区别,介绍引用GMPLS协议作为控制平面的OBS网络。提出的网络结构是在OBS的突发控制包中用通用标签代替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地址,并使用GMPLS协议栈对路由协议、信令功能以及链路管理协议进行增强和扩展以便更好地支持OBS网络。  相似文献   

18.
核心网中的光分组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分组交换(OPS)是光交换技术的长远发展目标,其研究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主要介绍OPS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使能技术的进展情况,最后对OPS的前景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首先概述通信网的发展进程。接着介绍全光的分组交换网。再说明其相关的光信号处理和光波长转换技术。最后简单介绍同步光时分多路应用。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buffer architecture for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is proposed. The utilization of fiber delay lines and corresponding switch component can be improved obviously; moreover, service differentiating can be achieved effectively. Result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acket delivery ratio is enhanced and the average packet delay is decreased; comparing to the output buffer architecture, the number of optical fiber delay lines of our proposed buffer architecture is reduced, and the complexity is relatively lo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