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内燃机》2021,(3)
为了满足非道路国三排放标准,在某非道路国二柴油机基础上,采用增压中冷+高压共轨的技术路线,开发非道路国三柴油机。通过对样机进行内部EGR、喷油器、增压器的选型匹配,喷油正时、轨压等参数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柴油机的配置和标定MAP。结果表明,不用内部EGR,采用增压中冷和共轨技术,柴油机能够满足非道路国三排放标准,同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自主开发的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以经济性作为优化目标,以排放物的量值低于排放法规所限定的量值为约束条件,利用离线稳态优化标定方法,对控制参数如轨压、喷油提前角等的MAP进行了优化标定;研究了轨压、喷油提前角等参数对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控制参数优化,在全工况下,该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下降约为6%。  相似文献   

3.
某型大功率柴油机的排放值不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的要求,为此,对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燃烧系统、增压系统和后处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匹配。优化喷油策略,使柴油机的PM、CO和HC排放降低到非道路国四限值以下;安装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以降低NOx排放。标定试验结果表明,升级后的柴油机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一台国Ⅲ柴油机上进行了基于EGR的满足国Ⅳ排放的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在基于VGT的EGR系统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燃烧室参数、EGR率和喷油参数等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确定了最终的国Ⅳ燃烧系统优化方案。研究表明,降低压缩比并对燃烧室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明显改善NOx和烟度之间的折衷;在该EGR系统上的某些工况下出现了NOx和烟度随着喷油定时的推迟而同时降低的趋势;通过综合优化,气体排放已达到国Ⅳ标准,碳烟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十三工况加权油耗率略有降低。但采用该EGR方案会使压气机压比上升,压气机效率略有降低。该燃烧系统可在降低对后处理器要求的情况下满足国Ⅳ标准。  相似文献   

5.
《内燃机》2017,(3)
结合某直列三缸,直喷式,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非道路八工况排放试验,研究不同轨压和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NO_x排放和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NO_x排放量随着轨压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而升高。烟度随着轨压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而降低。合理选择轨压和喷油提前角能够有效地降低NO_x排放和颗粒,柴油机能够满足非道路国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电控柴油机油耗和NOx随喷油提前角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电控柴油机参数标定的局部优化和整体优化方法,找出一组使柴油机满足排放法规中NOx排放且油耗最低的供油提前角。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CZ480Q型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燃烧室形状、喷油系统参数、后处理措施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探讨小缸径直喷式柴油机满足欧Ⅱ排放法规的技术对策;最终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改善了柴油机的燃烧过程,降低了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排放指标均低于欧Ⅱ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8.
对某型高速柴油机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方案,分析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柴油机缸内燃烧的影响,借助Fire软件对燃烧室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缸内燃烧温度、燃油当量比分布等,设计满足高混合速率的凸台燃烧室,以优化共轨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结合台架标定试验,对共轨系统燃油喷射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柴油机所有工况的喷油规律、喷油压力、喷...  相似文献   

