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滦河口外泥沙岛是我国重要的泥沙岛群,开展准确的泥沙岛的动态变化监测,对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遥感监测是开展大范围泥沙岛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手段。文章利用2008—2013年6个不同时相环境卫星影像开展了滦河口外泥沙岛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对不同时相的滦河口外泥沙岛的数量、面积和岸线长度进行了统计,并开展了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6年间,8个泥沙岛岛体因围填海消失;打网岗、石臼坨两海岛由于受基于岛体开展的围填海工程影响,海岛面积明显增大;4个海岛岛体因围填海,面积明显减少;9个海岛岛体虽然受水动力影响,但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近20a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5年和2005年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对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减少了2 048 km2,占研究区内1985年农用地总面积的31.4%;(2)研究区内共围填海370 km2,其中粤东、粤西和...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其海岛的开发利用现状和重大战略使命,并提出海岛功能总体布局、功能分类导向和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岛大多数以岛群形式集中分布,目前有居民海岛和部分无居民海岛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且存在发展差异大、保护力度不够、综合效益较低和战略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宁波舟山一体化建设、浙沪自贸区建设、国际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窗口建设等重大战略使命,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岛功能总体布局为“一城、两翼,两区”的发展新格局,同时分别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岛、港口物流服务岛、临港工业制造岛、对外开放合作岛、海洋旅游服务岛、海洋绿色渔业岛和海洋生态保护岛;在主要海岛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未来舟山群岛新区应依法管控海岛开发、优化海岛空间规划、完善海岛生态保护、健全岛际交通链接、升级海岛防灾减灾和增强海岛整体智控。  相似文献   

4.
滦河口外泥沙岛是我国重要的泥沙岛群,开展准确的泥沙岛的动态变化监测,对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遥感监测是开展大范围泥沙岛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手段。文章利用2008-2013年6个不同时相环境卫星影像开展了滦河口外泥沙岛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对不同时相的滦河口外泥沙岛的数量、面积和岸线长度进行了统计,并开展了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6年间,8个泥沙岛岛体因围填海消失;打网岗、石臼坨两海岛由于受基于岛体开展的围填海工程影响,海岛面积明显增大;4个海岛岛体因围填海,面积明显减少;9个海岛岛体虽然受水动力影响,但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海岛进行风险评价是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区域,应用专家调查问卷法,对舟山群岛规划建设中的综合利用岛、滨海旅游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现代渔业岛、海洋生态岛等不同主体功能岛群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源及其危害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接受问卷调查的专家普遍认为,舟山群岛名列前十位的生态风险源主要有台风和风暴潮、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赤潮暴发、滑坡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淡水资源短缺、过度捕捞、沙石及岛礁采挖、生物入侵、工业三废排放;按照各类主体功能岛群面临的各种生态风险源的综合潜在危害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海洋生态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综合利用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在逐一分析各类主体功能岛群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分类风险管控重点以提高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完善公共防灾基础设施以加强防范共性生态风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海岛进行风险评价是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区域,应用专家调查问卷法,对舟山群岛规划建设中的综合利用岛、滨海旅游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现代渔业岛、海洋生态岛等不同主体功能岛群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源及其危害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接受问卷调查的专家普遍认为,舟山群岛名列前十位的生态风险源主要有台风和风暴潮、储运的石油及其制品燃烧爆炸、装卸运输产生的石油泄漏、赤潮暴发、滑坡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淡水资源短缺、过度捕捞、沙石及岛礁采挖、生物入侵、工业三废排放;按照各类主体功能岛群面临的各种生态风险源的综合潜在危害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海洋生态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综合利用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在逐一分析各类主体功能岛群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分类风险管控重点以提高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完善公共防灾基础设施以加强防范共性生态风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围填海工程是人类利用、开发海洋的重要方式,但是频繁开展的人类围填海活动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