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微创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4月,共完成小切口剖胸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56例。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28例、室间隔缺损22例、肺动脉狭窄4例、单心房2例。合并畸形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果手术顺利,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0月~52月。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5.2±12.6)m 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2±1.1)h,术后引流量(4.2±1.6)m l/kg。结论小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经验。方法 :对 1996年 6月至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10 2例 ,行右外侧第 4肋间小切口畸形矫治术。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CPB)平均 (6 0 7±33 2 )min (15min~ 16 8min) ,心肌阻断时间 (31 9± 2 4 3)min (3min~ 117min) ,手术后住院天数 (8 6± 6 3)d(4d~15d)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具有创伤少、出血小、斑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 ,美观 ,效果好于胸部正中切口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体外循环下正中剖胸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比较 ,做出对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的评价。 方法 对经右外侧切口 10 2例和正中切口 116例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的结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经右外侧切口组患者无死亡 ,正中切口组患者死亡率为 0 .9%;术后平均胸液量经右外侧切口组为 (135 .8± 97.8)ml,正中切口组为 (380 .7± 88.97)ml (P <0 .0 1)。 结论 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安全、有效 ,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 ,防止手术发生鸡胸 ,美观效果好于胸部正中切口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方法 ]经右胸外侧第 4肋间进胸 ,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 12例 ,其中修补房间隔缺损 2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法洛氏四联征 4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1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1例法洛氏四联征病例在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症 ,3例出现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在房间隔缺损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出现气胸 ,再次做胸腔闭式引流 .[结论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法可替代正中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法 ,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不破坏胸廓连续性及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 ,属于微创外科手术 ,值得推广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矫治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路径 ,在心脏跳动下行 2 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正术 1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4例 ,女 2 6例 ,年龄 3~ 4 0岁。结果 手术顺利 ,所有患者随访 2~ 2 0月 ,均健在 ,无术后并发症。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体外循环 (32 5 0± 18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2 0 0± 1 2 0 )h ;对照组患者体外循环 (6 8 5 0±17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4 2 0± 1 10 )h。结论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矫治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有效、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矫治先天性心脏"左侧"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矫治心脏"左侧"畸形88例,年龄为8个月~31岁,平均(4.6±1.1)岁。动脉导管未闭14例、肺动脉口狭窄49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25例,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膜周部或肌部室间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31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矫治心内畸形。记录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全组无死亡。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口狭窄矫治术后,1例心脏复跳后右室流出道切口出血,二次停跳止血成功。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室间隔缺损上缘残余分流口直径2 mm。所有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诊2~5 a,平均(4.3±0.4)a,生长发育及活动量正常;肺动脉口轻度狭窄5例,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0例;动脉导管闭合术后及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能顺利矫治先天性心脏"左侧"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结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1例 ,男 3 8例 ,女 2 3例 ,年龄 2 .5~ 2 7岁 ,平均 ( 7.1± 4.8)岁 ,体质量 11~ 71kg ,平均 ( 2 2 .0± 11.6)kg。肺动脉压中度增高 10例。手术在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 ,皮肤切口沿右侧第 5肋间长 5~ 8cm ,经第 3或第 4肋间入胸 ,距右膈神经前 2 .0cm纵向切开心包 ,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切开右心房 ,经三尖瓣显露和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6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皮肤切口长 ( 6.9± 0 .9)cm。体外循环时间 ( 5 7.4±2 1.8)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 3 6.2± 14 .8)min ,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 ( 8.5± 5 .8)h ,ICU时间 ( 3 3 .6± 16.9)h ,术后住院 ( 8.2± 1.9)d。术后胸腔引流量 ( 2 0 6.1± 15 0 .7)ml。 5 2例 ( 85 % )未输库血。术后随访 3个月至 4年 ,心功能较术前改善 ,残余分流 2例。结论 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技术修补室间隔缺损 ,微创美观 ,安全可靠 ,手术操作简单 ,库血用量小 ,疗效满意。可经三尖瓣修补的室间隔缺损均可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8.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修补房室间隔缺损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4例房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进行矫治,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PAPVC)者扩大房缺,并用补片将引流到右房的右肺静脉隔到左心房,2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行瓣叶交界处切开,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气栓、低心排血综合征等并发症。2例手术中分别损伤右房后壁及右下肺静脉,1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1例出现心律紊乱。结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意义,但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应建立在安全、精确的心脏畸形纠治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美观、损伤小的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开胸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 14例 ,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病种包括 :房间隔缺损 (ASD) 5例、室间隔缺损 (VSD) 4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2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例。其中房缺 (ASD) 5例、室缺 (VSD) 3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均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完成手术 ,室缺 (VSD) 1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 2例则在低温心脏停跳下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 ,术中及术后均无合并症发生 ,术后无明显疼痛。皮肤切口长度 9.5± 3.5cm ,胸骨纵切口长度 10 .8± 3.6cm ,皮肤切口 /胸骨长度系数为 0 .72± 0 .15 ,显露主动脉 2 .7± 0 .7cm ,显露肺动脉 1.3±0 .5cm。术中心脏停跳者心肌阻断 8~ 72min ,平均 2 3.6min ,体外循环时间 2 7~ 10 8min ,平均 4 8.5min。术后胸液引流量 6 0~ 35 0ml,平均 14 0± 5 0ml,术后住院 6~ 14d ,平均 8.5d。全组切口均甲级愈合 ,无胸骨畸形 ,胸锁关  相似文献   

10.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心内手术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心内手术的经验。方法对比分析2002年5月—2006年3月经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5例(右胸外侧小切口组)与同期常规正中切口78例(胸正中切口组)病历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二组患者手术顺利,无重大并发症及手术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呼吸时间等与同期正中切口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胸腔引流量(230.0±58.3)ml vs(310.0±110.0)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4±0.62)d vs(9.3±0.91)d,右胸外侧小切口组均显著低于胸正中切口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此手术切口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隐蔽、出血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精神及骨性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