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李静  耿桂玲  李志红  杜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88-2089
目的:探讨消毒管理方法对控制全麻气管插管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对1396例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进行调查和分析,抽样全麻气管插管器械作生物学监测,比较消毒方法改进前后医院感染率。结果:面罩、螺纹管、咽喉镜、呼吸气囊、氧气流量表、钠石灰罐及氧气管道的消毒方法改进前后医院感染率由原来的9.97%降为0.37%。结论:对全麻插管器械消毒方法进行改进,可有效降低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气管插管术后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笔者对2003年实施全麻气管插管的134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10例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原因,探讨感染防控管理。方法:收集2013年5~7月间我院胰腺癌手术行气管插管全麻术临床病例资料32例,回顾性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一系列相关资料,查找导致感染相关因素。结果:麻醉操作过程管理、肺部基础疾病合理处置、落实手卫生管理等是感染控制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结论:重视临床工作细节,全面制定有效感染防控措施,是医院感染防控中的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漯河市中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220例,根据术后有无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86例)和无感染组(134例),对患者各暴露因子行疾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延迟>3 h、拔管指征不完全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可能与插管过深、操作不熟练、拔管时机选择不正确、指征不明确有关,因此,麻醉及术中各项操作均需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进行,以降低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方法 对2D05年1月一2009年12月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按调查表格进行登记.结果 调查手术患者2914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485例,肺部感染95例感染率19.59%;插管时间<24h感染率5.38%,>24h感染率41.67名;痰培养革兰阴性菌64株,占57.65%,革兰阳性菌32株,占28.83%,真菌15株,占13.52%.结论 插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机械通气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机械通气,严格消毒灭菌隔离管理,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在小儿气管插管术后的应用与体会青海省儿童医院外科杨增秀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是本科近年来预防和治疗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儿,咽喉部损伤、喉头水肿、呼吸道、肺部感染采取的手段之一,疗效满意。由于气管插管时咽喉镜、气管导管及吸痰管对上呼吸道粘膜的...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革  何少茹 《广东医学》1995,16(10):664-666
为了解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合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在47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随机抽取33例患儿,收集42份气管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细菌和真菌的感染率达59.5%,铜绿脓杆菌占48%。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脑卒中患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40例重症脑卒中患医院感染患病因素。结果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最常见,与留置导尿管、胃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合理治疗,加强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减少侵入性装置的应用,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刘兵  李辉 《华夏医学》2001,14(4):537-538
气管插管术在急重患者的抢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患者正常的呼吸道防御粘膜被破坏 ,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现就我院 1999~ 2 0 0 0年气管插管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9~ 2 0 0 0年本院危重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共计 5 3例 ,其中男 31例 ,女 2 2例。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 1994年卫生部《医院感染培训教材》[1 ]。1.3 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标准 参照 1992年卫生部《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见》[2 ]。1.4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分组资料比较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查 ,对气管插管、抗…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7):935-937
目的:探讨麻醉相关因素对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及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在临床中预防效果,以期为其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取拟气管插管全麻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43例,以2015年1月为限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以前患者(398例),分析其麻醉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因素感染率,对差异≤0.001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定麻醉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对策。观察组为2015年1月以后患者(445例),对其应用预防措施,观察应用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麻醉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时间>3h、喉镜消毒剂消毒方式、多次过滤器、盲探插管、经口插管、插管偏深及拔管时间延迟均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时间、喉镜消毒方式、插管途径、插管深度及时间均是麻醉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针对多因素分析结果制定预防措施,并应用于观察组,观察组感染率仅为仅为1.80%,低于对照组7.79%(P<0.05)。结论:麻醉相关因素与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直接相关,通过插管前、插管中及插管后饮食、环境、操作等进行综合预防,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46677例住院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次率分别为1.12%、1.39%;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高,其次为泌尿道;危险因素以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为最多。结论预防气管切开、呼吸机管道、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感染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65例心脏手术病人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1998年我科共实施心脏手术65例,由于术中行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及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反复吸痰等,均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但是,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除4例死于非呼吸系统并发症外,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感染。