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四海之腧治疗中风恢复期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四海之腧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针刺四海之腧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海之腧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把120例中风后足内翻的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60例和对照组(Bobath疗法)60例。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病人的下肢痉挛程度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结论: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纠正足内翻,进而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足太阳经筋燔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筋局部阳性反应点经筋燔刺法进行治疗,传统针刺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火针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对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MAS)、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时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 P﹤0.05);且治疗组在4周时的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燔刺法联合传统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缓解足内翻,纠正下肢不良姿势,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浮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3.33%,观察组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下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下肢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改善中风偏瘫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加分期针刺治疗,根据Brunnstrom分期法、Fugl-meyer(FMA)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90天后评定并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得到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双钱  林定艺  金永喜 《新中医》2022,54(10):180-18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痉挛程度、步态、下肢运动功能,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P<0.05)。治疗后,2组足内翻角度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Tinetti量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足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Tinetti量表、FMA-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皮肤瘙痒及晕针各1例,对照组出现患肢肿胀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中药熏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步态及下肢运动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另用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拮抗肌运动点+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足下垂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中风后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行电针拮抗剂运动点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1-2级比例为85.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两组踝关节内翻角度均增大,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下腔功能评分升高,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runnstrom下肢分期中5-6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2级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inetti步态评分均升高,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运动点+康复训练能够改善中风后足下垂患者踝关节内翻角度,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步态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的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足内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Tinetti步态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以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足内翻角度低于治疗前,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量表评级、Brunnstrom下肢分期评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患侧足内翻角度,减轻其踝部周围肌肉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4,(7):899-900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在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定患者入组时、入组后1、3、6个月时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明显。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易化区取穴针刺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法并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Rood易化区针刺取穴法,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用Fugl-Meyer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Fugl-Meyer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易化区取穴针刺法能有效促进偏瘫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缓解痉挛,使运动模式正常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针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足临泣穴,结合阴跷脉之照海穴,对照组选用常规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以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以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ADL)为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足内翻、恢复下肢功能活动及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腧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较常规针刺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下肢功能及足内翻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对照组为6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运动功能积分、足内翻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期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用分期综合疗法治疗。结果:经过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分级评定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评定,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天,通过中风后足内翻症状积分和Fugl - Meyer下肢功能量表评定,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足内翻...  相似文献   

16.
经筋刺法对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5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上、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可以改善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吴威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21-32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与MOTOmed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单纯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取穴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四神聪)联合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及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后,2组Fugl-Meyer、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联合MOTOmed训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疗效颇佳,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毫针透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和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法:5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较前减少,Fugl-Meyer 评分较前有所增加(均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Ashworth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Fugl - Meyer评分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毫针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是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更佳的方法,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肢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行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0d后评定比较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患者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且见效快。结论张力平衡针法结合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