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土伏火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之为证,或为实火,或为虚火,治以苦寒直折,补益去火,此之常也,然临床中时常遇火证治以常法而不效或效而甚微,辨证应用补土伏火法治疗疑难杂证,每取良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于志强教授从"火"论治口腔溃疡的经验.于教授将本病病因病机统概为实火型和虚火型两大类,擅长从"火"论治口腔溃疡,主张"实以祛邪为主,兼治其本;虚以扶正为先,再驱其邪".实火治宜清热泻火,临证选用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虚火治宜滋阴降火,方选甘露饮或三才封髓丹化裁,在临床中收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刘完素与朱丹溪火热证治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娟  申莉鑫 《河南中医》2008,28(11):23-24
刘氏所言之火热主要为外感六淫所致,即"六气化火","阳气怫郁";而朱氏所言之火主要为内伤火热,即火起于旺,"气有余便是火","诸火自由内作".从治疗上看,刘氏着重于祛邪,并宣、清、通同用,结合养阴疗法,四法之中又强调宣散怫热郁结而热自降,故用"辛甘热药微加佐之";朱氏则强调"阴虚火旺难治",对于邪火亢盛而阴精不足者,用补阴而火自降的治法,同时惯用降火之剂,尤善用知母、黄柏,以治火不离保护阴精为宗旨,大力提倡滋阴降火之法.朱氏的火热证治是对刘氏火热证治的发挥,补充了刘氏在内伤火热证治认识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龙雷之火”再探及临床证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雷之火"的认识可以总结为寄寓于肝肾的相火,而以肾中之火为主,其病因病机可以从阴阳学说及脏腑学说来分析,临床证治每用桂附引火归元之法,如虚火上炎型可用生地黄、熟地黄、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附子、肉桂等药,使上浮之虚火回归肾中。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每每遇到龙雷之火上浮而出现的各种疾病,如慢性咽炎、牙龈炎、口腔溃疡、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治疗上主张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均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1 火发于心肝 痰生于脾肾徐福松教授在其所著《男性病治疗》中总括男科诸证分虚实 2证 ,“发于肝、心者 ,以实证居多 ;发于肾、脾者 ,以虚证居多。”并归纳为“实则治心肝为主 ,虚则治脾肾为主”的 2个治疗规律。脾为痰之源 ,肾为痰之本 ,此为常理。五脏皆可生痰 ,而徐教授独重脾肾 2脏 ,认为不但生痰 ,且易化痰火。常在临证中指出 :现代人生活较安逸 ,少动久坐 ,气行迟滞 ,或酒酪甘浓 ,过饱饮食 ,斫伤脾胃 ,聚浊成痰 ;或放荡形骸 ,施精过度 ,不知保全 ,肾阴亏损于下 ,虚火泛于上 ,炼精 (津 )为痰。心有妄思不得 ,为外所惑 ,心火独盛 ;或…  相似文献   

6.
郁火证治     
临床杂证中,常见一些患表现出口干喜饮、口苦、口舌生疮疼痛、鼻干、鼻衄、头昏痛、眵多、睛酸胀、溲黄、便干等“火证”。如使用苦寒或甘寒或滋阴之剂,“火证”虽可暂缓,却徒增纳呆、少神等症,病情依旧。清代王靖在其《醉花窗医案》中指出:此“火”非“实火”,非芩、连苦寒能直折,非膏、知甘寒所能清;亦非阴虚阳亢之“虚火”,非滋阴之剂能缓。唯有疏之、散之,升阳散火汤可治。  相似文献   

7.
阳虚火炎证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宜福 《中医杂志》1999,40(4):211-212
阳虚火炎证是指心脾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阴盛格阳于外而致的虚火外炎的一种证候。一般来说,虚火之证多责之阴虚,阴虚则生内热,而虚火外炎。但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常见虚火外炎之证,而用滋阴降火之法罔效,医者鲜知阳虚之火,见有火象而不敢妄用温补,以致患者长期病痛不除,急病不能速愈。乃立阳虚火炎之证  相似文献   