淇澳岛附近水域为研究区域,调查该水域围填海前后环境因子与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从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在围填海前后种类及多样性的变化入手,研究从2010—2014年淇澳岛水域南部半潮礁围填海工程对当地水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填海工程对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及富营养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并降低了当地水域生物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种类较围填海之前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5、1985、1995、2005和2015年5期Landsat影像对烟台芝罘湾海岸线40年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围填海活动进行开发强度评价和潜力预测,结果表明,(1)40年间,芝罘湾岸线以向海方向运动为主,岸线长度增加13.09 km,湾顶部岸线变化强烈,海湾面积以大约0.19 km2/a的速度持续缩小;(2)岸线类型已由最初自然岸线为主转变为以人工岸线占绝对优势,其中,港口、码头类型岸线长度增速为0.52km/a,是引起岸线向海变化的主要岸线类型;(3)沿岸开发活动长期以围填海为主导,利用强度持续增强。至2015年,芝罘湾围填海可利用面积约为2.57 km2,照目前的开发速度,预计大约15~16 a后到达围填海潜力极限,节约、集约用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协调海岛开发利用需求与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做好广西海岛开发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本研究将单个海岛及周边海域作为一个整体,在宏观尺度上,以海洋生态红线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广西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围填需求,研究划定填海红线。经综合研究分析得到,近期可能有围填需求的海岛共128个,其中北海市6个,防城港市55个,钦州市67个。填海红线海岛共163个,其中禁止填海海岛152个,限制填海海岛11个,163个海岛中海洋保护区内海岛4个,重要滨海旅游区海岛16个,特殊保护海岛4个,重要河口区海岛107个,红树林区海岛32个。本研究可为海岛管理部门提供审批决策依据,为海岛的有序、科学、合理开发保驾护航。但对于单个海岛周边具体海域的围填海适宜性,还需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康敏  沈永明 《海洋科学》2016,40(9):85-94
为探究盐城市围填海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选取1984~2015年Landsat 4/5/7/8影像数据,利用景观指数计算方法,对盐城市新增围填海的面积、强度、聚集度和质心等4个方面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984~2015年,盐城市新增和侵蚀破坏围填海面积分别为95 182.71 ha和1 970.45 ha,且随时间变化围填海侵蚀破坏区不断向南扩张。1984~2015年,围填海利用类型经历了从已围待利用地为主到盐养用地为主的演变过程。(2)1984~2015年的3个时间段内港池蓄水围填海强度指数均较小,最大围填海强度指数仅为0.19 ha/km。建设填海造地、已围待利用地和盐养用地的围填海强度指数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最大围填海强度指数分别为2.15,27.53和77.33 ha/km。农业填海造地的围填海强度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围填海强度指数为18.51 ha/km;(3)1984~2015年,盐城市围填海各类型的聚集度指数均较高,平均聚集度指数高达96.98。盐城市围填海质心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说明盐城市围填海开发的重点区域逐渐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11.
舟山群岛海域潮能丰富,近年来大面积的围垦工程影响了邻近海域的潮流结构与潮能分布特征。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选取1984年、2010年、2019年三个代表年份,探讨围垦工程影响下舟山群岛海域潮流结构与潮能分布的时空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984年至2010年间围垦面积相对不大,且较为分散,主要改变外海进入杭州湾各通道的潮能分配,对能量耗散的影响较小。2010年至2019年间的围垦工程缩窄了潮汐通道,流速增大使得螺头水道及邻近水道的潮能增加,近底流速增大与较强湍流涡旋的产生,使得围垦工程周边海域能量耗散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滨海滩涂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遥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先利用阈值分割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解译人工岸线,再定位滩涂开发利用区并对其土地利用进行分类识别,然后通过人工岸线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揭示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采用2002—2018年五个时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滩涂开发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潮位影响,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滩涂开发利用特征。截至2018年,滨海新区人工岸线由2002年的146.22 km增加至315.69 km,增加了115.9%;累计围填海350.76 km~2,为滨海新区增加了15.5%的土地资源;滩涂开发利用区新增的建设用地面积为63.43 km~2,超过滨海新区新增建筑面积的20%;陆地区域未利用土地面积仅3.58 km~2,而滩涂开发区内尚未利用的土地为228.05 km~2,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时间上,滩涂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步,2006—2014年扩展速度最快,此后明显回落,主要集中于2006—2014年;在空间上则以天津港与南港工业区附近为主。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我国围填海的存量资源得到高效可持续利用是当今围填海研究的热门课题,生态修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陆海统筹的理念,以福建可门工业园区为例,针对围填海造成的"占用滨海湿地、护岸硬质化、破坏海岛、海洋生物资源损失、排放污水、生境破碎"等生态环境问题,引入了"生态流"的概念,并且因地制宜,从"构建山海通廊、...  相似文献   

14.
