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心电监护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电监护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通过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种心律失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尤其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护士是心电监护的直接操作者和观察者,除了要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熟练地操作心电监护仪。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影响心电监护的质量,导致不真实的结果。如何为监护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测电极位置、合适的振幅,排除人为、仪器等干扰因素,提高心电监护的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将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探讨如下。1电极位置对心电波形的影响心电监护过程中心电示波各…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程凌  郭劝民 《护理与康复》2007,6(3):173-174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对405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连续72 h以上心电监护.结果 并发心律失常80例,其中≥60岁老年患者并发心律失常56例;术后24 h内发生心律失常53例.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与年龄、术后时间有关;有效的给氧、止痛,持续心电监护等能及时发现和减少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1 心电监测心律失常是心脏出现严重的电活动异常 ,常导致心脏性猝死。对猝然摔倒的患者或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为避免延误 ,对需要除颤的患者可采用“除颤电极板作为心电监护电极”的方法进行心电监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肌严重缺血患者来说 ,最大危险是在出现症状后第 1小时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 ,此期间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心电监测。2 心律失常的识别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对心律失常的评价。高级生命支持 ( ACLS)时 ,由于急救人员仅注意到心脏的异常节律 ,而忽略患者的其它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月441例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70岁)、长期吸烟、术前心电图不正常、全肺切除是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着重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充足氧供、减轻疼痛和有效排痰。  相似文献   

5.
床边心电监护可以对患儿心电活动进行连续的监测 ,以准确地评估患儿当时的生理状态。由于小儿对自身症状的自述能力较差 ,所以 ,心电监护对重症患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电监护的内容、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1 心电监护的主要内容1.1 观察有无早搏发生。早搏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临床上引起早搏的因素有感染、心脏疾患、缺氧窒息、呼吸道梗阻、肺部实变、麻醉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些良性室早可诱发室颤 ,所以 ,当室早≥5次 /min时应立即采取措施。1.2 观察有无心动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并结构其护理要点。方法和结果:165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通过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34例,发生率为20.61%,73.53%心律失常发生在手术后3天内。结论 术前心血在管合并症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基础,缺氧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因素;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心理因素等亦与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护理要求熟悉监护仪性能及操作,掌握各类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月441例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70岁)、长期吸烟、术前心电图不正常、全肺切除是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着重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充足氧供、减轻疼痛和有效排痰。  相似文献   

8.
赵秀娟 《天津护理》2002,10(2):63-64
通过对601例心脏病患者采用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技术进行临床观察,并使患者在监护过程中得到正确的医疗护理指导,说明该技术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源性晕厥等有可靠的观察效果,将心电监护从院内扩大到院外及社区,而且记录器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并发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做好严密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机[1]。研究[2]显示,心电监护仪的无效报警率很高,达到73%,严重干扰了护士对报警的敏感性,所以,在心电监护过程中排除各种干扰、提高报警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3]认为,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对护士的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心电监护已成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所必需的监护手段,心电监护动态、持续的监测患者的心电生理、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先兆,给予及时积极的抢救,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008年5月至2010年l1月我院收治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本文将其心电监护及临床护理的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ICU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04/2007—12我院胸部肿瘤术后入住ICU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的979例患者,其中发生心律失常293例,现就其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住院早、后期心律失常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5 3例AMI患者 ,住院早期连续心电监护 ;住院后期动态心电图监测 ;平均随访 1年。分析比较住院早、后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住院早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住院后期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虽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但住院后期复杂室上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住院早期 (P <0 .0 5 )。多部位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及Holter记录有ST段压低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AMI后复杂心律失常与AMI的不同时期及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心性猝死至今仍是医学界面临的最大挑战。据统计,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若能得到即刻有效的救治,其中1/3患者有希望获得生存。故临床亟需一种能对严重性心电改变如心肌缺血、坏死、恶性心律失常及时作出诊断,并指导现场救治的医疗仪器。CardGuard(英文原意为磁卡哨兵)心电监护电话传输/接收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最大可能缩短医生、患者之间距离的急救方式,已先后在以色列、美国、加拿大和苏联运转,目前,国内也有多所医院开始使用。1原理及方法CardGuard心电监护电话传输/接收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微机为基础的心电传输/接收和心电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急诊抢救室心电监护干扰与房颤的鉴别方法和体会,包括心电监护时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干扰很难与房颤鉴别,护士应加强培训,除了要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熟练地操作心电监护仪.认为为监护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测电极位置、合适的振幅,排除人为、仪器等干扰因素,正确识别各种干扰的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减少人为失误,提高监护质量,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汪玲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1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4例均系住院患者,临床经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确诊,均经单纯西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是指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一般来说是在睡眠状态下,这是患者比较担忧的问题。担心心脏骤停而引起猝死。为减少其忧虑,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配合心理护理,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我科采用全天24小时心电监护的方法对20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严重心律失常的监护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向新 《新医学》2000,31(6):368-369
1 引 言严重心律失常是危重急症,处理稍有不当可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心律失常的诊治取得了很大进展[1],本文从急诊的角度谈谈严重心律失常监护与治疗上的一些措施和经验。2 监护措施2.1 心电的监护应选择P波比较清楚的导联作为心电监护导联。因为P波存在与否及其形态、出现规律、与QRS波群的关系等,在分析心律失常时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监护可达到以下目的:① 动态观察病人的心律变化,为心律失常的及时诊治提供临床资料,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如猝死),可直接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抢救;② 随时掌握与评估抗心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高原地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因素,加强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监测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了我院1991年2月~1996年11月间132例资料完整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电监护。结果 发现心律失常105例,发生率79.5%,其中窦性心动过速98例,占93.3%,而致死性心律失常罕见。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手术当日和术后1~4天内。结论 高原地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可能是手术破坏了胸腔的完整性,使患者肺的通气能力受到损害,导致低氧血症,高原地区缺氧及高原患者的心肺功能代偿能力低下和术前ECG异常有关。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42例,发生率为65.74%。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占39.44%,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猝死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花 《护理研究》2005,19(8):1617-1617
心脏性猝死主要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所致。包括致死性快速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是心内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发生猝死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多发性,因而,心肺复苏不易成功。即使复苏好转后也常再发生危象。心电监护技术可为心肺复苏提供有效的病情资料,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确切依据。因此,心电监护和正确及时的护理为巩固复苏的成果,防止心脏再次停跳,最终脱离危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临床实践也对监护和护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现将猝死心肺复苏后的监护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