8.
徐福松教授从痰火辨治男科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双纶 《新中医》2000,32(3):6-6
徐福松教授在其所著《男性病治疗》中总括男科诸证分虚实两型 :“发于肝、心者 ,以实证居多 ;发于肾、脾者 ,以虚证居多。”并归纳为 :“实则治心肝为主 ,虚则治脾肾为主”的两个治疗规律。今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1 火发于心肝 ,痰生于脾肾脾为痰之源 ,肾为痰之本 ,虽然五脏皆可生痰 ,但徐教授认为脾肾二脏 ,既能生痰 ,也可化痰火。因现代人生活较安逸 ,少动久坐 ,气行迟滞 ,或酒酪甘浓 ,过饱饮食 ,斫伤脾胃 ,聚浊成痰 ;或放荡形骸 ,施精过度 ,不知保全 ,肾阴亏损于下 ,虚火泛炎于上 ,炼精 (津 )为痰 ;心有妄思 ,为外所惑 ,心火独盛 ,或情…  相似文献   

9.
王雪峰  张秀英 《中医杂志》2014,(19):1645-1647
"火嗽"是小儿咳嗽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病机。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之后易入里化热,易从火化,故小儿咳嗽诊治时经常从"火嗽"立论。追溯火嗽之源流,通过探讨实火火嗽、虚火火嗽及虚实夹杂之火嗽,阐明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临证辨治小儿咳嗽时,应注意首辨虚实,次辨脏腑,中西互鉴,病证结合。对火嗽病程较长者可与慢性咳嗽中西互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 曹仁人是重庆市名老中医,平生精研中医经典著作,执业内、妇、儿科五十余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下面仅从曹老近年治验录中整理三则,以供研讨。引导止血法朱丹溪曰:“血随火而升降,凡治血证,治火为先”。然火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治宜苦寒直折,虚火则须辨别阳虚、阴虚,或治以温散,或投以滋补,切不可拘泥于诸血属火而概施凉血止血之套法。《医学三字经》提出“引导法,草姜调”的止血法,即以仲景所制甘草干姜汤治疗阳虚吐血证。甘草干姜汤,辛甘从阳之剂,以热治热,同气相求,而日“引导法”者,从治之谓也。曹老在临床上自拟加味甘草干姜汤一方,治疗脾胃阳气虚寒导致之吐血证,每收  相似文献   

11.
慢性咽炎辨治法举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瑞丰 《新中医》2005,37(4):80-81
慢性咽炎中医学称之虚火喉痹。多因脏腑亏损,耗伤阴液,虚火上炎于咽喉,或因风热喉痹,风热乳蛾失治或治疗不彻底,令阴液耗损,虚火上炎所致。笔者根据前人经验,结合临床体会将慢性咽炎分为5个证型辨治,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一生者,配合外治烙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对中医学中火的含义,如少火壮大、内火外火、实火虚火、君火相火、阴火阳火进行探讨,并归纳中医治火之法为:降火类、制火类、益火类、引火类、导火类、济火类。  相似文献   