1 临床资料11 资料:本组65例中男34,女31,最小年龄3岁,最大65岁。先天性室间隔缺损39例,房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冠状动脉搭桥1例,瓣膜置换4例,其它6例。65例中应用体外循环59例,非体外循环6例。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十全麻,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82-1484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RICU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RICU收治住院患者1347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4.60%,按照临床病情分级程度进行调整,病情调整后的调整感染率为2.28%。在单因素分析中,分别计算每一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CI,发现临床病情分级,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糖尿病、多发伤、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与医院感染关系较为密切。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病情分级、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是其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死亡病例87例,总病死率为6.46%。在62例医院感染的病例中,死亡11例,病死率17.74%,非医院感染患者1285例,死亡76例,病死率5.91%,感染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χ2=10.85,P=0.001),此类患者病情危重也将会影响其死亡。调整年龄性别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感染者的死亡风险仍然是非感染者的1.87倍。结论:感染者的死亡风险较非感染者高。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糖尿病、多发伤、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与医院感染关系较为密切。临床病情分级、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是其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气管导管润滑剂的改进与临床应用高峰,张志春,乌力(包头市第七医院)气管内插管全麻,导管前端常规涂用润滑剂,是插管全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此润滑剂的配制,在减少麻醉并发症方面,未能引起重视,为预防气管内插管引起咽喉部之并发症,我们改进新的配方,经...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并留置导管或经喉插管是呼吸道梗阻、麻醉、内窥镜检查及喉部手术的重要措施,因而导管所致的感染可能成为气管置管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院感染中的常见问题。现就我院气管导管感染与管理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4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9例。最小年龄10个月,最大65岁。气管切开置管38例,经喉气管插管86例,感染38例,感染率306%。1.2置管时间与感染:置管6小时以内86例,感染8例,占93%;置管3天以内18例,感染13例;5天以内12例,感染10例,8天以内3例,感染2例;15天以内2例,感染2例;…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歆  冯伟 《医学文选》2003,22(5):628-630
目的 了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的方法。方法 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运用呼吸机治疗的6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69例病人中48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占69.57%。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G^-)菌,占79.05%,其中首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占36.59%;第二位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真菌,占14.63%。结论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以G^-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美芬  陆青  罗方舟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96-2398
急诊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之一,作为医院收治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窗口科室,救治时间紧迫,采用诸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侵人性操作多,易导致菌群移位。休克、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ICU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抢救失败的原因之一。现根据我院近年ICU室病人监测,对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1肺部感染1.1原因分析(1)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破坏了患者上呼吸道的生理平衡,失去了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病原菌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气管切开术后造成的细菌感染发生率为96.3%[2]。由于气管切开或插管造成了黏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易引起呼吸道炎症,使呼吸…  相似文献   

19.
全麻肺隔离技术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支气管插管术实施肺隔离后与肺部感染关系,预防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择期肺叶切除术病人381例,将支气管插管与气管插管分为两组。Ⅰ组病人214例:常规全麻诱导双腔导管插管后,单肺通气控制呼吸,作为分析组;Ⅱ组病人167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双肺通气控制呼吸,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麻醉前45.93%伴有同侧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肺部X线征炎症明显好转、血象正常。并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患者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调查发现肺叶切除术病人16例发生肺部感染,Ⅰ组与Ⅱ组病人分别是3例、13例。占同期全麻气管、支气管插管分别是1.40%和7.78%;从感染患者痰液中检出的致病菌143.75%,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为最多,这3种菌占非发酵菌的91.30%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分离菌。而且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高达100%。对头孢三代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40%~95%,高耐用药率与下呼吸道感染率成正比。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且多重耐药。结论:调查发现引起气管与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有肺隔离比无肺隔离明显减少,说明对侧肺可引起交叉感染。细菌耐药性,使其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实施肺隔离技术,对预防肺部感染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张红李成立武超英(日照市人民医院,276800)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救治呼吸道阻塞患者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关键性的治疗手段,但也常常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