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研究组60例,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2周,并于入院时和服药2周后分别测量患者GMP140、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指标;对照组为入院体检健康者56例,同样测以上四项指标并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GMP140、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四项指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于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2周后,其各项指标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人。所有数据经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具有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的作用,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经过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C反应蛋白及SNOB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SNO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SNO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采用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显著,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脂、凝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施金婵  张豪  宋昌军 《贵州医药》2023,(12):1873-1874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运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者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服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出对照组(P<0.05)。服药后,研究组IL-6、TNF-α、IL-18、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服药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效果更为理想,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同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前列地尔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1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86例,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滴,1次/d;两组同时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75mg口服,1次/d,20d为1个疗程。于治疗开始时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监测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邱锦华 《抗感染药学》2019,16(9):1639-1641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片及其依达拉奉注射液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及时给予基础治疗即降压降血糖、颅内压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值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值和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值、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片及依达拉奉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7.
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各组均静脉滴注,qd,连续治疗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临床疗效,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4天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小板活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艳 《黑龙江医药》2010,23(6):967-96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38例,另38例接受单纯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和65.8%(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是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急诊内科接受诊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5):1033-103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双嘧达莫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氯吡格雷和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GMP140、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GMP140、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与双嘧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其疗效果优于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但与双嘧达莫联用后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阿司匹林抵抗或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渝蓉 《中国药房》2012,(20):1854-1855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中药组疗效相近(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刘斌  张强  张晋霞  李世英 《中国药房》2006,17(6):449-450
目的:观察悦安欣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除均给予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加用悦安欣注射液20ml,对照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10ml,1次/d,疗程均为3wk。比较2组疗效及头颅CT改变情况,并观察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4%、86.7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头颅病灶缩小或密度减低率分别为63.89%、42.42%(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悦安欣能改善脑供血、血脂代谢,降低全血粘度,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结明  江海润 《安徽医药》2008,12(10):959-96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n=28)和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好的药物,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1月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纤溶酶,100 U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速度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 L/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SV)、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沉(ESR)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轻度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重度患者同组的总有效率(P0.05)。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ADL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的NIHSS、ADL评分均较同程度患者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的NIHSS、ADL评分均较同程度患者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BV、LBV、HCT、FIB、SV、PAR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BV、HCT、FIB、SV、ESR、PAR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动性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参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田参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田参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94.8%,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田参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与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孙立强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1):2091-2094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缓慢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 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8%、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74例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切血浆黏度、低切血黏度、血浆还原比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降低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指标与神经功能指标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与2周时的脑血流指标分别好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指标则低于对照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脑血供及神经受损的情况。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脑血供及神经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剂量人血白蛋白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住院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20%人血白蛋白50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78%、8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人血白蛋白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明显升高Barthel指数,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