13.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郁之甚者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内经》由此提出了火郁病证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1 火郁发之的理论依据《内经》所言五郁为五行之郁 ,是因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 ,胜复之变而致天地之郁 ,人与天地相应 ,五脏化生于五行之气 ,故五郁即指五脏郁发的疾病。火郁即为心郁 ,心为火脏 ,因运气的太过、不及而外感风寒 ,心气不舒 ,邪热怫郁于内而形成。其治“发之”多以汗解 ,如王冰曰 :“发谓汗之 ,令其疏散也。”后世认为 ,《内经》所说火郁之证不仅因五运六郁即外感所致 ,内伤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澎认为代偿性月经属祖国医学"倒经"范畴,乃"火迫血行"所致,其火之缘由主要责之于肝肾功能失调,临床辨治常从调补肝肾入手,治疗时首分虚火、实火,虚火多为"龙火上奔型",治宜补肾填精,滋阴降火,导龙入海;实火多为"肝经郁火型",治宜疏肝清热,引血下行;另外,亦汲取张锡纯辨治该病之经验,多于辨证取穴方中加入健脾强胃之穴(足三里、中脘、公孙、内关)以镇安冲气,加止鼻衄之经验效穴(孔最、上星)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5.
黄靖 《江苏中医药》2010,42(3):63-65
天人相应,人身亦有君相二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为君火之源泉,故居下以为体;君火得相火之助益,故居上而为用。君火不明,群阴僭上;相火失位,不能为君火济或有太过而逆位上越。相火所以能安于位者,缘由有三:一则坎水之藏纳,二则中土之镇守,三则心君之镇纳。知晓君相二火之性用、病变、治疗,以期厘清治火之法:实火当清、虚火要壮水、助中土扶阳、相火慎用清泻。  相似文献   

16.
对于火郁而引起的妇科血证,非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所能治疗。火郁非单独指七情所伤气机乖戾而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生五邪、中气虚馁皆可造成气机郁遏而致火郁,均属气郁化火。形成火郁的原因不同,治法各异。对于火郁引起的妇科血证的治疗必先祛其郁,使气机条达,总以"火郁发之"为治疗原则。脾气虚火郁者治以健脾升阳散火;肝郁脾虚木失条达者,以逍遥散疏之散之;少阳火郁下迫治以和解少阳,清透郁火;阳明火郁治以清透阳明郁热或清泻阳明火热;少阴阳虚寒遏火郁证治以温阳散寒;厥阴寒热错杂火郁走窜证,治以温肝阳,滋阴血,散瘀热。总以使气机畅达,郁火有出路而不下迫胞宫为要务,即"火郁发之"之意,也是妇科血证治疗的又一法门。  相似文献   

17.
"君火相火"理论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生理功能可概括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均与此功能失调有关。君火居上,统帅各脏腑;相火居下,为源泉之温,君相互用,各安其位,则五脏六腑等形体官窍各司其职,人体阴平阳秘。若君相失位,如君火过亢,燔灼于上;君火虚衰,水凌心肺;相火过亢,扰动心神;相火虚衰,累及君火等均会引起一系列病变,造成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的失调,因此,探究"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对于其理论的完善和丰富以及临床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明代医家秦景明在其《 症因脉治》一书中对咳嗽诊疗做了深刻的阐述,见解独到。秦氏将咳嗽先按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次辨虚实,并从火与痰的角度辨析咳嗽的病机。在治法上,秦氏主张以降火和治痰为主,认为咳嗽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并注重从脾论治。同时,秦氏亦从病之经络与脉症入手治疗咳嗽,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并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范宏涛  陈彩云 《新中医》2003,35(8):14-15
喉痹按病情缓急和病因不同,有急喉痹、慢喉痹之分及风热喉痹、风寒喉痹、虚火喉痹等不同证型。急喉痹当从火热论治,其病位在咽,与肺胃关系密切,病因以火热为主,故以寒凉药直折其火,临证分为风热犯肺与肺胃热盛二型辨治:慢喉痹多从虚火论治,其病机关键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同时或伴有气虚、血瘀征象,治以养阴清热为主。临证用药应针对主要病因,选用不同作用的药物,并注意局部的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陈俊  张莞然  邱明义 《光明中医》2014,(10):2159-2160
作为病理之火的实火、虚火在中医古籍中被广泛论述,然则实火易辨,虚火难分。根据病机差异虚火又可以分为阴虚之火和阳虚之火,临床如何辨证施治关乎预后,切不可见火便苦寒直折,亦不可一概滋阴降火。当根据其病因病机之不同,对阴虚阳亢者滋阴潜阳,对虚阳浮越者温阳、引火归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