金塘大桥跨越灰鳖洋,连接金塘岛沥港镇与宁波镇海新泓口,全长18.5 km,为舟山连岛工程的主体.该大桥工程所在海域潮汐为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历年最大潮差为3.67 m,多年平均潮差为1.91 m;潮流呈往复流特征,且基本平行于峡道走向.金塘大桥水域东侧微冲,西侧微淤,深泓摆幅较小,深槽稳定.在海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桥轴线的优化,由实体定床与动床模型探讨了建桥对水动力的影响.数学模型选用2002年3月和11月实测水文测验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物理模型选取中值粒径为0.2 mm的塑料沙作为动床试验的模型沙,选用2002年11月实测水文测验资料对定床模型进行验证,选用2002年11月和2003年4月两次水下地形资料对动床模型进行河床冲淤验证,验证精度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表明,以推荐的方案建桥对桥位近区的潮位、流速与潮量的影响均较小.建桥后,下游高潮位有所抬高,上游高潮位有所降低;上游低潮位有所抬高,下游低潮位略有降低.由于桥墩的阻水作用,使该桥所在海域海流流速整体上略有减小,减小量一般在5%以内;桥墩间因海流集中使流速有所增加.建桥使主航道航深有所增加,桥位近区与远区分别冲刷0.6~0.8 m和0.1~0.2 m;西航道桥轴线近区冲刷0.4~0.5 m,远区淤积0.1~0.2 m.建桥对甬江口、金塘锚地、七里屿锚地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北仑港区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10年来,中国海岸带围填海活动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发展态势。围填海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针对围填海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别从水动力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围填海改变了海洋的自然几何属性(原始岸线、地形地貌、海湾面积),引起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潮汐系统和海湾水交换能力),进而影响了海湾的环境容量;围填海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水动力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加速富营养化进程,恶化水质,增加生态灾害风险。目前,围填海后的生态修复策略主要有增加生物量、建设自然保护区、退陆还海3种方式;而生态补偿策略则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境面积的大小为线性关系”,通过对其经济价值的量化后进行生态补偿与实施相关政策。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参数逐步纳入实际管理,并在线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纳入一些非线性的理念,使生态补偿机制更为合理化;而我国对于围填海生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及科学理论在管理政策中的实际应用仍亟待提高。整体而言,全面、准确地评估围填海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叶翔  王爱军  马牧  方建勇 《海洋科学》2016,40(1):94-100
由于滨海湿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环境,人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滨海湿地的丧失与生态退化。滨海湿地位于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总结泉州湾滨海湿地水动力、地貌、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分析围填海、养殖、污染物排放及人工生态工程等对滨海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泉州湾滨海湿地面积减小,输水及输沙的路径和方式发生变化,湿地环境质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减少。为了实现泉州湾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对策:(1)加强围海造地的科学管理,提倡新的围海造地方式;(2)开展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特色湿地公园;(3)挖掘海洋文化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本研究揭示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为开展滨海湿地研究、整治与修复,为制定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无居民海岛是舟山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为促进舟山市无居民海岛的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舟山市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无居民海岛分类保护原则,基于国家权益类、自然保护区类、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其他重要保护类、限制开发类和保留类的单岛功能定位分别制定管理方案,基于旅游娱乐用岛等9种用岛...  相似文献   

18.
崎头洋附近群岛水域泥沙特征及悬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舟山群岛南部崎头洋附近海域的悬沙与底沙特征,建立该水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底沙及悬沙的粒径分布和潮流的运动路径对该海域的悬沙来源做进一步分析.指出崎头洋附近群岛海域的悬沙除部分来源于潮汐动力作用下的底沙起动再悬浮之外,主要是杭州湾附近灰鳖洋水域的泥沙在潮汐动力作用下经群岛西北方向水道进入群岛内部水域的,进而在潮动力作用下经由东南方向水道进入东海及象山港附近水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湿地、河口、海湾、海岛等重要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对海洋生态的保护修复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文章基于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的特征,结合海域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修复现状,探索辽宁省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修复重点及对策建议,截至2017年,累计整治修复岸线长度约140km,整治修复海域面积超过50km~2。辽宁省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近岸局部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湿地、滩涂面积有缩减趋势;河口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海湾生态功能退化;海岛生态环境失衡。辽宁省应重点开展海湾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滨海湿地、岸滩、岛礁等整治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20.
研究海岛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于认识陆地和海岛景观差异,促进海岛区域土地资源有序利用,保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1995、2005、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舟山群岛20 a间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并对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舟山群岛水域、城市、农村景观面积不断增加,其余景观类型面积不断减少,景观格局破碎化、复杂化和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下降后上升,净增加37.66×107元,除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和水文调节价值总体趋势为增加外,其余服务功能价值均呈减少趋势;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和低值区不断增加而0.5×107~1.5×107元区域小幅减少。(3)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与景观类型斑块复杂程度和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景观的聚合度和蔓延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