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2.
出血中风是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其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现代医学暂无有效治疗方法。郭建文教授基于全国名中医陈绍宏教授的中风核心病机论,综合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出血中风的核心病机为"虚-瘀-毒"。即元气亏虚,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化生诸邪,聚而为毒,腑实不通,毒损脑络,血溢脉外,其中元气亏虚为发病根本,毒损脑络发为发病的最终发病机制,血瘀是发病核心环节,腑实为常候。治疗上应以复元醒脑、破血逐瘀、通腑解毒为法。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时,因病毒的侵袭心肌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改变,病毒的侵袭及其引起的免疫损伤贯穿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始终。这一现象符合中医温病学中毒蕴日久、痰瘀互结、正气虚羸的认识。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要素可概括为虚、毒、痰、瘀4个方面:气阴亏虚、毒邪内侵入心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关键;毒蕴心经、伤阴耗气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机演变的基础;痰瘀互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机转归。虚、毒、痰、瘀相互促进,互为影响,使本病虚实夹杂,病重难愈。治疗时分清虚、毒、痰、瘀在病毒性心肌炎各病程的主次,以培其气阴亏虚之本,分解其胶结之邪。  相似文献   

4.
膝骨关节炎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因素相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但其具体发病机制未明。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发展,但缺乏规范、统一的辨证分型名称,相关治法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结合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发病特点,本文提出膝骨关节炎存在"虚、瘀、毒"病机特点。因脾、肝、肾脏腑虚损,不能对膝关节进行正常的濡养,则肌肉不充,筋骨不坚,髓海失养,髓枯骨痿,发为本病,即"因虚致痹";因气血亏虚,瘀血内生,痰湿内聚,以及跌打损伤,或长期慢性劳伤,即"因瘀致痹";又可因风、寒、湿等外毒侵袭,以及因机体正气不足,内毒即生,内外之邪毒,痹着筋骨,即"因毒致痹"。同时,膝骨关节炎中"虚、瘀、毒"三者又可相互影响,如因脏腑虚损,瘀血内生,感毒加剧,即"因虚、毒致瘀";或因机体正气不足,瘀血内阻,内毒即生,即"因虚、瘀致毒";又可因内、外毒,筋骨痹阻,导致脾、肝、肾气虚损,即"因毒、瘀致虚"。因此,"虚、瘀、毒"三者紧密关联,共同存在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在对膝骨关节炎进行中医病机阐述、临床选方用药、预后康复时,应掌握"虚、瘀、毒"病机特点,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虚、痰、瘀、毒"是心悸发病的重要因素,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尚与"胸痹"、"心痛"等有所关联。历代医家多认为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及体内痰瘀蕴蓄日久所化之毒为标,治疗当以扶正补虚、温阳化痰、益气活血、标本兼治之法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具备"毒邪"致病的共同特征,"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基于"毒、瘀、虚"病因病机理论,治疗主张分期治疗:疾病进展期治以凉血解毒化瘀,疾病恢复期治以清泄余邪、活血柔肝、调理肝脾、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7.
肝癌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多为肝脾两虚、外来邪毒、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湿热内蕴等。临床上肝癌患者多见肝郁脾虚,肝郁内伤所致气机郁滞进而产生瘀、痰等邪毒。此外,外来邪气积聚体内,瘀久成毒,"痰浊、瘀血、邪毒"留滞又促进郁结,郁滞不解加重脾虚,最后导致"虚、郁、滞"三者互结,恶性循环。因此,如何从"虚、郁、滞"为切入点,阐明肝癌的中医发病机理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分析肝癌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认为正气内虚为肝癌发病之本,气郁不畅、邪毒留滞为肝癌的促病之源,阐述了"虚-郁-滞"病机在肝癌发病中的"发病之本"与"促病之源"的关系,将肝癌的病机化繁为简,为肝癌的辨治提供可行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中医文献中凡提及“积聚”,基本归因正虚伴随痰、瘀、毒,认为恶性肿瘤始于机体虚损,正虚邪干,因邪致虚,渐致正虚邪实,其基本病机为“正虚”与“邪毒”两方面不断抗争的过程[1]。中药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随着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类中药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攻邪法从痰、瘀、毒论治成为共识。在具体治疗方面,应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优势,根据不同痰、瘀、毒的致病特点,以“病”概括肿瘤的病理因素夹杂与脏腑亏虚的基本特点,用“证”分类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差异,灵活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法,增加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是老年人的常见危重病,病死率高。本文主要对其中医学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候,虚、毒、痰、瘀贯穿始终。其中"虚"为发病基础,"毒"是重要发病因素,"痰"、"瘀"为重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MODSE的发生是"痰"、"毒"、"瘀"、"虚"4种致病因素交互错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认为毒、痰、瘀、虚为其病因病机,是其病理基础。所谓毒,乃指湿热毒邪,邪传由经入络,蕴结于肝络脉,毒邪伤络,因瘀生痰,因毒生痰,并因毒、痰、瘀处于肝络脉,相互衍生转化,使致气血皆伤,络脉空虚成虚,演成因虚致瘀,络中气血阴阳不足,则肝体失养,延久肝体枯萎变硬。从中看出,内伤杂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2位。中医认为:胃癌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因虚得病,因虚致实;以全身正气亏虚为本,局部湿毒瘀痰互结成积为标。目前,现代医家不仅在临床上创新了理论认识,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从实验两微观方面证实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从湿毒瘀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缺血性眼病的病机特点,基于中医学络病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缺血性眼病的发生是一个由气及血的渐进过程,气滞或气虚是缺血性眼病的发病基础,目络瘀阻是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在目络瘀阻病机演变过程中,"虚、瘀、毒、水(湿)"四种病理因素互相影响,气滞络瘀、络虚生瘀、瘀久酿毒、毒邪伤络、饮生阻络、痰瘀互结,目络瘀阻贯穿全过程,最终导致络损神伤。  相似文献   

14.
贾英杰教授将前列腺癌归为时代病,认为"虚、毒、瘀、湿"是其病机核心,其中"毒"是诱因,"虚"是内因,"瘀"和"湿"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四者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贯穿病程始末;治疗上以"扶正解毒,祛瘀利湿"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5.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脾胃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发病之本;胃络瘀阻是CAG致病的关键条件;毒损络脉是CAG发展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本病的表现较为符合络病发病的特点,通过络病理论可以更好地阐明CAG的病机特点,更加深入了解CAG的病机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基于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了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是"目络瘀阻"。"虚、瘀、毒、水"是缺血性眼病"目络瘀阻"病机演变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表现为络虚生瘀、瘀而生毒、毒邪伤络、饮生阻络、痰瘀互结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正虚是缺血性眼病内在的发病基础,目络挛急是发病的始动因素,目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本病的发病较为符合络病由气及血及络的发病规律。因此,依据缺血性眼病目络瘀阻病机特点,确立了"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创立了5个通络方剂。现将缺血性眼病的中医病机和治疗总结如下,对丰富其内涵、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名老中医袁占盈从医45年,对于糖尿病足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确切。他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不离"虚""瘀"二字,"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瘀"有血瘀、湿瘀、痰瘀、热瘀、毒瘀,其总的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痹阻,并依此制定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治疗大法,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该治法符合袁老师重视病机辨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临床常见致病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过程相对复杂.中医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名称,归属于中医"中风""眩晕""偏枯"等范畴.课题组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该病为本虚标实证,病因病机与虚、瘀、痰、毒等致病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病因不外乎内因素体不足和外因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导致机体虚弱而引起.其病程历经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两个阶段,并通过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有利于该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