9.
S1100柴油机满足非道路国Ⅲ排放要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1100小功率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从机内和机外净化两方面对其进行排放控制方案优化并试验.机内净化从油、气混合和燃烧的"数量、时间、空间"关系分析,给出低排放燃烧过程的技术路线,通过进/排气道流道结构的优化提高气道的流量系数,增加进气量,增大过量空气系数使燃烧完善;通过供油提前角改变控制NOx排放值,通过燃烧室形状结构设计、控制压缩余隙等减少无效燃烧空间和优化喷油嘴喷油油束在燃烧室的空间分布,改善空间油、气混合均匀性,实现快速燃烧.优化燃烧过程使柴油机性能改善、排放减少,柴油机初次排放试验结果已低于国Ⅲ排放标准限值.用安装氧化催化器(DOC)的一体式净化消声器,进一步降低CO、HC和PM排放,整机的CO、HC+NOx和PM排放试验结果分别为0.38、5.63和0.41,g/(k W·h),所占第三阶段对应排放限值分数分别为6.91%,、75.07%,和68.33%,,使用有效寿命期内有较大的劣化余量,S1100柴油机能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燃油和空气的混合决定的.而燃油的喷雾特性则对混合过程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喷雾特性是山喷嘴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而获得。本文对电子控制蓄压式高压喷油系统的喷嘴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使该系统能与柴油机燃烧室有较好的匹配,从而使柴油机获得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车用柴油机上引用缩口低排放型燃烧室后,燃烧系统向直喷化发展。为了掌握和定量地评价这种新型燃烧室的结构及其内部气流特点,引入了涡流强度保持性的概念。并利用商用软件FIRE对这种新型直喷式燃烧室内气流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规律进行数值计算,结合MATLAB软件计算燃烧室内的瞬态涡流强度保持性大小,由此分析不同燃烧室结构参数对燃烧室内气流特性及其涡流强度保持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台架试验分析这种燃烧室内的不同涡流强度保持性与喷射系统参数和进气涡流等参数匹配时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低排放缩口型燃烧室结构参数的优化,可有效地组织和控制燃烧室内气流分布规律及其强度,而且对于这种燃烧室结构存在着最佳的喷射位置和进气涡流强度,使得在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可有效地改善柴油机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长城汽车研发的一款高性能"2.0VGT"柴油发动机燃烧系统的设计优化过程,通过模拟计算发动机整个工作过程,对进排气系统和进气道形状、气流运动形式、喷油器喷雾特性、燃烧室形状进行多方案优化选型。研究不同工况下,喷油规律(次数、喷油间隔、每次喷油量、喷油时刻)、喷油器特性(喷孔数量、喷孔直径、喷油压力、喷油锥角)的喷雾特性(油滴细化程度、贯穿度)对发动机性能、排放和油耗的影响规律。并对发动机实现国Ⅴ排放要求,对所需要的喷油系统特性及燃烧室形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非道路涡轮增压柴油机高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非道路柴油机高海拔条件下功率下降、经济性及排放性能恶化、高速增压器超速等问题,利用柴油机高原环境模拟台架试验结合一维仿真研究了0~4 000m海拔环境下增压器运行特性、柴油机综合性能参数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机理。针对柴油机的变海拔性能恢复目标,通过对增压系统进行参数计算和选配,提出一种带有废气旁通阀的两级涡轮增压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变海拔条件下,非道路柴油机各性能参数呈现非线性变化,在转速800~2 800r/min全负荷工况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变化梯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浴盆形"趋势。在0~2 000m海拔环境下,柴油机转矩降幅达4.3%,有效燃油消耗率降幅达6%。随着海拔升高,中冷前温度与涡前温度逐渐升高,增压压力与涡前压力逐渐降低,CO、全碳氢和NO_x排放升高。匹配两级增压系统后,对比原机4 000m海拔运行工况,柴油机功率平均升高14.9%,有效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11.8%,实现了非道路柴油机的高海拔性能恢复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为改进喷油嘴喷孔夹角与燃烧室形状间的匹配而提出的一种喷孔夹角设计与计算方法。通过在R100系列柴油机上的试验,证实了采用优化设计的喷油嘴能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排气烟度。为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与喷油嘴的合理匹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对直喷式柴油机性能改进和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号直喷柴油机,建立了该柴油机中单缸完整燃烧室及气道三维模型,使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软件CONVERGE对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正丁醇掺混比例对柴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掺混比例的提高,峰值缸压、滞燃期和燃烧速度均呈递增趋势,碳烟及CO排放量逐渐减少,NO_x排放量小幅增加。为了进一步改善缸内燃烧情况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对正丁醇掺混时喷油策略、燃烧室几何形状的综合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混时多次喷油及采用合适的燃烧室模型可以有效改善掺混后缸内油气混合情况,增加缸内湍动能强度,进一步降低碳烟排放量。与纯柴油工况对比,掺混并采用多次喷油策略后碳烟排放明显下降,且通过掺混能够有效简化喷油策略,但弱化了燃烧室形状对碳烟排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产生可燃生物制气,作为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双燃料发动机由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改装,生物制气通入发动机进气管,在进气过程中吸入气缸。在油滴蒸发准维燃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单区模型和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建立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NOx生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供油提前角提前,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NOx排放量增加;引燃柴油量减小时,NOx排放量减小。  相似文献   

17.
船用中速柴油机性能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燃油系统电控化改造后4190ZLC-2船用中速柴油机的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开展了燃油系统多参数优化试验;利用AVL FIRE软件对试验得到的经济性最优匹配参数下的柴油机高压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对燃烧室内三位流场的分析,提供进一步提高喷油压力和修改燃烧室形状的方案;再利用仿真计算得到喷油压力进一步提高后较优的燃烧室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压力提高后,柴油机总体性能提高;为适应喷油压力的提高,燃烧室的深度和开口直径分别应该减小和增加,但燃烧室的深度太浅会造成燃烧不完全,导致油耗率上升。研究结果为该柴油机的燃烧系统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use of JP-8 aviation fuel as a full substitute for diesel fuel in a Ricardo E-6 high-speed naturally-aspirated four-stroke experimental engine having a swirl combustion chamber. The study covers a wide range of engine load and speed operating conditions, comprising measurements of cylinder pressure diagrams, high-pressure fuel pipe pressures, exhaust gas temperatures, fuel consumptions, exhaust smokiness and exhaust gas emissions (nitrogen oxides, unburned hydrocarbons and carbon monoxide). Processing of the measurements provides important performance parameters such as maximum combustion pressure, dynamic injection timing, ignition delay, combustion irregularity and knocking tendenc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easured performance and exhaust emission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for engine operation with JP-8 fuel, against baseline engine operation using diesel fuel.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xhaust emission levels are not much different for operation with the two fuels. On the contrary, operation with JP-8 fuel increases combustion pressures, combustion intensity and irregularity. This is caused mainly by high pressure fluctuations present in the fuel injection system due to the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JP-8 fuel (compared to diesel fuel), which totally change the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s. Retardation of the static injection timing is one means of improving this situation, while using the same fuel injection equipment.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80缸径单缸柴油机直喷燃烧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80缸径直喷式单缸柴油机燃烧系统中的燃烧室、进气道、喷油泵、喷油器以及高压油管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案,并通过试验说明该燃烧系统具有燃油耗低、低温起动性能好、排放性能优的特点,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尽管有关柴油机新型燃烧方式,比如HCCI(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HCCI),PCCI(Premixed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PCCI),LTC(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LTC)等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新型燃烧方式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还存在较多的技术难题.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燃烧方式还将会是柴油机的主要燃烧方式.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在改善燃油经济性的同时需要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所以对影响油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参数进行优化和匹配是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关键.本文叙述了燃烧室形状、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以及喷油策略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重点总结了近年来提高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新思路,可以为柴油机的优化设计和燃烧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